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高性價比的啟蒙素材是什麼?
估計十個家長會有九個說,是英文兒歌。
但是,當我們看家長是如何給寶寶聽兒歌時,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很多操作誤區,結果適得其反。
誤區一:兒歌沒經過篩選,質量沒保證
在我們成年人聽來,兒歌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對兒歌的好壞並不那麼敏感。我們發現,很多家長都習慣去各種網站或音頻 App 上,隨意搜索一些歌單,直接放給寶寶聽;
這些歌單大多是由個人自發上傳,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對兒歌沒有篩選,對於 3 歲之前,剛接觸兒歌的寶寶來說,他們更適合聽節奏感強、結構簡單且重複的兒歌,而不適合聽旋律太過複雜的歌曲。
第二,兒歌的質量參差不齊,在網上搜一下免費的兒歌資源,隨便找幾首聽聽,就會發現這些兒歌的音頻質量令人堪憂。
有些是音質差,有些是編曲風格不適合小朋友,但由於我們對簡單的兒歌,敏感度較低,往往會把粗製濫造的兒歌放給寶寶聽。
誤區二:單純聽,效果很有限。
有些家長只是想放點音樂給寶寶聽,培養下樂感,又覺得聽英文兒歌,或許還能磨磨耳朵,順帶做個英語啟蒙,所以就搜了一些兒歌來給寶寶聽。
單純聽兒歌,有沒有用呢?
肯定是有的,至少兒歌的聲音,能促進寶寶的聽覺發育。但是說實話,這樣無意識的聽,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讓寶寶聽個聲音,至於英語啟蒙什麼的,就不能報太多希望了。
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可理解輸入和不可理解輸入的區別,我們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無法識別和處理的信息,把它們判定為無效信息輸入。
我們之所以能通過說話來交流,並不只是因為我們嘴巴能說話,耳朵能聽聲,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大腦能處理這些信息。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讓我們聽一段完全陌生的外語,聽完之後,除了一臉懵逼,我們不會留下任何印象。
最可怕的是,通常我們就是隨手把兒歌打開,手機聲音調大,把兒歌當個背景音樂讓寶寶聽;而寶寶又不能理解兒歌的意思,慢慢就對充當背景樂的兒歌免疫了,也就是說,連節奏、旋律都沒有辦法有意識地吸收了,這樣聽兒歌,意義就真的不大了。
應該怎麼聽,才能讓兒歌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一,幫助寶寶感受音樂節奏。
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就是將音樂、身體律動和舞蹈結合起來。
從觀察兒童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奧爾夫發現孩子學習音樂,應該先從感受音樂節奏開始。
兒童學習音樂,學會唱歌或演奏並不是首要目的,通過感受音樂節奏培養樂感,讓孩子體會到音樂的樂趣,才是需要我們關心的。
所以,我們儘量選擇節奏感和韻律感強的兒歌,在給寶寶聽的過程中,引導寶寶一起跟著節奏做出動作,比如揮揮小手,跺跺腳。這樣,寶寶能直觀地感受音樂節奏。
第二,與寶寶一起互動。
任何啟蒙活動,如果想要達到理想的結果,家長的參與和親子互動是必不可少的。
課程中有家長參與,孩子在兒童認知能力測試上,成績明顯要高很多,語言能力也強很多。
——美國國家早教扶持項目研究報告
0-5 歲的寶寶,還處在模仿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家長就是寶寶的鏡子。寶寶通過模仿爸爸媽媽,可以獲得一系列的能力。比如努力模仿爸爸媽媽說話,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等等。
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上,爸爸媽媽們只有和寶寶多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寶寶才能通過模仿,習得有用的技能。
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把聽英文兒歌,設計成一個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比如自己為每首兒歌設計一些動作,然後邊聽,邊做給寶寶看,最好還能跟著哼唱兩句。
第三,幫助寶寶理解兒歌大意。
我們前面提到過,只有可理解的輸入才是有意義的,不可理解的輸入,會被大腦判定為垃圾信息,無法起到提高寶寶認知的作用。
在聽兒歌的過程中,我們肯定不能要求寶寶聽懂每句歌詞的意思,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
但是,寶寶到了一兩歲,認知語言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寶寶去理解兒歌的大意了。
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象形動作,邊聽邊做給寶寶看,比如「 Row, row, row your boat 」這首歡快的兒歌,我們就可以做出划船的動作,告訴寶寶,這是在划船呢。
給寶寶啟蒙,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要符合兒童發展規律。
當寶寶特別小,還難以理解語言的時候,我們就主要通過動作,來幫助寶寶感受音樂節奏,並且儘量去理解歌詞大意;
而當寶寶到了一兩歲,認知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我們給予寶寶的輸入也要跟上,除了象形動作之外,也要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圖畫,口頭的描述,來讓寶寶理解兒歌的意思;
更進一步,爸爸媽媽還可以挑出幾個簡單的單詞,通過動作或實物,讓寶寶理解單詞的意思,再說給寶寶聽,增加寶寶的可理解性語言的輸入,語言啟蒙便水到渠成了。
這些經典的兒歌,建議爸媽們收藏起來,平時多給孩子聽。孩子聽多了,自然會獲得良好的英語語感力。有英語基礎的父母,還可以陪孩子多聽多唱,結合不同的場景,給孩子聽兒歌,講講這些兒歌的意思。
♪ ~ 0 1 ~ ♪
《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一閃一閃亮晶晶
這首家喻戶曉的英文兒歌被翻譯成超過50種不同的語言,是孩子早期英語啟蒙的必聽之選,沒有之一。月亮媽媽自小葡萄還不到1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她聽這首兒歌,1歲的時候她已經可以跟著哼出來很多主要的單詞。除了音頻版,我還整理了這首兒歌的超萌MV版。小貓頭鷹和小星星看著就萌噠噠的,孩子興趣就來了。
♪ ~ 0 2 ~ ♪
《 The Wheels on the Bus 》
巴士上的輪子
《The wheels on the bus》不僅被迪斯尼收錄進世界兒童最愛兒歌系列之最受歡迎的100首迪斯尼童謠,而且還是排名Top1的一首。此外,這首兒歌還入選兒童英語啟蒙界名揚海外的廖彩杏書單。
這首兒歌曲調輕快活潑,韻律簡單容易上口,帶給人輕快歡樂的氛圍。我和小葡萄都特別喜歡這首兒歌,幾乎是小葡萄2歲時每天聽著入夢的睡前磨耳朵必選曲目。
♪ ~ 0 3 ~ ♪
《 Bingo 》
這首簡單又動聽的兒歌,是從迪士尼兒歌曲目中精選的。也是非常棒的一首,小葡萄非常愛聽。而且也是很容易就能學到朗朗上口的英文單詞。
這首歌的歌詞大意是:
有一個農夫有一隻小狗
小狗的名字叫Bingo
B-I-N-G-O, B-I-N-G-O, B-I-N-G-O
(讀一遍每個字母)
小狗的名字叫Bingo
快給孩子學起來吧!是不是簡單又好聽呢?
