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支軍事集團是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支。它的發祥地是南方的廣州,而一步步走向壯大是在北伐戰爭時期,而走向鼎盛是贏得八年抗戰勝利之後,走向衰敗是在四年的解放戰爭時期。正是經歷如此多的戰爭歲月,使得蔣介石軍事集團,也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的猛將。尤其是在八年抗戰時期,這些將領都成為驅趕外敵的頂梁柱。雖然在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失敗了,但是在抗日戰場上,他們都是英雄好漢。
從1937年的抗日戰爭全面爆到1945年結束,在這八年時間裡,蔣介石軍事集團的將領,一直都在與侵略者拼殺。還有不少國軍將領,在這場戰役中英勇犧牲,像大家比較熟知的張自忠,佟麟閣,戴安瀾,郝夢齡等國軍將領,都是八年抗戰中的抗日英雄。當然了也有沒有犧牲的,像王耀武,薛嶽,杜聿明,張靈甫,白崇禧,李宗仁,宋希濂,胡璉等國軍將領,也都是八年抗戰時期的抗日名將。
然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戰爭又爆發了。作為猛將如雲的蔣介石軍事集團,又是誰?才是老蔣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倚重的軍事大將。可能在八年抗戰時期,在國軍集團中,蔣介石在軍事上比較倚重的將領是薛嶽,白崇禧,以及他的黃埔生。尤其是薛嶽在抗戰時期,在長沙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守住了西南門戶。也是當時蔣介石比較信任的國軍將領之一,可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薛嶽就沒有像之前那樣受蔣介石器重,以致後來閒置在家。所以薛嶽不是蔣介石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倚重的將領。
而白崇禧與蔣介石之間屬於是矛盾重重,一直都是相互利用,蔣介石欣賞白崇禧的軍事才幹,而白崇禧也要仰仗蔣介石,所以兩人一直是處於利益關係。
不過蔣介石也有非常器重的將領,如陳誠,胡宗南,顧祝同,劉峙等將領,都是蔣介石比較器重的國軍高級將領之一。但是,他們的軍事才幹一般,還算不上是蔣介石最倚重的大將。不過這個劉峙在中原大戰時期,是蔣介石在軍事上最倚重大將,但是後來不思上進,最終輪流常敗將軍。
可能了解,解放戰爭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這場戰役中,蔣介石比較倚重的將領大多都是來自黃埔生。如黃埔一期的黃維,宋希濂,杜聿明,鄭洞國,黃埔二期的邱清泉,黃埔三期的王耀武,黃埔四期的張靈甫,胡璉,黃埔六期的廖耀湘。以上這幾位算是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軍事集團的頂梁柱,同時也是蔣介石比較信任的將領之一。應該來說,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在軍事上最倚重的大將,就是以上這幾位。張靈甫可以先排除,因為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孟良崮戰役中,他就為蔣介石殺身成仁了。犧牲的比較早,應該不能成為蔣介石最倚重的大將。
胡璉雖說能打,但是資歷淺,好像也不是很得蔣介石喜歡。黃維軍事才幹一般,所以也不是蔣介石最倚重的將領。廖耀湘是一位很能打的將領,但是在解放戰爭時間,他主要是活動與東北戰區,最後還被俘虜了,所以對蔣介石,以及整個解放戰爭的影響,並沒有發揮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他也不是蔣介石最倚重的軍事大將。
而畢業於黃埔一期的杜聿明,可能在抗日戰爭時期,不是蔣介石身邊最倚重的將領。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這位是蔣介石在軍事上比較嚴重的大將。為何杜聿明是解放戰爭時期,老蔣最倚重的軍事大將。可能,了解杜聿明的朋友們都知道,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有救火隊長之稱。意思就是說,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哪裡戰事吃緊,杜聿明就往哪裡調。
確實如此,在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先後奔赴。東北徐州兩地,參與指揮了解放戰爭時期,決定雙方命運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與此同時,杜聿明也先後與我軍的林總,陳老總,粟裕司令,劉伯承元帥先後交過戰。能夠同時與我軍四大名將交手的國軍將領恐怕也只有杜聿明。從這一方面也能體現出來,在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是蔣介石身邊最倚重的軍事大將。假設蔣介石不倚重他的話,杜聿明也不可能擁有救火隊長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