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一12歲男孩撐起這個家
姓名:程守慶 年齡:12歲
住址:定安縣龍河鎮菉林村
境況:目前上小學六年級的小守慶,未滿周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於媽媽智障,他們姐弟三人就由年邁的爺爺照顧。3年前,因家境貧困,上中學的哥哥輟學,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姐姐在今年年初由於不堪重負投井自盡。如今,小守慶靠撿破爛來貼補家用,即將升初中的他面臨著輟學,而他最大的願望是能把哥哥的病治好。
記者 程菲/文 單正黨/圖
姐姐投井自盡
12歲的小守慶挑家庭重擔
一提起程守慶,定安縣龍河鎮菉林村的村民都會嘆著氣搖著頭,讚嘆這個年僅12歲男孩生活太不易的同時,一個個忍不住紅了眼圈。
小守慶目前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還未滿周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由於媽媽智障連照顧自己都難,他們姐弟三人就由年邁的爺爺撫養。但隨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順利,先是3年前哥哥患上精神分裂症,後是姐姐不堪重負,於今年年初時投井自盡。只剩下年已83歲又多病的爺爺和年僅12歲的小守慶來支撐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
「那天中午,別人跑來告訴我說姐姐死了。」中午放學回來的小守慶滿頭大汗,靜靜地站在人群裡說,今年正月的一天,姐姐去井邊洗衣服,再也沒有回來。他很想念姐姐,可是年僅18歲的姐姐卻因沒錢給精神分裂的大弟弟治病,不堪重負躍身跳進了村外一口用來洗衣的深井中。也就是那時起,小守慶就挑起了照顧哥哥和整個家庭的重擔。
凌晨起床煮飯
靠撿破爛賣錢貼補家用
每天凌晨4點半,天還沒亮,小守慶就得悄悄地起床,走到昏暗的廚房去煮全家人一天的飯。煮飯時還要把豬餵好,因為這頭豬是家裡唯一值錢的家當了,所以他要很用心地餵養。煮好飯後,他先盛出一碗餵哥哥,最後他再匆匆忙忙扒上幾口飯後,匆匆往學校趕。中午放學後,小守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給綁在門板上的哥哥餵飯、餵水,然後才是自己吃。晚上回來則要伺候哥哥洗澡、換衣服,還要把哥哥拉過尿過的門板和地板衝洗乾淨,再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好。
在做飯、洗衣、餵豬、照顧哥哥的同時,小守慶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撿破爛。每天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只要看到路上有礦泉水瓶、報紙、紙箱等廢品,他都會收集起來。如果是上學路上撿到的,這個靦腆的小男孩不敢帶到教室去,他就把撿到的東西藏到路邊某處,放學後才拿回家。每天下午放學照顧完哥哥後,他就出去到村子裡及附近去撿破爛,撿到天黑才回家。
「賣破爛的錢都是交給爺爺的。」小守慶說撿來的廢品都是賣給到村裡收破爛的小販,每個月都能賣到十幾塊錢,是家裡不小的一筆收入了。
8旬多病爺爺
「若離人世,最牽掛孫子」
小守慶的爺爺中午12點多才回到家,滿頭白髮的老人瘦骨嶙峋,一雙沾滿泥土的手顯得特別大。
村裡的鄰居告訴記者,平日爺爺中午都不回家,早晨6點多就拎著小孫子煮好的飯出門下田去,直到天黑才能回來,這次是因記者來特意讓人叫回來。老人中午不回家的主要原因是農田離家太遠了,那是親戚們讓出給他家種的兩塊田,離家有4公裡的路,老人每天要步行4公裡去耕作。
「不幹活不行啊,一家老小都要過活。」老人說話時氣喘得厲害,他說自己身體不好,很多地方都疼痛,鄰居們勸他去醫院檢查,但他拿不出錢。他有時病得起不了床,都是小守慶端水餵飯伺候,本來就命苦的孩子更多了一層負擔。因此老人總是堅持著去做活,為的是不讓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年幼的小守慶身上。
老人告訴記者,小守慶的爸爸去世後,政府每個月會發放補貼給他家,以前是每個月40元,現在是60元。加上小孫子撿破爛的十幾元錢,就是全家的收入了。老人每天勞作就是種點花生用來榨油、種點水稻等供家裡食用,一家人很少吃肉。
「我現在能幹多少幹多少,哪天不能動了,離開了人世,最牽掛小孫子,真不知道守慶怎麼來照顧這一家子。」爺爺說著一臉惆悵。
(責任編輯: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