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董卿的知性和優雅,她曾說:在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父母都希望孩子對文學和詩詞感產生興趣。這樣的孩子在學習語文時,會感到很輕鬆。他們讀過詞詩後,會有較深的文字功底,日後在寫作文時文筆也會很好,對唐詩宋詞、名人名句會信手拈來,語文容易得高分。
在我班上,有的學生能背出很多老師沒有教過的詩詞。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很強。這確實讓這些孩子很受益,因為每次考語文,這些孩子都能拿高分。
當我在和這些學生聊天時,有的學生說:「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背詩了,我感到媽媽念詩的時候聲音很好聽,抑揚頓挫,我就跟在媽媽後面念。直到現在我也一直沒有忘記那些背過的詩詞。」
孩子兒時念過的詩詞會記得很清楚。這就像他們念兒歌一樣,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如何能讓孩子愛上詩詞呢?我為大家分享三個方法:
有人可能會感到很奇怪。孩子那麼小,又聽不懂詩詞的意思,這樣背有必要嗎?這不就是填鴨式教育嗎?對孩子是不利的。不過,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有時會對自己喜歡念的兒歌一遍一遍的念,而絲毫不覺得厭煩。
他們喜歡的是這種念詩時帶來的韻律的美,聲音富有變化,充滿感情。孩子就是一味的模仿而已。
平常,如果父母自己在家裡也會吟誦一些詩句,就會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我以前經常在家裡看一些詩詞的書,看到精彩之處我也會念出聲來。我的孩子在讀小學時能背很多古詩詞。我並沒有強迫他,而是他自己非常感興趣。當一個家庭形成了一種習慣後,會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孩子的意識中。
常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要父母引導有方,能抓住孩子的記憶黃金期,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就會喜歡上那些優美的文字並且自己也能創造出一些作品。
很多人都了解董卿的童年,她的父親從她開始識字時,就要求她抄寫成語和古詩,而且必須是日復一日不能間斷的抄寫。他的父親對董卿是非常嚴格的。他要求她先抄寫,其次理解,接著背誦。在董卿讀中學時,父親要求她每天讀名著,摘抄精彩的語句。他認為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語感。
董卿在抄完後,她的父親還要求董卿大聲地朗讀背誦。父親對她如此嚴格,使董卿很討厭自己的父親。不過,她也逐漸養成了愛閱讀的習慣。
在父母的培養下,董卿後來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她主持節目時能引經據典,深受觀眾的喜歡。 她小時候所學的文學詩詞給她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享好的文學作品。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五天光明》、《麥田裡的守望者》。父母可以對孩子談談自己對這些文學作品的看法,也可以聽聽孩子談談他的看法,交流感受。另外。還可以在網上查閱一些資料來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主持人是董卿。在這個節目中,她為觀眾分享了詩詞之美,讓人能感受到了詩詞之魅力,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能涵養心靈。
我非常喜歡看這個節目,以前我會和孩子一起守在電視機前。這個節目能增長人們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在網上能看到合集。孩子通過看這個節目,對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父母多鼓勵孩子看一些文學書和一些有意義的節目,會很自然的使孩子對文學產生興趣。孩子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愛學習的孩子運氣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