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導學案——九年級物理

2020-12-13 初中物理微課堂

學習目標

1、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2、通過實驗認識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3、會對數據進行分析。重點難點】掌握試驗方法與技能,能夠對實驗數據進行定量分析

自主學習

猜想:通過導體的電流可能與_____、______等因素有關。

由於電流可能手多個因素的影響,故應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探究一、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中,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需要控制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若用乾電池做實驗,應該用___________來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在下圖中畫出能改變電壓並可以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

【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並記錄幾組電壓值和電流值

R =10Ω

【分析和論證】

在下圖中的坐標系中畫出電阻的U-I圖像

思考在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存在怎樣的定量關係。

【結論】: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___________

思考: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1、實驗中需要改變的變量是___________,就需要多個阻值不同的___________,在更換定值電阻的過程中會造成電壓的變化,而此實驗需要控制___________不變,那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實驗器材連接起來

3、根據測量數據繪製出如下圖中的曲線,請將下表補充完整

I-R圖像

U=3V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___________

5、思考: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

練習:

如圖所示,在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後,為了探究探究上述問題,應該採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B、增加電池個數C、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左移動D、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當堂檢測】

1、根據下列一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A、導體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B、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C、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D、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在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中,得出表格中的一組數據.根據這組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A、導體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B、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C、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和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D、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為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小明將實物連接成下圖所示。

①請你指出甲圖中的連接的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______,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位於___________

③電路連接正確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時,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後,應調節

___________,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___________

④乙圖是實驗中電流表的某次示數,電流值為___________。要使電路中的電流值增大,滑動變阻器滑片應向___________移動。

答案:

猜想:通過導體的電流可能與 電壓、電阻等因素有關。

由於電流可能手多個因素的影響,故應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探究一、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1、實驗器材:電源、開關、定值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

2、在實驗中,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需要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壓;若用乾電池做實驗,應該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在右側畫出能改變電壓並可以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

【結論】: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思考: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探究二、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1、實驗中需要改變的變量是電阻,就需要多個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在更換定值電阻的過程中會造成電壓的變化,而此實驗需要控制電壓不變,那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3、根據測量數據繪製出如右上圖中的曲線,請將下表補充完整

U=3V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5、思考: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練習:如圖所示,在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後,為了探究探究上述問題,應該採取的唯一操作是(D

D、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當堂檢測】

1、B 2.D

3.①請你指出甲圖中的連接的錯誤之處: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電壓表測量的不是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②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位於最大阻值處

③電路連接正確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時,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後,應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④乙圖是實驗中電流表的某次示數,電流值為0.2A。要使電路中的電流值增大,滑動變阻器滑片應向移動。

