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紛紛推廣快速閱讀 我們又是落後者

2020-12-20 搜狐網

  編者按:21世紀的競爭力在於學習力,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習力則集中體現在快速處理信息與應用信息的能力上。在今天這個講究高速度、高效率的信息化時代,慢牛似的閱讀方式,會把我們多數人淹沒在資訊的海洋裡,阻礙了人才的快速成長。閱讀效率低下的問題正困擾著我們……

  人類獲取知識80%靠閱讀,閱讀效率低是制約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最大障礙。

  根據科學家的判斷,人的知識90%以上是通過視力來獲得的。在資訊時代,一個人是否具有快速閱讀、捕捉準確有用信息的能力決定著一個人成就的大小,甚至是成敗。對於一個人是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

  來自國際閱讀學會的報告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今天,對於以知識為基礎來架構經濟體系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有多少公民具備快速閱讀的能力,是關乎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它決定一個國家所擁有的世界級知識工作者的質量以及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我國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國際評估中榜上無名

  我國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一般現代文的速度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初中生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至三部名著;高中生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600字,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然而,據《中華社會報》歷時半年,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的抽樣調查顯示,在未經快速閱讀訓練的學生中,僅有5%的學生能達到規定的要求。此外,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僅為300字左右/分鐘,記憶率僅在20%左右。效率之低,令人吃驚!

  另據2000年公布的國際中學生評量計劃(PISA)研究報告:芬蘭學生的閱讀能力排第一,依次是加拿大、紐西蘭、韓國、英國、日本等。2003年由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比較組織實施的一項對34個國家的4年級學生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美國4年級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比許多外國的同齡孩子要強得多。兩次評估中,我國均榜上無名(附圖2)。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專家指出,導致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的原因在於,中國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匆忙只好壓縮讀書讀報時間。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口頭禪就是「沒有時間」、「工作太忙」。人們沒有意識到,在沒有時間的另一面,是我們的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低!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閱讀是人生學習道路上的第一關口,是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的基本途徑,面對撲面而來的知識和信息,如何更多更快更好地獲取,已成為擺在每一個現代人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接受大學正規英語訓練的人都知道,英文泛讀要求計時閱讀並強化快速閱讀能力,然而即使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仍然缺少快速閱讀的教學訓練,甚至許多語文老師居然不知道閱讀效率這一概念,更談不上快速閱讀的教學理念與實踐,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人的時間效率意識及知識更新的周期。

  中華兒女在五千年的文明中,曾有過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的成就和自豪感,但在今天,在攸關一個民族快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閱讀領域,卻被人甩在了身後。不能不說,這是我國語文教育、國民素質教育的重大缺失!

  當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緩慢的閱讀效率可能帶來的危機時,歐美國家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對英文快速閱讀方法的研究和規模化應用與推廣工作。

  發達國家在「速讀」推廣上大動幹戈

  心理學對速讀的實驗研究從19世紀末就已開始,國外在速讀領域的研究與推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快速閱讀技能的重視和規模化研究與推廣,應首推歐美發達國家,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它首先起源於美國,是適應本世紀初由於「經濟巨浪」和「文化巨浪」的衝擊導致社會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的形勢而產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開辦了快速閱讀班,在它的帶動下,這種訓練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學校中普及。國家和各種基金會紛紛投資,集中一批專家學者專門研究快速閱讀法,並創辦學校,出版專著,設立學位。在美國有專門研究和傳授快速閱讀的速讀學院,可以為學者授予博士學位。此外,還有學者研製出了電子終端器,用來進行快速閱讀訓練,並被許多學校列入了教學計劃。這門新學科不僅受到重視,而且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承認,並具備了相當高的地位。上個世紀末,美國80%以上的高校和中小學要開設快速閱讀課程。2002年增加投入50億美元進行速讀研究,進一步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2003年,美國再次推出「閱讀第一」計劃,並投入巨資用於開發兒童早期閱讀。

  在英國,劍橋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引進了哈佛大學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革,並用電影教學方式開辦成人快速閱讀訓練班,使這一方法有了新的發展。

  在法國,1966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閱讀協會,許多學者從語言學、心理學、生理學、哲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研究閱讀的本質、閱讀的心理特徵以及閱讀效果最優化等問題,用於解決讀物設計、閱讀指導等具體問題,並設計出各種快速閱讀與快速學習的訓練程序。同年,《快速閱讀課本》被定為教科書向全國發行。到20世紀70年代,快速閱讀法在法國成為獨立學科,並被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80年代初,法國在全國小學推行「創造性閱讀法」,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

