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新問題:馬路上垃圾桶撤了一半,大家會因此亂扔垃圾嗎?

2021-02-15 上觀新聞

垃圾分類馬上就要從嚴執法了

7月起

生活垃圾不分類將變成違法行為

小觀一直在努力幫大家解答

垃圾分類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

儂是啥垃圾?小區阿姨發出靈魂拷問…上海人努力垃圾分類的樣子,讓人有點小驕傲!

為了分類,上海每家要備4個垃圾桶?NO!我們測評了8款網紅分類垃圾桶→

7月起從嚴執法!扔垃圾好糾結?上海的垃圾分類沒你想得複雜→

目前,上海的小區裡已經做好準備了

那麼,馬路上做得怎麼樣呢?

你知道嗎?

短短兩個月不到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垃圾桶足足少了83個

剩下的46個垃圾桶

數量還不到原來的四成

而這只是全上海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

上海公共區域的廢物箱數量減少了近一半

其中,長寧區、靜安區道路、公共廣場上的廢物箱

從原來的3000多個減少到1000多個

楊浦區相關區域的廢物箱

從原來的2000多個減少到800多個

公共區域的廢物箱短期內銳減

會不會讓許多市民和遊客不適應?

相關區域亂扔垃圾的現象會不會激增?

記者進行了調查

↓↓

南京路步行街上,商賈如雲,遊人如織,垃圾量也十分驚人,撤走了六成以上的垃圾桶,豈不會亂套?但當記者6月20日下午走訪時,卻沒有看到明顯的髒亂差。

站在置地廣場門口的垃圾桶旁向兩側張望,路面基本難見暴露垃圾,先不論是否分類,但絕大多數遊客都主動將垃圾丟入了桶中。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垃圾桶少了不方便,得到的答覆都是「沒感覺少」「挺方便的」。

記者沿著步行街,從西藏中路走到河南中路,一路46個垃圾桶邊,總共也就發現了5個暴露垃圾:一團紙巾、一個冷飲袋、三個菸頭。記者在一處垃圾桶前蹲守了15分鐘,扔垃圾的路人不下四五十個,所有人都走近了垃圾桶才扔,只有極個別人沒有「瞄準」投放口,垃圾碰到了垃圾桶壁,彈到了地上。

這個暴露垃圾是記者走訪南京路步行街時發現的唯一一個「遠離」垃圾桶的。

這些未能進桶的垃圾不會在外待太久,很快便被環衛師傅清掃。一名負責打掃路面的環衛師傅告訴記者,他們每人負責一片區域,將地上、長凳上、綠化中的垃圾掃走。她肯定地表示,撤掉多數垃圾桶後,她所負責的區域內隨地丟棄垃圾的情況並未明顯增多。

另一位正在清理垃圾桶的韋師傅告訴記者,撤桶後,他們不用再過多地重複停車、開門、換袋等一系列動作,工作效率提升了,也有更多精力可以專注到有限垃圾桶內垃圾的分類上,讓儘可能多的公共區域垃圾能夠分類運輸到後端進行處理,為已經疲勞運轉的垃圾處置末端減負。

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上人多,敢公然亂扔垃圾的人畢竟少,那一些路人並不那麼多的道路上,撤掉一半的垃圾桶後,會不會有明顯的亂扔現象?記者隨機走訪了楊浦區的平涼路(三星路至寧武路段),沿街的9個廢物箱現在只剩4個,可一路走下來,也沒發現明顯的暴露垃圾。

撤走大多垃圾桶後,韋師傅可以花更多時間專注於垃圾分類,工作更加辛苦,但從結果來看,更有意義。

就記者的走訪情況來看,似乎撤桶並沒有造成明顯不好的影響。這其中,既有行人文明素質提升的緣故,也少不了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撤桶「藝術」。

上海欣誼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路步行街的撤桶並不是一口氣從129個減少到46個,其中有一個過渡期,先從129個減到66個,保持近1個月。跟蹤調查公眾的反應後,覺得時機成熟了,再從66個減到46個。「從目前的效果看,大多數市民和遊客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應,我們就決定維持這個數量,繼續觀察。」該負責人表示。

2017年,上海綠化市容部門曾發布《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其中明確,商業文化大街廢物箱的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50米;主要交通道路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00米;其他道路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50米;公交站點應至少設置1隻廢物箱,公共廣場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

