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皮跳跳,好事要來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發財了。這是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流行過一陣子,現在仍然可以隨口哼唱,歌詞來自於從古至今的一句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思想灌輸,在生活中就會不自覺地會用左眼皮跳還是右眼皮跳,來佔卜一下吉兇。那麼這樣的說法是如何產生的呢?
咱們就先從左和右這兩個概念講起。根據三國時代的吳國人徐整所著的《五運歷年紀》記載,在很多年以前,混沌初開,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力竭而亡,他口中吐出的氣成為風和雲,手腳和身軀演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嶽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經絡變成道路,肌肉變成填土,而他左邊的眼睛化成了日神伏羲,右邊的眼睛化成了造人的女媧。慢慢的洪荒時代的人們開始懵懂,知曉了原來萬物都是有陰陽兩面的,而左和右就分別對應著陰和陽,以此類推,將自然界的事物進行二元對立的劃分,像大長上左男為陽,小短下右女為陰,而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也應該是從此演變而來的。為了避禍,古人甚至認為哪隻眼皮跳,如果有不好的象徵就用白紙沾上唾液貼在眼皮上,意思是白跳,好趨利避害。
再到後來,方位名詞『左右』結合著戰國陰陽家鄒衍的五行始終說,陰陽左右又有了區別貴賤尊卑的作用。左右尊卑也被運用到古代的車上,古代乘車通常將左邊的位置看為尊,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公子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虛左就是空著左邊的位子,當時魏國公子帶著車馬及隨從人員專門空出車子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隱士侯先生,好讓侯先生坐在左邊,以此體現著對侯生的尊敬。
再如古人樸素的哲學觀,一直都執拗地認為乾為陽,坤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方位也要分左為陽右為陰。甚至《荀子號令》這本古書還講男子行左,女子行右,男女也得強行分為陰陽。在我國河南省的修武縣,至今還流傳著男人左眼皮跳是財寶,右眼皮跳是禍害,而女人恰恰相反,是右眼皮跳進寶,左眼跳災禍。
同樣,官職名稱也存在尊左卑右或者尊右卑左的現象。在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就曾記載說:「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這段話很明顯地表示出匈奴當時是以左為尊。體現在服飾上,中原漢族的服裝都是衣襟向右,以右彰顯華夏風彩,而到了匈奴、突厥等這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卻全部衣襟向左,稱之為左衽。這在中原人看來是野蠻無理、目無法紀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尊左還是尊右每個朝代的規矩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很多時候說左眼跳是好事有才,如果放在以右為尊的朝代則完全相反。
民間似乎還有一個潛規則,就是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喪葬弔唁活動中以右為尊。可見要深扒的話,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跟我國文化歷史的演變是緊密相連的。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左眼皮跳還是右眼皮跳,跟好事壞事沒啥關係,就是你平時長時間看書、手機或電腦導致眼睛過度疲勞,誘發眼瞼痙攣了,這是眼睛給你需要休息的信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