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季起,《極限挑戰》最大的轉變,便是做足了有深度的情懷。
第一期、 第二期,做的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社會隱喻。
最打動人心的部分,莫過於文章開頭談及的關於人生起跑線的社會實驗。節目藉由崇明中學距離高考100天的誓師大會為契機,讓孩子們首先都站在一條起跑線上——這寓意著人之為人的生理出身,是眾生平等的;
接著,節目讓《極限挑戰4》的6名成員分別發問6個與父母相關的問題,包括父母是否上過大學、父母是否給你培養特長、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家教、父母是否帶過你出國、父母是否要培養你出國留學、父母是否以你為驕傲等,若回答是「是」,則前進6步,若回答是「否」,則滯留原地——這寓意著人之為人的家庭出生,是無可避免存在條件差距的;
最後,讓站在不同起跑線上的孩子同時奮力奔跑,率先進入體育館的前20名獲得獎勵。而其實,率先進入體育館的孩子未必是起跑線上最考前的孩子,秩序再一次被顛覆與打破。同時,沒有率先闖入前20的孩子,也在明星成員們的帶領之下,衝破了那一堵圍牆,同樣也抵達了終點——這寓意著人之為人的後天努力,不放棄、敢拼搏,便能超越自己、超越現實。
這的的確確是一場模擬人生的社會實驗,它讓觀眾看到了,在當下的中國,知識的的確確是可以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的命運。這正是中國的昌明之處,階級不固化,上升渠道仍然暢通,這是一個鼓勵奮鬥拼搏、鼓勵超越自我的健康、良好、活力的社會風氣。
第三期,做的則是關於環保的警世寓言。
整期的節目,實則影射了歷史上人類與生態之間的全部關係:
第一階段,明星成員們各自開採、相互防範,他們只知道本期任務的目的是要摘得更多的蘋果以住入舒適的房子。這影射著人類尚未形成生態意識的階段,他們只知道開採資源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因此茫然無知、各自為政地肆意開採;
第二階段,明星成員們意識到,如果想要住入舒適的房子,各自為政是會內耗的,應該協作才能加快效率、取得成功。這影射著人類仍然沒有產生生態意識的敏感度,但卻意識到如果要更好的開採必須聯合起來、協作經營;
第三階段,明星成員們終於在通力合作之下住進了理想的房子,但卻不久之後發現自己身處於危機邊緣。這影射著人類的過渡開採、過渡消耗,會在讓人類過上舒適生活之後,迅速產生反噬效應,而這時的人類才終於認識到了生態的重要;
第四階段,明星成員們在認識到問題之後開始解決問題,種樹、種花、減少電器使用,終於逃離了災難的溫室。這影射著只有人類開始保護環境、拯救環境,才能讓人類自己從困境之中擺脫出來,重回綠水青山的理想人間。
因此,這是一個故事線索非常完整而厚重的節目,影射著人類從無知到認知,從認知到解決。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是他們的第一重升華,他們學會了團結的力量;第三階段到第四階段,是他們的第二重升華,他們認識到了生態的重要。
而本期節目之所以可以取得收視第一的好成績,便是因為,一則它有非常精良的戲劇結構,進入溫室帶來的小高潮與逃離溫室帶來的大高潮讓節目處於跌宕起伏的張力之中,情節性上足夠抓人;二則它有非常走心的情懷書寫,從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上升到關心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在一期節目中格局兩次上升,滿足了觀眾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