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記硬背就是考試機器?每個努力奔跑的孩子都不該被群嘲

2020-08-28 Daisy2019小燕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篇關于衡水中學的文章,很多人評論說,這些孩子都是考試機器,到了社會沒用,過度消耗……



毋庸置疑,學習最重要的是興趣和方法,但是對於普通孩子、普通家庭來說,衡水中學、毛坦中學這些高考加工廠是他們逆風翻盤的東風。每個努力奔跑的孩子都不應該被群嘲!


不是每一個孩子出生後,就有機會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閱讀書來尋找學習方法;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父母或者貴人來挖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家境普通的孩子而言,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死讀書是唯一的方法。因為,對我們這些普通孩子而言,高考是相對最公平的躍遷工具。


一、華坪女高: 沒有傘的孩子拼命奔跑


華坪女高,地處雲南一個偏遠的大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它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女子高中,為華坪大山的女孩們提供免費的教育條件,也是11年來為全國各地大學輸送了1645名山裡女孩。


2008年8月,華坪女高在校長張貴梅的努力下,迎來了第一批女孩子。但是因為地處偏遠、師資有限,這100名女孩子基礎太差,很多孩子聽不懂甚至為此輟學。張貴梅老師帶著老師從小學、初中知識開始教起,用3年的時間學習12年的知識,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讓這些孩子們都逆天改命,至少上本科,張貴梅引入了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所有的活動都要計時,孩子們必須五點起床早自習,晚上12點休息,吃飯時間不超過10分鐘,必須3分鐘跑步進教室。


而身患多種疾病的張貴梅就每天早起拿著大喇叭催促孩子們起床休息,即使被孩子們背後稱作「周扒皮」也一天都不放鬆。


對於華坪女高的女孩們,儘管興趣和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延長學習時間、題海戰術的方法是低效的。可是對於這些基礎太差的孩子們,時間有限的條件下,她們只能拼命奔跑,只能爭分奪秒地勤奮,才有夠得上其他孩子的起跑線。


心理學家格林厄姆在《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書中講道:大腦其實有兩塊工作區域的,長期記憶和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我們正在學習的東西,長期記憶就是長期儲存在大腦的信息,可以自由調取。長期記憶越多,孩子反應越快,孩子越聰明。


所以,孩子反應快、聰明,主要是因為孩子的長期記憶多,事實性知識的積累的緣故。而題海戰術或者死記硬背也是幫助孩子積累長期記憶的方法,只不過效率低一些而已,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所以,每個沒有傘的孩子都不應該被群嘲,她們的勤奮和努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二、《出路》:小鎮青年徐佳的終點,只是北京少女袁晗寒的起點


鄭瓊導演拍了一部紀錄片《出路》,講了3個不同階層(農村女孩馬百娟、小鎮青年徐佳、城市少女袁晗寒)的孩子們,從小時候到成年的6年間,是如何在命運的車輪中前進的。



農村女孩馬百娟因為父親認為:「讀書沒用,還是要打工。」直到10歲,她才得以進學校上學,但是上了兩年後,被哥哥和爸爸中斷了。16歲,她嫁做人婦,成為了媽媽。


而小鎮男青年徐佳在復讀3年後,終於考進了湖北工業大學,畢業後在電力公司工作,終於在武漢成家買房,擠進了城市的中產階層。


而北京女孩袁晗寒在鋼琴、舞蹈、美術班輪著上了一圈後,選擇了美術。可是,在央美附中留級後仍然不及格。17歲時放棄高校,問媽媽要2萬元創業開酒吧。酒吧倒閉後,她在2012年去德國杜塞道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講座、師資,她並不在乎,醉心在八卦、香菸等娛樂中。2015年,德國留學歸來後,袁晗寒再次創業,註冊了藝術品投資公司。而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成功,只要孩子喜歡就好。



對於袁晗寒而言,輟學或者創業的試錯成本很低,只要喜歡就行,畢竟有父母的大傘可以庇護,可以讓她嘗試不同的可能性。而徐佳和馬百娟都是「沒有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幸運的是,徐佳在媽媽和親人的支持下,跑出去了。而馬百娟則被大山的愚昧阻擋了,連奔跑的權利都沒有。


農民工孩子徐佳在命運的不公中,努力奔跑,終於打破了階層的壁壘。可是,他拼盡一生的終點,還不及北京女孩袁晗的起跑線。而農村女孩馬百娟則更是被命運蹂躪得麻木了,一輩子活在大山中重複相同的命運。


寫在最後

二十不惑》中姜小果在段振宇因為網球肘想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時鼓勵他:「奇蹟是努力的別名。」用自己親身經歷彌補工作的失誤,幫雷總拼酒,證明越努力越幸運。


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可以少走彎路;但是沒有傘的孩子拼命奔跑,總會打破命運的桎梏,如同華坪女高的女孩們,如同徐佳,打破命運的枷鎖,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如同古典老師在《很高興,能陪你一起長大》寫道:努力不一定能逆天改命,但卻會讓我們更幸運,越努力越幸運。


沒有傘的孩子拼命奔跑吧!而每個努力奔跑的孩子都值得我們鼓掌!!!