如遵守該導則,那麼南京路步行街的廢物箱最多只需設20組(1隻可回收物桶+1隻幹垃圾桶)。「可實際操作中不能那麼『一刀切』,垃圾桶的密度要因地制宜。」黃浦區綠化市容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經過實地走訪調研後,人流量大、的確有需求的區域就多設置垃圾桶;反之,垃圾投放量較小的區域,適當減少甚至撤走垃圾桶。

記者注意到,步行街西藏中路至浙江中路段,道路北側設有垃圾桶6組,南側設有3組,而浙江中路至福建中路段的南側世紀廣場周圍,則一個垃圾桶都沒有。正是這種因地制宜的垃圾桶分布方式,讓「消失」的垃圾桶沒有引起公眾的不適,甚至「消失」得無人察覺。

平涼路的撤桶也是用了類似的方式,區綠化市容部門從排摸到正式撤走垃圾桶足足用了2個月,對沿路商戶進行宣傳解釋和溝通;撤桶後,區裡還加強了商鋪分類上門收集和道路巡迴保潔的頻次,沒有發生撤桶後「失控」的現象。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其實,上海公共區域廢物箱的減少,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新鮮事。

早在2006年,上海就發布了《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和2017年版相比,雖在廢物箱密度的設置上相對更加寬鬆,比如,主要道路按照不超過50米間距設置廢物箱,中小道路按照不超過80米間距設置廢物箱,但相比以前以方便為主的配置原則,該導則已經開始限制廢物箱的數量,並逐步引導各區將數量過剩、沒有必要的一些垃圾桶撤走。

而如果嚴格遵照2017版的廢物箱配置導則來布局上海公共區域的廢物箱,那麼多個區域的廢物箱數量的確會在之前的基礎上減半。從這點上來說,其實各區還「拖」了兩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主要用來調研製定具體的撤桶方案,並給大幅度撤桶留足過渡的時間。

一些公共場所的廢物箱雖然減少了,但剩下的變得更「精緻」,已經貼上了比較形象的垃圾圖示,方便投放者「看圖操作」。

和小區「撤桶並點」的目的類似,上海公共區域廢物箱的逐漸減少,也是為了製造「不方便」,讓公眾逐漸養成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和減少垃圾產生量的意識。近年來,上海公共區域廢物箱倡導只設置幹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桶,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設置溼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政府部門其實有引導市民投放行為的意圖。」上述人士表示,參考國際先進經驗,將溼垃圾和有害垃圾就近投放到社區的集中收集點或專業回收處置渠道,才是更好選擇。否則,在公共場所增設溼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將引導大家都到公共場所投放這兩類垃圾,既不能節約公共服務資源,還容易汙染環境,並且降低收運處置的效率,增加垃圾收運處置的成本。

以溼垃圾為例,在歐美、日本,居民都有溼垃圾「不出門」「不出社區」的習慣,即使在公共場所購買了食品,也會在餐廳、超市等製售食品的源頭分類投放吃剩的食品及包裝。在這些國家的公共場所,很難見到溼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垃圾箱,反而是各類細分種類的可回收物箱一字排開,吸引路人投放塑料、金屬、紙張、玻璃等可回收物。

日本街頭常見的公共垃圾桶,以回收可回收物為主。

另據透露,上海近期正在修訂《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未來這些公共區域的廢物箱設置規則將更加因地制宜,並且進一步減少沒有必要設置的廢物箱數量。同時,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南京西路、徐家匯商圈、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外灘和豫園等上海重點「窗口區域」還將加大廢物箱垃圾的精細化分類收集,確保在廢物箱減少的趨勢下源頭垃圾的分類質量。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陳璽撼 胡幸陽 鞏持平

微信編輯:大白

◢ 猜你想看↓↓↓

儂是啥垃圾?小區阿姨發出靈魂拷問…上海人努力垃圾分類的樣子,讓人有點小驕傲!

