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小時候很窮,上學也都很晚,所以非常珍惜,學習成績也比較好。
但是很無奈,家裡孩子多,父母又都是老大,高考前就下來掙工分了,從此與大學徹底無緣了。
所以,從小到大,我和弟弟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你倆一定好好學習啊,將來考上大學」,
「別跟我們似的,想上學也撈不著上」,
「只要你好好學,就算砸鍋賣鐵我們也要供你讀書」。
說實話,這些話聽的多了,真的很牴觸了,父母那一輩沒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我們這一代來完成嗎?
但是,我心裡又明白,父母也是為我們好,家裡條件差,除了考上大學這條路,我也真沒得選。
我和弟弟只能拼命的讀書,還好,最後真的都考上大學了。
02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的奔跑,沒有人會給你遮雨送傘,你也沒有時間等待別人的憐憫,那就只能冒雨前行。
身邊的同學有開著車接送的,有穿著雨衣的,還有父母給撐著傘的,
可是自己,什麼都沒有,於是選擇了奔跑。
用長大後的語言講,
我們奔跑,是敢於勇敢的面對,接受挑戰,
我們奔跑,是努力爭取,心中充滿希望,
是懂得為自己創造機會,積極主動。
可是,孩童時期的內心深處,難道一次都沒有羨慕過那些有傘的孩子嗎,是否曾埋怨過父母,為什麼淋雨的偏偏是我?
直白講,為什麼我們家這麼窮呢?
為什麼我們家不如小明家房子大呢?
為什麼我們家買不起車呢?
父母該如何回答孩子呢?
03
在這個社會中,絕大數人都是平凡的,你是平凡的,你的父母也是平凡的,
而人與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成長的環境也不可能相同,
就如同大地有參天的大樹,也有柔弱的小草,
天空有雄鷹,也有小鳥,但我們都是生而平等的,不用去羨慕任何人,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小草,我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存的希望,所以石頭縫裡照樣紮根;
而你們的父母,生命如同小草般堅強,一直在為了明天而努力。
佛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你今天所得到的生活和成就,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結果;你明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今天的努力和進取就是他們的決定因素。
只有努力奮鬥的人,才配有未來!
知足的人生才會真正的快樂,
知足會讓我們感受到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東西才值得我們真心的去珍惜;
而不滿足則是督促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好,還有進步的空間,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你羨慕那些下雨有傘的孩子,可也有人羨慕能邁開雙腿奔跑的你,比起那些殘疾人,無疑幸福多了。
沒有大房子不要緊,可我們的家溫馨啊,我們的愛一點不比他們少啊,
沒有車子不要緊,我們走路還能多看看路邊的風景,
但是我們不滿足,也是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們繼續努力的奔跑,
而奔跑不單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
我們有健康的身體,不用經常住院、吃藥,
爸爸媽媽恩愛有加,對自己滿滿的都是愛,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而健康和愛,卻是任何金錢買不來的,單憑這一點,孩子,你就比一部分人要富有的多。
孩子的價值觀跟父母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下雨沒傘,沒有關係,能高高興興的、努力奔跑著去尋找家的方向,這樣已經就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