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轉讓專利獲利四億,做法合適嗎?學校的回應讓人點讚!

2020-12-16 英俊談教育

前言

大學作為負責中國高等教育的機構,一方面負責教書育人,培養高等教育人才;另一方面也擔負著科學研究的任務。高校最為科技研發的主陣地,每年都會培育出很多的技術發明。隨之就會產生技術轉讓費,那麼技術轉讓費如何分配呢?長久以來的做法就是學校和研發團隊雙方,按照一定比率進行分配。

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轉讓了一項技術專利「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技術」。事情本身並不特殊,然而這項技術專利高達5.2億元的轉讓費,卻讓全國上下為之轟動。該項技術被稱為一項顛覆性的技術發明,會有效地減少現有發泡劑對環境的汙染。此外,畢玉遂教授作為該項技術的發明者,根據學校的相關規定,獲得了總金額的80%也就是4億元的報酬。

教授轉讓技術專利成為億萬富翁,巨額財富引來爭議!

畢玉遂作為專利技術的發明人,獲得4億元的巨額報酬,瞬間就變成了億萬富翁。以往教授獲得專利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數額這麼巨大還是全國首例。因此,畢教授瞬間就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對於教授是否應該獲利爭議很大。在很多人看來,大學老師本職工作就是教書、做科研,研究屬於本職工作,幹得出色學校可以獎勵,高達4億元的報酬在中國聞所未聞。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畢玉遂的貢獻就值4億。當時,此事引起了不少爭議。

對於畢教授的專利技術成色和利益分配,企業和學校都認為自己是賺了

這項專利的技術問題屬於專業領域,我們不過多討論。但是這項技術的成色則是不容置疑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家認定為屬「顛覆性技術發明」,「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因為這項專利不僅在技術上打破了世界壟斷,而且能解決發泡劑環境汙染問題,應用前景非常大。作為這項技術的購買者,補天新材料方面認為:他們之所以花5億買該技術,是因為該項技術是不可替代產品 ,經濟價值很高,甚至覺得學校賣虧了,企業方面賺了」。

對於技術轉讓收益分配問題,山東理工大學作為畢教授的工作單位,也是分配方案的制定方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呢?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該校校領導也談到這個問題:「根據學校的相關規定,專利轉讓的80%歸科研團隊,所以分配依據是有據可循的。此外,校方一直認為是畢教授給學校掙了1個億,而不是我們給了畢教授4億元。沒有畢教授數十年的努力,學校是不會有這筆巨額收益的。這也是對以畢教授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的肯定和鼓勵,是畢教授辛勤工作應得的報酬,學校方面對此持認可態度的。」我們不得不為山東理工大學校方點個讚!

畢教授的成功得益於自己的不懈努力,知識創造財富得以最佳驗證。

畢玉遂是作為山東理工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有機合成化學以及化學反應新理論的研究。2003年已經年近50歲時投身於這個課題。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後,他認為技術理論基本上已經突破。隨後組建團隊,還將尚未畢業的兒子拉進團隊,在實驗室裡,夜以繼日地開始了做各種實驗,他幾乎每天都待在實驗室裡。

由於經費緊張,畢教授就四處籌集經費甚至自掏腰包。做實驗時要用到紙杯,5年裡他們自己買的紙杯就達16萬個。經過數十年的實驗,畢教授一頭黑髮全部變成白髮,終於成功研發出新型環保發泡劑。新型環保發泡劑應用前景廣泛,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非常大。畢教授的成功得益於自己的不懈努力,是知識創造財富的最佳寫照。

畢教授在得到這筆巨額財富後,覺得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多大變化。對於這筆巨款如何分配?畢教授也有自己的打算。這筆錢一方面用來還前期研發借的債務,另一方面實驗室還需要購置很多儀器,有了這筆錢,可以購買很多高端科研儀器。此外,畢教授還想把這筆錢用來開展慈善和公益事業,用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結語

畢玉遂教授憑藉轉讓技術專利,瞬間成為億萬富翁確實讓人豔羨不已,也引來不少的爭議!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畢教授的成功除了學校方面的支持,更多得益於自己的不懈努力,知識創造財富也得以最佳驗證。你覺得呢?祝願中國科研工作創造出更多世界級技術!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相關焦點

