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飛上3萬米高空

2020-12-23 虎嗅APP

虎嗅註:本文屬虎嗅系列文章,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難逃一吸」(ID:huxiu4youth)。「腦洞很大,製造變化」,我們希望呈現當下蘊含在年輕人消費品中的創意洞察,及其反映出的產業和文化現象。

今天,我們來看一位24歲的少年如何實現自己19歲時的腦洞。封面視頻為紀錄片《探空氣球》的預告片。


Tim把3公斤多的全景相機綁在氦氣球上,飛上了3萬米高空,記錄下了8K解析度、360°全景的近太空地球外貌畫面影像。

 

他把實現這件事的過程拍成了一檔高畫質科技類紀錄片——《探空氣球》。

 

               

無獨有偶,2月13日發布的小米10也飛上了太空,拍出了「一億像素拍地球」系列照片。不同的是,小米10搭載的是火箭,而Tim使用的是高空氦氣球。

 

把相機系在氣球上,從白茫茫的雪原上緩緩升起,飛至3萬米高空,俯瞰華美的地球。這些浪漫的意象組合在一起,驗證了五年前Tim的期待。

 

五年前,Tim本以為事情很簡單,當時那個暑假就可以完成。諮詢了浙大的氣象學教授後,發現報批很難,要資金,要有認識的人,拿到空域許可,才可以飛。

 

2015年3月22日,19歲的Tim對著鏡頭講述這個期待,當時,沒有資金,也沒有相應的人能和他一起達成這件事。視頻末尾,他雙手在胸前交叉,低著頭,若有所思:「還有很多困難要面對。」

 

「不過呢,」他抬起頭直視鏡頭,「會成功的。」他舉起大拇指,笑得像個孩子,靦腆又堅定。

 

               

五年後,Tim穿上五年前錄視頻常穿的海賊王T恤,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實現夢想的故事。

 

在《探空氣球》的整個實現過程中,全景相機由insta360提供;特殊雲臺由好朋友棟棟開發;空域報批與氣球、跟蹤定位技術支持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提供幫助;B站星計劃也提供了贊助。

 

「我本以為沒人會來幫我實現這種不靠譜的事,但我尋求幫助的每一個人,都對我點了頭。」Tim說。

 

把重達3公斤的全景相機升上高空,出發於地面溫度零下20攝氏度的內蒙古,升到零下60到70攝氏度的高空,維持相機運轉的同時,實時追蹤定位,技術難點重重。


 

低溫下,整個人的熱量被不斷吸走,加上大風,身體就會被迅速凍住。設備也出了問題,在戶外,團隊成員的Sony A7 II相機開機一分鐘掉了90%的電,其他相機的電池、顯示屏也出現了問題。RED的黑平衡也受到了低溫影響,出現了很多不正常的噪點。最終,團隊決定把設備放在發電機邊上加熱,才完成了黑平衡的矯正。

 

高空的低溫也給相機運轉帶來很大困難。Insta360提供了特製的相機,風扇不轉,用不散熱的方式累積熱量來抵消高空零下60攝氏度的寒冷。

 

這只是技術難題中的冰山一角,其餘按下不表。

 

12月21號,冬至,凌晨三點,漆黑的雪原上,吉普車載著帶著團隊所有成員、設備和希望,駛向放飛點。經過幾輪測試後,7點,氣球放飛。氣球緩緩上升,所有人都仰著頭盯著氣球傻樂。

 

天蒙蒙亮,地平線上透散著清亮的曦光。夢想的樣子好漂亮。

 

             

氣球飛到4000米的時候,銥星數據丟失,信號戛然而止。氣球數據顯示,設備還在上升,但當氣球斷線後,定位將完全丟失。也就是說,當全景相機降落到地面之後,沒有定位數據,要找到它無異於大海撈針。

 

幾個小時過去,到達了原定的設備降落時間。團隊決定根據氣球斷線時的位置數據,劃定一個落點的大概範圍,進行人工搜尋。當天天氣很好,大家都很樂觀,覺得一定能找到。

 

「我們去追氣球。」Tim對鏡頭笑著說,「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

 

視頻進行到這裡的時候,彈幕裡有人「鼻子一酸」「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彈幕裡有人開始刷: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我們去做追星星的人......

