蘭州大學腦癱旁聽生:數學世界裡的追光者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大約12年時間,母親劉小鳳在家教了謝炎廷小學、初中、高中的全部課程。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攝

有些人生來就與眾不同。

謝炎廷身上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他的雙臂總是不由自主地彎曲,幾根手指無法控制地捏在一起,走路只能踮著腳尖一上一下,十分努力才能說出一段完整的話,嘴角習慣性上揚,使他看起來一直保持著微笑,用母親劉小鳳的話形容,是「一隻笑得開了口的柿子。」

他是一名腦癱患者,打小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不能正常走路、說話、寫字,不能跟普通人一樣去學校上學,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只能在家人的幫助下自學。

高中課程自學完後,謝炎廷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2011年,渴盼讀大學的他試著走進蘭州大學的校園,在數學與統計學院的課堂上旁聽數學,一聽就是8年。

家人和老師成了他的拐杖和扶梯,在他們的幫助下,謝炎廷順利完成了本科、碩士論文答辯,並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

如今,謝炎廷27歲了,正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博士課程,他成為一個勵志傳奇,因自強不息而變得獨樹一幟。

9月17日,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典禮上,蘭大校長嚴純華授予謝炎廷「榮譽研究生」稱號,稱讚他「用精神和毅力感染著師生、用堅持和奮鬥奉獻著學校、用執著和笑容感動著社會。」

2019年9月17日,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典禮上,校長嚴純華授予謝炎廷「榮譽研究生」稱號,並為他佩戴校徽。圖片來自蘭州大學新聞網

「愛就那麼多,我不想分出去」

謝炎廷的家緊挨著蘭州大學城關校區,這是為了方便旁聽,母親劉小鳳賣掉了以前的舊房,專門在學校旁邊買的小房子。

從家到學校,不到一公裡的路程,別人走十幾分鐘,謝炎廷得提前50分鐘出門。全英文的數學教材厚近千頁,劉小鳳怕太沉,拆成薄薄的兩本,裝進手提包,謝炎廷拎著就出門,踮著腳尖歪歪扭扭地走,這條路一走就是8年。

異樣起初並無徵兆。1992年9月,一個5斤多重的嬰兒呱呱墜地,比預產期提前了1個多月,醫生告訴母親劉小鳳,嬰兒一切正常。

但在出生11個月之後,孩子發燒送醫院,醫生診斷,孩子患有腦癱,讓劉小鳳有個心理準備。

剛查出兒子腦癱時,有一段時間,劉小鳳變得神經衰弱,吃不下飯,體重一下子降了快30斤,「不需要別人安慰,我自己調整,生活還得過,還得好好過。」她說。

按照當時的政策,只要孩子過了三周歲,她就可以再生一胎,但劉小鳳放棄了,「一旦生了二胎,一家人肯定會偏愛正常的那個,他就會成為包袱,成為被放棄的那一個,這對他太不公平。愛就那麼多,我不想分出去。」

一家人支持劉小鳳的決定,把愛和耐心留給了這個小孩。差不多六歲時,謝炎廷還學不會走路,要攙著大人的胳膊才能勉強挪步。劉小鳳狠狠心,把他帶到學校土操場,讓他自己練習走,「他自己不走,我轉身就走。」

磕磕絆絆的童年裡,劉小鳳試圖讓孩子明白,跟人正常交往,不要自卑。偶有投來異樣的目光,劉小鳳並不在意,「有人看到孩子嚇得躲開,我就跟別人說,你可真得躲著點,他走路不利索,萬一倒了砸到你。」

9月24日晚,謝炎廷在臥室裡用電腦寫論文。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攝

唯獨擔心的是上學,謝炎廷說話不利索,手握不住筆,學校很難接收這樣的學生。只剩下一條路,在家教孩子自學。劉小鳳上過中專、大專,又在中國傳媒大學函授本科,爸爸是蘭州大學醫學院畢業,爺爺是上世紀50年代物理專業的大學生。

