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后,用30張身份證,在國內藏匿了三年,近期被抓。震驚之餘,很多人都想知道,北大學子,這麼成功了,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是自己的母親。
有人說你又不是吳謝宇,你怎麼知道他的動機?這就好比是人病了,他知道得了什麼麼病麼?怎麼病的嗎?不知道怎麼辦,想必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看看心理學是怎麼說的。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個人行為動機為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所組成,並受其支配驅動。
按照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並把前4個定義為低層需求,都是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匱乏產生。
我們先來看看,吳謝宇的成長經歷。
2006年,吳謝宇進入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他媽媽謝老師任職的學校,家就在學校裡面職工家屬院,生活學習的氛圍環境,也塑造了他的生活習慣。
2009年,吳謝宇中考考了437分,全校第一考入福州一中,當時學校還發了喜報。
2010年,吳謝宇的父親病死,當時吳謝宇正好16歲上高二,正值青春年少,父親的死對整個家庭影響很大,特別是此時的吳謝宇,急需要父親男性角色的言傳身教,身體和情感的疏解。與此同時,吳謝宇又要面臨著強大的學習壓力和激烈的競爭,在母親的嚴厲督促下,這一切都顧不得。
2012年,福州一中有4人被北大提前錄取,吳謝宇是其中之一,同年,吳謝宇進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吳謝宇每天都要向母親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進入北大後,吳謝宇學習成績依然突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官網顯示,大一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學年,吳謝宇獲得了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此外他還擔任班長。
作為老師的嚴厲媽媽,除了把兒子推上北大,更規劃了宏偉的目標,國外留學。
在微信朋友圈,他的個性籤名曾是VENI VIDI VICI, BULEISUE GARLAGIYA
我來,我看見,我徵服。
——這是羅馬大帝凱撒的名言
這體現了天之驕子的雄心,他崇拜凱撒大帝,不只是因為早年得志,更因為二者極其相似的家庭和經歷。
凱撒也是16歲喪父,母親是個學者,極其嚴厲,是母親一手培養了他,還有自己的天賦,一路上的掌聲,無數的榮譽和別人的羨慕眼光,都認為他是完美的存在。
欲望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多巴胺分泌旺盛,除了激發雄心,徵服一個個學習目標外,也容易觸發生理需求,一旦遇到誘惑,欲望就會衝破理性的大壩,被欲望控制驅使的孩子,如洪水猛獸,傳統思想的教育,往往是忽視迴避伴隨著壓抑,這種攔截往往會蓄積更大的傷害勢能。
2012年上大學後,吳謝宇每天都還要給媽媽匯報學習和生活,是習慣也好,控制也罷,對學習可能是件好事,對人的社會技能,獨立生活,自由生活,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修正,反而弊遠大於利。這種束縛就會越來越緊,和曾經的「我見、我徵服」,衝突越來越大。
這一切都暗示著他曾經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把母子之間的矛盾形容為戰爭,並叫囂不惜一戰,酒吧偶遇的女性誘惑,終於衝破了這一切,精英男與道德底層女性的強烈反差,高智商與低情商,全身心付出的母愛與長久壓抑的人性慾望,發生激烈的碰撞,自尊心極強的母子,互相彼此為榮的親情,謝老師的道德精神潔癖,與吳謝宇道德底層的女朋友,矛盾不可調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如今身陷囹圄,傳出獄中自述時,寫著寫著哭了,無論是從法律和良心上,人已經廢了。
前天有更多媒體挖出3年的軌跡,酒吧男模,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不再贅述。
回看整個經過,母子在一路學習考試的過程中嚴厲的教育和控制無疑是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這些成功的方式,在無形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特別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孩子越成功,反抗就越激烈,奉行嚴厲教育者當戒。
個人的行為決定於他自己,決定於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
——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
所以這個悲劇,北大學子吳謝宇的高智商無疑是敗給了自己的底層需求。
留給廣大父母的教育啟示,人性面前「為你好」沒用。再偉大的母愛也有「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