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2021-02-23 沃虎秀場

感謝大家的閱讀!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

八年時期的浴血抗戰,最終以中國軍民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畢竟整整打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內,中國軍民沒有假期,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每天都要與侵略者進行戰鬥。人數傷亡方面可想而知,加上當時日軍有飛機大炮,而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就落一大截,根本無法與敵人相比。要知道,熱兵器時代,武器裝備是戰勝對方重要法寶之一。裝備太差根本無法進行對抗。

正是因為如此,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日寇交手,總體來講,敗多勝少,就算一場戰役取得勝利,也是慘勝,有時傷亡人數比日寇還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細說一下,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淞滬會戰

第一場敗仗是淞滬會戰,敵我雙方主要指揮官;蔣介石,松井石根。而蔣介石為了打贏這場戰役,從全國各地調兵增援淞滬戰場,前前後後陸續趕來參戰的國軍部隊,人數達到80萬。而日軍也投入了30萬,他們是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儘管國軍投入的人數再多,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三個月的血戰,以國軍退除淞滬而結束。此戰傷亡情況;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雖說我方失敗了,但並徹底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我國」計劃。也為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也證明了中國決不會向侵略者投降。

南京保衛戰

第二場敗仗是南京保衛戰,經過淞滬會戰戰敗的國軍,在南京保衛戰中只投入了15萬兵力,而日軍20萬。其實蔣介石也知道南京難以保住,因此指揮這場戰役的指揮官由唐生智擔任,而敵軍指揮官是朝香宮鳩彥王、松井石根。在兵力不相等的情況下,南京只守了12天,國軍撤退,南京淪陷,有5萬國軍士兵犧牲在這場保衛戰中,而被屠殺的軍民30萬以上。

第三場敗仗是豫中會戰,這場戰役是抗戰後期國軍打的最失敗的一場戰役,國軍投入了約30萬人,而日軍約14.8萬人。在人數上多日軍一倍的國軍還是敗了,日寇擊潰了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部8個集團軍約30萬軍隊。雙方傷亡情況;日軍 4000人,國軍18327人。

第四場敗仗是徐州會戰,該戰指揮官是桂系的李宗仁,敵人指揮官是;寺內壽一。徐州會戰投入的兵力也是較大的,國軍參戰人數達到60萬,日軍24萬,不過在徐州戰役中,國軍取得了殲敵一萬人的臺兒莊大捷。但在整個戰役中傷亡約100,000人,日軍也超過26,000人。最後導致徐州淪陷,同時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第五場敗戰是武漢會戰,是抗戰時期中日雙方展開的一場規模盛大的戰役。國軍參戰人數比淞滬會戰還要多出30萬,兵員約110萬人投入了武漢會戰,同時國軍的空軍還與日寇進行了武漢空戰。要知道,當時的空軍(飛機)可是寶貝,全都是靠進口,損失一架則是少一架。除此之外有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參加了這次會戰。

但是歷經4個月武漢會戰國軍最終還是敗了,傷亡達40餘萬人,不過日軍也傷亡25.7萬人。雖然,雖然國軍在此戰中傷亡較大,但也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也是從此戰開始,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第六場敗仗是桂柳會戰,也是抗戰時期一場很大的敗仗,國軍損失了五六十萬人,同時還淪陷大片國土,相繼丟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等省的大部淪陷敵手,財產損失是無法統計的。戰役影響;日軍分散兵力,為中國軍隊反攻提供條件。

晉南戰役

第七場敗仗是晉南戰役又稱中條山戰役,這場戰役國軍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而日軍傷亡僅有2.5千餘人,傷亡比例簡直是差的太大了。因此,這場戰役也被蔣介石稱為是「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雖然,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敗多勝少,但是,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會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傷亡,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將侵略者趕出國門。不過,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據戰後統計;孤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由此可見,這場戰役的勝利來之不易。在這裡小編要向所有,在抗戰中犧牲的烈士們致敬!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

