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它都是中國留學生最大的挑戰

2020-08-28 留學EasyKe

有些事,只有當你真的留學之後,才能真切地體會到。

出國之前,我們總是對海外大學抱有十分天真的美好憧憬。然而,在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和別具一格的人文環境之下,留學生需要面臨的挑戰不止語言適應這麼簡單,而是其教育制度下對學術更為嚴苛的多種要求——比如一直以來都讓中國留學生如臨大敵的論文寫作。


國外大學對學術寫作極其重視


寫作是西方知識傳統的核心,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麥可·芒格就曾撰文強調學術寫作在大學中的重要性。

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是指針對某個領域學科或問題的研究和探索而進行的文字性的創作。學術寫作不僅要求學生擁有優秀的語言能力,同時還要有構建清晰的行文邏輯能力與論點撰寫能力。



甚至有很多學校會把學術寫作作為大一新生的必修課。可以說,學術寫作的能力好壞與否是學術成功的先決條件。

然而,對於大部分中國留學生而言,完成學校日常的論文寫作任務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中國學生普遍欠缺論文寫作能力?


一提到寫論文,大部分初到海外大學的中國學生內心中都會這樣吶喊——

「在國內上學時幾乎沒有接觸過學術寫作,出國後一下子要求用英文寫論文,這誰頂得住啊!」



由於教育體制的差異,在國內接受教育時幾乎沒有學術寫作上的要求,因此很多留學生出國後對於論文寫作非常觸頭難以應對。

西北大學經濟系的Voli教授曾這樣評價中國學生:,

「大多數中國學生學習都很勤奮刻苦,他們也很聽話。我布置的任何作業他們都會盡全力完成。然而,他們只是把我告訴他們的或者書上說的寫下來,他們太習慣於複述別人的觀點,卻不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是最大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觀點。」

缺乏大量的閱讀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養,令很多中國學生在出國後十分不適應。最尷尬的是,絕大多數的海外大學對論文的評分十分嚴苛,從你的主題立意、語法細節、論文格式到文獻引用,無一不會疏漏。而這與當地學生相比,就會顯得毫無競爭優勢。

「老師布置的同樣的作業,我觀察到我美國的同學似乎輕輕鬆鬆地就能完成,而且很容易拿到A,可是我的論文,幾乎是熬了幾個通宵去寫,不僅寫作過程很為痛苦,老師對我的交上去有的論文也總是不太滿意。」

給留學生建議——如何提升學術寫作能力?


建議一:多讀



很多留學生常常抱怨教授布置的閱讀材料太多。確實,在美國讀大學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閱讀量動輒就上百頁。一個歷史系的教授曾表示,每兩周讀一本厚厚的大部頭著作對她的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工程學院的Jonnason教授說:「要想寫得好,首先要多讀。一個讀過50本書的人肯定比只讀過2本的人寫得好。」也就是說,讀的書越多,拓展的知識就會越多,你開始思考的也就越多,這樣寫出的論文也就會更加出色!


建議二:多想



在國內教育制度下,中國學生很善於總結,但不善於批評、分析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寫論文不能只是簡單材料內容的堆砌。在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生需要能提出自己對於一個現象、事件或論點的問題。

閱讀之後最重要的是多思考,你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一個具體的問題,這樣常常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提出批評或問題,會促使你進入新一輪的知識收集和思考,這時你提出的觀點一定是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了。


建議三:多交流



如果你只是自己一個人悶頭在宿舍裡寫論文,可能你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國外大部分的大學都有Writing Center(寫作中心),你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在這裡跟其他人進行寫作上的交流,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寫作上的問題,還可以獲得良好的建議。

另外,你還可以跟你的教授、同窗學霸一起交流寫作心得,或者參與相關的學習小組項目相互溝通等等。總之,寫好論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多思考、多練筆,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的幫助都是可以的。