  在韓國,將閱讀能力水平作為教師晉升考核標準。不僅如此,在韓國不論是政界、軍警,還是企業界的各種組織,都希望通過快速閱讀訓練來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持有速讀講師證書的軍官,除能得到技能徽章外,還能得到特別津貼。所以,傳授快速閱讀的學校幾乎遍布所有城市,僅漢城一地就有幾十家。在韓國,對快速閱讀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還有每年一度舉行的「最佳速讀競賽大會」。從全國各地預選出來的200名左右選手匯集在漢城,進行競賽表演,大會由KBS(韓國廣播電視)向全國實況轉播。競賽時,根據年齡層次分別制定規則、標準,比賽閱讀速度和理解記憶程度。

  在日本,速讀專家加古德次、蘆田獻之、田畸仁等分別從韓國、美國引進快速閱讀法,並組織團體,開辦學校,進行快速閱讀的研究和普及,並培養出成千上萬的速讀能手。為了推動快速閱讀的發展,日本速讀協會還制定了類似圍棋段位的速讀段位,對達到不同閱讀速度的選手分別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稱號。

  綜上所述,國外發達國家的速讀教育已有了數十年歷史及相關標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並進行了規模化的推廣,已成為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課程內容之一,快速閱讀能力成為了現代人核心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快速閱讀推廣似乎還沒準備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一些學者和教師學習和借鑑國外速讀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實驗與研究,探索總結出了許多速讀的好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82年,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在同青年幹部談話時就說:「我認為,應該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和習慣。有許多書是可以快讀的,快讀的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九五」期間我國快速閱讀研究與實驗推廣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在中央教科所及相關科研部門的支持下,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快速閱讀」課題組及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快速閱讀研究中心為代表的速讀研究機構針對漢字文化的特點,在吸收我國傳統速讀試驗成果和大膽借鑑國外的先進速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自主創新,針對影響閱讀效率提高的六大障礙——音讀、點讀、回讀、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時限、缺乏閱讀思維程序等障礙,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全國進行了大面積的實驗與研究,並成功地構建了快速閱讀六大體系——理論體系、教材體系、評價體系、培訓體系、研發體系及服務體系,研究出了實現快速閱讀的六大訓練步驟。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全國有上千所學校參加了實驗,上百萬人受益,特別是應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速讀專項訓練及應用於語文及其他學科教學所取得的成果,使我國快速閱讀的研究水平接近和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許多省市引入新的快速閱讀教學法後,均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全國新課程改革示範區——貴陽市教育局、青島市四方區教委部分學校引進快速閱讀教學課題後,參加實驗的學生閱讀能力全部達標,同時語文教學效率大大提高。湖北省荊州市部分地區引進快速閱讀課題,不僅使學生閱讀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還創新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引進快速閱讀教學課題,不僅使全縣中小學生率先實現了新課標對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量化要求,而且還找到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路。全國經濟百強地區——昆明市官渡區引進快速閱讀課題,找到了快速閱讀與語文教學及其他學科的整合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豐富了教學藝術,使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了2—5倍,中考時間比速讀訓練前平均提前了半小時。凡開展速讀教學實驗的地方和學校,通過兩種教學模式,都能達到快速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的教學效果。一是分散訓練,每周一兩節課,兩三個月中,學生的閱讀速度一般可以提高1—3倍,理解程度相應提高。二是集中訓練,21天訓練即能達成上述效果。「九五」期間,雲南昆明城鄉結合部的官渡四中初一年級,開展速讀教學兩個月,學生閱讀速度由每分鐘200多字提高到了700—800字。展示課上,閱讀一篇有不少生僻名詞術語的《禁止興奮劑》的文章(800多字),最快的用了48秒,一般都在1分鐘內閱讀完畢。請了5位同學做當場複述,一個女生複述原文90%以上,其他四位同學複述都在80%左右。由於嘗到了快速閱讀的甜頭,學生課外學習積極,自覺閱讀了很多科技、文藝讀物;學校教改熱情高漲,主動把「快速」精神引向其他學科。北京芳草地小學等一批實驗學校引進快速閱讀教學法後,學生的閱讀能力快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藝術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現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高效閱讀教學模式並將其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4月18日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北京朝陽區教科所、教育學會特別組織了全區中小學語文教師參加了「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為主題的快速閱讀課堂教學觀摩大會。會上,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及與會教師對本次速讀教學成果觀摩大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90%的學校積極報名參加課題實驗,希望將快速閱讀教學法引進自己的學校。會後,三千名中外學生共同籤名向全國中小學生發起「多讀書、讀好書、提高閱讀效率、迎接4·23世界讀書日」的倡議。