♪ ~ 04 ~ ♪
《 Itsy Bitsy Spider 》
很忙的小蜘蛛
最近很流行手指舞,這首兒歌非常適合配合親子手指遊戲來引導孩子學習。
可以邊讓孩子聽這首英文兒歌,邊模仿蜘蛛爬的動作,從而既鍛鍊到孩子的手部動作,還可以訓練孩子的英語啟蒙,同時也是不錯的親子互動。
此外,之所以選這首兒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首兒歌給人一種不氣餒的精神,教會孩子「never give up」:在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經歷許多曲折,但只要不輕言放棄,我們一定會到達夢想的地方。
♪ ~ 05 ~ ♪
《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老麥克唐納有個農場
這首兒歌的歌詞大意是農民老麥當勞有個農場,那裡有好多不同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叫聲。
我常常通過這首兒歌與小葡萄做非常棒的親子互動,我和小傢伙一起模仿這首兒歌當中的各種動物叫聲:貓叫,狗叫,牛叫,豬叫,鴨子叫,簡直童心爆棚,絕對是小朋友的大愛啊。
♪ ~ 06 ~ ♪
《 Row row row your boat 》
划船歌
這首划船歌也是歐美地區家喻戶曉的一首兒童童謠,歌詞非常簡單,朗朗上口一學就會。
尤其對於英語零基礎的孩子,這首兒歌也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又簡單易學的一首。歌曲大意是小孩子划船時愉快的情景。
我常常還會通過這首兒歌,跟孩子做親子互動遊戲。我會坐下來伸直雙腳,把孩子放在腳上,讓孩子把我的雙腳當作船,邊划著船邊聽這首歌。結合生動的情景,孩子一學就會,而且會記得很牢固。
♪ ~ 07 ~ ♪
《 Rain rain go away 》
雨,雨,快走開
這首兒歌我選了Super simple Learning的英語啟蒙教學版本,是關於下雨的一首兒歌。
歌詞的大意是孩子被雨困在家中的心情,孩子們因為下雨不能出門玩耍,希望雨天快走,改天再來的那種心情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Rain rain go away
雨兒雨兒快走開
Come again another day
改天再來吧
Little Betty wants to play
小Betty想要出去玩
Rain rain go away.
雨兒雨兒快走開
我常常在下雨的時候,在家裡一起聽這首兒歌,結合切實的情景,孩子非常容易能領會到。
♪ ~ 07 ~ ♪
《 Five little monkeys 》
五隻猴子
這首歌曲是美國兒童英語啟蒙家喻戶曉的一首童謠。
Five Little Monkeys的歌名聽起來孩子就會特別感興趣,是關於五隻小猴子,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卻仍賴在床上蹦蹦跳跳不願意睡覺,他們一隻接著一隻地掉下床,摔疼了腦袋。最後五隻猴子都受傷了,才老老實實去睡覺了。很切合孩子們的想玩卻不想睡覺的心理情景。
♪ ~ 09 ~ ♪
《 Pat-a-cake 》
做蛋糕
這首兒歌童謠選自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鵝媽媽經典童謠,旋律非常簡單、歡快。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首。
歌詞描述的是烤蛋糕時的情形,爸媽們可以在孩子吃蛋糕的時候給孩子聽,孩子會特別容易領會到歌詞的意思,並輕鬆記下來。
♪ ~ 10 ~ ♪
《 Hickory Dickory Dock 》
滴答滴答鐘聲響
Hickory Dickory Dock是一首節奏感非常明顯的兒歌,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學會簡單的時間概念,還可以讓孩子學到有趣的英文啟蒙。
這首兒歌的歌詞大意是一隻爬上鐘的小老鼠,在滴答滴答的時鐘上很難走下來的情景。
常常進行好玩的親子角色扮演遊戲,通過親子遊戲互動,帶著孩子進入兒歌當中的場景,讓她輕鬆地學會並培養起學習英語的興趣。
是不是特別有趣,趕快跟孩子一起玩起來!
*文章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