 

              

到達預估落點後,每個人負責搜尋7-8公裡長、600米寬的一塊區域,面積約4.2平方公裡,大概有390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每個人都在3900個標準足球場上厚厚的雪裡奔跑、搜尋。幾個小時過去,天黑了,球場上沒有傳來勝利的哨聲。

 

第二天,團隊裡的兩位小夥伴John和英仕留在了他們住宿的三界井村,請求鄉親們幫忙,一起去找氣球。他們稱那些善良的叔叔嬸嬸們為「颶風后援團」。可惜,在後援團的傾力相助下,依然杳無音信。

 

啟動二號預案。

 

二號載荷升空前,他們又加了幾層保險。為了多取得一個定位數據,在設備上方綁上了連接著充電寶的iPhone,為避免iPhone被低溫凍壞,還裹上了暖寶寶。

 

放飛二號載荷時,Tim有一些緊張。團隊總共準備了兩套設備,如果這次再出意外,一切就都打水漂了。哪怕要從頭再來,因為報批原因,至少也要是第二年的夏天了。Tim想,如果真的失敗,他打算自己承擔所有經濟損失,因為「不能讓團隊買單」。

 

團隊親切地把圓球狀的全景相機成為小破球。在所有人不言說的緊張與肉眼可見的期待裡,二號小破球升空了。

 

             

2000米,3000米,4000米......直到3萬米高空,數據都在正常顯示,這一次,他們成功了。

 

降落了。銥星定位還在,iPhone定位也在,他們駛向落點。車上,Tim抑制不住自己的幸福,揮舞著拳頭大喊期待,坐右邊的同事嗷嗚一聲:「你別錘我腿啊!」

 

               

「看見了!「所有人都下車,開始瘋狂奔跑,連中科院的老哥也跟著跑。他們的背影組成了一個很好看的慢鏡頭,像所有青春片裡一樣,配樂恰到好處,惹人鼻酸。


 

舉起小破球,大家都在」啊啊啊「地亂叫,無比興奮。Tim高興地在雪地裡打滾,棟棟興奮大喊:「我做的穩定器還在工作哎!牛x!「

 

Tim把背挺得直直的,高舉雙臂,面向天空。刺眼的陽光從他頭頂鋪射開來,仿佛咔嗒一聲,冰縫裡就會迸出新的夢想。

 

這就是《探空氣球》的故事。

 

 

回想起五年前,19歲的Tim對著鏡頭露出羞澀的笑。

 

五年過去了,24歲的Tim已經從肯特大學電影系畢業,拍了7年視頻,回國開了自己的公司影視颶風,在B站擁有109萬粉絲,入選2019B站百大up主名單。

 

他大概是長輩最欣賞的那類年輕人,身上洋溢著純真、朝氣,善於學習與請教,深諳提升自己才能對別人產生資源置換價值的道理,上進又坦誠。

 

《探空氣球》項目真正實施的起點是2019年11月,前面將近五年的時間其實是Tim積累資源的過程。曾經,Tim怕麻煩別人,不願張口去問,去嘗試,後來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資源置換的過程,多考慮自己能為別人提供什麼,也能更好地得到幫助。

 

大一那年,Tim很喜歡Kai W,全球訂閱量最高的相機評測博主。他持續給Kai W發郵件,表示自己有很多很貴的設備,願意免費為他工作,然後就為Kai W工作了三年。

 

在這個過程中,Tim收穫了大量的資源,接觸到了很多有名的導演和人,後來有了自己的頻道, 頻道也因為Kai W的推薦有了爆發式的關注度增長。

 

「而且他純正的英式口音對我的口語矯正也有很大幫助!「Tim冷不丁冒出來一句,讓我忍不住笑出了聲。

 

迷上剪輯之後,Tim進行了兩年多的密集自學,那是他最刻苦的一段時間,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學習。當時他並沒有錢,從特效到拍攝,從調色到劇本,全部是從網絡上的免費教程學到的。


「激發了我對視頻製作的興趣,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因此,他和團隊製作了達文西全套的剪輯教程,花了大半年時間研究市面上教程的體驗痛點,尋找最好的呈現方式,光稿子就寫了好幾萬字。

 

              為了解決長視頻知識點分散,不易查找複習的問題,在左側增加了進度條

 

