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江蘇經研院:抗疫保電的「經研規劃」青年突擊隊!
史靜在家準備《「十四五」110千伏及以下電網差異化規劃目標研究》史靜是該中心一名青年員工,負責電網的負荷預測工作,同時她也是國網江蘇經研院「經研規劃」青年突擊隊的一員。「經研規劃」青年突擊隊是一支由該中心青年黨員組成的技術骨幹隊伍,平均年齡30歲。
-
經研院全面梳理基礎工作流程圖
根據省公司強化「三基」工作的通知精神,為使各部門切實認識到「三基」工作的重要性,經研院成立「三基」工作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督促提升,確定了「管理抓基礎、基礎抓流程」的工作思路。 一是開展自我診斷。
-
國網甘肅經研院項目成果論文喜獲SCI期刊錄用
國網甘肅經研院項目成果論文喜獲SCI期刊錄用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8
-
國網甘肅經研院與蘭州理工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原標題:國網甘肅經研院與蘭州理工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甘肅網9月7日訊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曹喆)9月1日上午,國網甘肅經研院與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在蘭州理工大學籤署《
-
經研院評價審價中心:全員拓新培訓,紮實專業技能
隨後根據最新文件和行業材料對本中心編制的《技術經濟評審手冊》完成討論和修編,從評審依據、流程、要點等內容逐一指導,重點強調了經研院技術經濟評審人員的職責、義務和各階段節點工作,提升了全員對參與評審和高效評審的重視程度。「分組專攻」階段主要對2018年版《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建築工程》和《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電氣安裝工程》進行分組培訓,通過對比2013版的各項內容,總結差別、找出新變化、探索新難點。
-
吉林經研院落實國網公司強化通用設備「四統一」應用意見
吉林經研院落實國網公司強化通用設備「四統一」應用意見 來源: 時間:2020-11-06 15:31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馬倩 報導 為提高電網標準化水平,深入落實通用設備
-
國網甘肅經研院項目成果論文喜獲SCI期刊錄用 - 中國電力新聞網
國網甘肅經研院項目成果論文喜獲SCI期刊錄用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12-08 17:10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張喆
-
臺「中研院」院徽預言 2019出臺灣地區領導人
圖/臺灣《時周》提供 臺灣「中央研究院」不僅是臺灣學術研究機構龍頭,近20年來,從李遠哲開始,也逐漸成為一股左右藍綠政權的新勢力2016年不僅有可能出現首位「中研院」出身背景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中研院」院徽內的7個甲骨文字更透露天機:「2019年9月具有『中研院』背景的政治人物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坐上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 「中研院」創始之初,僅設有「歷史語言研究所」,以研究甲骨文起家,由於文字被視為文化傳承與表現的重要元素,因此設計院徽之初,就放入了歷史起源最早的甲骨文。
-
國網甘肅經研院 一項目成果論文獲SCI期刊錄用
國網甘肅經研一項目成果論文獲SCI期刊錄用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12-16 10:46 國網甘肅經研院 一項目成果論文獲SCI
-
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成立
2020年11月22日上午,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懷柔隆重舉行。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懷柔區委書記戴彬彬、市科委副主任劉暉、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航等委辦局領導出席了成立儀式。 成立儀式由懷柔區委副書記彭立峰主持,區委書記戴彬彬首先致辭。
-
袁潔調研航天工研院
12月4日至5日,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在深圳調研航天工研院,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龔波,集團公司辦公室、發展計劃部、產業發展部領導參加調研。航天工研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忠榮代表航天工研院黨委作工作匯報。
-
臺北「中研院」訪問記
第一次是在2015年年末,來這裡參加一個明清研究國際學術會議,這次是為搜尋一些和我目前的研究有關的資料,也為了躲避美國北部的嚴寒。「中研院」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東端,出了地鐵(臺灣叫捷運)的最後一站——南港展覽館,仍然要坐幾站公交車,或者走上20分鐘,如果打計程車,則車資剛剛超出起步價。可以想像,在當初選址和修建的時候,這一帶是個偏遠僻靜的所在。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2008年,「中研院」成立八十周年之際,為表慶賀,曾出版《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第一卷為陳永發院士主稿的《任重道遠》,「以歷任院長為經,任內重要事跡為緯,交織成篇」,其間就披露了不少政治幹涉「中研院」院長選舉、任命及其學術發展的事例。
-
國網甘肅經研院項目成果論文獲SCI期刊錄用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近日,國網甘肅經研院根據承擔省公司成果轉化項目《基於特殊功能性材料技術在武山330kV輸電線路工程中提高基礎承載特性的研究與應用》轉化成果撰寫論文《最佳擬合方程中擬合參數在確定土壤水分特徵曲線和估算導水率函數中的作用》成功被英國牛津SCI期刊《Rhizosphere
-
院士峰會 | 工研院、廣智院背後的院士力量
張國軍現任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院長。在李培根和邵新宇(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兩位院士的指導下,張國軍帶領著工研院、廣智院一路披荊斬棘。
-
《科學新聞》:中研院,那一年的選舉
1948年4月1日,中研院正式公布了81名院士的名單,最長者為83歲的吳稚暉,最年輕的是37歲的陳省身。2004年12月,當年最年輕的院士陳省身駕鶴西去,而現今唯一健在的首屆中研院院士貝時璋也已是105歲高齡了。如今,這批在戰火硝煙中產生的院士正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
1+4+X 中科大先研院的故事
7年來,中科大先研院在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國科大「四方合唱」的創新進行曲中,「協同創新」的基因滲透進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每一個細胞。「凝心聚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建成一所體制機制創新、一流人才薈萃、高新產業溢出的國際一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中科大先研院常務副院長康宇說。
-
有顏有才,又紅又專|走訪北大信研院
12月10日下午,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孫建平赴北大信研院調研指導兩新黨建工作,就兩新黨組織品牌建設及作用發揮等方面召開專題座談會。 會前,孫建平一行實地參觀了北大信研院展廳,詳細了解了研究院黨支部建設、人才建設、研發成果及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
-
中科大先研院成青少年「科普樂園」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科普夏令營、小創客嘉年華……一雙雙好奇的小眼睛在科學的海洋裡縱覽未來世界的藍圖,這正是中科大先研院近年來扮演的一項重要角色——科普基地,僅今年入夏以來,先研院已經接待了好幾批來自各地的孩子前來感受科技的魅力。 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其中科學普及更是提高全民素養的重要手段。
-
「中研院」有意設立「南區分院」 選定臺南
記者吳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聯合報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中研院」有意設立「中研院南區分院」。「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證實,正規劃成立「南區分院」,整合南部考古、農業生技、光電、資訊、精密儀器領域資源,以平衡南北,並希望帶動南部產業發展,他將拜訪「行政院」、馬辦尋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