  • 自主招生背後的專利購買是「合法轉讓」嗎
    對於這個購買是「合法的轉讓」嗎?自主招生催生了----專利可購買是「合法轉讓」嗎?對於這自主招生背後專利買賣鏈條是怎麼樣的?面對這些問題其實其關鍵還是在於專利購買是否是「合法的轉讓」下面由姜惠春律師來為大家講解有關內容。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收益4億元(圖)
    看到這些數字,很多人不淡定了。  當科學家有什麼好?還有人說,現在大部分小學生的夢想都是長大後做網紅,因為網紅有錢。然而,科學家真的都這麼窮嗎?非也,下面我們要說的這位科學家的事跡就是一個「科學家成功致富」的案例,它向我們證明,科學家也可以很有錢。憑他們的刻苦、高智商和創造性勞動,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
  • 山東理工大學將4億元專利轉讓費劃歸發明者
    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校畢玉遂教授領軍的研發團隊獲得發明專利轉讓費4億元,目前已有4500萬元到帳。  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5.2億元的價格,與山東理工大學達成專利轉讓協議。然而,對於高校而言,拿出巨額專利費劃歸科研團隊,確實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擔當。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說,社會上有人說——你把那麼多的錢給了教授啊!80%啊!我回答這個問題——他要不出這項成果,不做這個貢獻,學校你連20%也拿不到啊!這4個億獎勵,和他對社會的貢獻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
  • 疫情沒在學校上課,可以退學費嗎?網友點讚教育局回應
    最近很多同學都有同一個疑問:疫情沒去學校上課,學校省了很多水電、管理等等方面的支出,也沒在學校住宿。學校是不是應該退一部分學費,夥食費住宿費呢?其中就有一個學生在網上率先向自己學校發出疑問,說出了同學們的心聲,引來大家的關注。
  • 央視《對話》呂傳毅畢玉遂:四億身家教授怎樣煉成?
    ○畢玉遂:朋友給我介紹,他說可以報國防專利,你報了以後,一旦被保護,外面人查不到但是專利仍然可以被保護。所以說,在2014年我們就開始著手來做這件事,通過學校的保密處,地方的保密局,然後通過山東省的這個保密局,我們寫了這個國防專利,申報了國防專利。
  • 青島農業大學100萬轉讓兩項專利 將減少環境汙染
    中國青年網青島6月14日電(通訊員 何靜茹)6月7日,青島農業大學「一種製備鴨油甘油二酯的方法」和「一種酶解鵝油製備甘油二酯的方法」兩項專利成果,以100萬成功轉讓給企業。這是該校繼今年4月份蘋果新品種「福麗」以156萬元轉讓企業後的又一次成功轉讓。
  • 在國內個人專利轉讓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申請專利為了就是轉讓給他人使用。當然也有其他小夥伴是為了自己使用,也有的是為了獲得法律的保護。不管是因為何種目的而申請的專利,我們都可以了解一下專利轉讓的事宜,方便以後可能用得著。專利轉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專利又是如何進行的轉讓呢?
  • 高校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 個人收益達4億元
    看到這些數字,很多人不淡定了。當科學家有什麼好?還有人說,現在大部分小學生的夢想都是長大後做網紅,因為網紅有錢。然而,科學家真的都這麼窮嗎?非也,下面我們要說的這位科學家的事跡就是一個「科學家成功致富」的案例,它向我們證明,科學家也可以很有錢。憑他們的刻苦、高智商和創造性勞動,為什麼不可以呢?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
  • 凱瑞康寧與匹茲堡大學達成全球專利獨家轉讓協議
    (簡稱凱瑞康寧)今天宣布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就新型靶向線粒體活性氧自由基抑制劑這一首創性技術達成全球專利獨家轉讓協議。基於該協議,凱瑞康寧將全面負責該項專利成果的商業轉化,重點開發針對中樞神經系統 (CNS) 疾病治療的新型藥物。
  •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
    啥專利讓教授賺了4個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 穎由此,畢玉遂教授和其所在的山東理工大學一躍成為中國最豪氣的組合——畢教授的這項專利賣了5.2億元,而山東理工大學把其中的4億元分給了他的團隊。這究竟是怎樣的教授和神奇的專利?  畢玉遂教授這項賣了5億元的專利有個很拗口的名字——「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是一種不含氯、不含氟,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在他之前,該技術對國際化學界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 山東理工大學一教授轉讓化學發泡劑專利,個人收益4億元