而這套教程的價格是——免費。他們的願景就是,在免費的前提下提供比付費教程更強的體驗以及更高強度高密度的知識。當年收穫的知識,還有那種網際網路人無私分享的精神,他想毫無保留地傳遞出去。

 

第一集教程一經發布,彈幕裡歡呼雀躍:「這教程也太精緻了吧!」「真的不考慮收錢嗎!」不出八個小時,3000人的交流群已經加滿了4個。

 

沒有辜負良好的家境,勤奮好學,二十出頭就想要回饋社會,Tim好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樣本,是那種特別優秀的富二代,同齡人不僅討厭不起來,還忍不住會欣賞的那種。


Tim直言,他不想刻畫個人英雄主義。父母、女友、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朋友、老師都為他提供了很大幫助,是這一切加上自己的努力才造就了他。正如他在紀錄片裡所說,他原本以為實現夢想是一個人的事,但奔向相機的那一刻,他最受觸動的就是,身邊有人在和自己一起奔跑。

 

2020年,他想實現的想法是尋找白鰭豚。白鰭豚已經被科學界認定為「功能性滅絕」,人類最後一次在野外發現白暨豚是2004年,在長江南京段發現了一具擱淺的白暨豚屍體。

 

但在某些流域,偶爾還是有野生白鰭豚的目擊報告。Tim一直在做前期調研,希望能拍攝到白鰭豚這樣功能性滅絕的動物,為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的它們留下最後的影像。


他還想去藍鯨身邊自由潛,記錄下在這種歷史上存在過的最大生物面前,他作為人類的渺小。

 

說完過去、現在和未來,Tim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對了,如果你在春暖花開的內蒙古拾到一顆小破球,記得告訴他。

 

測算出的載荷降落位置在包頭或巴彥淖爾,經緯表在圖上

 

快問快答:

 

Q:最近觀察到比較有意思的觀點或現象/產品/視頻?

A:回形針,巫師財經。

 

Q:喜歡的創業公司?

 A:特斯拉,雖然他昨天掉海裡了(指2月17日特斯拉星鏈衛星成功發射,但火箭回收失敗

)。SpaceX,火箭發射我每場都會看。

 

Q:如果不受任何限制,最想開什麼腦洞?

A:賣臭豆腐。成本低,製作效率高,很有前景。阿里巴巴上1000塊黑色臭豆腐才賣20元,在美食街上7塊臭豆腐賣25元。(高興地背誦起了街上賣臭豆腐的唱詞)

 

Q:二十年後你在做什麼?

 A:在火星上拍視頻。我想死在另外一個星球上,比較浪漫。酷。

 

Q:預測一下下一個改變世界的腦洞?