不是每個腦癱孩子都能走進校園,劉小鳳相信,愛是改變的原動力。

不必可憐,但能心生惻隱

課程表是從小區學生的手裡抄的,課時一節課5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教科書是從教育書店買的,直接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門門不落,連音樂書也買來,讓孩子翻著玩。大約四年級的時候,2002年,劉小鳳買來一臺電腦,讓兒子通過網校聽課。

「學生放寒暑假,我們也放寒暑假,也給他布置寒暑假作業,他寫的字我們不認識,但還是讓他寫作業。」劉小鳳說。2008年,兒子自學到高中這一年,愛人因病去世,劉小鳳再沒心情教兒子,讓他自學高中課程,有問題跟爺爺討論。

一家人欣慰的是,謝炎廷的接受能力特別強,偏愛理科,數學一教就會,能列方程式解應用題。

2011年,經過大約12年的自學,謝炎廷磕磕絆絆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全部課程,正式「高中畢業」,但因為沒考過試,誰也不知道他的學習成績如何。別的孩子都在熱火朝天地準備高考,謝炎廷告訴母親,他也想參加高考。

劉小鳳十分為難,「他畢竟跟別人不一樣,不能想著幹嘛就幹嘛。」 謝炎廷寫的字別人很難看懂,只能做選擇題,用鉛筆塗答題卡上的小方框也十分困難。

謝炎廷決定突擊練習塗答題卡。他的右手綿軟乏力,手腕和手臂近乎90度的夾角,只能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再墊在中指上,在紙上塗出歪歪扭扭的形狀,就這樣練習了一周。

看到謝炎廷的堅持,劉小鳳到招生辦諮詢,兒子最終以「社會青年」的身份參加了2011年蘭州理科高考。

成績喜憂參半。劉小鳳說,所有科目的選擇題總分是280分,謝炎廷考了262分,其中數學選擇題是滿分。但這個成績,謝炎廷無法被任何一所大學錄取。

劉小鳳託朋友找到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張和平院長,詢問兒子可否旁聽學習,不拿學位證和畢業證,「張院長很惜才,跟我們說,只要願意學,隨時歡迎。」

進校旁聽,這是兒子第一次獨立走出家門,劉小鳳希望,遇見他的人沒必要可憐他,但能心生惻隱,「惻隱之心,就是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忍心轉身離去。」

「給你和其他學生同等的愛,甚至更多」

在課堂上,謝炎廷遇到了那個對他不忍心轉身離去的人——徐守軍。

今年41歲的徐守軍是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數學教授。他還記得,2011年9月初,他給大一新生上解析幾何課,看到教室裡坐著一個有點兒特殊的學生,不做筆記,只盯著黑板看。

「上數學課注意力必須十分集中,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不停地記筆記,哪怕一走神,就聽不懂了。」徐守軍懷疑,光靠聽,能不能聽懂他的數學課。

謝炎廷記得,剛開始旁聽時他非常緊張,加上佔不上座位,只能坐在最後面,「反覆看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課程基本能聽懂,但題不會做。」

慢慢接觸徐守軍才知道,這是一名身患腦癱的旁聽生,「對我來說,旁聽只不過是多一把凳子,但對謝炎廷來說,他承受了殘疾和旁聽學習的雙重壓力,可能有點像以前農村看電影一樣,別人在電影院裡看,他只能趴窗戶口看,但十分專注。」

徐守軍和班上同學開始給予謝炎廷更多關注,不到一個月,班上專門給謝炎廷留座位,讓他坐在第一排。徐守軍跟他說,「我把你當成正式學生,給你和其他學生同等的愛,甚至更多。」

一節課50分鐘,謝炎廷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師生兩人學會了眼神交流——表情舒展,就意味著聽懂了,眉頭緊鎖,表示還有疑惑。

