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凹甲陸龜

2021-02-12 龜鱉商情


     

中文名稱:凹甲陸龜

別名:山龜、龜王、麒麟陸龜、六足龜、三尾龜

拉丁學名:Manouriaimpressa

生物學分類: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鱉目、曲頸龜亞目、陸龜科、凹甲陸龜屬、凹甲陸龜種。

分布:中國分部於湖南,廣西,海南,雲南。海南島及雲南西雙版納勐海。在國外分部於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

飼養難度:較難

性 格:膽小

壽 命:80年左右

 

  凹甲陸龜因背甲上每塊盾片均向內凹陷,故名凹甲陸龜。凹甲陸龜是體形較大的陸棲行的龜類,成體體長可在30cm以上,寬可達27cm,前額有對稱的大鱗片,前額鱗2對,背甲的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背甲中央凹陷,故得名凹甲陸龜。臀盾2枚身體背部黃褐色,腹甲黃褐色,綴有暗黑色斑塊或放射狀紋。它的背甲與腹甲直接相連,其間沒有韌帶組織,四肢粗狀,圓柱形,有爪無蹼。雄性背甲較長且窄,洩殖肛孔距腹甲後邊緣較遠;雌性背甲寬短,尾不超過背甲邊緣或超出很少,洩殖肛孔距腹甲很近。


  凹甲陸龜是熱帶及亞熱帶陸棲龜類。喜生活於乾燥環境,生活的區域有月桂屬的植物、蕨類植物、杜鵑花及為數眾多的一些附生植物。凹甲陸龜只在相當高的丘陵、斜坡上才有,且離水較遠的地方。雨季時,有眾多的龜爬出飲水。


  1984年,在海南島,凹甲陸龜才被動物學者發現,經研究,凹甲陸龜是中國新記錄。多年來,由於對它的繁殖習性了解較少,故其產卵行為、產卵季節、卵的大小等情況知道得甚少。從已有資料可以查到,每年的五、六月是凹甲陸龜的繁殖季,配合當地的雨季,它們一窩能產10個蛋,也算是高產的陸龜。


  凹甲陸龜在中國野生數量極為稀少。由於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破壞了凹甲陸龜賴以生存的家園;又由於凹甲陸龜龜板是藥材以及人們貪食其鮮肉而過度的獵捕,使稀少的凹甲陸龜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凹甲陸龜被國家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可能由於高原森林地區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而受到威脅。也可能由於當地的大量捕食及其龜板供藥用而面臨瀕危。1986年在廣西南寧市場見有成袋的凹甲陸龜的龜板及龜甲出售,據說來自雲南文山。在雲南勐海布郎鄉有捕食凹甲陸龜並以其甲殼為座墊的情況。


CITES瀕危等級:附錄Ⅱ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1]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


 

  目前我國野外的凹甲陸龜已很少,趨於瀕危。1988年凹甲陸龜被我國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品種,禁止捕捉,買賣。凹甲陸龜人工飼養難度大,極易患腸炎嚴重衰竭而死亡,成活率低。

  凹甲陸龜是亞熱帶的動物,喜暖怕寒。溫度達20℃以上,活動較多;溫度在18℃以下,活動較少,頭縮入殼內。所以在人工飼養凹甲陸龜時,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度的掌控,可儘量模擬野生環境。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凹甲陸龜的棲息點固定,白天常爬出到陰暗處靜止不動,停留久了,眼睛處有淚液排出。當環境溫度為25℃左右時,龜活動頻繁,經常爬出龜窩,到處爬動。環境溫度為32℃,龜經常爬到水盆中飲水,有時在水盆中靜養5~10分鐘。環境溫度達18℃以下,龜少動,將其放人沙中,整個身體埋人沙中,龜僅露出頭部,進入冬眠。


