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豹紋陸龜
拉丁學名:Geochelone pardalis
英文名稱 :Leopard tortoise
別 稱:豹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 綱:缺弓亞綱
目:龜鱉目
科:陸龜科
屬:象龜屬
種:豹紋陸龜
亞 種:東非豹龜、西非豹龜、索馬利亞豹龜
分布:非洲大陸的蘇丹、衣索比亞、南非等地。
體 長: 成龜35-45公分
壽 命:80~100年
易患病:肺炎、結石
保護級別: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
豹紋陸龜背甲長可達68釐米,頭頸黃棕色無斑,前額鱗1-2枚,頂鱗為數枚小鱗,背甲為深淺相套的雜色,腋盾2枚,胯盾1枚,與股盾相接。
豹紋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的陸龜龜種,典型的成龜體長可達到18英寸(460毫米),體重40磅(18公斤),有紀錄指豹龜體長可達至70釐米(28英寸)和體重高達120磅(54公斤),外殼長達24英寸(610毫米)。衣索比亞發現一隻體長達到100釐米豹龜,這是一個罕見的案例。此外,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在蘇丹等高溼度的熱帶雨林生活的豹龜體長可以達到45英寸。
豹紋陸龜的背甲高,圓頂,並且常有隆背的情況。皮膚的顏色通常是奶油黃色,背甲標有黑色斑點及黑色條紋,而每一隻龜也有其獨特的斑紋。
豹紋陸龜是草食性龜類,主要吃各種草本植物。面對危險時,它們會把腳和頭部收進自己的殼裡以保護自己,這時通常會發出嘶嘶的聲音,可能是由於四肢和頭部被收回時空氣從肺部被擠壓而致。喜歡在半乾燥、帶荊棘的草原上生活。在炎熱的季節裡,它會夏眠;在寒冷的季節裡,它會處於蟄伏狀態;在這種時候,它往往躲藏在豺、狐狸、食蟻獸所挖的洞穴裡。
豹紋陸龜是一種非常長壽的動物,12年至15年便會性成熟。然而,人工飼養的豹龜生長速度會更快,有部分甚至6歲便可以開始繁殖。交配時,雄性會壓著雌性然後進行交配,雄性會發出叫聲。交配後,雌會與雄性分離,其後可產下5至18隻蛋,多數蛋都會留在地面孵化。而南非品種的豹龜比常見的豹龜是更難以在人工飼養繁殖的。
在野外的環境中,一般12-15年豹龜會達到性成熟,但體形和年齡同等重要。人工飼養時,生長速度要比野生的快,一般6-8年就能達到性成熟了。當雄性和雌性的豹龜體形達到20釐米時,一般25釐米,它們都能交配了。雄性豹龜有著比雌性更長的尾巴,更長的體形,和凹陷的腹甲(也不一定)。雌性豹龜一般會產5-15個蛋。一些體形較大的甚至可以產30個以上都不誇張。蛋在形狀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部分是因為性別差異,部分是產地差異。大多4.5釐米大,55克重。豹龜產蛋能力是很強的,一些母龜一季能產3窩或更多。
孵化最好放在一個約30-31度乾燥的孵化箱中。孵化時間相對其它陸龜種要長,最長的會超過一年(392天),一般會在130-150天左右。幼龜與成年龜的飼養要求是相同的。
豹龜喜歡同時需要大空間的飼養環境。如果把它們圈在一個很狹小的環境中,它們會缺乏運動。它們是很強壯的動物,所以所有的圍欄都要牢牢地鎖住。我們的飼養環境是2米+2米的室內用食區,2米+2米的室內睡覺的地區,7米+4米室外放養區,這個環境對3個成年豹龜就足夠了。另外,在晚上和睡眠區域,我們用加熱墊,並用300瓦的UV加溫燈照射。不用說,飼養豹龜的運營成本相對於其它更小型的陸龜來說是昂貴的。並且並且豹龜對食物和環境的要求與蘇卡達是很相似的。
大部分玩家飼養豹龜一年有半年都是在飼養箱中度過的,接來下就說說關於箱養需要注意的幾點:
環境
箱子儘量選用大的,越大越好!環境越大,龜們的活動量也會大!如果箱子太小的話,龜不愛運動,嗜睡。而且創造不出溫度差。龜不管在哪裡,溫度都是一樣的。而且豹龜算是生長也挺快的品種,購買大的飼養箱也算是一步到位吧,不然夠用的箱子,你會發現之後就不夠用了。
溫度
以一般來說一般環境上白天28°到32°,夜間不低於22°。80的箱子裝的聚熱燈是40W的,陶瓷加熱器是25W的,冬天也就這樣的溫度了。太小的豹龜不適用。不過話說回來,冬天大家用飼養箱的時候,溫度確實也應該相對於夏天溫度來說降低點,不要讓它夏天35°,冬天還是35°,雖然原產地四季炎熱,但是再怎麼樣,夏天跟冬天也是有一定溫差的。冬季適當降低點溫度也是應該的。
溼度
這個很多玩家有誤區,覺得豹龜都是生活在沙漠中,溫度高,溼度低,其實不然,東非豹一般都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所以如果你箱子內如果溫度35°,溼度20,想想這是多麼的折磨豹子啊溼度最低不要低於30,太低了,環境乾燥,豹龜會很嗜睡,睡醒了會睜眼困難,並且隆背。溼度60多這樣是比較合適的,不過如果你的通風做的很好,不管溼度是80還是90,豹子一樣會舒服的做大風車。所以,最重要的是通風!!
墊材
不要用什麼樹皮什麼沙子之類的,有粉塵容易患呼吸道的疾病。土其實是挺不錯的,能保持很好的溼度。當然了,一般怕麻煩的話最簡單就是瓷磚反鋪了,還能磨磨指甲,簡單易打理。
食性
成龜35-45公分,但成長到30公分後生長即變遲緩。最大記錄可達70公分,48.6公斤。在美、日都有成功繁殖的紀錄,但在臺灣卻是出名的難養,或許和高溼度的環境及錯誤的食物供給有關。建議給予低蛋白、高纖維的食物,避免每日提供多水分的水果、蔬菜。主食: 植物性食物,如蔬菜、高纖維植物、牧草等。 主要飼餵:紅薯葉,黑麥草,提摩西草,桑葉,蒲公英,紫花苜蓿,菊苣,車前草,三葉草等。
【編輯:叮叮】
【本文由龜鱉商情編輯報導,歡迎各大平臺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龜鱉商情】
您所看到的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感謝您的轉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馬上進【龜鱉超市】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