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校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高等教育發展大勢,搶抓「雙一流」建設機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新時代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深化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推動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取得實效。
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持續推進專業、課程、教材和實踐教學體系「四大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三項創新」,著力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構建一流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促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 立德樹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
學校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人才培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推進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同向同行。出臺《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教育大格局。與新華網共建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推進課程思政示範校建設。獲批省級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項目1項,思政課程示範課1門,課程思政示範課2門。立項建設校級「課程思政」示範專業3個、「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4個、「思政課」示範課程2門、「課程思政」示範課程30門。
學校秉承「窮究於理,成就於工」的校訓,圍繞建成優勢特色顯著的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以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通過人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及良好人文素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國際視野、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構建具有地學優勢、理工特色、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專業體系。2020年3月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以「成都理工大學以專業供給側改革為抓手提升本科教育質量」為題,對學校深化專業優化調整的做法進行了深度報導。積極培育打造新興優勢特色專業集群,著力建設一批符合國家戰略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產業轉型升級相契合的專業。積極申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人工智慧等本科新專業,全面提升學校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招生專業總數減少到71個。
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專業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38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4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等試點專業22個。持續推進專業認證工作,地質工程等8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石油工程等10個專業提交認證申請。▲教育部官網報導我校專業供給側改革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建設、提前布局、精準服務」的思路推進一流課程建設,積極推進中國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課程建設。學校現有國家級一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一流課程9門、省級思政課示範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34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7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3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5門,省級應用型示範課程6門。實施特色教材工程,再版《地質學基礎》《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等特色教材,經典教材《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已經第四次再版。近年來,教師共出版教材254本,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18本、省級規劃教材23本。
推進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實現教育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2016年開始改革本科招生與培養模式,在7個專業類21個專業上試點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2017年在12個專業類32個專業上按照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通過招生數據分析表明,實施大類招生後,考生報考踴躍,所有大類志願填報率均超過100%,大類招生對生源質量的提升也非常明顯。
主動接軌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構建了「三融合、四轉變」的地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在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等15個專業開設「地質工程創新班」等創新實驗班,實行本碩博融通,優生優培。開設全國第一個行星科學英才班,培養行星科學本科人才,受到《科技日報》《四川日報》等媒體的持續報導。
組織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物理學院申報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組織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申報建設首批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支持宜賓校區以新能源、信息科學、智能科學為特色的現代產業技術學院建設,探索培養適應新時代國家戰略新需求的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通專結合育人理念和創新創業教育要求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了大類培養和地學實踐教學環節要求。
▲報導截圖
精準對接一流地學人才實踐動手能力要求,構建「三大平臺培養三種能力,線上—線下兩方面融合」大地學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構建「地學大三角」野外實習實訓教學平臺,培養地質實踐能力。學校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2019年,峨眉、馬角壩同時入選全國十大地質實習基地。共建校外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地質創新能力。與研究院所、生產單位合作建立50多個畢業實習與創新實踐基地。實施以創新創業教育三類師資隊伍、三⼤課程群、三級實踐平臺、三元評價體系、三支管理隊伍為核心的「五個三工程」,提出「1+3+N」賽訓一體化培養模式,完善以創新意識培育為基礎,以苗子選育為路徑,以協同共育為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三級培育體系。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00餘項,居省屬高校之首。學校入選「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連續兩年承辦四川省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20年獲得國家級銀獎2項,銅獎4項,總成績僅次於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在全省排名第三,創造了我校在該賽事中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持續深化本科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推動新時代地質+人才培養,帶動全校各專業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2個項目獲批國家級新工科項目。近三屆共立項教改項目428項,其中省級項目106項,累計投入經費600餘萬元。在2014年、2018年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3項。
