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今年4歲了,最近氣溫變化感冒發燒還咳嗽,好不容易好的差不多了,這天半夜裡突然捂著左耳哇哇大哭,家長連忙帶他趕到醫院急診就診。醫生問病史檢查後,告知是「急性中耳炎」,需要用藥治療。次日,小朋友的耳朵不疼了,「粗心」的家長以為沒事了,覺得藥物副作用大,就「自作主張」停藥,也沒按時去複診。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小明好像看電視的時候聲音開的很大,從他背後叫他需要比以前大聲很多,這才想起之前耳朵痛的事情,再次去醫院求助,發現孩子患上了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什麼?怎樣治療又該如何預防?我們為讀者整理了急性中耳炎的七個問答。
問:什麼是急性中耳炎?是怎麼引起的?
答:急性中耳炎是48小時內突然發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應,以突發耳痛為主要特點,有時伴有發熱甚至耳流膿。由於兒童的咽鼓管比較相對成年人比較平直,當上呼吸感染的時候,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繼而引起急性炎症。
問:急性中耳炎只有小朋友才會發嗎?
答:急性中耳炎可以在任何年齡階段發作,常見於兒童,該病發生的高峰期年齡段為1~2歲,冬春季節是發病的高發期,而且與上呼吸道感染有著密切關係。據報導,62%的小於1歲的嬰幼兒患過急性中耳炎,83%的兒童3歲之前至少發作過一次急性中耳炎。
問:急性中耳炎都會耳流膿嗎?
答:急性中耳炎以突發性耳痛為特點,根據鼓膜是否穿孔流膿分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時會有耳流膿,常見於低齡的嬰幼兒。
問:急性中耳炎需要用抗生素嗎?
答:急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70%),其次為其他細菌或者病毒。因此,病因治療主要通過口服抗菌藥物的應用,結合其他症狀對症治療,包括滴耳液和鼻部用藥。但是根據指南,並不是所有的急性中耳炎都需要用抗生素。
根據急性中耳炎的嚴重程度,比如耳痛的程度、是否流膿、是否發熱、發熱的程度來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何種抗生素以及使用療程都應該嚴格遵醫囑。現在很多家長「談抗生素色變」,以為用抗生素的副作用非常大,不敢或者拒絕使用抗生素,醫生開處方以後家長選擇性的不使用抗生素或者一兩天就停下來,導致療程不足,反而導致了病情加重和細菌的耐藥性。
問:急性中耳炎多長時間能治癒?是否會留下後遺症?
答:急性中耳炎的病程發展和轉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雖然耳痛的症狀一般都是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但是病程的持續時間差別很大。這和感染的細菌種類、毒力的大小、患者的免疫力、初始的嚴重程度、用藥的方案和療程都有關係。有的小朋友一周複診的時候已經痊癒。有的轉為中耳積液,一個月甚至數月還能看到鼓膜上有液平,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這種情況下已經影響小朋友的聽力,家長會發現小朋友聽力明顯比之前下降。不過即使影響到聽力也不要太擔心,這個時候聽力下降大多數是傳導性的,是個可逆的過程。
大部分小朋友不需要用藥,經過觀察隨訪一般在3到6個月中耳積液能逐步吸收痊癒。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隨訪,拖得時間太長的話,一些中耳炎的後遺症包括鼓室黏連、中耳膽固醇肉芽腫甚至中耳膽脂瘤都有可能出現。因此急性中耳炎後期的積極隨訪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問:急性中耳炎如何預防?
答:對於急性中耳炎的預防,其實最主要就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增強免疫力。急性鼻炎鼻竇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等都有可能直接或者間接的引起急性中耳炎的發作。如果反覆多次的急性中耳炎的發作,那麼要綜合評估是否有反覆發作的急性扁桃體炎或者腺樣體肥大和慢性鼻竇炎等等要同時治療。
問:急性中耳炎需要手術嗎?
答:大部分的急性中耳炎經過治療和隨訪一段時間以後都能痊癒,即使轉為分泌性中耳炎,大部分在3到6個月中耳積液能逐步吸收痊癒。但是對於反覆多次急性發作的急性中耳炎(比如半年超過3次或者一年超過4次),或者明顯影響到聽力超過6個月還沒有好轉跡象的,則需要考慮是否手術治療了。手術則要根據年齡和是否並發腺樣體肥大等來選擇手術方式。
總之,急性中耳炎的耳痛症狀來也快去也快,但是病程持續其實比想像中要長很多。家長們要重視和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配合醫生的用藥和複診,即使是已經發生聽力下降,根據正規治療和隨訪,大部分小朋友都不會留下後遺症的「尾巴」。
(作者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