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頭號富豪花4800萬,培養了中國一半醫學人才,卻無人知曉

2020-12-14 月月說名人

說起美國頭號富豪,可能你會想到微軟的比爾.蓋茨,或者是股神巴菲特。但今天要講的是洛克菲勒,他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被人稱為「石油大王」。

他去世的時候資產超過14億美元,相當於現在3360億美元。而比爾.蓋茨920億美元,馬雲419億美元,也就是說他的財富是比爾蓋茨的3倍多,是馬雲的8倍多。

除了富豪的稱號外,他也是一個慈善家。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他創立的,該院為中國培養了一半的醫療人才,鍾南山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位。遺憾的是他的巨大貢獻,卻少人知曉。

洛克菲勒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勤快、節儉、樸實,而父親卻是個自信、好冒險、善交際的花花公子。

洛克菲勒則繼承了母親的勤儉樸實及父親的經商天賦。

在他19歲那年,美國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的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一樣湧進了採油區。由於瘋狂的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便與朋友開辦一家煉油廠。採購大量廉價原油,再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的煤油去賣。

不久後,洛克菲勒就成功地控制了美國90%的煉油業,一不小心就賺了10個億,完成了第一筆原始財富的積累。

有錢的洛克菲勒家族喜歡買地建樓。他一舉買下了美國曼哈頓中城,從48街到51街,從第5大道到第7大道的地皮,建起了19棟摩天大樓,這就是世界最龐大的私人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

除了買地建樓,他還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把花不完的財富捐出去,並且用他經商的天賦運作捐款,讓他的錢對世界產生真正看得見的改變和推動。

於是,老洛克菲勒搖身一變從億萬富翁變成了一名慈善家。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創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還對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提供大量資助。

不僅如此,老洛的思想境界還相當高,他認為他的錢不僅要施惠於美國,更要播撒在那些更需要它們的地方。

1909前後,當時中國的醫學教育就靠著500多個傳教士在做,而且沒有醫學設備、器械和醫學書籍,更不了解世界上醫學的發展,推動中國醫學教育尤為迫切。

於是,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便出資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當時洛克菲勒的目標,不僅是簡單辦一個醫院,而是要把協和辦成世界最頂級的醫學院。

所以,協和醫學院光選址和建築就花費巨大。先是收購了豫王府的舊址,面積達60餘畝。還邀請了設計過哈佛醫學院的著名建築師柯立芝設計,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協和建築群。

北京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基金會還不惜花費重金,從美國引進各種先進的醫學設備、精密的實驗儀器等,甚至連馬桶、門鎖、地板等一系列的內飾都是從美國運過來的。

除了這些硬體外,協和的教師也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醫學大師,比如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大學的教授都是常客。

整個北京協和醫學院投資總額高達4500萬美元,成了洛克菲勒投資金額最多的項目之一。要知道從1913年起,洛克菲勒基金會10年時間所花出去的錢,也沒有超過8000萬美元。

中國也成了洛克菲勒基金捐贈最多的國家。

1921年,協和醫學院落成,小洛克菲勒還專門乘坐輪船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從美國趕來出席開幕典禮。當時任總統的徐世昌也派來顏惠慶代表他發表演說。

開幕典禮成為北京傳誦一時的文化大事件,當時任教於北大的胡適在日記中提到協和醫學院的典禮: 「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 」。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僅是為中國創辦了協和醫學院,還用它極為「苛刻」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一半中國醫療人才。

在當年,要成為協和的醫學預科生,必須先用三年的時間坐在燕京大學(清華、北大前身)教室裡,努力學習自然科學、英語以及人文科學。

在結束三年的醫預科學習後,學生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才能有機會升入協和醫學院本部。就算進了協和醫學本部,第一批錄取只錄取了9個人,最終畢業的也只有3個人。

由於協和醫學院採用了「高標準」來培養人才,在建院後的24年,也只培養了310個學生,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只畢業16人。

按理說,洛克菲勒用這種極為奢華的方式培養人才,對於當時擁有5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可是到了建國時期,中國12個醫學院的領導都是從協和畢業的,8個研究所中有6個是協和出來的。

中華醫學會的骨幹大部分來自協和,《中華醫學雜誌》26個編委,其中有19人來自協和,1965年當選的9名生物醫學院士中,有7名是協和人……

它更是培養出了如林巧稚(鍾南山的姑婆)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連如今被國人所熟知的鐘南山院士的父親鍾世藩,也是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的,後來成了一名著名的兒科專家。

此外,協和在科研方面成績也是顯著的。比如從中藥大黃中成功提煉麻黃素,成為研究中草藥成功的典範。還有對中國常見寄生蟲病、黑熱病和斑疹傷寒的研究,也造福無數患者。

所有這些數據說明,協和對中國醫學的貢獻已經超越了這個機構本身,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給中國帶來火種。毫不誇張地說,協和撐起了中國醫學界半邊天。

