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NBA的小夥伴都知道,今天,在整個NBA聯盟中,黑人球員的比例佔到了70%以上,此外,很多球迷耳熟能詳的籃球明星也是黑人,比如喬丹、科比、奧尼爾、詹姆斯……
但在60年前,包括NBA在內的美國體育聯盟,都是白人的天下。因為種族隔離制度的存在,包括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不能參加職業體育聯賽。
改變這一現狀的,除了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還有一位曾經入選籃球名人堂的知名教練——丹·哈斯金斯。
美國影片《光榮之路》就真實再現了這段歷史。
1
年輕時,哈斯金斯曾經兩度當選德克薩斯州的籃球先生,也曾經被評為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的最有價值球員。在他退役後,也曾經執教過美國高中生聯賽的球隊,取得了198場比賽157場勝利的優異成績。這些出色的表現,讓他贏得了執教家鄉球隊——德州西部大學籃球隊的機會。
可是,當哈斯金斯接手這支球隊的時候,卻發現,情況並不樂觀。
德州西部大學已經多年沒有在全美大學生聯賽中打出好成績了。這就導致了球隊沒法吸引頂尖的籃球特長生。當他需要校方撥款讓他招募優秀球員的時候,校方的領導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哈斯金斯不死心,他去了堪薩斯籃球夏季聯賽,去尋覓優秀的籃球苗子。可是,當這些好苗子聽到德州西部大學這個很陌生的名字後,也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德州西部大學不是常春藤名校,無法吸收優秀的白人運動員入隊。對於之前拿各種榮譽拿到手軟的哈斯金斯來說沒法接受。為了自己的教練夢想,哈斯金斯把球員選拔的目光投向了只能在街頭籃球場揮灑汗水的黑人隊員。
在那個年代的美國,想要讓有色人種和白人同場競技,談何容易?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很多地方還存在著種族隔離制度,白人歧視有色人種,而有色人種也不信任白人。
想要讓黑人進校籃球隊跟白人同場競技,別說學校不敢冒這個險,就連這些黑人也無法想像。不過,作為一個對榮譽有著強烈饑渴感的著名教練,他用了各種手段。比如給沒有受教育機會的黑人提供全額獎學金。
再比如,做黑人學生家長的工作,贏得他們的信任。
這一切,都是源自根植於哈斯金斯教練的心中種族平等的觀念,他深信,黑人可以和白人一起學習生活,一起運動,而且黑人球員的身體條件並不比白人球員遜色,體育,可以讓這些因為種族隔離沒機會接受優質教育的黑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
2
做通校方和家長的工作不容易,要讓習慣了打街球的黑人運動員適應正規籃球比賽,又何嘗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打慣了野球的黑人運動員,又有誰願意被條條框框的戰術紀律約束?為了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戰術理念,哈斯金斯教練親自示範,讓這些沒打過正規籃球比賽的黑人運動員心服口服。
有了這一示範,選手們終於明白了基本功和戰術紀律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日復一日枯燥的基本功訓練。運球、投籃、防守……雖說這些黑人運動員在街頭籃球的賽場上可以稱王稱霸,但要參加正規的籃球比賽,這些基本功還得從頭學起。
基本功的練習枯燥乏味,而更讓這些黑人選手壓力山大的,還是學業。
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實行的是體教結合。運動員一邊接受高等教育,一邊訓練。如果學業不達標,就沒有上場比賽的資格。
而在美國南方,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一直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黑人等少數族裔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些沒有受過系統基礎教育的黑人想要通過大學課程的考試,更是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又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面對這種情況,哈斯金斯教練也是煞費苦心,他不但找黑人學生談心,還跟他們的家長談心。這些黑人學生的家長,也很配合哈斯金斯教練的工作。慢慢地,這些黑人學生的學業也跟上來了。
3
在哈斯金斯教練的調教下,德州農工大學從NCAA的魚腩轉變成一支不容小覷的強隊,這些黑人運動員也是打球學業兩不誤。接連不斷的勝利,自己的表現被球迷認可,球員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然而,事情不可能那麼一帆風順。在當時的大背景下,這些黑人球員的籃球夢註定是坎坷的。在德州農工大學去南方打比賽的時候,隊中一名叫謝德的黑人隊員就遭到了種族主義者的毆打,受了很嚴重的傷。
除了暴力傷人,隊員們下榻的酒店旅館被噴塗各種侮辱性的字眼也是家常便飯。
面對這種暴力行為,隊員們群情激憤,不過這也讓隊員們更加團結。
黑人隊員的日子不好過,哈斯金斯教練的日子更不好過。因為他把黑人運動員招進校隊,他本人也成了種族主義者攻擊的對象。他的妻子瑪麗不止一次地收到了暴徒的恐嚇信。