課餘時間,徐守軍單獨跟謝炎廷交流,或是把意思寫到紙上,聽他一字一頓地講話,慢慢達成了默契。有時候兩人一大早到圖書館,在紙上推導公式。旁聽一段時間之後,徐守軍告訴劉小鳳,孩子能聽懂就很不容易,得好好培養,不要放棄。

謝炎廷和導師徐守軍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徐守軍在數學領域的研究方向是「圖論與組合優化」,凡事喜歡求一個「最大值」,「比如我有十塊錢,用來打車,可以增加我1個快樂感,而十塊錢給低收入者能買一碗牛肉麵和小菜,對低收入者來說,一碗麵可能是一周的期盼,可以增加他10個快樂感,我把十塊錢給低收入者,從社會角度考慮,總共增加了9個快樂感。」

優化理論時常照進現實。有時候環衛工人中午到學校食堂吃飯,只買兩三個饅頭,就著學校食堂的免費湯。徐守軍就讓女兒買些菜送給環衛工人,「既增加快樂感,又能保持環衛工的尊嚴。」

「同理,從社會角度考慮,我在謝炎廷身上花了一個小時,也許能給他媽媽節省十個小時,社會總資源就多出了九個小時。如果他不在這裡學習,他媽媽就得專門抽更多的時間陪他。」徐守軍說。

徐守軍說,謝炎廷的毅力非常人所能堅持,師生的努力得到了回饋。2015年6月,謝炎廷完成了數學專業的近30門專業課和英語、政治公共課在內共計150多個學分的學習,其間「沒有缺過一次課,包括英語口語課」,而且完成了本科畢業論文,「水平完全不低於我們正規的學生」。

又用了三年時間,2018年6月,謝炎廷完成碩士階段學習並進行了碩士論文答辯。因為謝炎廷的語言很難細緻闡述,徐守軍讓他把報告ppt做得足夠詳細,謝炎廷在臺上用ppt講解,徐守軍在臺下補充。最終,答辯委員會專家們一致通過,認為謝炎廷的碩士論文處於中上水平。「雖然沒有畢業證、學位證,通過答辯,就意味著碩士畢業了。」徐守軍說。

在徐守軍的指導下,謝炎廷也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2014年,徐守軍在組合數學課上提出一個研究課題,謝炎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只一年時間,就用了近500頁列印紙,三年後,謝炎廷完成這一課題,論文發表在《澳大利亞組合學》學術期刊上。2019年4月,另一篇論文發表在國際SCI期刊《應用數學與計算》上。

謝炎廷旁聽的8年,徐守軍起初不是沒有過擔憂,身患殘疾的孩子,又是旁聽生,在課堂上磕了碰了,總歸不好交代。不過後來,徐守軍不以為意,有時課後大家自願一起爬皋蘭山,班上同學都會帶上謝炎廷一起。

這名數學教授推出的結論是,「帶著他,給他帶來快樂的概率比受傷的概率大,為了孩子好,哪怕萬一出了問題,怨在我頭上,我也認了。」

「如果數學是無垠的星空,我就是星空下的追光者」

如今,謝炎廷繼續拜在徐守軍「門下」,旁聽數學博士課程。

9月24日晚,謝炎廷在臥室裡用電腦寫一篇論文。他只能用左手滑動滑鼠,左手的無名指敲擊鍵盤字母,半個月時間,敲出了6頁全英文論文。

就在一周前,9月17日,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典禮上,校長嚴純華授予他「榮譽研究生」稱號,「從今天開始,他不再是旁聽生,而是跟我們所有的蘭大學子一樣,他是我們的孩子。」

蘭州大學授予謝炎廷「榮譽研究生」的文件和獎狀。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攝

謝炎廷的臥室不大,只有12平方米,既是臥室又是書房,房間乾淨整潔,除了一張明黃色的床鋪,還有一個書櫥,滿滿當當,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全英文數學書籍。

「數學是科學的科學,方法的方法,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魔幻世界。」他滿臉興致介紹數學的魅力。