相關焦點

  •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關係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關係【失分盲點】(1)並聯電路中,支路越多,不是總電阻越大,而是總電阻越小,比阻值最小的電阻還要小。(2)在電路中電壓U不變時,支路越多,則幹路電流越大,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根據I=U/R,總電阻R小,則電流越大;二是由於總電壓不變,各支路電流大小互不影響,故支路越多,幹路電流越大。【示範題1】如圖甲是燈泡L和電阻R的I -U關係圖像。
  • 具體的電路來分析電壓、電流和電阻三者之間的關係
    電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物理元器件,通過歐姆定律我們可以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三者之間的關係,U=I*R。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電路來分析這三者之間的具體關係,請看下面的一張最簡單的電路圖。這個電路圖只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阻和一些導線組成。當然這個電阻的阻值也可以通過用萬用表來直接測量。
  • 探究導體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一、1、實驗目的:當電阻一定時,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2、試驗器材:定值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3、實驗電路圖:4、實驗步驟:(1)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斷開開關,並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到阻值最大處;(2)閉合開關
  • 中考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有內涵
    (2019山東臨沂33).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小明依次選用阻值為5Ω、10Ω、20Ω的定值電阻進行實驗。(1)圖甲是實驗的實物連線圖,其中有一條導線連接錯誤,請在該導線上打「x」並畫出正確連線。
  • 2020年中考物理實驗總結: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建議收藏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實驗目的】(1)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2)進一步領會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2)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換用不同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數倍變化,當電阻分別為5Ω、10Ω、20Ω時,並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5 V),把對應的不同阻值的電流值記錄在下表中。【實驗結論】(1)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 初中電學實驗:「探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係」關鍵問題的解析
    實驗是學好物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而電學實驗習題是很多同學弱項,本文就「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這個實驗中比較關鍵的問題進行一個解析,這些關鍵問題包括:1、在實驗過程如何調節滑動變阻器;2、如何選擇滑動變阻器的規格;3、如何選定做實驗所需定值電阻的規格。
  • 中考物理知識點: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中考物理知識點: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本實驗主要的考查點有:   (1)實物圖的連接;   (2)電路連接注意事項;   (3)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4)電壓表與電流表的使用和讀數;   (5)電路故障分析
  • 電流,電壓,電阻,電容和電感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必要條件,在電壓的驅動下才能形成電流,但電壓不是決定電流大小的因素(在高中的物理課上都講過,我就不贅述了);為了充分地理解電壓,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假如此時你正站在一堵和你牆的旁邊,而你旁邊的牆上正好放著一塊大石頭,並且地上同時放著一塊石頭
  • 空中微課堂(四十)|九年級中考總複習《電壓與電阻》高頻考點③: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九年級中考總複習|《電壓與電阻》高頻考點③: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視頻+精練)>1.0C鎳鉻合金0.252.0D錳銅合金0.251.0(1)如圖所示電路,閉合開關後,在M、N之間分別接上不同導體,通過觀察相關現象來比較導體電阻大小,小明、小紅和小亮對圖中的電路設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小明認為:電流表的多餘的,觀察燈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斷導體電阻的大小。
  • 並聯電路講解:並聯電阻、電壓、電流的大小及相互關係
    這裡用右圖來說明並聯電路的特點。並聯電路電壓:由於各個支路一段連接在一起,另一端也連接在一起,承受同一電源的電壓,所以各支路的電壓是相同的。並聯電路電流:由於各個支路電壓相等,根據歐姆定律便可知電阻小的支路電流大;電阻大的支路電流小。
  • 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導學案,九年級物理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會測算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進一步練習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提出問題:問題1要測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應該測出哪些物理量 問題2、如果要測量低於或高於額定電壓下的電功率,還需要用到什么元件呢?
  • 電阻和電感串聯的正弦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電爐不僅具備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電爐不僅具有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日光燈的整流器和電動機的線圈不僅具有電感還具有一定的電阻。所以我們在討論了純電阻、純電感和純電容的特殊電路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電阻和電感的串聯電路和有電容的並聯電路。在日光燈電路中,用萬用表交流檔測得燈管和整流器兩端的電壓各位UR和UL,如右圖所示。
  • 九年級:電功率計算的常用方法
    【舉手提問】除公式P=W/t 和P=UI外,還有那些計算電功率的方法?【新課學習】1.計算電功率的推導公式因為電流、電壓、電阻是電學的三大基本要素,歐姆定律I=U/R確立了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係。【同步訓練】1.(2018重慶11題)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₁、R₂為定值電阻,其中R₁=10Ω.當只閉合開關S₁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4A,則電源電壓為               V;當同時閉合開關S₁、S₂時,電流表的示數增大為1.2A,則R₂消耗的電功率            W.
  • 串聯、並聯電路的電壓、電流和電阻是關鍵,「只需8句」口訣搞定
    串聯、並聯電路的電壓、電流和電阻是關鍵,「只需8句」口訣搞定電路的串聯、並聯是初中物理的常考點,也是必考點。更是我們學習物理電路的基礎,不同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的計算卻別很大,或許簡單點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可以解決的,但是稍微複雜一點的題目很多學生就無從下手,其實對於複雜的題目我們需要將圖形化繁為簡,方柏霓我們解決。下面是我總結串並聯電路的計算的口訣,學習物理一定要記住了。
  • 串聯電路講解:串聯電阻、電壓、電流的大小及相互關係
    什麼是串聯電路串聯顧名思義就是一串串的連結在一起;我們看上圖中有兩個以上的電阻,就是一個接著一個成串的連結在一起,組成一個沒有分支的電路,這種連結方式的電路就是串聯電路;當串聯的是電阻時,就是串聯電阻。
  • 初中電學實驗複習(一):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一、此實驗包括兩個探究子實驗:子實驗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前提是在電阻一定時。子實驗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前提是在電壓一定時。 二、實驗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前提是在電阻一定時。實驗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 電感電壓與電流的關係(大小/相位/頻率/數量關係)
    感抗與電阻的單位相同,都是歐姆(W)。 4、純電感電路中電壓與電流間的數量關係 由於電阻很小的線圈組成的交流電路,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個純電感電路。 在直流電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係的只有電阻。在交流電路中,情況要複雜一些,影響電流跟電壓關係的,除了電阻,還有電感和電容。 電感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為什麼電感對交流電有阻礙作用呢?交流電通過電感線圈時,電流時刻在改變,電感線圈中必然產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的變化,這樣就形成了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在電工技術中,變壓器、電磁鐵等的線圈,一般是用銅線繞的。
  • 【中考物理二輪專題複習——問題解決與設計製作題】九年級《每日闖關(110)》
    (1)請利用上述器材製作電子拉力計,在圖甲所示方框中畫出設計的電路圖。(2)請推導出拉力F與電流表示數I的關係式,並在圖丙所示的電流表錶盤上標出拉力為0N、20N、40N時對應的刻度值。問題解決——測量電阻(15年中考):小雨想要知道未知電阻Rx的阻值,現有一個電壓恆定的電源(電壓值未知)、一個單刀雙擲開關、一個量程較小的電流表、兩個阻值分別為R1和R2的定值電阻與若干導線,其中R1和R2的阻值都較小,均不能單獨與電流表串聯接在電源兩端,否則會損壞電流表。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壓、電阻學習口訣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壓、電阻學習口訣》,僅供參考!   電壓、電阻學習口訣     1.電壓表     電壓表,測電壓,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壓跟誰並(聯),「+」進「-」出勿接反。     通常先畫連電路,最後添加電壓表。
  • 初中物理|「電壓電阻」易錯知識點解析,提分必備!
    下面為同學們著重講解物理「電壓電阻」易錯知識點的梳理,相信對同學們提高成績會很有幫助~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