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貴州能夠在全國排列進前三,就說明貴州的辣椒產業非常成熟,也很龐大。
陶華碧的食品加工廠辦起來後,雖然當地涼粉產業的人買走了不少,慕名而來買走的也很多,可是產量忽然增加了好幾百倍,還有很多地方的人不知道「老乾媽」辣椒醬,陶華碧決定走出去,她自己擔任了銷售人員,一瓶一瓶,在各家店鋪前主動推銷。
有庫存不是陶華碧的風格,停產更是要了她的命,辦一個工廠不容易呀。當初辦廠,大字都不識一個的她,辦營業執照、辦健康證、辦生產許可證……這些五花八門的證就讓她頭疼。如今,工廠好不容易開起來了,怎麼能因為產量大增而對銷售有所顧忌呢!
「不能有庫存」,陶華碧走街串巷,背著辣椒醬,一個商店一個商店地敲門,一家家詢問,她還去了各個學校食堂進行推銷。
有些食品商店地方偏僻,沒有聽說過「老乾媽」,陶華碧就說:「你們先不要付給我錢,賣出去了再給我錢。」 陶華碧沒文化,可是她的營銷方式總是跟得上潮流。
陶華碧有很強的心算能力和很強的記憶力。她很會心算口算,沒讀過書,不代表不會算帳。當她成名後,白髮蒼蒼的她依然能夠聽助理讀一遍講稿,然後自己在大會上一字不落地全背下來。這種能力,是她在走街串巷上門推銷的經歷中歷練出來的。
不是一個開著保時捷豪車上門煮麵的新聞,刷爆了微信圈嗎?這個年輕人自己開著一個外賣餐飲店,為了營銷推廣,他親自開著豪車,去為客戶煮麵條。這個過程中,他不進客戶家半步,自帶灶具、炊具和原料,在客戶所住的樓道間內給客戶煮麵。不到十分鐘,一碗熱騰騰的面就出來了。而客戶只需要轉發他的微信,排位150之前,就可享受到此等服務。
據這位年輕人說,這個走街串戶,上門服務要耗團隊至少3個人力。1人負責打作料,一人負責煮麵,另一人則負責在黑暗的環境裡打燈,再加上汽車油錢,每日各項成本總和在千元以上。
他的標新立異的舉動被人廣泛傳發,所以生意大好,雖然花費一些人力、油錢,卻物超所值。實際上,這個年輕人的營銷方案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的一種誇張和延伸。
隨著人們對「老乾媽」辣醬的認可,「老乾媽」辣椒醬銷量遞增,陶華碧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於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
此時,陶華碧已經50歲了,從三十幾歲愛人去世,不得已沿街擺攤,到今天已經過去十多個年頭。她終於從一個晚上自己做辣醬、白天沿街叫賣的個體戶發展成為擁有200多人的大公司。
陶華碧大刀闊斧,大膽實行了「飢餓式營銷策略」。她調整了產品進出兩端的任務量,調低了「老乾媽」其他品種產量,轉而研發了後續產品,將生產線挺進腐乳行業,「老乾媽紅油腐乳」的出廠咄咄逼人,銷量直逼腐乳界的老大——王致和。
飢餓銷售就是把產量降下來,調控供求關係,然後在短期內讓顧客產生供不應求的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且維持商品較高的售價和利潤率。
「飢餓營銷」說到底就是要製造緊張氣氛,讓人們的心理有了購物衝動然後刺激了消費。
「飢餓營銷」,在中國最成功的例子當屬美國的蘋果iPhone。從2009年iPhone3G正式進入中國算起,每一次新產品發布會之前,蘋果公司都會弔足全國粉絲的胃口,卻不急於讓人實現願望,總是會「限量銷售」。
正是「飢餓營銷」使得iPhone保持了產品價格的穩定和對產品升級的控制權。賈伯斯是個厲害的角色,更是「飢餓營銷」的受益者。
「飢餓營銷」並不發揮主導作用,起主導的,還是質量和味道,而營銷只是一種手段。而蘋果手機一次次用限量來刺激消費,刺激危機感,就有點過於高調了。
從iPhone4到iPad2再到iPhone5s,蘋果產品全球上市呈現獨特的傳播曲線:發布會上市日期公布等待通宵排隊正式開賣全線缺貨黃牛漲價。
蘋果手機利用了中國那句老話「物以稀為貴」,巧妙地把自己做成了奢侈品+大眾消費品相結合的一款智慧型手機產品。
「老乾媽」的營銷策略有「飢餓營銷」,可是它的快消品品質,使得它不能頻繁使用此法。
陶華碧有限制地利用了「飢餓營銷」,但也並不完全依賴於「飢餓營銷」。她的經營戰略,依靠產品取勝,依靠高質量的品味,贏得佐餐調味界的老大地位。
「我陶華碧不是上流人,就是個土老百姓,可是我可以驕傲地說,『老乾媽』的產業鏈,卻在全國上流。」
先看「老乾媽」生意鏈的龐大程度:8塊錢一瓶的辣醬,每天賣出200萬瓶,一年用1.3萬噸辣椒,1.7萬噸大豆,銷售額40億。
