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時候,B站《後浪》引起了激烈的社會反響。
視頻展現的青年群體及生活偏向於富裕階層,並不能代表中國廣大農村、小城鎮青年的生活方式。有網友算過,按照宣傳片中的生活方式,去遠行、去旅遊、去夏令營花費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起。實際情況是,很多青年特別是農村青年在上大學/外出打工之前都沒有出過省、沒坐過火車,絕多大數青年都沒有坐過飛機,更別提夏令營,出國旅遊,遊學等。廣大基層青年,被房價、醫療、教育、就業等東西束縛。
《後浪》截圖
那麼,要過上《後浪》的生活,成為《後浪》裡的「後浪」現在要做的是什麼?
要怎麼才能讓孩子在將來更加劇烈的競爭中更好生活?
對於廣大普通家庭,我們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讀書
總有很多人在疑惑,讀書的意義究竟在哪裡?總有很多聲音,說讀書無用,有很多案例說名牌博士依舊失業送外賣,何況普通學生...讀書,參加高考高考,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但它提供了一種公平的機會和向上的希望,是無數普通家庭實現走出去和向更高階層爬升最好的途徑!
讀書能獲得知識、這些知識能轉化成就業的砝碼,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讀書能提升我們的眼界,開拓視野,打開思維,讓我們活的更通透而不是麻木不仁;
讀書能讓我們更好的審視自己,明白自己是誰,想要的是什麼,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怎麼樣去努力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讀書很辛苦,考試競爭大,除了學校寫不完的作業,還要上一堆的課外輔導班。但是,能上輔導班,算是幸運的了,多少大山裡面的孩子,回家就要做農活,有多少小城鎮的孩子,在本地根本就沒有好的補習班可以上!
這個暑假,有玉門、建水、昭通、會澤等地州來補習的同學,還有7位同學每天坐高鐵往返石林到昆明前來補課,我們說這樣很辛苦,學生說:不辛苦,知識值得!
懷揣希望的年紀,這點苦怕什麼!熬過去才能談詩和遠方,努力奔跑的孩子,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後浪」,咬咬牙,就是幹!
學生不怕苦,我們也盡心盡力去教:從技巧,到思維、從公式推理,到遷移運用、從學習心態,到學習規劃,從學習興趣,到學習信心的建立等方面言傳身教,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用有限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讓他們的思維有進步,能自己解決更多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信心和稟賦,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以釋放,發掘出孩子自主學習的強大能量!
必進教育,有一群懷著做好教育夢想的有志青年。我們有實力,有擔當、有顏值、有激情和動力!
青春的主旋律應該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應該是朝氣蓬勃和樂觀向上。所以,現在讀書艱辛、教書也艱辛,擼起袖子,幹就完了!
必進教育學員輔導隨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