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經常流液,還發出異味,不能下水遊泳,甚至交流需要特別大聲……這些都是慢性中耳炎的表現。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診了一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李小姐,由於沒有及時治療,她的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導致需要進行耳內鏡微創手術。
醫生指出,急性中耳炎第一次「犯病」多是由於兒童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每年冬春上呼吸道疾病高發,12歲前的兒童如出現相關症狀,家長需特別注意,切忌把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新快報記者 高鏞舒 通訊員 黃璀玥
案例
孩時患病, 急性中耳炎「拖」成慢性
李小姐就診時回憶道,兒時得過急性中耳炎,由於沒有及時有效治療,後來拖延著變成了慢性中耳炎。
「雙耳經常流液,發出異味,不能下水遊泳,和同事交流都需要特別大聲……」今年40多歲的李小姐表示,她也聽說嚴重的中耳炎可以引起顱內外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曾到多家大醫院就診,醫師都建議她儘早手術治療,但她顧慮很多,擔心開刀手術會留下疤痕,擔心要剃掉部分頭髮,而且兩邊耳朵都得做手術,要花一星期多的時間……
目前,中耳炎已經嚴重影響了李小姐的生活質量,歐陽順林表示不能再「拖」了,針對李小姐的訴求,他推薦了耳內鏡微創手術,可以在耳內鏡下雙耳同時完成手術,即可根治中耳炎又免除了她的擔憂。術後第三天,李小姐便「毫髮無損」地回到公司上班。
治療
耳內鏡微創手術可「鼓室成型 聽力重建」
歐陽順林介紹,人之所以能夠感知聲音,中耳的傳音結構在集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中耳的傳音結構包括鼓膜和由錘骨、砧骨、鐙骨組成的聽骨鏈。鼓膜可以把聲音擴大17倍,聽骨鏈又起到一個槓桿作用,可以再把聲音擴大1.3倍,二者如果功能都正常的話合起來可以擴大22倍。
但由於中耳炎、膽脂瘤、耳硬化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等導致了鼓膜穿孔、聽骨鏈中斷、固定,則會破壞中耳的傳音機制,導致聽力下降。鼓室成型、聽力重建就是把上述破壞了的傳音結構重新建立起來。
他表示,傳統的中耳手術如乳突根治術主要以清除病灶如膽脂瘤、肉芽等為主,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主,對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無太大改善,甚至可能下降,而鼓室成型聽力重建手術不但把病灶清除乾淨,而且重建中耳功能,患者不但免除了生命的威脅,而且生活質量會明顯改善。
歐陽順林舉例說,就好像我們發現一個人住在一個危房裡,過去,我們直接把他的危房拆除,至於拆除後怎麼住就不管了;但現在,我們不但把危房拆除,還要重新建一座新房給他住,這就是「鼓室成型,聽力重建」手術的精髓所在。
提醒
冬春季節是高發期 家長應特別留心
急性中耳炎首發多為兒童時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通過及時適當的治療多數可以痊癒,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反之,如果不及時治療將變成慢性中耳炎,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比如眩暈、耳鳴、面癱、膿腫等;顱內併發症,比如腦膜炎、腦膿腫、腦水腫等。
由於冬春季節是急性中耳炎的高發期,患者多數為12歲前的兒童,歐陽順林提醒家長留意,如孩子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急性鼻竇炎、扁桃體炎、感冒發燒等要及時治療,避免進一步發展成中耳炎。
對於中耳炎防治,歐陽順林還提出,平時切忌不要用尖銳的器物掏耳朵,容易劃傷耳內皮膚導致感染,從而可能引發炎症。如果有鼓膜穿孔者應避免耳朵進水,並及時行鼓膜修補術。
優勢
微創術式恢復快,痛苦少,副作用少
目前,耳內鏡手術在很多較大型的三甲醫院已開展得越來越廣泛,為患者帶來了莫大的益處,但耳內鏡手術也不能完全取代顯微鏡手術,採用哪一種手術方式需要專業醫生就患者具體情況和醫師個人習慣而定。
歐陽順林表示,過去中耳炎手術(包括「鼓室成型 聽力重建」手術)多數在顯微鏡下完成,需要在患者的耳後做切口,「造出」一條人工通道抵達中耳開展手術,術前需要剃頭,術後需要包紮,術後還會留疤,耳周麻木感等後遺症。而耳內鏡手術治療中耳炎就能很好地避免這些「副作用」。
他介紹道,耳內鏡手術通過人的外耳道這個自然通道進入中耳手術,不需另外切口,不需要剃頭髮,更不用擔心術後留下疤痕,耳周麻木感等併發症,而且創傷小、恢復快,無需包紮,住院時間短,術後患者可以迅速回歸正常生活,因此患者接受程度會更高。
同時,耳內鏡手術是在高畫質電視屏幕直視下手術,手術視野顯露比顯微鏡更直觀,無死角,對一些熟練的耳內鏡操作的醫師來講手術時間可能更短。
據介紹,對一些不是很嚴重的中耳炎甚至可以雙耳同時手術,術後觀察1~2天即可出院,還可有效減少醫療費用。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