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日寇普查中國知識分子,懂得英語的都是親英美的要統統殺掉

2020-12-13 寒劍看歷史

歷史會被塵封,但不會被掩蓋,更不會被扭曲,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些真實的史料!

這是一系列別有用心的大屠殺。

從1941年12月開始至1942年底,日寇在山西大同市對知識分子進行大規模普查一共有5次,日寇普查知識分子的目的就是要屠殺淪陷區裡的精英,好讓其可以長久的統治、奴役中國人民。

日寇在大同的第1次知識分子普查發生在1942年新年之際,這也是非常恐怖的一次,日寇大同憲兵司令部借請客之名,捉捕了397名知識分子,他們拿著幾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模範英語讀本,讓被抓者讀,凡是能念下來的站一邊,等到所有人念過後,大同特務機關長田中時出來宣布,他說懂得英語的都是親英、美的,是皇軍的敵對人物,統統都要殺掉。

於是,在元旦晚上,一隊日寇押著15輛軍用汽車,載著397名知識分子拉到郊外,將他們活埋在5條深溝裡,被害的知識分子中有塑縣偽政權財政科股長李建樹、大學生左雲等。只有一名姓張的被捕者,在日寇不注意時從土裡鑽出來逃脫,他也成為這起慘案中唯一的倖存者和證人。

第2次普查基本跟第一次一樣,日寇秘密捕殺了100多人,其中有師範學校校長於立仁。

第3次普查有200多人被殺害,具體名單史料中沒有記載。

第4次日寇將100多名知識分子用火車拉走,從此音訊全無,那些人不是被秘密殺害就是被押去當勞工。

最後一次普查發生在1942年11月31日,這一天,日寇逮捕了100多名知識分子,當天就有32人被槍殺,剩下的人被拘禁在特務機關。開始,日寇打算拉攏吸收知識分子參加偽組織,以金錢和職位收買他們。

