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尋找我》透過兒童失蹤案,描繪了一位母親對孩子不減的愛

2020-12-19 印象筆跡

《請尋找我》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韓國懸疑劇情電影,由金承佑執導,李英愛、徐賢宇、劉在明、樸海軍、徐東元主演的講述兒子云秀失蹤第六年的故事。母親爭豔因丈夫的意外離世陷入悲傷,但她沒有放棄希望,過去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她在一個偏僻的漁村找到了失蹤兒子的線索,在調查過程中,她逐漸揭露了整個漁村背後隱藏的真相。

在樸贊鬱2005年的《復仇三部曲》《類金》之後,李英愛終於在14年後憑藉《請尋找我》重返大銀幕。演繹了一場感人至深的演出。雖然都扮演著母親的角色,但2011年李英愛生下一對龍鳳胎後,這一次,她明顯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母愛更加強烈和飽滿。這讓一位母親因孩子失蹤而顯得無助,而當她看到找到孩子的希望時,她突然變得絕望。幾乎面臨崩潰的狀態得到了相當完整的解釋。

《請尋找我》好嗎?事實上,最近看了講述銀行收購詐騙的韓國電影《黑錢》後,我回顧他們過去很多經典作品的理念和故事內核,從內心深處對韓國電影工業深感敬佩。無論是劇本創作還是導演對故事的把握,總能從真實事件或社會現實出發進行改編。通過平易近人的節奏和貼近大眾的敘事方式,加入了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引起人們深刻共鳴的劇情元素。從而傳達出創作者自己想要講述的主題。

《請尋找我》,金承佑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從他過去常常看到失蹤兒童的海報這一事實,清楚地表明了他個人對韓國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在路上》作為一個故事構思,並從韓國偏遠農村地區的警察與罪犯有聯繫這一事實出發。全片聚焦李英愛的母親正妍在尋子之路上經歷的重重波折。

不僅通過她的不屈不撓,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孩子,刻畫一位深愛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母親的偉大。還要讓當事人和局外人在影片中的各種互動。它顯示了整個社會系統隱藏的問題,人們現在只關心自己。從不設身處地的人是冷酷的。

不得不說,李英愛對於失去孩子的自責,表面看似平靜,但背負著沉重的內心壓力,再加上她緊急尋找線索,即使事隔六年,卻被她信任的家人利用。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阻撓她與孩子見面,搞得"請找我"十分虐心。讓人感到憤怒和不舒服的電影。伴隨著整部影片緊張壓抑的故事氛圍,我們仿佛跟著李英愛這個在海邊焦慮、到處找不到孩子的母親逐漸走向了極端。

電影評論結論

整體而言,《請尋找我》透過一宗令人心碎的兒童失蹤案,描繪了一位母親對孩子不減的愛。它把觀眾帶到了一個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的黑暗、陰鬱的社會部分。觀眾在感到憤怒、悲傷、無奈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在故事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雖然李英愛自己的作品並不太多,但時隔14年回歸選擇了一部為她量身定做的作品。其憔悴的外表和深刻的表演在影片中相當驚豔,不僅為整部影片加分不少。甚至說整部電影都是她支持的。

