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景觀:有隴上「八梨」之稱,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的甘肅梨

2020-12-18 琴姐說旅遊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甘肅梨。

甘肅,盛產瓜果,除瓜類和蘋果外,就數梨歷史悠久,廣植高產,品種繁多,風味極佳了。在全省370多個梨的品種中,尤以冬果梨、軟兒梨、酥木梨、八盤梨、豬頭梨、齊梨、長把梨、蘋果梨質量佳絕,為諸梨中的佼佼者,有隴上「八梨」之稱。

每當梨花盛開.「八梨」的產區,白葩雪蕊,銀波閃閃,使人情不自禁地吟哦起岑參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唐代邱為《左掖梨花》:「冷豔全欺雪,徐香乍人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的詩句來。

梨,是我國古代果宗。據《莊子》記載:「三王五帝之札義法度不同,譬其猶植、梨、桔、抽,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古人稱之為「蜜父」、「玉乳」,有「百果之宗」之譽。甘肅梨栽培歷史悠久。相傳在唐代,李世民患病,終日口乾舌燥,心煩氣短,服了上百種藥物均不見效。一日,有人獻上甘肅梨一籃(據說是秦安長把梨),李世民連峽數個,只覺甘甜如蜜,脆嫩如菱,頓時心清目明,病勢減輕了五分。李世民讚不絕口,當即傳諭將甘肅梨列為貢品.歲歲朝貢,甘肅梨也由此身價倍增,稱譽中外了。

冬果梨,主要產於蘭州郊區及皋蘭、靖遠、河西一帶,其中以蘭州郊區所產的最佳。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外形倒卵圓形,單果平均重278克。皮色金黃,果肉水白色,肉質較粗.汁液豐富,甘中帶酸,含糖8.9%,含酸0.44%。小冬果梨,果實為卵形、橢圓形、近圓形,單果重157克左右,果色黃綠,陽面略有紅暈,皮薄肉細,果味甘甜,風味在大冬果梨之上。

軟兒梨,又稱「香水梨」,品質以皋蘭什川的最優,相傳始植於南宋。果呈扁圓形,單果平均重127克,果皮粗糙,富臘質,果肉綿軟,果汁充盈。每年10月採摘,經過20多天的貯藏軟化,果色由黃綠變為暗黃色,即可食用。軟兒梨是一種晚熟梨,它的最佳吃法是:將軟化後的梨放於通風陰涼處,人冬後自然凍成冰球,吃時將冰凍軟兒梨放在涼水中浸泡片刻.待梨的表面蛻出一層薄冰殼後,剝去冰殼和外皮,即可吮食果肉。果肉香甜微酸,略帶酒氣。寒冬臘月,吮食幾枚軟兒梨,可清熱潤燥,生津化痰,故前人曾有詩讚道:「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滿樹紅顏人不取,清香偏待化為泥。」

酥木梨,又名「酥蜜梨」、「酥美梨」,以蘭州產者為最佳,故又稱「蘭州酥木梨」。它果呈長圓形,果色黃白,陽面有紅暈,伴有硃砂小點,果皮極薄,果肉蜜白色,果質甜脆,有香味,單果平均重180克左右。

八盤梨,主要產於禮縣,有早八盤和冬八盤之分,其中以冬八盤最有盛名。它果大,單果平均重200克,皮薄、質脆、香甜,在隴南有「梨魁」之稱。 豬頭梨,果呈倒錐形,又稱「鬼頭梨」。主要產於河西,其中以武威所產最為著名,它果肉乳黃色,味甘甜略帶酸味,果汁豐富,單果平均重170多克。

徑川齊梨,果肉細密,脆嫩可口,肉色如玉,汁甜如蜜,果大形圓,單果平均重190克左右,當地又有「清脆梨」和「錘急梨」之稱。

長把梨.主要產於秦安。它果頭隆起,上大下小,形似雞腿,故又稱為「雞腿梨」。這種梨,個頭均勻,單果平均重220多克,成熟期早,果皮呈鴨蛋黃,陽面有紅暈,果肉細嫩,汁多核小,清香醇甜,早在唐代就有美名。