  縱觀我國速讀歷史,速讀的研究與發展雖然有長足的進步,但這種探索研究的進程與功效還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與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近年來,這項研究雖有發展,但規模太小,即便在語文教育界,也僅局限於部分省市的部分學校的部分班級,尚未形成全行業的共識;其落後陳舊的閱讀觀念仍然影響著相當一部分人;有限的速讀師資力量也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總之,中國的速讀,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快速閱讀:我們繞不開的一座山

  這是一個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時代。

  資訊時代,只有具備了比別人學得更多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不變的競爭優勢。一份研究資料顯示:在知識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個本科生走出校門兩年內,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三年內,一個博士生畢業四年內,如果不及時補充新知識,其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全部老化。按照知識折舊定律:如果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其實,就一個人一生所學的知識來說,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充其量不過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以後的自學中不斷獲取。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

  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如果你還不具備快速閱讀的能力,那麼你將被時代所拋棄。綜觀世界歷史,我們不難發現:

  僅僅在19世紀初,人類的知識還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

  到了20世紀初,這一速度變成每10年翻一番!

  20世紀80年代,人類的知識每3年翻一番!

  20世紀末,人類文明發展的前4900年所積累的文獻資料,還沒有現在1年的文獻資料多!

  進入21世紀,知識老化速度不斷加快。學科與學科之間,界限不斷突破,滲透和融合不斷進行,大量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不斷湧現。到目前為止,僅自然科學的類別就已超過2000門。

  這是一個速讀決定未來的時代。

  時代發展一日千裡,現在全世界每年有80多萬種不同的書籍問世,如果你每天讀一本,需要2000多年;要讀完一年的刊物、報紙、網絡信息等,又要耗盡幾千年!

  在這個速度決定著一切,影響著一切的時代裡,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火車在提速,飛機在提速,計算機在升級,生活講節奏,工作講進度,學習講速度,就連吃飯都要吃快餐,然而唯有讀書沒有提速。今天,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農耕時代老祖宗所使用的閱讀方式,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與嘆息!

  在知識信息更迭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即使是精讀也需提速,那種蝸牛式的閱讀方法已經與時代的發展格格不入了。

  那麼,怎樣才能快速提升我們現代人的閱讀效率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徹底擺脫緩慢的閱讀習慣。突破六大閱讀障礙,改變傳統閱讀觀念、提高效率意識,並通過充分調動人的主體功能(心理、思維、呼吸、視覺、大腦等因素),達到快速提升閱讀效率的目的。

  現在還有一種認識,認為像電視、收音機、網際網路就可以給我們提供足夠的資訊,而且還節省時間。但是否想到,這些媒體上的資訊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挑選的,它們使得思想成為不必要,用不著去動腦思考。如果處理不當,這種媒體會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著我們的理解力。因此,有見識的學者指出,我們應該變成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閱讀者。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我們就無法應付未來世界的需求。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正視這個現狀,大力宣傳、推廣快速閱讀的成功經驗。

  另外就是要加大研究力度,認真總結古今中外快速閱讀的經驗和做法,運用現代多學科知識和理論,深化認識,構建我國自己的快速閱讀體系。這裡面既包括相關基礎理論的研究,也包括實際操作訓練的研究。無論從快速閱讀、閱讀本身的縱向研究,還是從與相關學科、領域關聯的縱向研究來看,有關速讀的研究和實驗都是很多的。國內閱讀學專家指出,漢字讀物有許多獨具的特點和優點,尤其有利於快速閱讀。第一,漢字信息密度大,閱讀省時;第二,漢字形體各異,個性突出,視覺解析度高,感知快捷;第三,漢字穩定、持久、易記,漢語固定詞組簡短、量多、易識;第四,漢字的圖像信號主要由右腦分管,可不經語言區而直接進入思考區,加之漢字屬表意文字,可直接從圖像獲取意義信息,較少牽動語音紐帶,節省閱讀時間。李公宜的研究結果證明,漢文閱讀速度是英文閱讀速度的1.6倍。他說:「1.6倍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內,中國人可以比西方人多獲得60%的精神食糧,意味著在同樣勤奮的條件下,一個中國人一輩子(平均壽命按70歲計算)看的書,西方人只能在上帝給予他復活36年的壽命時才能讀完。」由此可見,漢語的快速閱讀比英語具有更強大的優勢,其前景更為廣闊。

  閱讀的最大成本是時間,快速閱讀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我們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在生命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每個人的閱讀效率提高2—5倍。