論文其實沒你想的那麼難,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最後小編建議大家,如果有條件和充裕的時間,最好在留學前就有意識開始提升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這樣才能儘快適應海外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專訪】獨立是對中國學生最大的挑戰——專訪布倫瑞克工業大學...
    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是德國最頂尖的九所工業大學TU9的成員之一,它以工科見長,同時發展人類學,社會科學和商學。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的獨特之處,就是它坐落於德國科學研究最活躍的地區。它擁有25所主要的研究所,同時和DLR(德國宇航院)有著密切的合作。這些年以來,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的西北工業大學也開始成為我們重要的合作院校。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中國留學生舉辦研討會探討「疫情下」新挑戰
    來源:中國僑網由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青年教育與交流委員會主辦的「全球疫情下中國在馬留學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交流研討會」近日在吉隆坡舉行。本場研討會採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來自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博特拉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留學生代表,圍繞疫情下在馬留學生面對的新挑戰等課題各抒己見,介紹學習經驗,交流留學心得。
  • 留學生在中國「留美」 中外合作辦學或成最大贏家
    從3月回國後,他就一直在家上美國學校的線上課。他坦言,線上聽課很挑戰理解能力,如果是面對面上課,老師的講解會更容易理解一些。   讓他擔憂的還有,網絡情況對於上網課質量的影響。「希望在國內訪問學校網站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有的時候登錄就要搞半天。因為網絡原因影響上課也已經發生好幾次了。」他忍不住這樣吐槽。
  • 這一屆留學生在中國「留美」,中外合作辦學成最大贏家?
    從3月回國後,他就一直在家上美國學校的線上課。他坦言,線上聽課很挑戰理解能力,如果是面對面上課,老師的講解會更容易理解一些。讓他擔憂的還有,網絡情況對於上網課質量的影響。「希望在國內訪問學校網站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有的時候登錄就要搞半天。因為網絡原因影響上課也已經發生好幾次了。」他忍不住這樣吐槽。
  • 這一屆留學生在中國「留美」,中外合作辦學成最大贏家?
    除此之外,還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理海大學(LehighUniversity)等多所美國高校為今年秋季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提供在國內合作高校短期入讀的機會。多數教學方案均為本校線上授課加國內合作高校線下面授的混合模式。趙楠表示,自己所在的學校目前沒有提供他們在國內高校入學的機會,但如果有,會願意申請。從3月回國後,他就一直在家上美國學校的線上課。
  • 美國留學生報告 | 亞洲仍然是留學生最大生源地
    2020年對於留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一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處於觀望的狀態,2020年到底是放棄還是繼續追逐優秀教育資源呢?相信這也是目前很多家長的疑慮。最近,美國移民海關執法局公布了2019年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的報告,報告顯示152萬留學生在美國,而且亞洲仍然是留學生最大生源地,那麼報告的具體內容都有哪些呢?
  • 在英中國小留學生的寄宿生活:孤單是最大的敵人
    在英中國小留學生的寄宿生活:孤單是最大的敵人   寄宿學校價格不菲  據統計,目前上百所的英國住宿學校中,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小留學生被視為最大且最有潛力的市場。因此,有些學校也開始招聘能說華文與俄文的宿舍管理人員(又稱「宿舍媽媽或爸爸」)來照料小留學生的生活起居。
  • 15年以來,美國留學生人數首次出現負增長
    1、留學生人數負增長。美國際生在2019-2020學年的數量為1,075,496人,儘管單從數據來看,留學生數量破百萬是很厲害的,但與去年相比,還是有-1.8%的增長。這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2015年赴美留學人數開始放緩,2017-2018年僅增長1.5%,2019-2020年僅增長0.05%。
  • 新冠陰影下的德國抗疫百態:二戰以來最大挑戰
    當地時間18日晚,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警告要認真對待疫情,並稱這是「二戰以來的最大挑戰」。此時,全德確診新冠肺炎的病例已超過1.2萬人。儘管德國整體醫療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都堪稱不錯,但人們還是有所憂慮。德國出臺了什麼措施來應對疫情,公眾和各行其是的州政府又作何反應?來看《返樸》前方記者的一線報導。
  • 在馬中國留學生舉辦研討會探討「疫情下」新挑戰
