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但孩子將來成功與否跟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除了養育孩子之外,最重要的是最好教育。
清華大學校長曾加告訴家長:每天晚上對孩子說這4句話,娃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1. 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麼?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忙於工作,每天晚上回到家中都是會躺在床上玩手機,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在學校呆了一整天,但是由於年紀小的緣故,孩子是不會歸納總結的,所以,家長每天晚上睡覺要問孩子今天都學到了什麼,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回憶當天學習的知識,逐漸養成總結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知識,跟孩子說一說其中的道理,這樣不僅能夠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夠塑造三觀。
2. 今天在學校表現得怎麼樣?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家長可以讓孩子回憶一天下來的表現如何?通過這個過程讓孩子去反思自己,如果在學校有表現不好的地方,家長要引導孩子梳理情緒,並且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孩子如果表現好的話,家長要學會誇讚和鼓勵孩子,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家長的鼓勵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建議父母要學會認可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性格也會積極向上。
3. 今天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助的嗎?
孩子小時候由於不會表達清楚,遇到困難是解決不了他們也不會跟家長說的,長期下去,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產生隔閡,而孩子內心會一直積壓著不好的情緒無處發洩,導致孩子會出現膽小、自卑的情況,所以,家長每天問問孩子需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可能很多家長擔心自己幫助太多,孩子會形成依賴感,其實,你只要適當的幫助到孩子,他們才會有安全感,面對困難勇敢面對,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4. 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
中國父母在情感上表達往往是很含蓄的,更不會對孩子說出「我愛你、我想你」之類的話,大家可不要小看,簡單的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每天晚上跟孩子說一句「爸爸媽媽愛你」,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關懷,更會有安全感。
0-6歲期間,是孩子性格和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意識在這階段內經歷從無到有,從懵懂到初具雛形,正是渴求外界營養的時候。
家長在這期間教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隨著學習課程的方向逐漸轉向知識學習,再加上思維方式的定型,再想做出改變就要困難得多。
我在這裡為大家為想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家長朋友推薦一套適用於0-6歲孩子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全書共有十冊,內含中英雙語。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團結友愛、與異性友好相處,養成合理飲食習慣、遵守規則等良好的品格,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高情商與健全人格。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養成好習慣可以決定好未來,家長要抓住孩子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讓孩子受益終生。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中說:
人類左腦掌控的是語言和邏輯思維,在用語言表達情緒的時候,就調用了左腦。當邏輯思維起作用時,孩子就更能集中注意力,恢復平靜。
另外,我們在給孩子讀這套書時,可以結合孩子的親身經歷和有過的情緒,跟孩子談談,討論討論。
比如可以跟孩子說「你最近有沒有遇到害怕的事啊?你當時怎麼做的呢?以後再害怕的時,你還可以做些什麼?」等等,這樣談,非常有助於孩子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10冊不過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