 A:SpaceX

相關焦點

  • 飛機為何一定要飛上1萬米高空?都是血的教訓,人類應時刻銘記!
    文/仗劍走天涯飛機為何一定要飛上1萬米高空?都是血的教訓,人類應該時刻銘記!人類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飛上藍天的夢想,但是很顯然,古代的人類並不可以將這一實現。不過,人類的科學技術是在不斷地發展的。而近代以來,人類也創造出了飛機,用飛機的方式來將人類送上藍天,實現所謂的飛天夢。飛機在飛上天空的時候,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其中一個可能很多的人,都並不是特別的明白。
  • 飛機為何一定要飛上1萬米的高空?空姐告訴你:血的教訓太深刻
    前蘇聯人似乎對天空有著不一樣的執著,他們的研究出來的戰機最高能飛到3萬米,而且前蘇聯也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國家。而現如今的民航客機一般的飛行高度維持在上萬米,那麼民航飛機到底能不能再飛得低一點呢?空姐告訴你:血的教訓太深刻,千萬不能忘,否則會釀成很大的災難。
  • 《小門神》打造主題航班 動畫電影飛上萬米高空
    「小門神號」主題航班啟航  搜狐娛樂訊 2015年12月30日上午,一架繪製著國產3D動畫電影《小門神》主題形象的波音737飛機穿越長空,順利執飛HU7277隨著飛機起飛,中國動畫電影首次「飛」上萬米高空。數百名乘客在一同在「小門神號」觀看了這部將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公映的賀歲檔合家歡動畫片段。
  • 日本藝術家把盆栽送上3萬米高空拍美照
    原標題:日本藝術家把盆栽送上3萬米高空拍美照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2日報導,日本藝術家東真由(AzumaMakato)用氦氣球將盆栽和插花送上太空,在氣球爆裂之前,用一同上天的照相機拍下那一瞬間美麗的畫面。
  • 為何飛機一定要在1萬米高空飛行,飛低一點不可以嗎?原因就2字
    對於火車高鐵我們已經在熟悉不過了,而且可以說這兩種交通工具是使用人數最多的,飛機相對來說會少一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為何飛機要在1萬米高空飛行呢,飛低一點就不可以嗎?一般來說飛機的飛行高度都是在7000米或者是12000米之間,雖然是客機,但是有時候卻比戰機飛得還要高,而這樣做的原因其實就2個字,那就是"安全"。
  • 60萬米高空看中國:我們身處其中,卻從未見過
    60萬米高空看中國:我們身處其中,卻從未見過 2020-12-2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空氣球:3萬米高空探「天情」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帶您揭秘榮成高空氣象觀測站探空氣球:3萬米高空探「天情」氣象部門對氣象信息的觀測,主要分為地面和高空觀測兩種。地面觀測站很多,如威海市氣象臺和榮成、文登、乳山氣象臺,全國各縣(市、區)幾乎都有分布。
  • 8年前,那個從3.9萬米高空一躍而下,飛回地球的人,現在如何了?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有的人不敢嘗試蹦極,有的人卻樂在其中。其實蹦極對於真正的極限運動員來講只能算「小兒科」,極限運動員是絕對不甘於安逸生活的,他們的理想就是挑戰人類極限,創造人類歷史上的記錄。8年前,曾經有一名極限跳傘運動員從3.9萬米的高空一躍而下。3.9萬米高空是個什麼概念呢?這幾乎已經到了地球平流層的邊緣,接近太空,快要衝破臭氧層。一般的民航飛機飛行高度再乘以3倍,才能升到這樣的數據。這位跳傘者的名字叫做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奧地利人。
  • 為什麼飛機一定要飛到萬米高空呢?難道不能飛低點嗎?可算知道了
    我相信不少朋友如果坐飛機的時候是坐在窗邊的話,都喜歡打開遮光板來看看外面的景色,這時帶給我們的感覺就像在雲裡穿梭一樣。飛機飛行的高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人們常常都說飛機是在萬米的高空中飛行。我想這時候一定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飛機一定要在這麼高的天空裡飛行呢?難道就不能飛的低一點嗎?首先,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形狀大致是一個圓形吧?
  • 從「衣食住行」開始 做萬米高空「好」旅客
    隨著國慶長假來臨,很多的旅客都會選擇去國內或者出境旅遊度假,而乘坐飛機、特別是選擇乘坐國外航空公司的旅客也越來越多了,因此乘坐飛機在很多旅客出遊行程中成為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作為中國「好」乘客如何在萬米高空之上,既能展現中國旅客的良好素質又能保障自己安全出行呢?衣要得體中國禮儀服飾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人們都會根據出席場合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
