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居家時間一長,能把周圍外賣點好幾個來回。
口中也淡出鳥來了。
廣播裡主持人說,她家住在大興,想吃霄雲路那家她最愛的火鍋,閃送根本沒人接單——根本不是錢的事兒。
看著貨架上又陣容齊整的材料,尤其剛剛展示出鄙視鏈的方便麵板塊,又多到無從選擇。心下大安。披掛整齊防護嚴密,不買一車終不還。
居家即世界的聊以自慰,轉念就是你的了。
如果說罐頭的發明是二戰盟軍的制勝法寶,那麼方便麵肯定是當今世界的節拍器了。你看,桌球我劉帥,也是紅酒與泡麵的兼容並蓄,才成霸業。
我從眼巴巴看著同學用「三鮮伊面」的塑膠袋裝抹布,到吃第一袋方便麵,足足有好幾年。其間還遇到過更高檔的「上海肉蓉面」的……袋子。
廚藝傲然的母親嗤之以鼻——喔有撒吃滴?手底下仍揮斥方遒——扯麵轉瞬就要上桌。那一刻一定是欲望,才顯出眼中失望轉化為的「仇恨」。
終有一天,我一定會吃到方便麵,而且袋子直接扔掉不裝抹布!
更遙遠的旅程中,中國人的方便麵是與雙匯火腿腸、烏江榨菜一併構建的聖三位一體,帶著惜別和重聚照耀著我們。
我一聞到方便麵的味道,就總能想到開闊原野上的列車,甚至《驛動的心》。現在,我閨女總是捨不得先捏碎一袋「小浣熊」。她依偎在我身邊,一點點掰碎,咂嘴兒,或者塞我嘴裡一塊——我能再喝一罐果汁嗎?
方便麵的歷史很簡單:日清食品創始人安藤百福是一位日籍華人,1958年8月開發出了一種速食麵——袋裝雞湯拉麵。那時這款方便麵售價35日元(2塊人民幣),按生產力水平,那時絕對算是純正的奢侈品。
不過社會飛速發展,日本人很快適應了泡麵的味道以及效率。日清又逐步推出調料單獨包裝的方便麵,1971年增加了杯裝方便麵。吃方便麵作為時尚席捲亞洲,各國的品牌迅速出現——韓國三養拉麵、中國臺灣生力麵、泰國MaMa、香港公仔麵,很多。
安騰先生壽高98歲,幹什麼吆喝什麼,他的秘笈是每天都會吃一次泡麵。但從他96歲還在研究泡麵看,勤勞更是可敬。
作為小麥原產地,我們對碳水化合物的依賴造就了地球上的一種飲食類型。
十年前的電影《劍雨》裡,餘文樂扮演的角色叫雷彬,暗地裡是執行一些任務的鷹犬。平日裡小雷就是相當敬業的麵條師傅,被幹掉之前方有大有進境。
雷師傅做的麵條就是為了合理儲存後保有良好的口感,這差不多就是方便麵的理念之初吧。掛麵總比揉面來得方便。
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我國大陸的方便麵生產始於1964年,北京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曾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麵。想必那也是個高級玩意兒,畢竟是葷腥啊。
1970年,中國第一袋標準化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高壓蒸面油炸工藝,用自己研製的設備年生產200萬袋方便麵。中國的方便麵終於站起來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已經有了多達100餘條的方便麵生產線,競爭,開始劍拔弩張。群雄起落興衰,方便麵也越來越複雜、好吃、貴。
198年誕生的華豐三鮮伊面幾乎是幾代人的記憶。如今每包的價格早已不是1991年的7毛錢。估計全國都是華豐三鮮伊面吧,怎麼煮都筋道,調料包外還增加了蔥油包,很能提鮮。我媽煩它就是煮不爛,我喜歡它是因為穀氨酸鈉的飽和度前所未有。
上海冠生園的美味肉蓉面,光是從這配色設計來看就已經肯定比三鮮伊面貴。不過也是料包加麵餅,完全不是包裝上那種誇張的牌面。
北京方便麵是一款在1990年代暢銷全國的方便麵產品,產自河南漯河著名的南街村。那裡的富裕程度在中國農村是頂尖的。這個面定就是中低端的,捏碎了幹吃的小孩們,不知是不是啟發了「小浣熊」的出現。