到如今,協和仍是一個能代表中國現代醫學尖端與前沿的名字。有一種說法「中國有兩所醫學院,一所是協和,另一所叫其他。」足以說明它在醫學界的地位。

但遺憾的是,它的創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不被人所知。

洛克菲勒

也許對於一個慈善家來講,虛名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教育子女如何面對金錢,如何善待此生,才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重中之重。

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6代,不但沒有引發任何爭產風波,更是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200多位家族成員中,還出了1個副總統,2個州長,還有1個副州長,那富翁更是不用說了。

有人說,洛克菲勒簡直是窺見上帝秘密的人。他深知權力和金錢不會贏得真正的尊重,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善意,才能獲得尊重,精神的傳承要比的財富的傳承重要的多。

所以,他將自己的成長、創業思想、守業理念等,寫成38封信給兒子,並且代代相傳下去。後來,這38封信還被人整理成一本書,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被譽為:美國富裕家族世代相傳的教子經,也是李嘉誠常置枕邊的家教聖經。比爾 蓋茨也把他作為偶像:「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都買來送給兒子王思聰,作為他20歲的生日禮物。

如果你也面臨成長的難題,創業的迷茫,對財富自由的渴望或者是教育困惑。推薦你買這本寶藏書看看,讀完後或許能瞬間思路開闊,瞬間找到你想要答案。

相關焦點

  • 美國頭號富豪,「萬惡的資本家」洛克菲勒,當年在中國做了什麼?
    作為全球首個億萬富翁,美國頭號富豪,約翰洛克菲勒的身價是比爾蓋茨的3倍之多,毫無懸念地登頂了《福布斯》「美國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家眼中的「萬惡的資本家」,卻對中國的醫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花費4000多萬美元,培養中國一半醫學人才
    01 北京協和醫院 是中國醫學院校的最高學府,在中國醫學的發展史上,影響之深、範圍之廣,所造福祉之多當然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常說 「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 ,早在一百年前,協和醫院就已經是中國最值得信賴的醫院之一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花費4800萬美元,培養了中國一半醫學人才
    他還致力於慈善事業和醫學事業,包括中國的醫學事業都有洛克菲克的功勞,你一定沒想到,中國的協和醫院就是洛克菲勒斥資4800萬美元建立起來的。斥巨資資助協和,「醫學能解決人類的大部分問題」1910年哈爾濱爆發瘟疫,半年內死亡6萬人,環顧華夏竟無現代醫學人才在世界近代史中,中國可以說是落後的大半截,雖然以曾國藩為首的清末改革派,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發展出了中國近代工業的雛形,但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則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 世界頭號富豪:「萬惡的資本家」洛克菲勒,在中國鮮為人知的事
    2017年,美國傳奇富豪大衛洛克菲勒逝世,享年101歲。毫無疑問,洛克菲勒曾經是這個地球上最顯赫的家族。在 1911 年被拆分之前,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美 90% 的石油市場,創造的財富相當於整個美國 GDP 的 1.5%——換算到今天,這個家族的財富比全球前 10 大富豪加起來還要多。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力"的同義詞。"
  • 創辦協和醫院,培養中國一半醫學人才,與兒子說真心話只能靠書信
    洛克菲勒的故事,不僅僅局限於他的商業帝國,他曾置身於慈善事業與醫學事業,醫學事業中,當然包括中國的醫學方面,他曾花費4800萬美元,培養了一批中國醫學人才。那個時候,環顧整個華夏民族,都沒有現代的醫學人才,中國的落後也是與哈爾濱的這次大瘟疫離不開的。曾國藩為頭目的清末改革派,雖然是搞起了洋務運動,稍微發展了一下中國的近代工業,也是那個時候,中國近代的工業雛形建立起來的。但是,在醫療與教育方面卻是一片空白。
  • 洛克菲勒創辦協和醫院,培養中國一半醫學人才
    洛克菲勒為建協和醫院,花費4800萬美元,培養中國一半的醫學人才。中國協和醫院的建立背景,你了解嗎?1910年哈爾濱爆發鼠疫,僅僅半年就死亡6萬人,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中國的醫療情況卻十分不樂觀。即便是洋務運動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軍事機械設備,但是在醫療方面中國仍然是一片空白。實際情況就是清朝末年尚未成立專門的近代醫學院,所以近代醫學教育,都只能依靠當時各國的傳教士進行傳播,不但效率底下,而且良莠不齊。
  • 世界頭號富豪:「萬惡的資本家」洛克菲勒,卻來中國做了件好事
    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利」的同義詞。但就這一樣一個大家眼中的「萬惡資本家」,卻非常熱衷於慈善事業,而且對中國的醫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們常說,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如果說近代中國醫學史上,有什麼人物對其影響巨大時,那一定離不開洛克菲勒家族。
  • 高考看專業: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未來醫學領軍人才!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2001年10月25日,在2012年教育部的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生物學科(包括基礎醫學系)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國第一,教育部和衛生部批准我校成為第一批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同時成為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之一。
  • 培養「4+4」醫學頂級人才