  快速閱讀從方法上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閱讀效率的提高能夠給中國人帶來效率及民族素質的提高。

(編輯:黑冰)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教育究竟落後發達國家多少年?
    雖然近年來我國教育已經取得了越來越大的進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其實還落後於很多發達國家。 近代以來,各個發達國家的義務教育發展的時間大致如下: 德國普及教育實施最早的是德國。綜上,雖然我國在2000年就基本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但是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在19世紀下半葉基本普及的義務教育,這與我們幾乎兩個世紀的差距,就算是與日本也有接近100年的距離。 更進一步來說,影響各國普及義務教育背後的主要還是國家的生產力,國家普及教育的發展與國內工業革命的完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他們都會快速閱讀法,怪不得那麼厲害!
    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當選之後,就專門抽出兩個星期時間,請專家來為他傳授快速閱讀,以便到白宮後能及時處理由總統籤發的堆積如山的文件。在現代歐美發達國家中,高級管理人員,特別是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一類職務的人,每天的業務工作中,有3/4時間消耗在閱讀各種文件資料上,用於創造性工作的時間僅為1/4。
  • 原創 | 我們不怕存量博弈,我們是發達國家的粉碎機!
    啥是發達國家粉碎機?就是任何一個細分行業,只要中國實現技術突破,然後就迅速做成白菜價,然後就搞得發達國家相應行業紛紛破產,最後就被中國壟斷了這個行業。最典型的就是家用電器,20年前我們家用電器市場被日本品牌所壟斷,現在呢?
  • 柴式速讀,致力於研發推廣快速閱讀法,讓更多人從閱讀中獲益!
    以前我們讀書看報,現在我們在網絡上刷著微博,看著抖音。不管時光如何變遷,技術怎麼進步,閱讀始終是我們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隨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閱讀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現如今,傳統的閱讀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現在的閱讀條件,而如何快速有效的閱讀才是人們應該注意的。
  • 中國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標準是什麼?
    現在的發達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還有就是美國,在亞洲能算得上發達國家的,恐怕只有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韓國這幾個國家。儘管,中國近年來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去年的GDP規模已經達到13多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我們國家離開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
  • 讓每個家庭有一個施救者 樂清市心肺復甦推廣小組一年普及15000人次
    「只有將手洗乾淨、洗到位了,才能切斷細菌病毒從手上進入口中的途徑,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近日,樂清市心肺復甦推廣小組為柳市鎮第十小學24個班級上了一堂「新冠防疫知識」培訓課。樂清市心肺復甦推廣小組由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鄭友文發起,2019年3月7日正式成立,目前有來自市三醫各科室的醫務志願者90多人。
  • 快速閱讀的訓練步驟 快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眼神快速閱讀訓練軟體
    不會快速閱讀的孩子,先別急著幻想他以後可以年薪百萬,在高考這一關可能就被提前淘汰了······新課標要求孩子要擴大閱讀量,力爭每分鐘不少於400字!儘量擴大一次性進入視野的文字數量!孩子小學期間她給報了無數的補習班,什麼數學、英語、舞蹈······ 基本上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唯恐比別人家孩子落後一步。
  • 甘肅天水街頭可愛的小小閱讀推廣者 讓你沒理由不讀書
    2018年4月22日,世界閱讀日的前一天,甘肅省天水市萌芽彩藝————繪本館的孩子們身披「小小閱讀推廣者」綬帶」,和老師、家長一起手拿圖書、繪本,在秦州區街頭為互不相識的小朋友講述繪本故事這些平均年齡只有4歲的孩子們,為陌生的同齡小朋友講繪本、推廣繪本。他們的自信和勇敢,他們手中的卷卷書香,感動著路人。
  • 中國能算是發達國家嗎?我國這五個方面領先全球,西方難以超越!
    中國能算是發達國家嗎?我國這五個方面領先全球,西方難以超越!改革開放之後的40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快速發展為全球第二經濟體,甚至超越了很多歐美的老牌國家,很難想像我國能在短短的幾十年的發展為如今的中國!
  • 中國發展快速,經濟總量遠超歐洲發達國家,為何還不算發達國家?
    這樣的變化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科技和基礎建設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和進步,或許90後,00後的我們無法確切深刻的了解到國家的進步,但對於之前的70.80年代的長輩,他們是其中的經歷者,最能感受得到。所以也有人疑惑,中國如今越來越強大了,為何還不算發達國家?其實要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對評判發達國家的標準有個深刻的概念。
  •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為何大多位於非洲?