日寇給出的條件是,初中文化者給以鄉長職位;高中程度者給以股長、科長等職位。不願工作的人即對其加以威脅,再不從,就帶走,並一去永無蹤影。

據史料資料記載,在大同日寇殘害知識分子的刑法有「釣鯉魚」,即用鐵鉤鉤起人的舌頭。「烤全豬」,即燒著一堆紅紅的炭火,火堆上架起鐵床,將活人綁在床上活活烤死。

為了殺害被抓的知識分子,日寇還從大連運來一架殺人機器,一個活人踏進殺人機器裡,不過5分鐘就變成一堆肉醬。

相關焦點

  • 七七抗戰與中國知識分子
    奔赴前線,奔赴延安,奔赴大西南,直接投身於抗戰洪流,直接為民族獨立、解放事業貢獻力量,是當時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共同心願、奮鬥目標,他們都在各自崗位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充分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正是這種「家國難以兩全」的愛國情懷促使郭沫若毅然放棄在日本相對寧靜的書齋生活,悄悄「為妻及四兒一女寫好留白,決心趁他們尚在熟睡時離去」,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故國,直接投身於抗戰洪流中去。像郭沫若這樣的例子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初不勝枚舉。
  • 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原標題: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為新四軍傳遞情報   8 月15 日, 是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 家住市區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戰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綠色的舊軍裝,將一枚枚勳章仔仔細細地別於衣服上
  • 抗戰民謠斥日寇暴行:鬼子輪姦孕婦後刺刀剖其腹
    日軍侵佔華豐煤礦時修建的炸藥庫  抗日戰爭時期,祖國各地產生了大量抗戰民謠。特殊的時代背景卻使這些民謠的主題達到了空前統一,那就是痛斥日寇漢奸的暴行、歌頌軍民抗戰的光輝業績。筆者最近通過走訪當時寧陽縣境內一些重大事件發生地的老者,搜集整理了部分頗具特色的抗戰民謠。儘管時過境遷,這些民謠已經很少有人再傳唱,但其中所承載的那段歷史,卻永遠值得每一名華夏兒女銘記。  □周東升  揭露偽頑倒行逆施的  之一:  寧陽不寧,漢奸逞能。晌午來牽牛,傍黑來揩油;鬼子進了村,叫爹又磕頭。換了一身老鼠皮,耀武揚威喊「米西」。
  • 當高考遇上七七抗戰紀念日,走近這些抗戰中風骨堅挺的大學
    「義勇向前到抗戰前線去」「到抗戰前線去,到民眾中和困難的地方去!」幾百人的宿舍,「連上樓梯都是輕手輕腳」。有一次,吳其昌出了一道很難的考試題,學生中無人能答,但全班學生都情願交白卷也不願作弊。西遷的八年間,武大培養出了「中國計算機之父」張效祥、我國第一代核武器最後型號的總體設計師俞大光、秦山核電站總設計師歐陽予等12位後來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知名院士。
  • 熱愛祖國的左翼作家許地山:抗戰時奔走呼號 聲討日寇罪行
    是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許地山,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出生於臺灣臺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臺灣籌防局統領。他激於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佔領臺灣後,遂將全家遷回大陸。
  • 抗戰大事記時間軸:烽火十四年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中國軍民死難者達30萬人。  【關鍵詞:臺兒莊大捷】  1938年2月3日,徐州會戰開始,中國軍民在臺兒莊戰役中取得巨大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 日寇侵佔山西省的一個村莊,21名雙手白淨的青年被當讀書人殺害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日寇在上海與中國軍隊展開決戰的同時,在北方也向中國領土發起進攻,當年10月,從娘子關失守至平定淪陷僅5天時間,日軍在沿路村莊燒殺搶掠,壞事做盡,有史料記載,抗戰中山西省平定縣有13913人被日寇直接殺害,間接死亡人數更是無法統計。不忘國恥,才能振興中華。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八年時期的浴血抗戰,最終以中國軍民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畢竟整整打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內,中國軍民沒有假期,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每天都要與侵略者進行戰鬥。
  • 她因太美被日寇帶走,「慰安椅」上受盡折磨,解救戰士見後都落淚
    日寇入侵時期,俘虜了不少女孩兒、女孩兒做慰安婦,據統計,我國約有二十萬人淪為慰安婦。小英是慰安婦中眾多受害者中的一員。出生於江蘇的小英,那時還是個17歲的少女,因為從小貌美,在當地仍然很出名。當地的年輕女子都在被日寇掃蕩後被捕,當時17歲的小英也沒能倖免,也被抓住了。對年老的女人,或者是反抗的女人,日寇二話不說,立即當場開槍打死,小英的眼睛裡滿是恐懼,卻不敢發出聲音。
  • 何文鼎將軍抗戰紀事
    20歲時,改字靖周。1924年3月27日,在于右任先生推薦下,何文鼎在廣州參加了黃埔軍校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發榜為正取生350人之一,成為第三隊的一名學生。他把孫中山在開學典禮說的「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牢記在心。入校後,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
  • 獨山:走進抗戰遺址,重溫歷史歲月,讓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獨山縣組織小學、中學、高中三個學齡段的12名學生代表走進獨山深河橋抗戰遺址,通過聽抗戰故事、參觀陳列館、給抗戰英烈獻花,重溫歷史等方式,追尋革命先烈紅色足跡,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與歷史使命感。
  • 因太美被日軍帶走,「慰安椅」上受盡折磨,被解救時將士泣不成聲
    前幾天的南京大屠殺八十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人們在哀痛先人遭遇的同時,不免想到日寇的非人行為,他們非但燒殺搶掠,而且還立下慰安婦制度,使得有數不勝數的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是到了如今,他們卻失去了承認的膽子。在眾多慰安婦中,有一個女孩子因為長得太美而被日軍帶走,在「慰安椅」上受盡折磨,被解救時連將士都泣不成聲了。什麼是慰安婦?
  • 有人說抗戰時中國這個省安然無恙,讓這組照片來告訴你真相
    在網絡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八年抗戰全國幾乎慘遭日軍蹂躪,安徽卻安然無恙?這當然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說法,今天老兵要分享的這組照片就是1938年2月,日寇佔領蚌埠城後拍攝的。 在網友們看這組歷史照片之前,有必要先發解一下蚌埠淪陷的時間,以及它在抗日時的作用。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 重讀抗戰家書與先烈詩章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疫情這場大考中,浮現了許許多多平民英雄。
  • 老兵楊曼琴:經歷過戰爭更懂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祖籍浙江寧波慈谿的楊曼琴出生於1915年12月,是湖南僅存的機位還健在的幾位抗戰女兵之一。當時長沙小學教員一般月入10至20塊光洋,她父親擔任主任一職,每個月有380塊光洋的收入。其時家中已裝有電燈,但寥寥數盞,燈光昏暗,時有時無,雖如此,仍覺得亮過洋油燈。但這樣一個溫暖的家,卻因為日寇的入侵而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 偉大領袖:在我們這裡,過去親美、崇美、恐美的人很多
    在我們這裡,過去親美、崇美、恐美的人很多,特別是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也有許多勞動群眾,他們不喜歡美國人,但是怕美國人。要做艱苦細緻的工作,幫助他們逐漸消除這種恐懼心理。估計很多讀者,閱讀到這段話,怎麼都感覺在說當下的中國。這就是偉人的魅力,擁有精準而深邃的洞察力,思想深刻且能穿越時空。我們來聊聊「親美崇美」問題。當前,國內親美崇美人群大致有四類人,分別是官員、富豪、公知和小資群體。
  • 川軍踏草鞋背大刀抗戰 煙杆上標"不除日寇不回鄉"
    缺乏現代化運輸裝備,據建川博物館資料圖片記錄,川軍部隊向前線行進時,用的是原始獨輪車作為運輸工具。  菸袋上也寫著  「收復失地」  「雙槍兵」  川軍史稱「雙槍兵」,川軍士兵都喜歡吸「葉子煙」,吸旱菸以提神。
  • 雄渾壯太行 嘶馬嘯北風——山西軍民八年抗戰紀實
    一、 紅軍東徵——為全國抗戰布大局 1935年12月,毛主席在陝北瓦窯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紅軍要「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選擇,他說「我們要下大決心到山西去……要下大力經營山西。這是對日作戰的重要步驟,是目前階段的戰略基本方針」。
  • 滇西抗戰:碧血千秋,功昭中外
    當時,雖然有遠徵軍將士在怒江東岸英勇抗敵,與日寇隔江對峙兩年之久,但怒江以西包括騰衝在內的國土均被日寇所佔,滇緬公路被截斷,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通過「駝峰航線」輸送。  1943年年底,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從楚雄前移到保山馬王屯,與前線只一江之隔,保山成了滇西大反攻作戰指揮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