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得到的鮮花和掌聲,而沒有看到他們成功路上的艱辛。對很多人來說:"生活是一場艱難的旅程",對于和偉來說亦是如此。
艱難地活下來
于和偉出生於遼寧撫順,在當時,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很重,于和偉的父母也是如此,在生于和偉之前,他們已經有了8個孩子。在這種封建落後的觀念下,他們在四五十歲時又生了于和偉。
可是,由於母親連年的勞作,她的身體極其的虛弱,根本沒有足夠奶水餵養于和偉,這時,于和偉的大姐看著自己嗷嗷待哺的弟弟張著小嘴,她難受極了,因此,比于和偉大24歲的姐姐便將于和偉抱到身邊,把這個小弟弟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餵養。
就這樣,于和偉勉強的活了下來。看著他一天天長大,父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是好景不長,在于和偉3歲時,他的父親便離開了他們。父親走後家裡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年邁的母親身上。
已經懂事哥哥姐姐們都不忍心讓母親拖著病體外出工作,可是,"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堅持要出去賣紅薯。平日裡,母親外出賣紅薯時,于和偉的哥哥姐姐們便負責照顧于和偉的生活起居。
"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時,于和偉體會到了家的溫暖"。于和偉的母親和哥哥姐姐們用自己的身體為于和偉擋下了"生活的風雨"。儘管"物質匱乏",但于和偉還是覺得很幸福。
命運的轉折
人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于和偉的哥哥姐姐們長大後,他們便開始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的都成長起來,于和偉的母親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後來,一家人的日子開始逐漸步入正軌。
于和偉也像其他孩子一樣步入了學校,於是8個哥哥姐姐一起打工來供他讀書。幾年後,于和偉走入了中考的考場,可是,讓人難過的是,于和偉並沒有考上高中。"家裡就只有這一個讀書的人了",哥哥姐姐們都希望于和偉能夠考上高中,於是,他們便提議讓于和偉再複習一年。
這一年,于和偉卯足了勁的學,可是,這次的結果依然是不盡如人意。接連兩次的"中考失利"傷心極了,可是,他不能一直讓哥哥姐姐們照顧他。於是,初中畢業的于和偉開始另謀出路,最終,于和偉考入撫順市幼兒師範學校,由於"能歌善舞",畢業後于和偉便被安排在學校裡當一個音樂老師。
一段時間後,于和偉感覺自己不能一輩子在這樣一個學校裡做著這樣一份平凡的工作,看著電視裡的演員們,于和偉羨慕極了,他也想成為一名演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經過再三的思考,于和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母親聽到後十分生氣,她告訴于和偉"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向了解他的哥哥姐姐們決定支持于和偉的想法,他們開始籌錢讓于和偉去去專業的學校學習。後來,于和偉拿著家人東拼西湊的4千元,踏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坐在車上,于和偉緊張極了,他不知道遠方等待著他的是什麼。
來到上海戲劇學院後,于和偉非常努力地學習著專業的知識,課堂上,老師的每一句話他都銘記於心,課下,他認真揣摩著"人物情緒的表達"。很多時候,他都躲在角落裡,默默地練習。同時,為了減輕家裡人的負擔,于和偉開始到處兼職拍戲。
真心的報恩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沒畢業的于和偉便接到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的邀請。這讓于和偉高興得徹夜難眠,自己演員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可是,真正成為演員對他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道路。
畢業後,由於資歷較淺,形象也不夠突出,于和偉就一直待在劇組裡扮演著一些"不起眼的角色"。一個沒有背景的年輕人要想在演藝圈出人頭地,那是有多麼的不容易。跑龍套的日子對于和偉來說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他常常看不到眼前的光明,幾次想要放棄,可一想到自己的親人們,于和偉就愧疚不已。他不能讓自己的親人失望,因此,于和偉便開始靜下心來,認真打磨演技,一點一點的進步。終於,于和偉"守得雲開見月明"了,著名導演高希希發現了于和偉"這塊金子",讓他參演了《歷史的天空》。
這部電視劇一上映,就引起激烈的反響,于和偉飾演的大反派萬古碑也被大家喜愛,從此,于和偉開始走上了演員的道路,在這個浮躁不堪的社會裡,他始終堅持"用作品說話"。很快,他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當鮮花和掌聲湧來的時候,于和偉清楚的知道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成就了自己。他非常感謝他們。可是,讓人遺憾的是,當于和偉功成名就時,最疼愛他的大姐卻離開了人世。于和偉很後悔沒有更早的讓大姐過上幸福的生活。
大姐離開後,于和偉更加珍惜親情。成名後,他常常會把錢匯到家裡,以此來幫助改善哥哥姐姐們的生活。在于和偉的幫助下,哥哥姐姐們的生活也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他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組建了自己的家庭。至今,于和偉還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從何處而來"。他認真對待每一個作品,希望觀眾是因為作品而喜愛他。
生活沒有善待于和偉,但是,讓人欣慰的是,于和偉有愛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們。他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
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于和偉始終銘記親人們的恩情,他知道,沒有親人的付出,就沒有如今的他。功成名就的于和偉竭盡全力幫助家人改善生活,讓全家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他們幾個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惺惺相惜,情比金堅"的情誼,正是這種的情誼支持他們走過那段艱難的歲月,迎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文/趙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