    看到這些數字,很多人不淡定了。當科學家有什麼好?還有人說,現在大部分小學生的夢想都是長大後做網紅,因為網紅有錢。然而,科學家真的都這麼窮嗎?非也,下面我們要說的這位科學家的事跡就是一個「科學家成功致富」的案例,它向我們證明,科學家也可以很有錢。憑他們的刻苦、高智商和創造性勞動,為什麼不可以呢?這位科學家名叫畢玉遂,是山東理工大學的一名普通教授。
  • 專利進行買賣合法嗎?轉讓專利需要準備什麼材料?
    在國內《專利法》規定,專利是專利權人的無形資產,外人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不能擅自使用該專利,否則將會構成專利侵權行為。那麼我們想要使用該專利權的話,我們可以向專利權人購買麼?當然可以購買,專利作為專利權人的無形資產,專利權人有權進行專利買賣轉讓,專利轉讓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 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發布:湖南吉首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位列前100
    榜單對截至2020年02月05日,中國高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數量(不含港澳臺)進行統計排名,前100名中國高校主要分布在江蘇、北京、浙江、陝西、上海等24個省市,在國內專利轉讓數量均在131件及以上。
  • 肖振春:畢玉遂教授的5億元聚氨酯發泡劑專利轉化還好嗎?
    文/肖振春來源/智慧財產權理想國自2017年3月24日山東理工大學發布消息《畢玉遂教授團隊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籤訂,被許可方為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總計交易金額5億元。至今已超三年,在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熱浪下,我們需要去關注下國內高校專利成果轉化的標王是否還好!
  • 2020年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出爐 溫州大學在省重點高校排名第5位
    溫州網訊(通訊員 孟娟)近日,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榜單對截至2020年2月5日,中國高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數量(不含港澳臺)進行統計排名,其中,溫州大學位列全國第74位,在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中排名第5。  專利轉讓數是高校服務地方、對接產業能力的重要體現。
  • 美國大學教授的評價機制
    大學教授的崗位通常較少,一旦有招聘廣告公布,會有很多人申請,有時一個崗位有幾百個申請人。我當年申請的大學崗位就有70多人申請。如果申請人是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後,論文數量與質量最為重要。學校設有各級職稱與終身制評審機構,成員一般以正教授為主,副教授的評審委員會成員由該機構行政負責人任命,成員中也會有副教授。我所在學校的做法是申請人、系主任或評審委員會各推薦5名評審專家,申請人可對評審委員會推薦的名單提出異議,並說明理由。推薦的評審專家所在學校必須與本校水平相當或更好。
  • 【PIAC訪談錄】童文鋒:世界那麼大,中美專利運營你比較過麼?
    【小圈兒碎碎念】他,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戰略管理學博士,他,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利茲商學院戰略和創新創業學終身教授,他,兼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長江商學院戰略管理學訪問副教授… 集這些光環於一身的,是本期訪談的主人公、PIAC2015演講人——童文鋒教授。
  • 想轉讓專利交「翻譯費」 不少專利持有人遇騙局
    本想拿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回報,不料卻被不法分子瞄上,以「專利轉讓」為幌子騙取不菲的翻譯費用。近日,大學生小韓便與同學雙雙碰上了這樣的騙子。  小韓是山東建築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不久前,他根據所學知識改進了一款環保節能型檯燈,並申請了國家專利。「要是真有人購買我的專利,我肯定高興。」
  • 校方回應… 廈大教授王諾發公開信抨擊學校博導制度
    連結:廈門大學研究生院關於人文學院王諾教授公開信反映相關問題的說明…2月25日晚,廈門大學官方微博發表該校研究生院的回應 對於人文學院王諾教授在公開信中所提到的「終止其招收博士生資格」和「終止其開設博士課程」的情況,回應稱這是由於溝通不到位產生的一些誤解。校方稱:王諾教授是我校博士生指導教師,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其開設的課程雖然人數不足,但按學校規定程序報備核准後仍可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