改革招考方式,優化生源結構。2018年起,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在原有普通招考、碩博連讀的基礎上,新增「申請-考核」制;2019年學校首次開展了直接攻博招考方式;通過修訂接收校內外推薦免試研究生實施辦法、「碩博連讀」和「申請-審核制」博士研究生選拔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招生選拔制度,拓寬生源選拔渠道,並加大了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進一步優化了生源結構。
通過建立質量導向的招生計劃動態調節機制,實行了「招生指標分配動態管理」;通過現場諮詢、網絡宣傳、導師宣傳等多種渠道,著重構建「學校—學院—學位點—導師」四位一體的有效宣傳途徑,形成了全員動員、全面覆蓋、全面推進的研究生宣傳工作格局,不斷提高學校、學院在考生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020年報考我校碩士研究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382人,較2019年增長93%。近五年來,我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增長,博、碩士招生規模增長率分別達33.56%、42.09%。
● 實施培養模式創新工程,推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指引,樹立多元質量觀和分層分類的培養目標,通過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工作,不斷完善我校研究生人才培養「三大體系」——「課程體系+科研體系+學位論文體系」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科研(實踐)體系+學位論文體系」的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學位論文體系」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主講研究生課程和支持研究生出國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等,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實施研究生質量工程建設,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聚焦當前學校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性問題,為體現研究生教育教學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著力從理論探討、實踐應用、開發研究、成果推廣等不同角度進行改革探索,2019年在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研究生課程建設和研究生教材建設等方面實施了研究生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完成各類項目立項15項;2020年立項研究生各類質量工程建設項目23項。● 狠抓學位點關鍵環節管理,不斷完善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為進一步加強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原有「導師、學院、學校」三級學位論文質量把關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狠抓關鍵環節管理,改革同行專家評議方式,出臺狠抓質量的政策和重點舉措:一是深入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堅持集中宣講和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並舉,壓實導師第一責任人職責,將科學道德和學風教育工作貫穿於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
二是出臺《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實施辦法》,實施全部博碩士學位論文第三方機構全委託「雙盲」評審;
三是出臺《成都理工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管理辦法》,對「不合格」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和學院將視情況給予「暫停招生、退出導師崗位、取消導師資格」和「質量約談、調減招生計劃、納入績效考核」等處理,進一步強化了研究生、導師和培養學院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2016-2020年期間,通過2017年學位點授權審核、2018年學位點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工程碩士學位點對應調整等工作,新增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和核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新增工商管理、法學、物理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新增法律碩士、藝術碩士、會計碩士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將18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調整到8個專業學位類別);目前,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學校現有學科涵蓋理、工、文、管、經、法、農、藝等8大學科門類,學校學位點建設邁上新的臺階。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工作中,學校申報的7個博士點和5個碩士點已通過四川省學位委員會評審。2016、2018年,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有關工作安排,開展了我校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及有關學位點的專項評估工作。所有參評的學位授權點均順利通過合格評估,評估結果為「合格」;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金融、應用統計、風景園林、工程管理等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均以「合格」成績通過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相繼出臺了《成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辦法》和《成都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增列辦法(試行)》,一方面,通過碩士指導教師學院遴選、研究生院備案,對碩士導師開展及時遴選工作;另一方面,建立「破格」遴選部分優秀副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對引進高端人才實行博士生導師資格的及時認定等系列工作;有力擴大了研究生指導教師規模,目前,學校碩士生導師896人,博士生導師170人。2016-2019年研究生就業率均超過了90%,大部分傳統優勢學科專業就業率均達到100%。2020年由於受疫情影響,截止11月底,就業率86.13%,在重點行業就業佔比47.8%;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逐漸復甦及各項促就業政策的實施落地,2020年年底研究生就業率有望達到歷史同期水平。近5年來,在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相關領域相繼制定了《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培養工作規程》《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辦法》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成都理工大學課程教學管理辦法》《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實施辦法》《成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辦法》《成都理工大學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試行)》《成都理工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彙編了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近60年來第一本《導師手冊》;通過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持續提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來源|教務處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 研究生院
排版|李宗哲 時雅致
封面/編輯|王瀟
責任編輯|張愛艾 張廷斌 程孝良 徐小強 趙一蕾
相關閱讀:
迎接黨代會丨漲知識了,黨代會是這樣開的
黨代會進行時丨學校第二次黨代會代表選舉工作順利完成
黨代會進行時丨我校基層黨委(黨總支)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
黨建新徵程|成都理工大學深入實施黨員發展質量提升工程
↓↓點亮回顧·人才培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