蘋果梨,主要產於河西、定西等地.以河西民樂縣為主要產區。它形似蘋果,果形整齊,果肉純白,肉質細密,梨汁極多,果核極小,味甜脆,果碩大,平均單果重245克,風味品質為「八梨」之首。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質水果,併名列全國諸梨之冠。

「八梨」不僅味美質佳,且營養豐富。據分析測定:每100克梨果中,含蛋白質0.1克,碳水化合物10克,脂肪0.1克,鈣5毫克,磷6毫克,鐵。.2毫克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幾,C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物質。除生食外,還能加工成梨乾、梨脯、梨醬、梨膏、梨汁、梨罐頭,也能釀酒、釀醋、蒸梨、燉梨等,製成多種多樣的美味梨果製品。

多食「八梨」不僅能增加營養,還有藥用價值。據我國藥典《本草從新》記載,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驅風,醒酒解毒」等功效。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之說。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梨對肺結核、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幹、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等症皆有療效。梨還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吃梨大有益處。演員經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養嗓子的作用。

「八梨」產地的果農素有種植梨樹的習慣,廣大鄉間梨林片片,農舍前後梨樹重重,百年以上的大梨樹屢見不鮮。多年來果農們積累了豐富的植梨經驗。「八梨」梨樹適應性強、耐早、耐寒、耐貧疥、抗病蟲害、產量高,一般平均株產為500至600斤,最高的達300。至4000斤。如今,全省擁有梨林12.8萬畝,植株682萬多株,年產梨8700萬斤。「八梨」還耐貯運。一般可保存6個月左右,最長的可達10個月左右。果農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摸索了一套貯存方法。據說,民樂一帶的果農,在梨成熟採摘後,把需要保存者埋人窖內,待春節前後,翻一次窖;來年清明,再把窖內的梨逐個檢點一番,剔除稍有腐爛者,將完好的梨移人大口缸內貯存,缸口用木板半遮半掩,這樣可以保存到「八一」前後。