  • 萬米高空之上 我們也可吃到美味的小餛飩老滷麵
    暑假坐飛機出遊,不少細心的人發現從南京前往鄭州的航班上,飛機餐出現了難得一見的辣油小餛飩。除了餛飩,鴨血粉絲湯、鴨油燒餅等都「上」了萬米高空。萬程鵬 攝據江蘇東航食品公司生產部經理張緒金介紹說,以前只有在南京出港的國際遠程線上配備了「金陵大碗雞湯麵」。6月份,網上有條消息說南京人對麵條的狂愛位居全國第一。因此,航空公司考慮在飛機餐食上推出湯麵系列,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能了解到南京的麵食文化。為了做出地道而又富有特色的老滷麵湯,大廚師傅和餐食研發人員,冒著40多度的高溫,走街串巷,去尋找老南京的味道。
  • 1935年,蘇聯設計師奇熱夫斯基成功研製出能飛萬米高空的平流層飛機...
    平流層,位於地表上空10000-50000米。平流層內大氣平穩、能見度高,有利於高空飛行和偵察,具有很高的軍事戰略價值。爭奪平流層、獲取制空權,一直是世界各國戰略博弈的焦點。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平流層飛機研製工作。萬米高空之上,飛機的密封艙設計成為研製重點。如何調節密封艙內的溫度,成為設計師奇熱夫斯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催生創新靈感。奇熱夫斯基巧妙採用了三座密封艙氣動布局。
  • 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快過布加迪威龍,還能飛上1200米的高空
    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快過布加迪威龍,還能飛上1200米的高空跑車,玩的就是速度,不快不足以驚險,不快不足以刺激。世界上跑車眾多,布加迪威龍是其中的一種,速度在跑車界數一數二,每小時407公裡的速度一騎絕塵。
  • 飛了!飛了!飛了!高空滑索玩的就是心跳刺激!
    高高的藍天上飄蕩著幾縷潔白如煙的雲朵,晴空萬裡,抬頭仰望湛藍深邃的天空,真想飛上天空自由翱翔。可惜人類早在進化的時候就失去了翅膀,不能像鳥兒一樣展翅騰空,儘管如此許多影視劇裡還有很多關於飛翔的美妙想像。武俠小說裡的輕功;哈利波特的魔法掃帚;《魔女宅急便》的飛天奇奇……,現在高空滑索就來滿足你天空翱翔的願望。
  • 美少年所做紙飛機3萬米高空翱翔破世界紀錄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多數人的印象裡,紙飛機不過是小孩子的玩意,能飛幾百米就算奇聞了。但是美國一個空軍中隊的青少年學員偏偏要顛覆這一觀念。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26日報導,該空軍中隊的學員們近日成功在逾96000英尺(約合29261米)高空放飛自行設計的紙飛機,成功打破放飛紙飛機高度的世界紀錄。
  • 飛機為何要飛行在1萬多米高空?專家告訴你:1萬米以下有多危險!
    飛機為何要飛行在1萬多米高空?專家告訴你:1萬米以下有多危險!飛機是現代社會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而且機艙裡衛生整潔,乘客在乘坐的時候的舒適度也會很高。但是,飛機是在1萬多米的高空中飛行的,所以很多人還是覺得乘飛機不踏實。
  • 用無人機擦玻璃,可以飛到350米高空,比人工快20倍!
    特別是現在高樓廈外面的玻璃牆 做清潔工作的人們,他們的這份工作既危險又辛苦,不 僅要冒著嚴寒在室外工作,一旦天氣不好刮個風還會有 生命的危險。國外有人對此就發明了一款高空擦玻璃的 無人機,有了這個東西人們就再也不用冒險爬到那麼高 的地方擦玻璃了。
  • 世界飛行最高紙飛機升2.7萬米高空破紀錄(圖)
    2.7萬米的高度後,上面的相機拍攝的地球曲線。,這架紙飛機最終升到2.7萬米的高空,由此成為世界上飛行高度最高的紙飛機。這架直升機翼展3英尺(約合0.9米),用亞草(亦稱紙草,即由純木漿製成的工藝紙加工而成的紙繩)和紙製作的,僅僅通過一個大氦氣球,就可以發射升空。  紙飛機飛到離地9萬英尺(約合2.7萬米)的高空,接著氦氣球爆裂,紙飛機滑翔返回地面,沿途拍攝地球美景。將紙飛機發射到太空的成本只有區區的8000英鎊(約合1.29萬美元)。
  • 萬米高空奇蹟:不帶降落傘,她從失事飛機上掉下生還,什麼救了她
    假設一種情況,飛機飛翔在1萬米高空,此時發動機發生故障,馬上要墜毀了,此時飛機艙門正好打開了,跳下去或許還有存活的可能性,你自己自由落體掉到海洋裡還有存活可能性嗎?萬米高空下的奇蹟在回答問題前,先來看一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 幾年前,從3.9萬米高空一躍而下,墜回地球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2012年,奧地利的極限選手乘著氦球上了3.9萬米的高空後,他跳下來,從接近臭氧層的高度落到了地球上。最後,他的結果怎麼樣?幾年前,從3.9萬米高空一躍而下,墜回地球的人,最後怎麼樣了?保加拿是奧地利的極限選手,他在從事極限跳傘運動之前,曾在軍隊工作過,是專業的軍事跳傘員,有著非常豐富的跳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