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開賽,其中,月嫂報名達二百多人,而育嬰師參賽者只有37人。據市家政服務業協會負責人介紹,我市月嫂隊伍已經有近六千人,但育嬰師從業者只有千人左右,市場缺口五成。
隨著二孩政策的推行,育嬰師這一行業的市場供需矛盾將進一步擴大。那麼,育嬰師為何吸引不了從業者?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參加培訓,只為帶好自家孩子
培訓多、從業少,是育嬰師市場的一大特徵。根據市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提供的數字,僅去年一年我市就有3789人申請考育嬰師資格。但記者在勞務市場上看到的卻是,育嬰師嚴重供不應求。記者在青島愛心大姐服務社母嬰中心的客戶登記本上看到,中心目前沒有待崗人員。在採訪過程中,一直有客戶打電話找育嬰師,但能順利找到育嬰師的家庭只佔極少數。
根據我市相關政策,持有失業證的人員可免費參加育嬰師資格培訓。但是實際情況是,多數人只想趁機學習一下如何帶孩子。
「每次愛心大姐培訓學校的育嬰師培訓班結業後,我一個人一個人地打電話,希望他們來工作,但是只有一兩個表示她們想從業。」青島愛心大姐服務社母嬰中心李靖告訴記者。
青島市勞動保障技工學校老師則表示,參加培訓的學員多數隻為掌握技能後更好地帶自己家孫子、外孫。
記者了解到,愛心大姐服務社母嬰中心育嬰師最多的前些年,將近有育嬰師二百人,但目前僅有80餘人。從業者流失嚴重,成了當下中心最頭疼的問題。
中心徐經理告訴記者,崗位工資不吸引人、工作時間長且累等,是育嬰師們流失的主要原因。愛心大姐服務社規定中級月嫂為3600-3800元/月,而中級育嬰師的工資為2800-3000元/月。在育嬰師看來,月嫂只是伺候一個月子,育嬰師卻是需要照顧孩子0至3歲最多三年的時間,花費時間心力都多,一天下來往往是累得「筋疲力盡」,這種薪酬水平顯得越發沒有優勢。
●客戶把育嬰師當保姆,傷了從業者自尊
據了解,在資格認證中,育嬰師認證的是「職業資格」,月嫂認證的是「技能資格」。作為一種職業,在培訓考核中,育嬰師的考試更為複雜精細,對於從業者來說,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是,在平日的工作中,這一職業卻缺少「職業感」。「拿著當保姆用」,讓育嬰師們很受傷。
育嬰師的主要工作是0-3歲嬰幼兒的生活護理和智力開發,但是在人們的觀念中,並不能把這個職業和保姆區別開。李靖說,育嬰師們最無奈的,就是客戶介紹她們時「這是我家保姆」的說法。育嬰師小莫告訴記者,許多家庭都會隨時要求育嬰師打掃房間、拖地等,育嬰師們一般不會回絕客戶的要求,但是育嬰師的工作時間是一定的,這樣相對就減少了訓練孩子的時間,其實「得不償失」。
家長的過多幹預也讓育嬰師處境尷尬。據了解,絕大多數育嬰師不喜歡服務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因為教育觀念時常影響育嬰師的工作。李靖告訴記者,之前她訓練8個月的孩子自己拿東西吃,過程中不免有食物掉落的情況,家裡的老人看不過去,認為「浪費」不讓她再引導孩子。李靖說,這個動作其實是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平衡感,大約孩子1歲時便可很好地掌握,而且會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家長的介入制止,讓這個環節至少晚了兩個月。
作為一種職業,得不到社會認同是育嬰師群體遇到的共同問題。李靖是島城第一批育嬰師,也是島城首席金牌育嬰師,但是如今她轉崗為愛心大姐服務社工作人員,就是因為女兒的不接受。在女兒看來,媽媽的這個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如果說出去,自己連對象都找不上。在許多育嬰師家庭看來,失業都比幹這個活伺候人好。
●不法中介漫天要價,擾亂了市場
在徐經理看來,一些中介或者個人擾亂市場,漫天要價,對這一新興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
「隨著育嬰師越來越搶手,一些中介打出了天價的價格,把育嬰師價格人為提升了上去,但實際上卻是與事實不符,有的育嬰師只幹了四個月,卻被宣傳成金牌育嬰師,只為了拉來客戶、掙取中介費,對市場很不負責任。」
記者隨後詢問了兩家中介,得知兩家中介對中級育嬰師的要價都為4000元,不能選擇且不能試用,雙方達成協議後,中介立刻收取中介費——工資的10%。
記者了解到,我市並沒有育嬰師工資的指導價位。愛心大姐服務社參照我市工資標準,制定了一套價格標準,且規定了試用期、中介費等具體事項。但是目前,這種相對客觀的行業管理辦法還沒有對整個市場形成廣泛影響。
「我們舉辦家政服務大賽,就是希望通過大賽的形式,推動行業發展,規範市場行為。」市家政服務協會秘書長賴雙玲告訴記者,申報高級、金牌和首席金牌的條件分別為本人在崗連續服務滿8個月、12個月、24個月以上且獲得相應等級證書,我們就是希望用這些硬性條件規避「4個月的金牌育嬰師」的情況。
近年來,家政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每年都投放資金扶持,並有多個部門承擔相應的培訓、認證等工作,但是部門之間的聯動還需加強。如果育嬰師市場能做到培訓、證照、市場價格等的統一管理,那麼相信會有更多的育嬰師加入到這個職業中來。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