謝炎廷活在兩個世界裡。現實世界中,他言語乏力,步履蹣跚,上下樓梯都是艱難的挑戰。而在數學的世界裡,他想像豐富,邏輯縝密,思維敏捷,在數量、結構、變化、空間和信息之中探尋奧義。

「負一開根號,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參照物的,等你學了複變函數、伽羅華理論,你要解方程,就會用到負一開根號,就會理解,數學真的很魔幻。」謝炎廷笑著說。

他同樣喜歡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熱愛足球和籃球,聽流行音樂。劉小鳳不希望人們看到謝炎廷的第一印象是,這孩子真苦,「別人眼裡說,你看他苦的,這娘倆水深火熱,其實根本沒有,他內心快樂著呢。就像走路都能撞樹的數學家陳景潤,旁人根本體會不到他的樂趣。」

理工學人的樂趣和浪漫,外人有時候確實難以理解。今年4月底,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到蘭州大學做報告。

施一公說,不只是花前月下才叫浪漫,在做實驗的時候,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一下子合成一個蛋白,這個蛋白是第一次合成,之前人類從沒有過,這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情,「奮鬥,是一種浪漫。」

謝炎廷用此激勵自己,「數學也一樣,證明一個猜想,試過好多方法都失敗了,最後突然證明出來成為定理,這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情,就算證明失敗了,起碼說明這個方法是不行的,也是收穫。」