相關焦點

  • 《請尋找我》承載了社會現實意義,發出積極正面的社會之聲
    雖然她也扮演母親的角色,但在李英愛2011年生下一對雙胞胎後,她明顯能感受到自己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濃濃母愛,這也就解釋了一個母親因為孩子的失蹤而顯得無助,而此時此刻,她絕望地看到了找到孩子的希望,幾乎面臨完全崩潰的狀態。《請尋找我》是金城宇的第一部故事片。
  • 父親殺死了母親,孩子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心理創傷
    這些重重困難,願她身旁的大人、來自社區的力量和資源可以看見,並且積極為她去尋找愛和專業的幫助。杭州的來女士失蹤案被偵破後,這對夫妻留下的小女兒牽動了眾多網友的心。有些孩子似乎沒有受到衝擊,情緒很平靜,沒有什麼強烈的反應,好像還能保持正常的生活、學習;有些孩子可能用語言直接否認:「我媽媽沒有死,網上說的那個人不是我媽媽」。有些大人因為不了解孩子的防禦心理,可能會說,哎呀,怎麼這麼冷血,一點反應都沒有,是不是沒有孝心?這是對孩子的誤解。
  • 又一起「杭州女子失蹤案」?八年前,母親穿著睡衣離奇失蹤
    近日消息,一名叫李子陽的博主在微博上講述了八年前自己的母親失蹤的案子,李子陽稱母親失蹤的情形和杭州來女士的失蹤案一模一樣。目前,南寧市公安局西鄉塘分局已就該案件成立專案組進行了調查。愛打扮的母親穿著睡衣失蹤了據李子陽描述,其母親孫莉和父親離婚後,才和堂某住在了一起,當時大概是2010年。2012年,母親和堂某同居了越有兩年,母親突然失蹤,至今8年都沒有音訊。
  •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母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高度
    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母親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一位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正,是否教子有方,都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母親對孩子單是空洞的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要大。縱觀古今中外,每一位有建樹、取得成功的名人,大都深受母親的影響,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有遠見的媽媽,自有一套教育方式。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原標題: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 請做孩子的啦啦隊——母親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特質形成影響的個案研究
    關於母親態度的研究,柴政等學者認為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沒有作具體深入的闡述和研究。關於兒童性格的研究,劉紅梅等學者採用問卷法研究,認為家庭教育與兒童性格發展有顯著的關係。有的學者研究認為母親照顧嬰兒的時間的長短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 三流的母親是保姆,二流的母親是教練,一流的母親是
    當您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時,母親不應立即對他們做出反應。為什麼你不懂,因為孩子們需要自己成長的空間,而母親的隨意和過度評估常常使孩子失去內心 動力甚至更多更加注意母親的反應。有些父母想知道:孩子在前面 其他都很好。 當我回到家時,見到母親時我變成了另一個人,變得不耐煩和難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這種「虛」可能做得不好。
  • 報北大考古女孩談父母哽咽: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你在我身邊
    有些人覺得,大家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注有些「小題大做」。就算自己沒有外出打工,家裡的孩子也是老人來照顧。但是,老人是作為輔助者,還是作為主要撫養者,對孩子來講,是完全不一樣的。且不說留守兒童在學校也別容易被欺負,他們自身的力量也非常弱。曾經就有媒體報導過,一位農村留守兒童因為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承受不住壓力,服藥自殺了。還有年僅11歲的留守兒童在10天的時間裡,竟然在玩遊戲和刷短視頻的時候,打賞出去18萬元。
  • 杭州女子失蹤案後續:父親入獄,母親喪生,孩子該何去何從?
    最近刷屏的杭州女子失蹤案基本上已經水落石出了,但是,讓大家最擔心的是這件事情的後續,就是他們家的那個11歲的小女兒該何去何從?案件當中,孩子的爸爸殺了孩子的媽媽並且毀屍滅跡,孩子等於是同時失去了父母親,變成了一個孤兒。以後的日子該如何繼續呢?誰可以撫養她長大成人呢?了解這個案件的人都知道,這個家庭是一個再婚家庭。
  • 韓影《請尋找我》:找到你,做回我