每逢中秋佳節,是隴上「八梨」成熟採摘的盛季。此時的梨林,片片綠葉閃著油亮的光彩,金燦燦的果實綴滿枝頭,宛如一顆顆巨大的黃寶石。梨樹下,果農們正在輕捷熟練地採摘果實;梨園外,車筐雲集,人們你擁我擠,爭先搶購,有的北攜京津,有的西運青寧,還有的南帶兩廣,更有此時到產梨區旅遊的外國客人也能嘗到色、香、味、形全優的名果—隴上「八梨」。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梨的種類,梨的品種,梨的圖片[圖]
    瓦維洛夫(19 51)認為,梨的起源中心有三個:①中國中心,有沙梨、秋子梨;②中亞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和天山西(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部,主要是歐洲梨}③近東中心,包括高加索山脈和小亞細亞,主要是歐洲梨
  • 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的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其中較著名的有老北京十三絕等。另有同名書籍。著名的小吃街有九門小吃、護國寺小吃、王府井小吃等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
  • 【文化甘肅】《陵谷滄桑》:八千年隴文化的歷史長卷
    在搞甘肅歷史文化研究的時期,陳自仁先後創作了多部歷史文化題材的作品,像《蒼山遺恨》《小霞客西北遊》《中國西部神秘色彩》《殞命中亞——斯坦因探險考古生涯》以及《敦煌之痛》等。「寫這些作品期間,我曾多次遊歷整個大西北。就在前幾個月,我又一次到大地灣考察。」  《陵谷滄桑》就是從大地灣文化為起點,來追溯甘肅文化歷史的。
  • 直擊甘肅農博會:特色「珍寶」的聚會
    「甘肅有什麼?」譬如,聞名於世的敦煌,盛產果肉緻密金黃、汁甜似蜜的李廣杏,一直是世界各地遊客到此後必嘗的「瓜果之王」。再如,酒泉的「瓜州蜜瓜」,嘉峪關的野麻灣西瓜,張掖的紅梨、臨澤紅棗、沙河梨、民樂蘋果梨,武威的民勤蜜瓜、枸杞、涼州皇冠梨、白雪紅桃、豬頭梨……  不光是優質瓜果。
  • 冬果梨,煮熟來吃,獨具風味,熱氣騰騰,風味甘美
    冬果梨俗稱「西園梨」,產於蘭州市郊區及皋蘭、靖遠和河西一帶,蘭州市七裡河區花寨子鄉水磨溝和西園一帶的為最佳,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為著名的隴上「八梨」之一。因蘭州七裡河區水磨溝特殊的土質和水質,所產冬果梨肉質細嫩,皮薄多汁,香脆純美,為全國獨有。冬果梨9月收穫,可貯藏到來年6月份,其色味不變。有潔肺祛痰,止咳散寒之藥效。
  • 國內景觀攬勝:甘肅四大名杏,歷史悠久好處多
    甘肅的杏子種植極廣,品種繁多,可多達60多種,其中尤以臨夏東鄉唐汪川的「唐汪桃杏」,蘭州的「金媽媽杏」,敦煌的「李光杏」,平涼鎮原縣的「鎮原杏」最為著名,有甘肅四大名杏之譽。 這四種杏,著名在何處? 一是「古老」。四種杏始於何時,雖無古籍可查。
  • 安徽「最接近」雲端的村落,歷史悠久,被稱為現實版「天空之城」
    安徽最接近雲端的村落,歷史悠久,被稱為現實版「天空之城」!徽州大家都去過吧!黃山人潮不斷、齊雲山香客繁多,可就在這樣一個古韻徽州中,深藏了一處位於高山之巔的古老村落,被稱為現實版「天空之城」!一年365天,其中有300天都被雲海包圍著,這個美過半個古徽州的高山村莊,就在休寧縣境內。那是- -木梨硔村! 安徽省是離雲端最近的村莊,在高山中,常年伴隨雲霧, 另外,這裡交通不便,到這裡必須翻山越嶺,所以這裡很孤立, 因此,這裡的華麗燈飾,沒有喧鬧的人,古風幽靜簡單,就像被歲月遺忘了一樣,這裡的居民過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度過著日出和日落。
  • 陝西寶雞有一個單字縣,與甘肅的簡稱「同名」,擁有關山草原景區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在陝西省寶雞市,有一個單獨的縣字,類似於甘肅的簡稱「隴」,即隴縣,隴縣位於寶雞市西北部,與甘肅省接壤,甘肅簡稱和隴縣為什麼都有「隴」字?這是因為有一座山的存在,那就是隴山,隴山(廣義上的六盤山),縱貫陝西、甘肅、寧夏,成為甘肅的簡稱之一,陝西省隴縣因位於甘肅省東坡而得名,看來甘肅和甘肅還是有些淵源的。
  • 素有「成語之鄉」之稱的邯鄲,歷史悠久,景色獨特
    說到成語大家是不是耳熟能詳呢,畢竟成語也是我們學習過的,那麼大家知不知道被稱為「成語之鄉」地方是哪裡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素有「成語之鄉」之稱的邯鄲,歷史悠久,景色獨特。邯鄲是中國唯一一個兩千多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邯鄲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城邑。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邯鄲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景觀。邯鄲的自然風光也毫不遜色,綿延起伏的太行山、水勢浩渺的京娘湖,這一山一水給這座千年古城添了不少靈秀之氣。
  • 為什麼中國這兩個地方入選亞洲必看的10大景點?亞洲第一是甘肅
    英國最著名的旅遊雜誌《孤獨星球旅遊》的專家們已經將2017年亞洲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選擇簡化了,選出了10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有兩地入選。據《每日郵報》7月11日報導,本周公布的消息稱,中國北部的甘肅是中國的終極目的地,日本東京南部的城市風光位居第二,而印度北部的喀拉拉邦排名第三。
  • 甘肅胡泊顏值大PK,誰才是你心中的隴上明珠?
    ,深藏閨閣的隴上明珠對於甘肅,你的印象是什麼?其實,你有所不知,甘肅除了戈壁沙漠還有許多美麗的湖泊。甘肅湖泊眾多,雖然沒有青海湖大、沒有鄱陽湖深。但是風光是極美的!湖泊的靈動是未經雕琢的自然之美,帶給人們的是一絲寶貴的平靜。