「如果數學是無垠的星空,我就是星空下的追光者,可以看到漂亮的星光。」謝炎廷說。

關於未來,謝炎廷想繼續做研究,徐守軍希望能把他領「入門」,而劉小鳳只希望他能開開心心地做件事情,水到渠成。

在數學中,一個弱的條件若能推導出強的結論,就是特別漂亮的證明。

對於劉小鳳來說,無論謝炎廷怎樣,那都是她「最漂亮的證明」。

文|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的神奇組合:數學教授帶課腦癱旁聽生7年多
    蘭州大學教授徐守軍助腦癱旁聽生謝炎廷讀到「博士」。圖為徐守軍(左)與謝炎廷(右)在研究課程。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蘭州大學有這樣一個神奇組合:一位是擁有16年從教經驗的教授,一位是因先天身體條件無法動手寫字,卻憑驚人毅力與對數學熱愛走上「博士」之路的旁聽生。
  • 腦癱男孩做旁聽生苦讀八年 成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
    1993年,出生11個月的謝炎廷患了腦癱,這場變故導致他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和說話都成為挑戰。然而,這位從小被診斷為腦癱的男孩,如今正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博士課程。2019年9月17日,在蘭州大學旁聽八年以後,謝炎廷被授予「榮譽研究生」稱號。儀式上,他哽咽著向一路幫扶他的導師徐守軍和母校蘭州大學鞠躬道謝。
  • 蘭州大學一數學教授帶課腦癱旁聽生7年多 助其「讀博」
    來源:新京報蘭州大學教授徐守軍助腦癱旁聽生謝炎廷讀到「博士」。圖為徐守軍(左)與謝炎廷(右)在研究課程。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蘭州大學有這樣一個神奇組合:一位是擁有16年從教經驗的教授,一位是因先天身體條件無法動手寫字,卻憑驚人毅力與對數學熱愛走上「博士」之路的旁聽生。
  • 腦癱男孩沒上一天學,靠母親教12年,考上蘭大旁聽生,如今怎樣
    什麼是旁聽生?一般指在教室內或者教室外聽課,無法取得學籍的學生。一般人不會珍惜這樣的讀書機會,最多也就旁聽個十天半個月,便撤了。但是有一個人,對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大學旁聽生的機會格外珍惜,而且他一聽便是9年。他就是9年前,以高考262分,成為蘭州大學旁聽生的腦癱男孩謝炎延。
  • 一大學教授帶腦癱旁聽生7年多
    蘭州大學有這樣一個神奇組合:一位是擁有16年從教經驗的教授,一位是因先天身體條件無法動手寫字,卻憑驚人毅力與對數學熱愛走上「博士」之路的旁聽生。  3月31日,新京報記者從蘭州大學黨委宣傳部證實,這位教授名叫徐守軍,41歲,任教於蘭大數學與統計學院;而這位特殊的學生,是患有腦癱的謝炎廷,27歲。
  • 蘭州大學旁聽8年,28歲腦癱男孩成博士,殘疾還是頹廢的藉口嗎?
    謝炎廷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爺爺是物理專業的畢業生,爸爸在蘭州大學醫學院畢業,媽媽也在中國傳媒大學函授本科。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因為身體原因,謝炎廷的手握不住筆,說話也很困難,很難找到合適的學校。為了能夠讓兒子繼續學業,劉小鳳又聯繫了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院長,希望兒子能以旁聽生的身份來蘭州大學學習,院長很欣賞謝炎廷,欣然同意他來蘭州大學學習的請求。謝炎廷就這樣步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為了能照顧兒子,劉小鳳賣掉了家中的舊房,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個小房子,而謝炎廷就這樣開始了長達8年的旁聽生活。
  • 腦癱男孩沒上一天學,靠母親教學12年,考上蘭大旁聽生,現狀如何
    ——荀況《勸學篇》01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句話用在今天我們要說的腦癱男孩謝炎廷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正是因為他的求知慾,在2011年,他以262分的成績成為了蘭州大學的旁聽生,此前,曾因成績太差,被不少學校拒絕。
  • 大學課堂旁聽8年 腦癱男生成為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
    自學完成小學、初中、高中課程 大學課堂旁聽8年腦癱男生成為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1993年,出生11個月的謝炎廷被診斷為腦癱。在家人的幫助下,他自主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課程,「高中畢業」的他開始憧憬大學校園。今年9月17日,在蘭州大學旁聽8年後,謝炎廷被授予「榮譽研究生」稱號。如今,謝炎廷正在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旁聽博士課程。
  • 腦癱小夥在蘭州大學旁聽9年從本科讀到博士
    腦癱志不癱,學習勇向前。毅力加韌勁,奇蹟締造男。一首湊合起來的打油詩就當作給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的助力吧!蘭州大學,腦癱"博士"謝炎廷旁聽9年從本科讀到博士。謝炎廷媽媽說,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全自學,2011年高考「理科選擇題」總分280分,他考了262分,數學選擇題滿分。當謝炎延被授予蘭州大學「榮譽研究生」稱號的那個瞬間,校長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宣布了一個消息:「從今天開始,他不再是旁聽生,他是我們的孩子。」