    引子:「不要忘了我們,不要放棄我們,一定要找到我們,還有,我愛你,媽媽。」 影片《請尋找我》以喪偶單身母親尋找失蹤的6歲兒子為故事講述主體,通過對影片中堅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探討女性社會身份的同時也將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人性的複雜與陰暗展露出來。
  • 《法蘭基,我的愛》:每個幸福的孩子,都有一位「愛撒謊」的母親
    當母親的我們總教育孩子要誠實,而自己卻常常為了孩子,費盡心思編織謊言,成了真正的匹諾曹。電影《法蘭基,我的愛》裡的利茲就是這樣的母親,她對自己的孩子法蘭基撒了一個謊,一個關於父親的謊。利茲告訴法蘭基,他的父親是一位勇敢樂觀的水手,雖常年遠航卻無時無刻不思念法蘭基。
  • 大案紀實——雲南昆明青少年連環失蹤案
    但在採訪現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回憶,1997年,張永明出獄後沒多久,有一次突然用鋤頭猛砸他的中巴車,「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我罵了他,但不敢找他賠」。弔詭的是,韓耀的失蹤時間是在上午9時至12時之間。這不由得令人猜想,張的時間安排是上午像狩獵一樣去殺人,吃完午飯後,再到公園裡像退休的老人一樣悠閒地下象棋。
  • 揭開冰山理論秘密 透過情緒看孩子的渴望
    因為成為母親而走上幼兒教育之路,自辦花學園。致力於親子閱讀、兒童情緒管理的研究和實踐。  有一段時間,我們家備受情緒困擾。大概是老二生下來三個月左右,老大忽然出現了一些激烈的情緒,先是生病了,不吃藥、不吃飯,接著哭鬧、咬人、打人……  我接近崩潰過,對孩子大吼大叫過,甚至已經把她抓在我的膝蓋上,手高高舉起,但,最終沒有落下。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它用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著「我愛你」,它真摯的情感讓人能體會到親子關係中那份無私的愛,它是一個能讓人默默流淚感動的故事。故事描寫著大兔子和小兔子簡單的對話,卻滿滿的都是愛。小兔子用著自己理解的方式對大兔子訴說著愛,它竭盡全力描繪它與大兔子之間相互感應到的愛。繪本中保留了小兔子的天真爛漫,正如我們自己的孩子有著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一樣。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它用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著「我愛你」,它真摯的情感讓人能體會到親子關係中那份無私的愛,它是一個能讓人默默流淚感動的故事。當小兔子變成大兔子時,它也會對屬於自己的小兔子表達著這份說不清到底誰愛多愛少衡量不了的愛。
  • 一位腦癱孩子母親的自白
    或許你是一位剛剛開始這段旅程的新媽媽,請聽聽這位腦癱孩子母親的話: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告訴你.....初音:午後的相遇那天在兒童醫院看完牙醫,我正安慰著哭泣的女兒,感覺到不遠處若有若無的目光,抬頭便看到你在等候區那邊注視著我。起初,我並沒有太在意,因為我早已習慣了旁人投來的好奇目光。
  • 浙江淳安9歲女童章子欣失蹤案警示,愛她,就要用心去呵護
    她成了個缺愛的孩子。父親在外務工,母親多年不見,可見小子欣又是個留守兒童。奶奶賣水果,自然也不可能給小子欣太多的愛,即使給她關愛,那也多是來自隔代人生活方面的一般關照,無法取代父母親情之愛。缺少父母關愛,留守兒童寂寞冷清,再加上隔代人奶奶照顧不周,這就給壞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 「值得驕傲的是:透過愛你,我看到了我自己」來自父母愛的告白
    「你愛你的孩子嗎?」「當然!」「為什麼?」「這不是應該的嗎?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是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時候,你們以為的愛孩子是真的對孩子的愛嗎?孩子是每個家庭的生活重心,有的父母甚至一天24小時都必須讓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安心。
  • 豆瓣9.4《母親》:每一位真正的母親,都經過一場蛻繭成蝶的修行
    沒有選擇與被選擇,只是我恰好遇上了你,而你也正好遇到了我,如此而已。母愛的偉大,大多是經歷了無數文學作品的渲染,然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份愛都是不同的。日劇《母親》用幾個極不相關的母親角色為我們展現出了母愛最為真實的模樣:每一個好的母親,都需要經過一場破繭成蝶的修行。
  •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寶媽:"說實話,我討厭我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寶媽:&34;在父母羽翼下成長的孩子們,太容易&34;了。即使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自己都在下意識地壓榨父母,似乎潛意識裡就認為父母就得對孩子無限包容。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話,讓我很是動容。這是一位母親的自述:孩子,說實話,媽媽不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