  • 甘肅有哪些地級市,有哪些美食、旅遊景點
    「絲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肅」,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又重新煥發了活力,那甘肅有哪些地級市、對應的美食和旅遊景點有哪些呢?蘭州——甘肅省省會,位於甘肅省中部,是甘肅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 中國荔枝之鄉 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 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產區
    嶺南荔枝產地眾多,惠來荔枝是潮汕地區的傳統佳果,素有「嶺南四大佳果」之一的美譽,也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產區,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國荔枝之鄉」的美譽。惠來自古以來就有種植荔枝的傳統,據《潮州府志》(古時惠來隸屬潮州府)記載,「魏文帝詔,『南方果之珍異者龍眼、荔枝,九邑俱處處有之』」。遠在三國時期,惠來已經開始種植荔枝,惠來種植的歷史足足有2000多年。
  • 甘肅突傳大新聞!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甘肅(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遊,它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南北朝時期,甘肅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
  • 這裡是「甘肅」!
    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故有「羲軒桑梓」之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漢代的開邊政策和張騫通西域成功開通了絲綢之路。
  • 甘肅最早省會是隴西,文化傳承曾抄四川作業本,今年剛剛脫貧摘帽
    隴西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自古為「四塞之國」,兵家必爭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了隴西郡,為全國36郡之一。漢朝著名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時,隴西建制為「鞏昌府」,此後隴西便有「鞏昌」之稱。現在的隴西為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中部,隸屬甘肅省定西市。 歷史上的隴西,是探究隴西文化的兩個至關重要的坐標。自秦置隴西郡以來,隴西一直是西部軍政中心。一部隴西史,便是半部甘肅史,這裡長期為甘肅首府駐地。
  • 如果甘肅是一個班集體!誰當班長,你最服氣呢?
    」「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嘉峪關——男體育委員喜歡爬長城,站在城樓上感慨人生你說有比他更適合當體育委員的孩子嗎?
  • 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稱之為中國脊梁的人是誰?
    在甘肅官員中,牛樹梅是清代循吏的傑出代表,安維竣則是言官中最有骨氣的人。 安維峻,生於1854年,卒於1925年,天水秦安人。通渭、秦安這塊地方被賈平凹視為中國農耕文明之根。實際上天水是一個中華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延續的重地。安維峻一生清廉耿直,大有王符之遺風。他不僅清廉,且耿直不阿,被時人譽為「隴上鐵漢」,被魯迅先生稱之為中國的脊梁。 清光緒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893年,他任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探源之行在甘肅順利接棒
    11月25日至27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甘肅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甘肅考察學習,這是繼11月9日山西探源之行順利啟動後,又一次滿載收穫的考察學習之旅。玄聖山雖然幾經易名,無量祖師(大禹之父鯀)也已取代玄天聖母被供奉在了主神位,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玄聖山歷史的悠久,從玄聖山現存的殘碑上可清晰辨認出「聖母救苦」字樣。2013年,華池本地的民間學者竇生滿、吳登昌、孟建智在清理廟殿塌毀後的瓦礫中意外發現了一塊殘缺的「重建玄聖山各殿碑」的碑頭和殘碑,這些珍貴的文物成為華胥氏在慶陽的史料佐證。
  • 「溯源甘肅」隴上《秦風》千年流韻
    【溯源甘肅】隴上《秦風》 千年流韻殷商末年,秦人遠祖遷徙至今甘肅東南部天水、隴南一帶,至周孝王時,秦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功,被封為大夫。指出《車鄰》一詩是「國人榮之而美襄公」,與詩本文相符合。綜上所述,《車鄰》一詩應當作於秦襄公立為諸侯之年,其時秦人尚居於隴上。與《車鄰》相次的《駟馬鐵》一詩也創作於秦襄公始封之時。《毛序》說《駟馬鐵》「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鄭玄《毛詩箋》解釋說:「始命,命為諸侯也,秦始附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