    ■高校直通車2019本報訊(聶銘靜 記者 楊文軼)「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從今年起面向全球高水平大學招收多學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學生經過4年培養將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不管是社會經濟規律,還是自然法則,抑或是宇宙運行規則,一直存在著二八定律。就像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轉,站在地球上自然界頂端的是人類,而社會財富也如此。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 同濟大學醫學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召開
    副校長陳義漢發表致辭,他表示醫學教育的核心是醫學人才培養,以新醫科建設為抓手,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分類培養研究型、複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培養質量,為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類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以新的理念謀劃醫學發展
  • 國辦: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 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
    《意見》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醫學教育培養的醫務工作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意見》要求,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  ——要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
  • 全國人大代表包信和:中科大將重點培養現代科技醫學應用人才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張磊 韓震震 陶濤)一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都以其強大的理工科實力著稱,然而2017年年底,中科大辦醫學的消息引來各方關注,並牽動了萬千學子的心弦。 中科大辦醫學的優勢在哪?
  • 從「源頭預防」「病因預防」培養人才
    2020-08-15 01:51:0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等高校設立「職業衛生工程」本科專業,填補職業病一級預防人才培養空白從「源頭預防」「病因預防」培養人才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麗蓉
  • 美國原來有這麼多中國富豪,張欣都不算有錢,有人捐3百億給美國
    美國其實是有非常多的華人富豪,像張欣這樣的都不算有錢,有一個更是堪稱是隱形美國首富。不過可惜的是,這些美籍華人富豪大部分都以美國為家鄉了,很少回來中國,有的人更是連中文都不會說了。甚至很多美籍華人富豪的捐款都是捐給了美國,而不是捐給中國。張欣就給美國的哈佛等高校捐了上億元,更是有一個華人富豪把一半的資產捐給了美國。
  • 1988年漢城奧運會趣事:無人知曉的奧運金牌得主
    1988年漢城奧運會趣事:無人知曉的奧運金牌得主胸掛奧運金牌的失業者澳大利亞遊泳明星鄧肯·阿姆斯特朗心情舒暢地帶著一金一銀奧運會獎牌從漢城回國了。在1983年布裡斯班舉行的友誼運動會上,這位年僅15歲的無人知曉的澳大利亞少年遊泳選手,一下子就在兩個項目中贏得了勝利,一顆新星在泳壇升起。但是突然之間,命運給了這個年輕人第一次殘酷無情地打擊。在1984年的奧運會年裡他得了腦膜炎,有半年之久直在死亡線上掙扎。為了治病,他的父母親動用了最後的存款。
  • 26位富豪掌握全世界一半財富:大部分是美國人,中國人有幾個?
    據媒體7月21日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屬於 26 個人,其中比爾蓋茨、巴菲特、貝佐斯、布隆伯格等均上榜,涉及行業包括礦業、房地產、網際網路、奢侈品、通訊等。他還認為不平等是我們時代的特徵之一,地球上數百萬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於他們出生的那一刻。
  • 富豪撤資並放棄美籍,到中國後身價倍增,美方卻因此損失上千億
    眾所周知,美國對於富豪和科技人才是比較看重的,富豪能為美國帶來金錢,頂尖科技人才能為美國帶來先進技術,創造源源不斷的價值,所以美國經常不惜重金「挖人才,招富豪」,但美國有一件事做錯了,就是種族歧視。富豪因為美國的種族歧視放棄了美國國籍後,到中國報效祖國,身價倍增,美國卻因此損失了上千億,這位富豪就是李開復。
  • 兩會聲音:結束人才培養混亂體系 授予「5+3」醫學博士學位
    文 |柒小略醫生是醫改的主體,培養高質量、均質化的醫生是解決中國醫療問題的關鍵。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專家聚焦醫學教育,為醫學教育高效化、均質化提出建議。但是,各個學校的4證合一,臨床型專業碩士,臨床型專業博士,科研型碩士、科研型博士等眾多體系使醫學人才培養非常混亂,讓很多年輕醫學生浪費多年時間。葛均波院士建議,臨床型人才「5+3」培養後就應授予醫學博士學位(MD),成為臨床醫生和未來的專科醫生,也能和國際接軌,「美國醫學培養是大學4年+醫學院4年授予MD學位。」
  • 填補職業病一級預防人才培養空白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等高校設立新專業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等高校設立「職業衛生工程」本科專業,填補職業病一級預防人才培養空白 從「源頭預防」「病因預防」培養人才塵肺病、苯中毒、噪聲聾……在我國,每年都有數萬名新增職業病報告病例。《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指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關鍵在於前期預防和源頭治理——而我國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才長期缺乏。2019年,經教育部批准,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在全國首次設立「職業衛生工程」本科專業,並在當年秋季招收了全國第一屆學生。該專業把職業醫學與職業衛生工程技術、職業衛生管理相結合,以期填補我國職業病一級預防人才培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