  人工養殖凹甲陸龜以水泥池養殖為佳,池的大小沒嚴格要求,池內鋪沙土厚約5cm,布置少量盆栽花草並堆砌數個小土堆,牆角有數個人造小洞,洞口大小以龜能自由進出為宜,池中置3至4個淺水盆,供龜飲水,淺水盆位置要固定,放養時,要按龜體重不同分級飼養。


  野外生長的凹甲陸龜喜歡吃各種植物,比如野果子、雜草、竹筍等等,人工飼養環境下,可以增加凹甲陸龜的食物範圍,比如黃瓜、西瓜、蘋果、胡蘿蔔等。

  餵食凹甲陸龜的食物直接放在籠舍內。投餵的食物為生食,不需煮熟。瓜果蔬菜投餵前應洗淨,尤其對菜葉、瓜果等,最好浸泡30分鐘後再投喂。健康的龜每天投餵1次,春、夏、秋季投餵時間無限制,初春、深秋之季最好在白天,晚間的溫度較低。當環境溫度24—28t時,龜的覓食量、活動量最旺,20℃時覓食不穩定,有時進食,有時少食或停食。溫度不穩定時,一般不餵食,以免因溫度忽高忽低,造成龜的腸胃消化功能紊亂。


  新引進的凹甲陸龜有拒食現象,因此對新引進的龜首先要為其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23℃以上),堅持每天投食不同品種的食物。餵食時不要入池驚擾龜,以竹竿慢慢遞送。龜攝食正常後,每星期投餵3至4次,投食量應根據龜體的大小而定,體重在1公斤~1.5公斤的龜,投餵量為50克~100克,投餵時間因季節不同而有差異,春秋季10點左右投餵為好,夏季以早晚為宜,當環境溫度在16℃~19℃時不宜餵食,否則易發生腸胃消化不良的病症,20℃~24℃時可少量餵食,25℃時方可正常投喂。為確保龜體內營養物質達到平衡,要定期投餵一定量的營養藥物,如維生素E、維生素D、鈣等。


  飼養中每天做好觀察記錄,餵食植物的龜正常糞便為深綠色,呈長條狀且混有泥沙,若糞便呈水樣,有土黃色,紅色粘稠樣物,則是腸胃病的症狀。若凹甲陸龜長時間在水盆中大量飲水,是患腸炎、肺炎的症狀,應及時隔離飼養並採取相應防治措施,飼養池內沙土應潮溼。

 

 

【編輯:叮叮】

【本文由龜鱉商情綜合編輯報導,歡迎廣大平臺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龜鱉商情】


▲小編推薦

您所看到的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感謝您的轉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馬上進【龜鱉超市】選購