「老乾媽」是用辣椒的大戶,所以它帶動了龐大的上遊產業,帶動了農民種植戶的就業,在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老乾媽」積極發展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幫助農戶對重要辣椒原料「遵椒一號」進行科學種植改良,每畝增收辣椒700斤,農戶收入大大增加,12萬畝辣椒種植核心基地直接帶動農戶用工200萬人次。
「老乾媽」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職業——蝦子鎮「剪刀手」。因為「老乾媽」陶華碧對辣椒原材料近乎完美的苛求,她要求給她供貨的辣椒必須是剪過蒂的,這一苛刻的要求並沒有讓供貨商退縮,因為「老乾媽」的貨款結算得及時,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她給的價也高,所以「老乾媽」的供貨渠道非常順暢。
她自己都意識不到,正是她的嚴格要求,催生了蝦子鎮的「剪刀手」行業的壯大。剪刀手們每天拿著剪刀,去辣椒基地剪辣椒的蒂,這道剪蒂的工序比較簡單,可是工作量比較大,一個人平均兩個月就用壞一把剪刀。
這批勞動人民比較特殊,大部分是尚有勞動能力、不願賦閒在家的農村老年人員。再一批就業人員就是暑假寒假的學生、身有殘疾的人。
「老乾媽」的上遊還包括玻璃瓶的生產廠家。「老乾媽」每天用的200萬個瓶子由7家玻璃廠家供給,相關產業還包括4家瓶蓋廠、3家紙箱製造廠、3家商標標貼印刷廠、110個相關原輔材料供應商。這些龐大的上遊產業供給了「老乾媽」原料,為「老乾媽」的壯大做出了功勞。
同時,「老乾媽」的壯大也給上遊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為社會解決了大量的閒雜勞動力。
「老乾媽」的下遊產業即:135個國內外銷售代理商,以及8家鐵路、公路物流運輸企業。
「老乾媽」催動了當地物流產業的發展,裝運工業也派生出數量不少的搬運工。蝦子鎮有200多個裝卸工,他們為「老乾媽」的辣椒產業奉獻著自己的汗水,也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在就業率險峻的今天,這些人辛勤的工作,為自己迎來了幸福和明天。
「老乾媽」對產業鏈的上下遊,向來是不賒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正因為她的這點小小的「保守」和一諾千金的誠信態度,使得上下遊業主都積極為她供貨、銷貨,把品質最好的辣椒給她,最後大家都實現了雙贏。
「老乾媽」在原料供應、品質、價格等方面都可以採取主導權,從而保證了辣醬的終端產業——買家的認定,覺得它物有所值,價格公道,是真正物美價廉的佐餐料。
陶華碧的「老乾媽」辣醬系列產品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它首先快速佔領了廣東市場。不同於其他廠家推廣策略的是,「老乾媽」的廣東市場並非廣告轟炸,也並非用鈔票做後盾以攻城略地。它的成功是順其自然發酵的傳播,是人們對「老乾媽」辣醬的口味的認可。
「老乾媽」品牌先在廣東搶佔市場後,利用最初的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迅速從廣東漫布全國,直至走向世界。
今天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韓國、新加坡、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看到「老乾媽」辣醬的身影。
陶華碧心繫家鄉人,當一箱箱辣醬遠銷國外的時候,當國外的價格定位在幾十元一瓶的時候,她灑脫地說:「我的辣醬不掙中國人的錢,只掙外國人的錢。」
她說:「我今天能到這一步不容易呀!我不能昧著良心掙錢,該是我得的,我不會放棄,讓我多要,我做不出來。」
「老乾媽」因為佔據了主流價格帶,形成下行無利潤、上行無市場的封殺局面。
她的辣醬佔據了最有利的價格區域,她的主流價位區間分別是:5、6元一瓶,7、8元一瓶,9、10元一瓶。同時,利用樹立起來的品牌認知,構建起主流消費群體對「老乾媽」辣醬的普遍滿足。這樣,其他商家如果定位高於「老乾媽」,就會沒市場,如果低於「老乾媽」,又沒有利潤。所以才說「上行無市場,下行無利潤」。
「老乾媽」成為調味品行業的龍頭老大,市場佔有率曾大於90%,不過近幾年來銷量不斷下滑。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關於老乾媽變味,老乾媽換掉了制醬的原材料辣椒,由原來的貴州辣椒換成了更便宜的河南辣椒。據相關經銷商透露,貴州辣椒價格大約12~13元/斤,河南辣椒是7元/斤,一斤高5塊錢,1噸可省1萬塊,一年用4萬噸,省下4億元。
一個因品質而取勝的牌子,最終會不會因為品質而衰落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