    新華網吉隆坡9月8日電(記者林昊 王大瑋)由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青年教育與交流委員會主辦的「全球疫情下中國在馬留學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交流研討會」近日在吉隆坡舉行。本場研討會採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來自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博特拉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留學生代表,圍繞疫情下在馬留學生面對的新挑戰等課題各抒己見,介紹學習經驗,交流留學心得。
  • 澳媒體:六成中國留學生不願赴澳留學
    眾所周知,近年由於特殊的危機影響,致使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國家都在忙著應對各種困難,但是有些國家卻不專心抗擊災難,到處潑髒水,為了哄美國「大哥」的開心,甚至不惜損害與中國的關係,它就是我們熟知的澳大利亞。
  • 西日本中國留學生製作畢業紀念品體驗制瓷文化
    位於福岡的西日本國際教育學院為同學們早都想好了——去燒窯吧,做一件讓自己得意的作品留作紀念。  2月3日,西日本國際教育學院專門聘請了福岡縣東峰村歷史悠久的日本瓷窯筑前小石原燒窯的太田富隆為同學們上了一次陶藝課。  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200名外國留學生在陶藝教室裡認認真真地跟隨著太田富隆從制胎、彩繪到燒制,親手體驗到日本傳統陶瓷器的製作過程。
  • 澳媒體:六成中國留學生不願赴澳留學
    眾所周知,近年由於特殊的危機影響,致使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國家都在忙著應對各種困難,但是有些國家卻不專心抗擊災難,到處潑髒水,為了哄美國「大哥」的開心,甚至不惜損害與中國的關係,它就是我們熟知的澳大利亞。
  • 駐荷蘭大使同在荷中國留學生代表舉行視頻會議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網站消息,3月26日,駐荷蘭使館組織召開抗擊疫情留學生代表視頻座談會,徐宏大使視頻連線留學生代表,轉達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留學生的親切關懷和問候,代表使館黨委和全體外交官向廣大留荷學子表示誠摯慰問
  • 中美關係何以面臨建交以來最嚴峻挑戰?崔天凱這樣說
    原標題:中美關係何以面臨建交以來最嚴峻挑戰?崔天凱這樣說——這幾個月,美國呈現出一種「雙高」的形象:一方面,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和累計病例一直高位運行;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攻擊和妖魔化調門逐漸升高。為什麼中美關係面臨著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回到正軌,方向何在?白巖松時隔兩個半月,再次連線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中美關係沒有停擺,但要防止掉入陷阱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有人表示,是不是中美關係現在基本處在冰凍和停擺的狀況之中?崔天凱表示,中美關係目前並沒有完全停擺或停頓。
  • 美國官方留學報告:中國仍是美國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二、生源  1、亞洲繼續成為最大生源地區  2019學年註冊亞洲留學生共有1,137,419人,雖然比上一年度下降2.4%,但亞洲依然是美國留學生市場最大的生源地。圖源:ICE官網  數據顯示,在這152萬多留學生中,中國(474,497)、印度(249,221)和韓國(84,071)的赴美留學生人數佔比最大。
  • 紀錄片《尋岸》: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挑戰和蛻變
    這部電影講述了兩位富裕的中國都市少年融入農村藍領緬因州的寄宿學校的故事。《尋岸》記錄了快樂熱情的Stella和內斂的Harry努力適應美國的新生活的經歷。我們看到他們的失望,挑戰和勝利,以及他們如何處理和體驗文化衝擊,異化和個人身份問題。
  • 近37萬中國留學生,都在美國幹了什麼?
    文丨魔魔 審丨暗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以來,中國迅速地穩定了國內疫情。然而當海外留學生們想要返校時,卻不那麼容易,其中在疫情重災區美國讀書的留學生們,即便順利回到了學校,也只能交著昂貴的學費在宿舍上網課。
  • 中國留學生被疑打黑工 在美機場經歷「最大噩夢」
    近日,一篇題為《受辱洛杉磯機場,22年以來最大的噩夢,中國外交部,請站出來!》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據公眾號「北美華人之聲」3月8日消息,一名已在美國學習生活4年的中國留學生投稿稱,自己在美國海關入境時,因被懷疑在求學間「打黑工」,而遭「最大噩夢」。
  • 在馬中國留學生舉辦研討會探討「疫情下」新挑戰|馬來西亞_教育|黃...
    新華網吉隆坡9月8日電(記者林昊 王大瑋)由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青年教育與交流委員會主辦的「全球疫情下中國在馬留學生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交流研討會」近日在吉隆坡舉行。本場研討會採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來自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博特拉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留學生代表,圍繞疫情下在馬留學生面對的新挑戰等課題各抒己見,介紹學習經驗,交流留學心得。馬中友好協會副秘書長黃振隆(左三)向分享嘉賓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