相關焦點

  • 中國抗戰傷亡人數佔各國傷亡總和1/3
    國新辦吹風會提供數據顯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在調研中,他們為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等進行司法公證,還要求山東為100縣(市、區)的抗戰時期死難者,造了「死難者名錄」。
  • 抗戰中最「奢華」的國軍炮兵團,耗資20億裝備2000人,戰績如何
    據統計,整個二戰中各國士兵的傷亡約有70%-80%都是各類火炮造成的。 其中的重炮更是屈指可數,只有張作霖時期的東北軍仿製日本的少量野戰榴彈炮。不論從火炮數量還是威力來說,這都與侵華日軍相差甚遠。 應該說,國民政府對不可避免的戰爭還是做了很多準備的。「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國防建設,並於1934年決定建立一支新式的重型榴彈炮部隊。
  • 土木系在抗戰和解放時期,都出了一位很能打的將領,他們是誰?
    可能熟知民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中,屬於派系林立。也就是說,在國軍這一個大的軍事集團中內部,還生成幾個小的軍事軍團。這些派系之間,都各自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一來,損失最大的肯定是蔣介石。要知道,蔣介石輸掉解放戰爭,很大的原因就是內部派系眾多,他們之間相互勾心鬥角,見死不救,保存實力。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這個基本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應該沒多少疑問。雖然有人提出74軍的種種問題,可是細究起來,沒有任何一隻軍隊能在同樣的處境中的表現會超出74軍。 74軍在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戰功彪炳。
  • 官方為什麼將「八年抗戰」說法改成「十四年抗戰」?
    以前如果問,我們的抗戰是多少年?你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八年抗戰!的確,關於「八年抗戰」的說法,在影視劇、小說甚至一些歷史文獻中都曾提過。那麼,「八年抗戰」說的就是:日本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才開始侵略中國,而中國是自七七事變才開始抗戰的嗎?
  • 國軍五虎上將排行版,誰稱的上是真正的戰神
    應該說國軍中也有很多棟梁之材,為國家民族獨立特別是抵禦日本侵略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
  •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 「八年抗戰」已改為「十四年抗戰」
    ,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正是基於此,應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其實,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繫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國魂千秋,瞻望抗戰,抗戰應該是屬於全民族的
    我不敢說多少人和我童年類似。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小兵張嘎、李向陽、李雲龍這些影視劇的英雄,絕對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起不少的朋友們去嚮往,去認為歷史便是熱血鑄就的浪漫。太多的橫店抗戰神劇往往給人堅定的印象,就是抗戰中,各類國產武術高手髮型不亂,拳打腳踢,八年抗戰不過是小鬼子備受暴虐的苦難史。昨天,又有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了若干著名官家軍史專家的抗戰分析文章。隨手劃拉閱讀,文章無非是羅列數據,引經據典,證明國軍抗戰無能、無力。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古詩中提到: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自1840年之後,我國近代歷史就充滿了各種曲折和侮辱,而在1911年之後,我國又經歷了內憂外患的局面。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
  • 蔣介石軍事集團猛將如雲,誰才是老蔣,在解放時期最倚重的大將
    說到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支軍事集團是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支。它的發祥地是南方的廣州,而一步步走向壯大是在北伐戰爭時期,而走向鼎盛是贏得八年抗戰勝利之後,走向衰敗是在四年的解放戰爭時期。正是經歷如此多的戰爭歲月,使得蔣介石軍事集團,也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的猛將。
  • 教育部改教材 專家釋疑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眾所周知,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就有這樣一句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難道,這麼多年大家都唱錯了麼?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研究員,抗戰史專家嶽思平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歌詞中的「八年抗戰」應該準確理解為全民族抗戰。但全民族抗戰並不能和中國抗日戰爭完全畫上等號。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蔣介石的五虎將,13太保,八大金剛,都是他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位居國軍高官。尤其是大麾下五虎上將,都是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而且,也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可能在黃埔軍校期間,劉峙表現並不是很突出,但是在北伐戰爭以及中原大戰時,他卻成為蔣介石集團中最能打的一位猛將,被稱為常勝將軍。可能在那個時候,蔣介石的五虎將中他最風光,據說排五虎將排名劉峙就是第一位。那個時候蔣介石對他非常器重,哪裡戰事吃緊都是劉峙率軍解圍,並且每一次都取得勝利。
  • 國軍內部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是什麼意思
    在經歷了北伐時期,中原大戰,八年抗戰洗禮的國軍,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解放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有人說國軍內部腐敗,統帥指揮無能,內部派系眾多,都是導致國軍失敗的原因。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國軍的軍隊還是很牛叉的,不然在國軍內部也不會一直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這段話。
  • 淞滬會戰中日本兵的樣子,這些人讓國軍傷亡30萬,使上海殘破不堪
    【淞滬會戰】這場戰役的爆發,意味著中日從盧溝橋事變的局部衝突到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開始,這場戰爭爆發後全國各省各地群起響應,紛紛支持國家抗戰。各地軍閥也放棄了往日的成見,紛紛請纓抗戰。在淞滬會戰以及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會看到來自全國各派系軍隊的身影,如粵軍、桂軍、滇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中央軍等。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丨新聞日誌
    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要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 抗戰時期 日本軍人最害怕中國哪個省的人 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每次說起中國近代史,八年抗戰歲月都是及其重要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這八年中,面日軍三月滅亡中國的囂張氣焰,面對即將亡國滅種的威脅,中華兒女們放下了黨派之爭,一個個懷著滿腔熱血投身保家衛國的戰鬥中。也讓日本人的狂妄成為笑談。
  • 苦撐待變:抗戰時期上海周邊地區天主教漁民信眾的日常生活
    但到了晚清時期,特別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下,蘇州城內富家多逃難至上海,各家財產損失嚴重,信眾人數也隨之大減。不過此時清廷也在逐漸弛禁天主教,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傳教士也能較為公開地前往蘇州等地活動了。同治八年(1869),在法國領事幹涉下,當時江南教區的郎懷仁主教與上海兵備道應寶時辦理交還堂產事宜,結果是在蘇州設立了「北街公堂」。
  • 國軍高級將領籍貫統計新鮮出爐,快來看看吧
    我上次統計發布了《開國將軍十大省份》一文得到了廣大粉絲的喜愛,應廣大粉絲要求,小編進行了國軍高級將軍籍貫統計,以饗讀者。PS:該統計僅僅局限於國軍高級將領,因為國軍後期的將軍實在太多了,國軍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將領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將就有近900人。本文所參考資料來源於解放軍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如有失真,小編概無能力糾偏。再次感謝各位粉絲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