小區生活垃圾也要「不分類不收運」了!整改期限最多只有7天

7月1日起,上海外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網友:難道得隨身帶筷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上觀新聞APP

「嗯,這篇正在看↓"

相關焦點

  • 巴南區副區長張春平馬路辦公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讓老百姓對垃圾...
    11月27日下午,巴南副區長張春平帶隊開展馬路辦公,先後現場查看了花溪街道曦園柳鎮三期物業小區及苦竹壩社區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他要求,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力度,讓老百姓對垃圾分類入腦入心,培養居民自覺投放垃圾的習慣。
  • 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就該這樣做!
    截至11月1號,南京市共有3900個小區完成撤桶並點,其中861個小區建成垃圾亭房,總計還有400多個小區還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最近,很多市民也非常關心"撤桶並點"這項工作究竟如何推進、實施?社區、居民、物業又該怎樣配合呢?今天,記者來到南京馬群公寓,看看那裡是怎麼做的?
  • 樓道不撤桶靠「笑臉哭臉」監督垃圾分類能行嗎?
    瑞虹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華磊告訴記者,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設計了一個垃圾分類時尚指數紅黑榜,並在一樓大堂掛上「瑞虹新城社區一期一號樓的時尚指數」排行榜,以哭臉、笑臉的形式每天展示各樓層垃圾分類的情況。公布紅黑榜,是為了督促那些垃圾分類還做的不好的樓層居民向做的好居民看齊,把哭臉儘快變成笑臉。據了解,作為1998年建成的商品房瑞虹一期一號樓,總樓層31層,每層8個住戶,每層樓都有兩個垃圾桶。多年來,住戶已經完全習慣將垃圾扔進樓層桶中。如何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居民心中?如何改變居民日常扔垃圾習慣?實行垃圾分類後,樓層原有垃圾桶要不要撤?不撤的話,大家扔垃圾還是不進行分類怎麼辦?
  • 垃圾分類有啥妙招?「知行合一」推進垃圾分類 「新時尚」變成「好...
    上下聯動 促進居民養成好習慣為順利實現撤桶並點,推進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履坦鎮全體幹部下沉,書記、鎮長帶隊指揮,配備巡查執法組、紀律督查組、宣傳報導組、後勤保障組,保障兩定四分工作整體秩序有序、站點嚴管。
  • 廣州撤桶現狀:垃圾分類督導員「守桶日記」,最不接受分類的竟是……
    ,市民三問「這桶到底該怎麼撤」廣州撤桶現狀:乖乖下樓扔垃圾,卻發現垃圾點也沒分類!還有小區撤桶又恢復有人問,撤桶後如何保障分類投放效果呢?也有人問,督導員去哪了?10月29日,咩事跟著廣重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張月菊,記錄了她「守桶」的一天。
  • 垃圾分類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上海這些小區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有...
    而在愛家豪庭推行撤桶時,也有業主寫了紙條給物業,建議垃圾箱房24小時開著。但物業經理唐靜說,居委和第三方組織考察了很多小區,認為此法不可行。撤桶第一天,面對樓道裡躺著的垃圾,物業逐層收集下樓,並尋找垃圾源頭。「撤桶初期,我們會上樓收集,今後還是會逐步引導居民下樓扔。對於特殊情況的業主,我們也會排摸並上門收垃圾。」唐靜說。
  • 遂昌縣妙高街道舉辦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啟動儀式
    「你看啊,這些都是廚餘垃圾,裡面有剩菜剩飯,瓜果屑之類的,應該放在易腐垃圾分類桶裡;這些是飲料空瓶子,放在可回收垃圾分類桶裡。」10月31日上午,在妙高街道前山社區垃圾分類站點,當地居民在垃圾分類督導員的耐心教導下,準確分類投放了生活垃圾。  當天,妙高街道在前山社區舉辦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啟動儀式,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居民正確垃圾分類,營造垃圾分類的好氛圍。
  • 垃圾分類催生家用垃圾分類桶熱賣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有的是單個的垃圾桶,上面標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等字樣,顏色上有所區分;有的是一體式垃圾分類桶,一個大桶分成兩部分,一邊是「廚餘垃圾」,一邊是「其他垃圾」。記者注意到,分類垃圾桶的價格比普通垃圾桶偏高,價格從70元到150元不等。  「雖然分類垃圾桶稍微貴一些,但不少人為了做好垃圾分類還是會選擇購買。這款腳踩式分類垃圾桶,可拆卸、容量大,賣得最好,剛上架兩天,就只剩兩個了。」
  • 上海垃圾分類半年盤點 垃圾分類考驗基層治理能力
    樓道撤桶,居民只能在特定時間段,前往小區固定投放點扔垃圾,其餘時間,投放點關閉。這些規定招來一些居民的不理解,質疑聲包括「上班族趕不上開放時間」「老人腿腳不好,扔垃圾不方便」等。 問題解決方式考驗智慧。一方面居委會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另一方面,針對居民的特殊需求,居委會、業委會、樓組長、物業坐在一起,商量辦法。
  •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5-12 16:33:502020年5月11日,隨著淳安縣千島湖鎮新安大街漁人碼頭停車場外最後一處垃圾桶被撤除,標誌著淳安城區範圍內已全面完成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工作,實現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全覆蓋。
