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蔓蔓媽媽在我們小區的寶媽群裡發來一則消息。
&34;樂樂媽媽問道。
&34;蔓蔓媽媽說。
&34;樂樂快兩歲了,正處於這個階段。
群裡還有不少寶媽表示自己家寶寶也喜歡往嘴巴裡塞東西,經常一不留神就吃進去不該吃的東西。
可可媽媽說:&34;
關於孩子亂吃東西的情況,是大多數寶媽比較發愁的問題。說也說不聽,又不能一直盯著寶寶看,大家都在說,怎麼才能讓孩子不亂吃東西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喜歡往嘴巴裡塞東西?
一般認為,孩子的口欲期發生在0-18個月之間,在這個階段,寶寶會通過嘴巴來認知和探索這個世界,這是因為嬰幼兒的口周神經比手部神經發育要早。
如果過渡好,在兩歲之前孩子就能安穩結束這個階段,但是如果父母幹涉過多,孩子的口欲期階段就會隨之延長。
6月齡前的小寶寶常常吃手,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吃的這個東西是&34;,只是單純的在用嘴巴去研究它。6月齡之後,要添加輔食,乳牙也開始萌出,寶寶的嘴巴越發的忙碌起來。
他們會更加喜歡咬東西,手裡拿到什麼都要放到嘴裡嘗一嘗,這個時候保證玩具等物品乾淨安全的情況下,讓寶寶去自主探索就行。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口欲期需求,又有助於乳牙的萌出,對語言的發展也大有好處。
縱然口欲期有很多的好處,在經歷這個階段的時候,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才能順利度過。否則可能就會出現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蔓蔓媽媽提到的小男孩吃電池的新聞,並不是個例。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小孩子誤食異物的報導,每一個都讓人後脊背發涼。
銀川一名1歲多的男孩誤食兩枚紐扣電池,經過搶救之後雖然取出了電池,孩子的胃壁及食道壁已經被電池嚴重灼傷。
無獨有偶,寧夏的一名一歲半的孩子在父母研究電子寫字板該怎麼使用的時候,吃下了一枚紐扣電池。電池雖取出,但未來孩子可能會出現食管炎、食管穿孔等問題。
不光是一兩歲的孩子會吞食異物,廣西一名9歲的男孩腹痛難忍送去醫院後,居然取出了30多根牙籤、24根棉籤等異物,醫護人員都表示從未見過這麼複雜的消化道異物,這孩子到底是怎麼吃進去的?
在孩子吞食的異物中,簡直是五花八門,有硬幣、電池、螺絲釘、磁力珠、藥丸等物品。雖然口欲期的孩子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而大年齡的孩子也會因為好奇吃下去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當孩子誤食這些東西的時候,家人是否能夠馬上採取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關係到寶寶的生命安危。
前段時間在某餐廳,一名6個月的寶寶吃饅頭被卡住,家長手足無措,幸虧當時有一名醫護人員也在飯店吃飯,馬上採取了正確的救治措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寶寶吐出異物,否則又是一個悲劇。
我們無法把孩子養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中,但是作為孩子監護人,我們需要學會一些急救的方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1、 如果孩子吞入異物,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A. 3歲內的嬰幼兒:讓孩子臉朝下,趴在大人的膝蓋上,一隻手託住寶寶的胸部和下頜部,用另一隻手的手掌根用力的叩擊肩胛骨之間位置,直到孩子吐出異物為止。
B. 能站立的孩子或大人:朝後抱住孩子,身體前傾,大拇指內側貼在肚臍兩指以上的位置,左手壓住右手,雙臂向上向內,快速用力撞擊腹部,直到異物排出。
2、 如果誤食藥丸,要分情況處理
A. 孩子意識清醒:催吐之後送醫。
B. 孩子意識不清醒:馬上送醫院,不要催吐。
Kiki有話說:
寶寶吞食異物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如果一旦發生,家人自己具備正確的判斷能力,就能及時救孩子一命。有人說如何才能不讓孩子吞食異物,說實話,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太現實的。家長做好口欲期的引導工作,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儘可能的去自主探索,並且意識到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