↓↓↓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種龜:凹甲陸龜
    凹甲陸龜(學名:Manouria impressa),俗名為麒麟陸龜,是熱帶及亞熱帶的陸龜科馬來陸龜屬的爬行動物,成體體長可在30釐米以上。人工飼養要點須知人工養殖凹甲陸龜以水泥池養殖為佳,池的大小沒嚴格要求,池內鋪沙土厚約5 釐米,布置少量盆栽花草並堆砌數個小土堆,牆角有數個人造小洞,洞口大小以龜能自由進出為宜,池中置3至4個淺水盆
  • 「龜種學堂」凹甲陸龜,中國原生陸龜之一
    國外分布於緬甸,泰國,越南及馬來西亞本來我國陸龜分布就不多,屈指可數的也就那幾種,其中緬甸陸龜和凹甲陸龜更是活生生被很多人當半水龜飼養(此處心疼一分鐘)。於是搬了一些有關凹甲陸龜的信息,湊成一篇文章,更好的讓各位認識下這種有趣又特殊的龜種。
  • 凹甲陸龜,中國原生陸龜之一
    中文名: 凹甲陸龜別名: 麒麟陸龜英文名: Impressed Tortoise學名:Manouria
  • 凹甲陸龜養殖
    凹甲陸龜是較原始的一種陸龜。由於不斷被捕捉、販賣、宰殺,數量日趨減少,1988年凹甲陸龜已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國內外尚未有繁殖凹甲陸龜的報導。   (一)生態習性 凹甲陸龜的的野外生活習性知道得很少,但大家一致認為它是陸地上的。據國外動物學者調查發現:凹甲陸龜是熱帶及亞熱帶陸棲龜類。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歐洲陸龜
    >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爬行綱目:龜鱉目亞目:曲頸龜亞目科:陸龜科  歐洲陸龜簡稱歐陸,是數量龐大的一類龜種,在市面上也比較常見,歐洲陸龜的飼養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要注意,比如我們常說的泡澡和曬背,這是關係到健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泡澡可以幫助其排酸,而曬背可以輔助其避免隆背。
  • 我是「凹甲陸龜」,別隨便叫我巴西龜!
    官微的烏龍報導▼雲南本土陸龜物種——凹甲陸龜被誤說成外來物種巴西水龜,真讓人哭笑不得!之後想想,也許在信息報小編的認知裡,只有巴西龜的存在?壓根不知道啥是陸龜!凹甲陸龜是東南亞原生陸龜種,亞洲第一大陸龜(靴腳陸龜)是它的同屬近親。但學者們認為凹甲陸龜更接近該屬的原始物種的特徵。體態特徵
  • 神秘的凹甲陸龜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四爪陸龜
    7~8月期間,由於氣溫高,蒸發盆大,龜的活動性明顯下降,食量也大減,隨之陸續夏眠。四爪陸龜每日有二個取食高峰期,一是在日光浴後至午間避暑前的10.00~12.00時,另一在避暑結束後至夜間人洞前的18.00~20.00時。四爪陸龜時常邊走邊作短時間的進食,少見其長時間停於一處取食,繁殖期性成熟的雄龜尤其如此,相比之下,雌龜日取食時間較長,食量較大。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埃及陸龜
    ,龜殼長度14.4釐米。雌龜較雄龜為大,雄龜較為幼長,尾巴也較長,埃及陸龜的龜殼高拱,呈象牙色至淡金色至深褐色或沉黃色,這種顏色是格洛格爾律,可以幫助它們控制陽光所造成的影響,較淡色的龜會留在沙漠中較長時間,且也是在沙漠中有效的偽裝。胸甲呈淺黃色,腹部每片龜板都有兩個深色三角形。它們龜板上深色的側緣會隨年齡而消失。埃及陸龜的頭部及四肢都呈淡象牙黃色至黃褐色。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安哥洛卡陸龜
    安哥洛卡陸龜從桌球大小的幻龜算起,須30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成體體長約40cm左右,雄性比雌性體型長。安哥洛卡象龜只活動於早晨或傍晚,大部分時間都是躲藏於草叢或灌木叢下。大部分食物都以周遭圍的植物或野草為食。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餅乾龜
    ,因為它並不像其它龜那樣有一個半圓的龜殼,它的龜殼是扁平的,且圖案豔麗,像極了一隻被踩扁的印度星龜,是一種非常小巧的陸龜品種。     腹甲長度12~15cm,餅乾陸龜最突出的特性就在於它那非常扁平但是卻有著美麗圖案的龜殼。在它的胸甲上有著一些比較大的光滑柔軟的區域,這些盾板上覆蓋著大量的或在骨質的盾板上有部分溝槽。餅乾陸龜的體形比較小,通常龜板長度不超過6英寸(最長不超過7英寸),重量也只有1磅左右。成年的雄龜較雌龜有著更長更肥大的尾巴。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緣翹陸龜
