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咿呀學語的時候,是對外語啟蒙最合適的時候,通常女寶一歲,男寶一歲半, 都會有意識的重複家長的話,這就是語言爆發期。很多早教機構會藉機給寶寶植入英文兒歌,開發寶寶的第二語言。
實際上,在寶寶出生前十個月,他能接納全世界任何一種語言,一歲以後就會對母語有依賴。所以英文從出生開始聽最好。怎麼聽呢?
大部分家長的英語基礎僅限於學生時期的應試教育,就像《十裡春風不如你》當中小玉的水平——成績全鄉第二名非常優異,但是實用性很差,聽不懂兩個人正常英文交流,自己的發音也很蹩腳。
那不是學英語的目的。剛剛結束的兩會提到,未來學生重語文,輕英語,減少藝術加分項。這樣有利於孩子把學習課外知識當成樂趣並長久堅持下去。
但不代表英語不重要,建議在寶寶學話的時候就給他英語的啟蒙,重點在於樂趣。不需要會看英文就能認識,也不需要會寫。只要敢說會說能說就可以。而在此之前,媽媽也要多學習,跟寶寶共同進步,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寶寶一碗水,自己不會,寶寶說的對不對都不知道。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聽英文的方式。
聽英文兒歌。
這是最直接的灌輸方式,首先媽媽要認真的一句一句學起來,做榜樣。在這裡推薦在網上搜《英語啟蒙慢速兒歌》每天見縫插針的播放,不僅唱起來朗朗上口,還有很多語法的運用,讓寶貝熟悉當中的韻律和節奏,給寶寶母語般的熟練感。
最重要的是語境的學習,在適當的時候播放適當的音樂。
早晨起床可以聽《This is the Way》
遊戲的時候可以聽《Five little ducks went out one day》
晚上睡覺前《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這是些簡單的例子,每天養成習慣去聽固定的三五首即可,一周之後換一批歌單。
2.看英文繪本
這需要寶媽有更高的英文基礎,或者選擇自帶發音的繪本故事,也可以是點讀筆等。講故事的時候要投入英文的情感,萬萬不可英文故事在那講,寶媽坐旁邊用中文翻譯。最好的效果是寶媽把故事中重點的詞彙用英文再重複一遍,可以像「你畫我猜」那樣配合動作和表情,有助於寶寶理解。
推薦繪本:
《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
《dear zoo》
《My dad》《My mum》
發聲書《Little baby bum five little ducks》
3.使用英文卡片。
雖然看起來這應該是第一步要做的,實際上寶寶要到10個月之後才能對圖案有感知。可以使用有圖案的認知卡,強化記憶每一種日常用品,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形狀顏色等詞彙。
學習不是為了讓寶寶未來考試可以領先一步,早教也不是為了笨鳥先飛。孩子喜歡就深入學習,不喜歡也不要勉強。畢竟三歲之前的時光是最無憂無慮的。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找切入點,比如寶寶喜歡動物,就從貓狗開始學,喜歡汽車就深入了解汽車知識,喜歡公主或者小豬佩奇,也有相應的故事書可以去看。
寶寶最需要的是媽媽爸爸有質量的陪伴。關注育兒慢時光,未來,我們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