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一項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

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

一項專利賣5.2億元

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創造了一項中國高校專利轉讓紀錄。他們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價值5.2 億元,畢玉遂團隊分得4個億。

為啥能分4個億?

「這不是學校給了畢教授4個億,而是畢教授幫學校掙了1個億。」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說,學校對畢教授的獎勵不是特殊照顧,我們作為山東省3所科研體制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政策允許成果轉化收益的80%劃歸科研團隊所有。

不僅學校給力,還有一項政策讓畢教授得到了實惠。

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納稅,4億元專利轉讓費要交1.4億多元的稅。到了2018年,國家明確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一政策,讓我少繳7000多萬元個稅。」畢玉遂說。

為什麼教授能分4個億?

這個賣了大價錢的專利名字叫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

說起來簡單,但是合成不含氯、不含氟的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在畢玉遂之前,對國際化學界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發泡劑是生產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軟質泡沫可應用於床墊、沙發等,硬質泡沫可應用於冰箱、建築外牆隔熱保溫、板材、管道保溫等行業。

要生產這些產品必須用發泡劑,歐美國家已經研發出四代聚氨酯發泡劑,但都含有氟氯元素,並一直壟斷著全球市場。

畢玉遂認為,自己可以挑戰化學發泡劑。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白手起家會如此難。

「沒有研究基礎,寫不了項目書,我沒法申請科研經費,錢都得自己墊。」畢玉遂說,再加上的確沒有任何現成基礎理論,光是琢磨理論就花了5年。直到2008年,畢玉遂終於有了完整思路。他開始與兒子一起搞試驗。

2011年,他們終於合成了反應所需的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新物質。這個新物質不含氯氟,不會破環臭氧層。

中國人可能研究出了不含氯氟的化學發泡劑!2012年初,試驗剛有進展,幾個國際化學巨頭企業聞風而至,要求參觀、檢測、合作。

「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化學發泡劑到底行不行。」畢玉遂答應了一家化學巨頭,帶著樣品應約到華東理工大學檢測。

「測試時,我們的樣品一滴都不敢外漏,生怕洩密。」畢玉遂回憶說。檢測結果很理想,畢玉遂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防火防盜防洩密

申請專利前的那些奇葩事兒

發泡劑研製成功本來是件高興事,但畢玉遂卻發現他的成果被人盯上了。

當時,外國企業提出要與畢玉遂合作,但他沒同意。原本以為事情過去了,可在2013年國慶期間,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我去上班,發現我們辦公室都被撬了。」畢玉遂回憶說,實驗室被盜走18臺電腦硬碟。

幸運的是,畢玉遂為了防止技術被竊,從來不在實驗室放任何相關資料。

畢玉遂心想,發泡劑專利保護必須抓緊了。但他擔心洩密,一直不敢提交。直到2016年,山東理工大學了解到情況後,由學校出面撰寫了「推動無氯氟聚氨酯發泡材料產業化」的建議報告,直接呈報國務院。

2016年2月17日,國務院領導在建議報告上作了批示。之後,科技部、環保部、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聚氨酯工業協會等聯合專家組,國家發改委、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先後調研了項目研究進展情況。

最終,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這項世界唯一的化學發泡劑技術提交了4件中國專利申請、1件PCT國際專利申請。2017年,「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的專利網布局完成,科研成果獲得了最大保護。

現如今,很多國外企業都想找畢玉遂合作。「這就是核心專利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好處,他們想用這個技術,就只能找中國。」(記者 佘穎)

(責編:林露、呂騫)