為了支持丈夫的籃球夢,更為了支持種族平等的偉大事業,瑪麗一直默默承受著這些委屈,從來不跟丈夫提起這些事。直到有一天,哈斯金斯回家,他才得知這件事。
堂堂七尺男兒,連家人都不能保護,哈斯金斯覺得自己愧對愛他的妻子,但他深知,自己在做一件偉大的事。如果因為這點挫折就動搖,他之前的努力就將前功盡棄。
中國人說,自古忠孝兩難全。有的時候,偉大的理想,還真的要求人們捨棄一些東西。比如親情。為了讓黑人在籃球場上能擁有和白人同場競技的資格,哈斯金斯讓妻兒陷入了危險的境地。而當哈斯金斯走到兒子床邊愛撫他的時候,我們才看到了他作為一個丈夫,對家庭的責任,對妻兒的愛。
只可惜,這樣美好的日子,永遠是短暫的。
哈斯金斯所做的一切給他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甚至他的妻兒也因此牽連其中,可他從沒想過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對他人生信條的責任和擔當。
4
哈斯金斯的執著,不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且慢慢地,也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有了學校的支持,哈斯金斯的工作熱情也越來越高,球隊的士氣也愈發高漲。在1966年的NCAA籃球賽上,昔日默默無聞的德州西部大學一路戰勝強敵,與傳統強隊肯塔基大學隊會師決賽。
肯塔基州位於美國的南方,是美國的重要棉花產地。在南北戰爭前,當地種植棉花採摘棉花的工作主要由黑人奴隸來從事。歷史的原因,導致肯塔基州種族歧視相當嚴重。肯塔基大學,和當時很多美國的大學一樣,球員都是清一色的白人。
一邊是擁有7名黑人球員的後起之秀德州西部大學,一邊是12名清一色白人球員,此前曾在NCAA上四度奪冠的肯塔基大學。當時的媒體和肯塔基大學隊的教練魯普都覺得肯塔基大學奪冠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儘管不被看好,但哈斯金斯深知這場比賽的重要意義。如果德州西部贏不下這場比賽,那麼這些隊員們丟掉的可不僅僅是一個冠軍。為此,在賽前,他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對於這個決定,就連當時比賽的解說也覺得不可思議。
而這場比賽確實是一波三折,一開始,兩隊可以說是不分伯仲,比分交替上升。就在打到12:12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德州西部大學隊的福尼在搶籃板的時候受了傷。隨後,德州西部大學的大衛·拉丁又領到了3次犯規,再犯規兩次他就要被罰下場了。
一系列變故,讓勝利的天平朝著肯塔基大學傾斜,沒想到,缺乏兩名主力的德州西部大學卻在上半場領先了肯塔基。
眼看比賽就要呈現一邊倒的局勢了,下半場,肯塔基大學憑藉著出色的防守,硬是將比分重新反超,在第三節比賽結束的時候,肯塔基大學居然領先了8分。
比分落後,主力受傷。肯塔基似乎要朝著第五個NCAA冠軍挺近。逆境之下,德州西部大學的隊員們反而卸下了包袱,在比賽最後時刻再次將比分反超。大衛·拉丁的關鍵籃板,巴比·喬的罰球將比分最終定格在72:65,德州農工大學獲得了歷史上第一個NCAA冠軍。
比賽結束了,德州西部大學僅僅憑藉7名黑人運動員,就贏得了決賽的勝利,而哈斯金斯和他的妻子瑪麗也在賽後的頒獎典禮上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苦練,終於在這一刻迎來了冠軍的榮耀。
影片用大約四分之一的篇幅跟我們展現了這場波瀾壯闊的史詩級對決。因為這場比賽,讓黑人籃球運動員的運動天賦被越來越多的教練所認知。而德州農工大學的七名黑人運動員,也在日後相繼進入NBA,成為第一批打上美職籃的非洲裔運動員。
雖然他們的職業生涯很短暫,基本只能在各自的球隊中打替補。但他們,卻為黑人進入NBA打開了大門。於是在今天,我們才能在NBA的賽場上看到喬丹、科比、詹姆斯等黑人球員的精彩表演。
5
《光榮之路》,是一部典型的美式運動題材的勵志片,更是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影片中,7名追求籃球夢想的黑人運動員是英雄,5名為了比賽的勝利甘當綠葉的白人運動員是英雄,支持哈斯金斯事業的瑪麗和學校高層領導是英雄,而丹·哈斯金斯更是英雄。
影片的一開始,哈斯金斯給觀眾的感覺是嚴厲的,嚴厲得不近人情。他會用大運動量的訓練打磨隊員的基本功;會用嚴格的紀律約束散漫慣的隊員;會要求文化基礎差的隊員不能落下文化課;甚至隊員在比賽場上受到裁判的不公正對待要發作的時候,他會把被誤判犯規的隊員換下,狠狠地罵他一頓。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在哈斯金斯教練的嚴格執教下,隊員們化憤怒為動力,一次又一次地在籃球場上用精彩的表現給了種族主義者有力的回擊,最終如願以償奪冠,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我們常說,扶貧需要扶智,也需要扶志。在爭取種族平等的道路上何嘗不是如此。在追求種族平等的道路上,需要馬丁路德金、曼德拉這樣的鬥士去爭取,需要讓種族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讓各國的少數族裔樹立奮鬥改變命運的理念。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平等是靠奮鬥爭取過來的。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蘭陵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