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識的她們通過微信平臺聯絡行動,籌集善款成立基金會為安安治病
對於只有五六個月大的安安來說,她是孤苦的,因為她身患輕度腦癱,尚在襁褓便被拋棄在深圳一家醫院外面;可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的命運撥動了200多個媽媽的心弦,原本素不相識的媽媽們輪流給她洗澡、餵奶、唱歌、哄她睡覺,直到她本月17日被送去福利院,還在為她的疾病後續治療牽腸掛肚。
腦癱嬰兒被棄紙箱中
7月7日凌晨,深圳龍崗人民醫院值夜班的保安張先生聽到門外傳來陣陣嬰兒啼哭,他循聲而去,竟在醫院門外的樹下發現一個大紙箱,裡面躺著一個數月大的女嬰,紙箱裡沒有留下嬰兒的任何相關信息。
張先生將嬰兒迅速送往急診室,醫院體檢發現她患有輕度腦癱後,展開了治療。棄嬰身旁沒有任何親人的陪伴,直到一位程姓媽媽去龍崗人民醫院就診,偶然得知了棄嬰的遭遇,她決定幫幫這個孩子。
程女士在一個討論育嬰的微信群裡發起了照顧棄嬰的建議,得到群裡媽媽們的響應,她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和幫助這名腦癱兒,不少人得知消息後輪流到醫院去照顧孩子,還有一些外地的媽媽寄來嬰兒生活用品。
偶然來醫院看到嬰兒的佳佳媽、偶然聽朋友說起腦癱兒的滿滿媽、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棄嬰笑臉的媽媽……機緣巧合下,這些原本素不相識的媽媽們多了個共同的女兒,她們給女兒起名叫安安,寓意「一生平安」,專門創建名為「救助安安」的微信群,幾天之內,成員就達到了212個。
朋友圈商議救助計劃
對於安安病情的反饋、對於救助安安的計劃,如何幫她康復,如何募集物資等情況,這些媽媽們都通過微信平臺集體徵集意見,然後商量出行動方案。她們中還有人為安安製作了成長視頻放到朋友圈裡,配上了文字寄語,希望給安安留下美好的記憶的同時,也受到更多好心人的關注。
梁女士是一個7個月大女孩的母親,「醫院的護工阿姨有時比較忙,我們這200多個媽媽的小孩大多處於月齡,平常也會買一些奶粉、衣物、尿片等嬰兒日用品,這些天便多買了一些給安安帶過來。」她告訴記者,媽媽們每天抽空去醫院輪流照顧安安,剛開始她對奶瓶抗拒,起臥、飲食不定,老是吐奶,後來才適應了很多。
不諳世事的安安躺在輪流來抱她的「媽媽們」的懷裡,媽媽們給她洗澡、餵奶、唱歌、哄她睡覺,由於來看望的人多了,她一點也不怕生。在這些「新媽媽」的眼中,安安很乖,會笑,還會回應大人的話,目光會追視,在配合醫院為孩子提供幫助的過程中,她們已經與可愛的安安漸漸結下感情。
救助安安的群成員大多都是不足一歲孩子的母親,部分媽媽的孩子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在照顧自己的孩子和照顧安安之間,經常會有精力不濟的時刻。「我們都是當媽媽的人,小孩也都跟安安一樣沒斷奶,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不能無視冷漠,只能儘量去平衡,適當將時間向安安傾斜,自己的孩子更多交給家人帶,畢竟,安安已經失去了親生母親的懷抱,更需要我們的關愛。」群裡一位媽媽說。
「安心之旅」成愛心接力
由於一直無法找到安安的父母,按照相關規定,7月17日,安安需要從醫院被護送去福利院,「當天我們有人去送她,安安走的時候大哭,我們也感到很不舍。」梁女士說,目前正在辦理去福利院看望安安的手續,以後也會常常去照看她,希望看到她康復,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同時,這212位媽媽還為安安發起了募捐活動,已籌集善款3萬元左右。負責暫時保管善款的梁女士說,「我們打算將善款用於安安進到福利院後的一些腦癱康復訓練,也想盡力幫忙尋找安安的家人,如果她家裡很窮,養不起她,我們願意資助。」
據醫護人員表示,安安的輕度腦癱有被治癒的可能。為此,有媽媽輾轉多次和深圳的專業醫院聯繫,希望她能夠及時得到最專業的救治,深圳也已經有醫院負責人被媽媽們說服,表示願意免費救治安安,並為她成立基金會。在網絡上,也有網民表示可以幫忙聯繫專業醫生幫助安安做腦癱康復,200多個媽媽的「安心之旅」正在蔓延,成為一場全民愛心接力。
「安安跟我們的孩子一樣,她也是我們的孩子。」這是200多個母親的心聲,也是現代社會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生動詮釋。對於被父母遺棄在大樹下的安安來說,7月7日就是她新的生日,從那天起,她與200多個媽媽結下了母女情緣。(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