  •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 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   尚一入學那年是2015年,當時國內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實行垃圾分類。逐個樓層查看情況後,尚一發現垃圾桶之所以很快滿溢,是因為可回收的紙箱和塑料瓶佔了大部分體積。但有人前腳剛扔了一個紙箱,後腳就有人扔上一桶泡麵,被湯汁汙染的紙箱也失去了回收價值。
  • 「撤桶並點」扮靚家園!合肥瑤海區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居民都說「贊」
    推廣垃圾分類近日,家住合肥瑤海區御景灣小區的居民吳女士發現,樓下的垃圾桶改成了一座別致的小房子,上面寫著「生活垃圾定點定時集中投放站」,不同顏色的窗口對應不同類型垃圾的投放口,和垃圾桶一起消失不見的還有髒汙的地面和燻人的異味
  • 僅僅一周,蕭山這個小區亂扔的垃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
    近日,有市民爆料,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新宜社區郡望府小區在社區帶領下進行了垃圾分類。但新政後,小區內垃圾到處亂丟,各垃圾分類點臭氣燻天,比未分類前更髒亂差了,小區業主投訴不斷。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新街街道第一時間找到相關社區、物業了解情況,協商解決。郡望府小區於2019年8月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最初為小綠桶模式。
  • 2020考研英語作文熱點話題:垃圾分類
    摘要:最近垃圾分類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對於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今年考研英語閱讀或寫作非常有可能做為話題之一出現在考研試卷上。,因此對於垃圾分類這個問題,今年考研英語閱讀或寫作非常有可能做為話題之一出現在考研試卷上。
  • 深圳垃圾分類與上海不同住宅小區年底前實現「樓層撤桶」
    近日,記者從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2019年底前,深圳所有住宅小區要實現樓層垃圾撤桶。目前,市政府已經把《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報到市人大,市人大已經展開積極調研,預計年內完成立法,明年將全面實施。
  • 三七互娛聯合南方日報、南方+推出《垃圾分類大挑戰之撤桶之後》H5...
    近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經過對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走訪觀察,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你是什麼垃圾?北京垃圾分類指南!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生活垃圾四分類名稱與最新國家標準一致;明確了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不實施「定時定點」、不採取強制撤桶、不要求廚餘垃圾破袋投放;將集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強化執法專項行動;對個人違規違法投放垃圾的行為,實行勸阻、警告與處罰相結合;要求餐館、旅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對「混裝混運」現象加大處罰力度
  • 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這些社區各有妙招
    其間,有需要回收廢品的居民,志願者幫他們稱重量計算價格;沒有廢品需要回收的居民,志願者就向他們介紹廢品回收的重大意義,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資源回收行列。同時,志願者還宣傳了垃圾分類知識,讓居民意識到對不可回收的垃圾也應自覺分類,養成良好習慣。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資源回收宣傳活動,不僅讓居民學到了垃圾分類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大家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 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顯效 推行難點仍存
    2020-07-07 07:0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根據7月6日的通報,截至目前,全市累計57個小區實現了「撤桶並點」定點投放,99個單位配置了分類設施,部分小區垃圾減量一半左右。如何讓條例更接地氣,讓垃圾分類更好更穩推進?我市今年4月中旬宣布:64個小區、101家單位「先行先試」,進行探路。「先行先試」已有兩個多月,情況如何?根據昨天的通報,截至目前,全市累計57個小區實現了「撤桶並點」定點投放,99個單位配置了分類設施,部分小區垃圾減量一半左右。
  • 重慶最新垃圾分類調查出爐 「樓層撤桶」等三方面問題市民最關注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0日17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今(30)日發布重慶市2020 年生活垃圾分類民意調查報告,從11月4日到11月21日,市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通過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