相關焦點

  • 沒有傘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努力跑,也許會淋溼自己,但卻會在可以預知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找地兒休息,雖能避免風雨的無情侵蝕,但卻不知道何時雨會停,幾時可以離開……或許還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就是買上一把傘,悠然自得地漫步在路上,一邊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一邊放鬆著散漫的心情,一邊看著那些沒有傘的人奔跑……
  • 努力奔跑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天天父母追在身後學習,其實這樣的學習方法,孩子累,我們做家長的更累,為什麼他們就不能自覺的去學習呢?努力奔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很累,但是他收穫的東西是源源不斷,日積月累的點滴會讓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更上一層樓,學習,就像精衛填海一樣,雖然看著辛苦,好像,想要填起大海來,並不容易,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精衛並沒有放棄,最終把大海填起來了,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我認為道理是一樣的,知識需要慢慢積累
  •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如你我一樣,都是沒有傘卻剛好碰到大雨的孩子,我們都很平凡,一如我們的父母一樣,平凡到這個世界簡直感覺不到我們的存在,那不是我們低調,而是我們沒有高調的資本。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如果你碰到一個雨天,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沒有傘,你會怎麼樣,是努力奔跑?還是漫步雨中?
  • 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快到午飯的時候,天陰沉沉的還沒有下雨。無奈,只能拎著菜在雨中奔跑著。由於長時間的懈怠,自己身體素質差勁的很,沒跑多遠,就感覺胸腔有小火苗竄動,嗓子似乎都在冒煙,頓時覺得手上的青菜更重了。
  • 初三這一年,孩子該如何努力?
    好比明天就有一場考試,你到現在才來努力複習那肯定是來不及的,但如果你把目標放在下一次考試或是期末,或者更遠的高考,那麼從現在就朝著目標努力那肯定是有效果的。另外就是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跟不上,這是思維上怯弱,學習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別太早下定論。
  • 沒有傘的孩子,為了少淋雨,只能努力奔跑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你想著要比別人做得好,那麼你就像在瓢潑大雨中努力奔跑的人,積極地為自己創造機遇。淋多了雨感冒了,更不划算,所以,與其被動地被雨淋,不如主動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如路人甲和路人乙一樣,都是沒有傘,卻剛好碰到大雨的孩子。
  • 能動英語: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高質量的英語教育
    所以,我們需要擦亮雙眼,甄別相關機構的專業性,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英語學習踏上正確的道路,獲得明確的指導,讓孩子的人生贏在起跑線。專家明確指出,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機構,意味著孩子將走向什麼樣的英語學習道路,因為事關重大,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英語培訓機構的時候,更應該有點兒「眼光」。 目前,國內的英語教育,主要分兩大類型,一類是應試類素質教育,另一類就是素質類應試教育。
  •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所謂「蝸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較好的同學整日縮在宿舍裡看書、玩電腦,甚至連飯菜都不願下樓去打。而他又是在大山裡長大的,坑窪不平的山路給了他一雙「快腳」,奔跑是他的特長,上五樓六樓也就是一眨眼的事。當天下午,一位同學打來電話,讓他去校外的一家外賣快餐店,買一份15元標準的快餐。他掛斷電話,一陣風似地去了。來回沒用上十分鐘。這也太快了!
  • 每個家庭都在用的誇讚孩子的話,竟是孩子不自信不努力的罪魁禍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自信自立,自孩子出生起,就開始了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很小的一個舉動或進步,全家都會開心好久,對孩子的表揚更是毫不吝嗇。所有的父母應該都不只一次的誇讚過自己的孩子「寶貝真聰明!」「寶寶好棒!」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更是對孩子無限寵溺,表揚時誇張的語調和表情更是頻繁出現。多數家庭都認為,常誇孩子聰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但這只是家長的錯誤認知。
  • 沒有傘的孩子,就必須要努力在雨中奔跑
    自己是沒有傘的孩子,就必須要在雨中奔跑,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這是我的座右銘。傘,為他人擋雨避陽。蔣小和說,她是沒傘的孩子,就要把自己變成一把「驕陽驟雨一肩扛」的傘,她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不懈的堅持與努力,為家人撐起一片晴天。小和的這把傘是什麼樣的?我們跟蹤記錄小和的一天,從生活中的一個個片段,勾勒出她如傘的人生。
  • 沒有傘的孩子才必須努力奔跑