    Testudomarginata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爬行綱目:龜鱉目亞目:曲頸龜亞目重量約5公斤左右,雄龜比雌龜大,雄龜特徵腹甲凹陷,尾巴粗長,棲息地區以山區為主,棲息高度約1600公尺左右,它們體型及體色都是為因應高山生活而改變的,背甲呈現黑色是有作用的,因為黑背甲是為了能夠在短暫的太陽光線間快速吸收熱能,幫助它們維持體內溫度。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豹紋陸龜
    體    長: 成龜35-45公分壽 命:80~100年易患病:肺炎、結石保護級別: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  豹紋陸龜背甲長可達68釐米   豹紋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的陸龜龜種,典型的成龜體長可達到18英寸(460毫米),體重40磅(18公斤),有紀錄指豹龜體長可達至70釐米(28英寸)和體重高達120磅(54公斤),外殼長達24英寸(610毫米)。衣索比亞發現一隻體長達到100釐米豹龜,這是一個罕見的案例。此外,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在蘇丹等高溼度的熱帶雨林生活的豹龜體長可以達到45英寸。
  • 探索神秘的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
    寫在最前:如果你正打算飼養一隻凹甲陸龜,請趁早放棄;如果你已經擁有了凹甲陸龜,請務必多了解它們的特殊習性,給予它們最好的生活環境。凹甲陸龜列於凹甲陸龜屬,同屬的陸龜還有靴腳陸龜Manouria emys和曾經生活在菲律賓呂宋島的一種叫桑達瑞的陸龜Manouria sondaari,後者已滅絕,所以和凹甲陸龜最近的親屬當屬靴腳陸龜,但是它遠遠比靴腳陸龜小的多
  • 麒麟陸龜飼養故事:關於凹甲的心得
    ,其它的陸龜背甲都是呈弧型拱起來的,而凹甲陸龜的每一片背甲都相對獨立,平坦,甚至向中間凹下,加上深棕的體色,活像一個穿著銅質盔甲的武士,非常威風,這也正是我喜歡凹甲的原因之一。勐臘當地的野生動物園養凹甲,甚至把它養在淺水裡,這是對凹甲陸龜非常重要的資料,而且也顛覆了乾燥環境一說。所以,如果你還在把它們當作普通的陸龜那麼飼養的話,趕快調整環境布置吧。溼度要保持在70%左右,有條件的話可以種一些熱帶雨林的植物 ,以更好地保持環境的溼度,像我的凹甲是和安布混養在半水環境的。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蘇卡達象龜
    小編微信:yangexoyang  朋友圈每天更新更多知識!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加拉帕戈斯象龜
    從築巢地點收集易受到危害的龜卵,給孵出的幼龜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幼龜生長到四到五歲後再釋放到它們家鄉的周邊,以便能夠有更好的機會與生存的空間長成成龜。相同的遷移路線已被許多代龜創建成林間通道,被定義稱為「龜公路」。在那些多雨的島嶼,背殼圓頂的龜更合群,經常發現大群,馬鞍型龜在其領地相對孤立獨處。
  • 【國內凹甲陸龜有望CB】,這條外人毫不在乎的消息,對爬友而言卻不知盼了多久.
    東哥繁殖的凹甲陸龜破殼而這些蛋人工孵化溫度在28~30左右,70天後小傢伙們就會出殼,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隻幼體的破殼會連帶其他蛋裡的兄弟們一起響應,爭先恐後的往外爬,即使它們發育時間長短不同,那都不礙事。
  • 麒麟(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人工繁育後代飼養經驗
    來自瑞士巴塞爾的Viktor Mislin先生在2007年成為第一個將麒麟(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繁殖成功的歐洲人。麒麟(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 GÜNTHER 1882)是種很少被人飼養的陸龜,目前歸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保育動物。
  • 麒麟(凹甲)陸龜人工繁育後代飼養經驗
    麒麟(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 GÜNTHER 1882)是種很少被人飼養的陸龜,目前歸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保育動物。  在歐洲僅有少量的麒麟陸龜公龜和母龜成體適合用來養殖。況且,麒麟陸龜龜卵的成功孵化並不容易。飼養麒麟陸龜很難,單是非常特殊的食材取得就已經造成了一些困擾。麒麟陸龜很挑食,把相當昂貴的菇類品種如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當成了它們自己所熟悉的綠葉蔬菜來吃。  凹甲陸龜屬(Manouriae)的母龜會每年一次築起丘狀巢,並在這裡產下軟殼的龜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