  • 師者|蘭大教授助腦癱旁聽生「讀到博士」:不願學生空手而歸
    從2011年9月開始,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徐守軍多了個「編外學生」——患有腦癱的謝炎廷彼時作為該院大一年級旁聽生,從本科課程學起,跟著徐守軍一路讀到了「博士」。儘管無法取得蓋有學校公章的畢業證,但這些年來,謝炎廷和其他同學一樣,得到了徐守軍的悉心教導,甚至在外刊發表了一篇論文。
  • 腦癱小夥大學旁聽9年讀博士
    在蘭州大學的校園裡能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身影他就是今年28歲被稱為「腦癱博士」的謝炎廷手指無法受控制地捏在一起握筆他不能跟普通人一樣去學校上學只能在家人的幫助下自學謝炎廷的媽媽上過函授本科爸爸是蘭州大學醫學院畢業爺爺是上世紀50年代物理專業的大學生
  • 腦癱小夥旁聽9年讀到數學「博士」 網友:這才是逐夢的樣子!
    腦癱小夥旁聽9年讀到數學「博士」,網友:這才是逐夢的樣子  在蘭州大學的校園裡  能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身影  他就是今年28歲  被稱為「腦癱博士」的謝炎廷  自2011年開始,炎廷已經旁聽九年  如今進入到博士研究生階段  他的導師介紹說  炎廷很聰明也很上進  在自己帶的研究生裡處於中上水平
  • 腦癱小夥旁聽9年讀到數學「博士」!這才是逐夢的樣子
    在蘭州大學的校園裡能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身影他就是今年28歲被稱為「腦癱博士」的謝炎廷↓↓↓自2011年開始,炎廷已經旁聽九年如今進入到博士研究生階段他的導師介紹說炎廷很聰明也很上進在自己帶的研究生裡處於中上水平如果能順利拿到博士文憑相信他有能力能夠為國家科研做出一定的貢獻11個月時被診斷為腦癱在家自學讀完高中
  • 腦癱小夥旁聽9年讀到數學「博士」,網友:這才是逐夢的樣子!
    在蘭州大學的校園裡 能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身影 他就是今年28歲 被稱為「腦癱博士」的謝炎廷
  • 「腦癱數學博士」求學二十載:期待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中新網蘭州9月28日電 (艾慶龍 高瑩)秋時,中午太陽高照,在蘭州大學校綜合樓0813教室正在進行博士研究生最新論文討論課,27歲的謝炎廷坐於課桌前,時常搖頭晃腦,常做鬼臉,但眼睛始終緊盯黑板。  上述表現,並非謝炎廷上課搗亂,而是他自小患有腦癱,致使面部、雙手、雙腳均嚴重畸形,表現出四肢不協調,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說話、寫字、走路。
  • 湖南衛視《一年級大學季》在蘭州招募旁聽生(圖)
    《一年級大學季》在蘭招募旁聽生登錄湖南衛視官博等報名將有機會與上戲新生做「同窗」  啟動儀式現場。本報特派記者朱黎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上海訊(特派記者朱黎)湖南衛視去年推出大型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今年湖南衛視聯手上海戲劇學院,在第四季度推出升級版《一年級大學季》,將鏡頭對準大學一年級新生。
  • 腦癱小夥高校旁聽9年終獲博士學位,高考數學成績近乎滿分!
    小夥謝炎廷出生11個月便檢查出來他得了腦癱,更難過的是,他幼年喪父,就是這樣一位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年輕人,在2019年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成了大家眼中最勵志的人!疾病讓他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讀書,但是家人和他自己都始終懷有信念,正是這份執著,讓他譜寫了一段震驚人心的勵志故事。
  • 腦癱小夥旁聽9年讀到數學「博士」,網友:這才是逐夢的樣子
    最近筆者在網上看到關於蘭州大學一個「腦癱博士」的報導,不由得想寫下這篇文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人物太勵志,故事太感人!這個腦癱博士名叫「謝炎廷」,他今年28歲了!雖然現在的他已經順利進入到博士研究生階段,讓很多人都為之羨慕,然而誰又能知道,他這些年都經歷了些什麼!
  • 還記得那個靠母親教12年,考上蘭大旁聽生的腦癱男孩嗎?如今怎樣
    還記得有一位叫做謝炎延的腦癱男孩嗎?曾在社交網絡上一度引發轟動,他是一名早產兒,自幼被診斷腦癱兒,無法進入正常的學校讀書。蘭州大學為此開會研究,破格錄取他為旁聽生。 如今的謝炎延已經得到了蘭州大學的名譽研究生褒獎,而且跟隨著他的導師進行數學研究,同時也在完成自己的博士學業,甚至在SCI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 腦癱天才謝炎廷:高考只做選擇題考262分,如今28歲成為博士
    謝炎廷出生的第11個月,被醫院確診為腦癱,自此以後,他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走路,說話也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嘣,特別是他的面部、雙手和雙腿嚴重畸形,不能握筆,學習的時候比一般的孩子吃力很多。雖然謝炎廷身體殘疾,但他對學習的興趣卻是很強烈,在母親的幫助下,他在家順利學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學科和課程,而且他成績優秀,特別是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這讓他的父母看到了希望。謝炎廷漸漸長大,對高考的興趣表現地異常強烈,有一次,他一字一字地告訴母親:「我要參加高考,我想上大學」,深深地觸動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