    所謂最不發達國家,是聯合國對於那些經濟落後,未開發或低開發國家的統稱,簡單來說也就是最窮國家。最不發達國家的名詞最早出現於1967年77國集團通過的《阿爾及爾憲章》,1971年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決議,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足一百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佔比不足10%,人口識字率在20%以下的國家,稱為最不發達國家。按照這一標準,當時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有24個,基本都是非洲國家。
  • 《快速閱讀》:有效的閱讀方法,讓我們的閱讀事半功倍
    高考場上,在具體答題之前,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默讀文章或者說是瀏覽文章的內容,如果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想讓我們第一遍的瀏覽更加的有效一點,一些有效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何為閱讀?閱讀測試想要改進自己的閱讀速度,就先要了解自己的閱讀水平,可以自己找一篇文章,定好時間,進行快速地閱讀,然後再做一些這篇文章的相應測試,看看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速度的計算公式為:文字數量/閱讀時間,作者通過調查,普通人的快速閱讀理解在50%左右。
  • 發達國家的窮人和不發達國家的富人,誰的生活水平更好?
    有的窮國的貧富差距巨大,例如印度,城市一半是高樓大廈,一半是貧民窟;發達國家貧富差距也不小,例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富者富可敵國,窮者無棲身之所,只能流落街頭。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窮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水平明顯低於該國的平均生活值,有的甚至是靠乞討為生。
  • 英國人眼中:中國科技是比較落後的國家,聽英國專家是怎麼說的?
    眾所周知,如今的中國發展非常快速,為此更獲得了不少的成就和發展,而在各個國家眼中,中國也有不一樣的形象,有些外國人覺得如今的中國擁有非常強的實力,能夠和一些發達國家媲美。但也有一些外國人覺得中國的這些成就,並不是那麼突出,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先進和發達,這不,就有一位英國專家說,他認為中國科技是比較落後的,因為如今的中國有很多引以為傲的技術,實際上都是從其他國家改良而來的。
  • 亞洲有四個發達國家,那「最不發達國家」有幾個?
    眾所周知,亞洲公認的發達國家有四個,分別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這些國家人均GDP都超過三萬美元大關,無論是人均收入,還是經濟發展水平,生活質量,教育醫療體系,在亞洲都屬於領先水平。我們知道,亞洲與非洲,拉丁美洲一起,並稱「亞非拉」,也就是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國家居多,最落後的國家也被稱為「最不發達國家」,那麼亞洲到底有幾個最不發達國家?首先還是認識一下怎麼才算是最不發達國家,按照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所制定的標準,人口不超過7500萬,人文資源匱乏,經濟比較脆弱,人均國民收入低於1035美元,即可被列入最不發達國家名單。
  • 訪談|育聯網黃志如:智慧教育這條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目前中國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水平,如果是單從覆蓋的維度來看的話,我們確實要比歐美發達國家覆蓋的更全面。除了衣食住行,基本上能被網際網路化的,都實現了網際網路化,現如今中國市場已經很難找到有網際網路是空白的領域了。 而且我們的網際網路用戶,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五六歲的小孩。
  • 巴貝多:全球唯一的黑人發達國家,人均GDP是我國同期的兩倍
    關於發達國家的分布問題,大家的共識都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集中在歐美和大洋洲,剩下的少數零星分布在亞洲地區。對於非洲,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貧窮和落後。不過這種「偏見」倒也是基於現實的,非洲確實是世界上最貧窮和最落後的大陸,許多國家至今在溫飽線上掙扎,人民長期遭受疾病和戰爭之苦。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北美洲卻有一個黑人組成的發達國家。
  • 蘇聯都是超級大國了,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關鍵原因有三點
    從國家發展程度來看,主要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一般來說都是經濟強悍、國家強大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但是,國家再強大,也不一定能成發達國家,最典型就是蘇聯。蘇聯在二戰後那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之一,但是即使如此,其還不是發達國家,甚至離發達國家還很遠,這是為什麼呢?
  • 蘭紫:不讓一個孩子閱讀落後
    蘭紫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使孩子們愛上閱讀,建立自信,成為愛閱讀的陽光少年。」蘭紫介紹說,我們有個孩子叫文文,是年級講故事大王,聰明表達流利,但是他是讀寫困難兒童,書寫很艱難,寫作業時間很長,他常常一邊寫一邊哭。他非常努力,但是•••••• 老師常常以為他不能完成作業罰他更多的抄寫。
  • 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形成過程,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不論以哪一種方式計算,中產階級在我國的數量的佔比都還顯得太低,與中國的快速增長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不相匹配。距離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數量還有著較大差距。通過了解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形成過程,從中吸取有益經驗,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數量,或許將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