相關焦點

  • 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創造了一項中國高校專利轉讓紀錄。他們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價值5.2 億元,畢玉遂團隊分得4個億。
  • 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背後原因讓人振奮……
    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  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個教授就是畢玉遂,在山東理工大學工作。    一個專利賣5.2億元  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創造了一項中國高校專利轉讓紀錄
  • 大學教授歷時15年研發「聚氨酯泡沫」,專利賣5.2億,團隊分了4億
    最近,一條有關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一項專利賣了5.2億元,研究團隊分走4個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而這個科研成果團隊竟然只有山東理工大學的畢教授和他的兒子。那麼他們為什麼能分到4個億呢?
  •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發明出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賣5.2億團隊分到4億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的畢玉遂教授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申請專利並出售,賣了5.2億,自己團隊分到了4億,還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利壟斷。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這不是學校給了畢教授4個億,而是畢教授幫學校掙了1個億。」
  •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 穎由此,畢玉遂教授和其所在的山東理工大學一躍成為中國最豪氣的組合——畢教授的這項專利賣了5.2億元,而山東理工大學把其中的4億元分給了他的團隊。這究竟是怎樣的教授和神奇的專利?  畢玉遂教授這項賣了5億元的專利有個很拗口的名字——「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是一種不含氯、不含氟,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在他之前,該技術對國際化學界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 山東理工大賣出5.2億專利申請背後: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
    齊魯網5月27日訊 今天,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一篇文章《一個專利賣5.2億元教授團隊分了4個億!
  •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由此,畢玉遂教授和其所在的山東理工大學一躍成為中國最豪氣的組合——畢教授的這項專利賣了5.2億元,而山東理工大學把其中的4億元分給了他的團隊。這究竟是怎樣的教授和神奇的專利?  畢玉遂教授這項賣了5億元的專利有個很拗口的名字——「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是一種不含氯、不含氟,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在他之前,該技術對國際化學界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 一個專利賣5.2億,山東教授打破外國封鎖領先世界,成果差點被盜
    2017年,山東省政府在發布會上宣布,山東理工大學的畢玉遂教授和團隊的科研成果「無氯氟巨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 ,已經被山東的新材料有限公司以5.2億人民幣買斷了20年的獨佔使用權,其中畢玉遂教授和他的團隊分走了4個億,目前已經將首付4100萬元撥付到了山東理工大學。
  • 大學教授轉讓專利獲利四億,做法合適嗎?學校的回應讓人點讚!
    長久以來的做法就是學校和研發團隊雙方,按照一定比率進行分配。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轉讓了一項技術專利「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技術」。事情本身並不特殊,然而這項技術專利高達5.2億元的轉讓費,卻讓全國上下為之轟動。該項技術被稱為一項顛覆性的技術發明,會有效地減少現有發泡劑對環境的汙染。
  • 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一專利賣5億 為研究勸兒子中止留學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團隊研發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以20年獨佔許可(美國和加拿大除外)授予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價5億元,刷新了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新紀錄。成功背後則是畢玉遂十四年的「長徵」。
  • 高沃|繼2017年山東理工5億後,補天與湘潭大學籤訂5億元專利許可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團隊的的一項化學發明專利——「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技術,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了5億元獨佔許可協議,這在當時轟動一時,作為一個傳統行業領域,專利能夠如此高額的獨佔許可使用費,在國內高校確實為數不多
  • 繼2017年山東理工5億後,補天與湘潭大學籤訂5億元專利許可
    又是補天,又是與大學籤訂專利獨佔許可合同,又是籤約金額5億元,一晃回到2017年。10月 23日公示內容中僅一項專利,不敢想像一項未授權的發明專利許可價值達到5億元。該專利目前仍未公開,能確定的是其申請日不晚於2020年7月3日且要求了一項優先權。
  • 一個專利,5億元!大學教授比流量明星值錢,這才是最好的時代!
    讓科研人員激動不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研人員的春天要來了11月16日,湘潭大學發布新聞與補天科特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8月31日,山東省淄博市)籤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籤約金額達5億元湘潭大學化工學院羅和安教授(原湘潭大學校長)團隊一直深耕於化工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先後開發出「環境友好生產乙醯甲胺磷新工藝」、環己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醯胺生產工藝成套技術」並於2006年,200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收益4億元(圖)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  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利這麼值錢呢?
  • 一個專利賣五億,山東這位教授有可能拯救臭氧層?
    這幾天,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正帶著團隊奔波於實驗室和工廠之間,用他的話說,這個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雖然已經攻克了最難關,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前段時間,他的這項成果剛剛籤下一個5億大單。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5億人民幣的價格,獲得畢玉遂團隊研發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20年專利獨佔許可使用權(美國、加拿大市場除外),創造了山東省專利獨佔許可使用費額度的最高紀錄,額度之高在全國也很少見。  專利既然已經高價「賣出」,60多歲的畢教授不應正好頤養天年,怎麼還更忙了?事實上,和很多人的想像不同,一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最終產業化,到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山東理工大學將4億元專利轉讓費劃歸發明者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校畢玉遂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獲得發明專利轉讓費4億元,目前已有4500萬元到帳。  在山東理工,畢玉遂所在的化學樓實驗室,被劃為「學術特區」這項世界唯一的化學發泡劑技術,獲得了4項中國專利申請、1項PCT國際專利申請。
  • 肖振春:畢玉遂教授的5億元聚氨酯發泡劑專利轉化還好嗎?
    文/肖振春來源/智慧財產權理想國自2017年3月24日山東理工大學發布消息《畢玉遂教授團隊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籤訂,被許可方為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計交易金額5億元。至今已超三年,在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熱浪下,我們需要去關注下國內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標王是否還好!
  • 高校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 個人收益達4億元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利這麼值錢呢?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個人收益4億元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2017年,因轉讓價值5個億的「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獲得了其中80%整整4個億的收益。科技讓國家富強,國家讓科研人員致富,隨著國家各項改革的深入,這將不是神話。一個專利值5個億,拿出4個億來給個人,這就是國家的誠意。
  • 中國研發世界唯一發泡劑:用10年榮獲4項專利,別國想用要花5.2億
    中國有一項核心技術誕生了,世界上只有中國掌握了這項技術,如果國外誰想用它的話,就得花5.2億買,國內很少有專利能賣那麼高的價。這個專利名稱特彆拗口,叫做「非氯氟烴聚氨酯的新型化學起泡劑」。然而中國山東理工大學化學教授畢玉遂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發展,不含氯氟化合物質的化學起泡劑終於研製成功。起泡劑是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軟泡沫可以用於床墊、沙發、汽車坐墊,硬泡沫可以用於冰箱、冷櫃等製冷設備,外牆保溫材料,甚至可以替代木材。歐美對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擁有專利,但它們含有氯氟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