很多年前,「康師傅」就是方便麵的代名詞——曾經的全國市場佔有率達到47%。
1992年的康師傅問世,定價比之前的品牌都要高,一般工薪家庭還不捨得買來吃,算當時最奢華的方便麵了。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似乎就成為前鐵道部一個輕工業標配。
2006年,康師傅就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私房牛肉麵店,如今遍地開花。那越南式鋼盔般的碗裡,吃起來總有些袋裝版的餘味。
1995年的小浣熊乾脆麵一出現就能徵服所有小學的原因很簡單——每一包小浣熊裡都有一張水滸傳的人物卡——吃和玩兒的問題一併解決。那時流行的這種收集時尚,說是集齊108張好漢就能換一輛摺疊自行車,有點「盲盒」鼻祖的意思。
這股神經質浪潮再次在校園刮起來時是2010年,魔法士乾脆麵,裡面的卡片是海賊王和火影忍者,初高中都瘋了,為了集卡恨不得一天三頓都是乾脆麵的有的是。
五穀道場倒灶過一回,現在中糧五穀道場還是主打健康養生非油炸這個梗。看著說明,似有心理暗示般的效果。不便宜。
說起受難的江城武漢,說起方便麵,蔡林記武漢熱乾麵也是乾麵界重量級選手。乾麵起先最早是日清的UFO炒麵,也是一陣風的被後起之秀迭代了。
方便麵界每年都會評選世界十大最美味方便麵,榜單不少,權且一聽——進口方便麵完全不具備競爭力,價格僅僅是一方面,味道的區域選擇才是關鍵。去年大約是這幾款被食神欽點:
檳城湯麵白咖喱泡麵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因為味道鮮辣。
不倒翁芝士拉麵是韓國的,加入了非常濃鬱的芝士粉包,所以……
marutai九州拉麵配料非常豪華,湯底是用純正的豬骨熬製,濃口。
出前一丁方便麵相當於方便麵裡的豐田吧,產品線很長,最被推薦的是雞蓉、豬骨以及麻油和紅燒牛肉幾種。
阿舍臺南乾麵是來自我國寶島的乾拌麵,麵餅是非油炸的方式製作,據說是當地口味。
nissin日清兵衛油豆腐烏龍麵中有一大片油豆腐,麵條的口感是非常勁道的類型,搭配起來看著就非常獨特。
還有泰國的冬陰功湯味道方便麵,也酸辣可口,風味正宗又濃鬱,別具一格。
而國產的競爭更為激烈,多得很,足夠眼花繚亂。
阿寬紅油麵皮,四川人對這款面不陌生吧,據說屬於爆款。
阿寬重慶小面的麻辣小面比一般的要寬,對標阿寬,辣味恰到好處,面裡還有芝麻、蔬菜。
五穀道場酸湯臊子莜麥麵,口感很有嚼勁,湯的味道很好,裡面還有牛肉和胡蘿蔔,清湯爽口。關鍵是莜麵。而門下的番茄牛腩紫薯面曾位列全球十大泡麵排名中,是中國進入排行榜為數不多的的泡麵,值得一試。
湯達人豚骨拉麵是超市裡的主力,統一旗下主打的一個偏向高端的方便麵,做的口味都試圖顯得比較高級。湯達人麼,不管什麼味道的拉麵,都想讓湯更鮮美。
更講究的講究食材,比如這種來自山西右玉——中國雜糧之都的莜麵,操作方便,跟那些泡麵比起來或許更勝一籌。它的缺點是產量有限,且營銷保守,要不是有如今的電商,基本就是區域商品了。
既然在家,明鍋亮灶的什麼都有,要是不會揉面,可以來一把油潑方便麵。要是麵餅好的話,完全可以吃爽——
要是沒有辣椒麵的話就把幹辣椒切碎,這是最基本的。油潑,沒辣椒潑啥?
蔥切碎,最好是香蔥,沒有就是大蔥的蔥白;
弄一瓣蒜壓成蒜泥;
一會兒煮麵最後一分鐘加兩根青菜,或者菠菜,沒有拉倒;
碗底放兩勺醬油(千禾的不錯)和一勺米醋(一樣品牌);
方便麵煮好瀝乾放碗裡,上敷蔥-蒜-鹽-辣椒麵,原裝的哪些調料包扔了吧。
如果有豆芽,最好是黃豆嘴兒(懂的自然懂),焯水放一點更接近正宗。
燒熱油(菜籽油)到冒煙,用小勺潑辣椒麵上,分兩小勺潑吧,能有三個層次。
拌勻,吃!
要有已經上市的新蒜來他一頭,風雨送春歸……
(部分圖自網絡,侵刪)
中國民航
微信號 :CAAC-MAG
新浪微博:@中國民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