    穿著那雙半新的膠鞋,走完120裡山路,再花上68塊錢坐車,終點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大學。到了學校,扣除車費,交上學費,他的手裡僅剩下可憐的365塊錢。5個月,300多塊,應該如何分配才能熬過這一學期?所謂「蝸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較好的同學整日縮在宿舍裡看書、玩電腦,甚至連飯菜都不願下樓去打。而他又是在大山裡長大的,坑窪不平的山路給了他一雙「快腳」,奔跑是他的特長,上五樓六樓也就是一眨眼的事。當天下午,一位同學打來電話,讓他去校外的一家外賣快餐店,買一份15元標準的快餐。他掛斷電話,一陣風似地去了。來回沒用上十分鐘。這也太快了!那位同學當即掏出20塊錢,遞給他,說不用找了。
  • 「小矮人」的故事:沒有傘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奔跑
    人們都說這老頭是因為傷心過度得了瘋病。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我就是那個硬是被爺爺抱在懷裡一天一夜奇蹟生還的女嬰!是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爺爺為了養活我,種地之餘,夏天賣冰棍,冬天賣糖葫蘆,含辛茹苦地把我撫養長大,要多不容易就有多不容易。從記事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讓爺爺將來過上好日子。
  • 因為你,孩子努力向前奔跑
    大人們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裡。孩子的成長,是從模仿開始的。 因此,作為孩子的引路人,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別人好的,不驕不躁;不如別人的,不氣餒妒忌。 以一顆平常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永不停歇地打磨自己,精進自己,努力修煉自己。長在心底的善良 做一個友善的人,用更柔軟的眼光看世界,用更溫暖的心去生活。
  • 毛坦廠中學送考:孩子穿紅衣媽媽穿旗袍,沒有傘的孩子在努力奔跑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作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今年一共有一萬五千名高三考生,外地復讀學生佔據相當比例,受疫情影響,學生都提早返回原籍考試。毛坦廠中學最多送考車輛最多時80多輛,由於疫情影響,很多學生家長選擇私家車送孩子到考點,今年只有36輛大巴車送考,只有1500名左右學生需要送考。
  • 努力奔跑的孩子,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後浪」
    實際情況是,很多青年特別是農村青年在上大學/外出打工之前都沒有出過省、沒坐過火車,絕多大數青年都沒有坐過飛機,更別提夏令營,出國旅遊,遊學等。廣大基層青年,被房價、醫療、教育、就業等東西束縛。要怎麼才能讓孩子在將來更加劇烈的競爭中更好生活?對於廣大普通家庭,我們孩子的出路在哪裡?——讀書總有很多人在疑惑,讀書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死記硬背並不是一無是處,提高孩子記憶力可以這樣練習!
    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名人學習的例子,通常都是為鼓勵孩子學習編寫的,更多地展示了他們主動刻苦學習的一面,而不是被動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事實上,任何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名人也不例外。童年時期,許多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僅靠一時興起是堅持不了多久,這時就需要外力來逼迫。特別是今天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家長比較溺愛,多數缺少恆心和毅力。許多知識的學習僅靠商量、興趣,根本完成不了,恐怕每天交作業都成問題。
  •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告訴你:扶著走路,不如放手奔跑!
    這本書裡面有這樣一段話:無助如你,每一天都想放棄;強大如你,每一天都持之以恆;青春的定義,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請堅信,你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奧格·曼狄諾說: "一顆種子可以孕育出一大片森林。對於那些沒有傘的孩子,沒有迎接困難的保障,沒有良好的優勢,在面對大雨的衝刷時,任憑風吹雨打,不如撒開腿努力奔跑,要麼跑到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要麼跑出下雨的那片烏雲。必須有志向,因為目標會讓你心懷抱負,會使你在失敗時有再去嘗試的勇氣,漸漸地理想中的你會和現實中的你相統一,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 孩子很用功,就是考不出好成績?可能你的孩子是在「假努力」
    每個班都有這樣一種學生,平時表現得很刻苦,很用功,可一到考試,就總是考不好。老師很納悶,家長很擔心,孩子也很迷茫。但就是作業做不好,考試不出成績。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很可能是孩子沒有真正的用功學習,他是在假努力。
  • 教育怪圈:家長把孩子當理想,學校把孩子當機器
    每個人都在喊公平,但是又處處體現出不公平!陽光分班,但是學習好的和學習較差的學生,對待方式又不一樣,你補課,他不補,也不公平。之後又會分快慢班,雖然各地教育部門強調不讓這樣做,可是明裡暗裡都那樣做!學校則把孩子當做考試的機器,幾乎唯分數論,素質教育在分數面前幾乎一文不值。而我們社會需要的是正兒八經的人才,可人才又不多。當前的矛盾主要是學校學習與社會脫鉤,高中與大學脫鉤,大學與社會脫鉤!
  • 努力做自己的太陽,無需憑藉誰的光,沒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沒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一書就是通過故事,給人啟迪,值得我們去讀。《沒傘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的作者B.C.福布斯生於蘇格蘭,財經撰稿人,也就是著名的「福布斯排行榜」創辦人。20世紀初,B.C.福布斯帶著夢想和追求來到紐約,試圖在那個生機勃勃的城市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憑著過人的精明和智慧,不久他就成為全美首屈一指的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