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黑洞合併模擬!這是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功勞

2020-12-14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體物理學類

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事件之一是涉及兩個黑洞的碰撞。黑洞形成的可能之一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坍縮形成,黑洞的緻密程度令人難以置信:一個人站在一個恆星質量的黑洞附近,感受到的引力要比在地球上感受到的引力大1萬億倍。當兩個密度如此之大的物體螺旋形地結合在一起時(這在太空中相當常見),它們輻射出的能量比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要大。想像一下,把30個太陽打包壓縮成一個夏威夷那麼大的區域。然後拿兩個這樣的物體,把它們加速到光速的一半,讓它們碰撞。這是自然界中最暴力的事件之一。在2019年1月11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瓦爾馬和同事報告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黑洞合併末期計算機模型。

博科園-科學科普:這個模型得到了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工具的幫助,最終將幫助物理學家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更精確檢驗。合著者、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博士後大衛·德·傑羅薩(Davide Gerosa)說:我們可以預測黑洞合併後剩下的東西(最後一個黑洞的性質,比如它的自旋和質量)其準確度是以前可能的10到100倍,這很重要,因為廣義相對論的檢驗取決於我們能多好地預測黑洞合併的最終狀態。這項研究與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對黑洞的更大研究有關。LIGO在2015年創造了歷史,首次直接探測到黑洞合併發出的引力波,從那以後,LIGO又發現了9個黑洞合併。

這是一張模擬兩個正在合併黑洞的概念圖,每個黑洞的質量大約為30個太陽。這大概就是如果人類能夠乘坐宇宙飛船近距離觀察黑洞的合併,他們會看到的景象。圖片:SXS, the Simulating eXtreme Spacetimes (SXS) project (black-holes)引力波是空間和時間的漣漪,最早由愛因斯坦在100多年前預言。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本身就是時空結構的扭曲。當像黑洞這樣的大質量物體在時空中加速時,它們會產生引力波。LIGO和數千名分析其數據的科學家目標之一是更好地理解黑洞碰撞的物理學,並利用這些數據來評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這些極端條件下是否仍然成立。該理論的崩潰可能會為尚未想像到的新類型物理學打開大門。但是建立像黑洞碰撞這樣巨大事件的模型被證明是一項艱巨任務。當相互碰撞的黑洞變得非常接近,就在最終合併的前幾秒鐘,它們的引力場和速度變得極端,數學變得非常複雜,以至於無法用標準的分析方法來分析。

當涉及到對這些源進行建模時,可以使用紙筆的方法來解決合併初期黑洞相互螺旋運動時愛因斯坦方程的問題。然而,這些計劃在合併前就失敗了。使用廣義相對論方程模擬是準確預測合併過程結果的唯一方法。這就是超級計算機的作用所在,這個團隊利用了近900個黑洞合併的模擬,這些模擬是由模擬極端空間時間(SXS)小組使用加州理工學院的Wheeler超級計算機(由Sherman Fairchild基金會支持)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的Blue Waters超級計算機進行的。模擬花費了2萬小時的計算時間。

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的新機器學習程序,算法,從模擬中學習,並幫助創建最終的模型。Varma說: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新的模型,你不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新模型可以在毫秒內給出合併結束狀態的答案。研究人員表示,隨著LIGO和其他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在測量中變得越來越精確,模型在幾年後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Gerosa說:在未來幾年左右,引力波探測器的噪音將會減少。目前關於最終黑洞屬性的模型在那個階段還不夠精確,而這正是新模型能夠真正幫助我們的地方。《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題為「對一般黑洞合併殘留物的高精度質量、自旋和反衝預測」。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arXiv》文: Whitney Clavin/physDOI: 10.1103/physrevlett.122.011101Cite: arXiv:1809.09125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模擬出最大虛擬宇宙 成為超級計算機領軍者
    中國日報網8月2日電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1日報導稱,中國在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上創造了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模擬宇宙。報導稱,科學家們在「神威·太湖之光」上利用10萬億數字粒子模擬出了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擴張,本次運算共調用了計算機1000萬個處理器核心。
  • 如何從所有黑洞相互碰撞中聆聽引力波的背景?
    這個事件不僅證實了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理論,而且還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通過檢查它們產生的波浪,可以研究遙遠的黑洞,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合併。此外,科學家們推測,黑洞合併實際上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為常見。根據蒙納士大學的一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合併每隔幾分鐘發生一次。
  • 人工智慧系統CS-1勝過超級計算機
    Cerebras Systems基於有史以來最大晶片製造的專用人工智慧(AI)計算機CS-1,在一場具有5億個變量的模擬計算中,擊敗了世界排名第69的超級計算機。 它還解決了燃煤發電廠燃燒比模擬真實世界火焰更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Cerebras和它在美國國家能源技術中心(U.S.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Center)的合作夥伴聲稱,CS-1比現在任何基於CPU或GPU的超級計算機都要快。
  • 如何才能逃離黑洞!超級粒子加速器,模擬展現了這罕見一幕
    他們希望借鑑於粒子加速的原理,在旋轉的黑洞能量中,讓一些接近光速的等離子體,在對撞的過程中,獲得逃離黑洞的機會,並從黑洞強大的引力場中竊取能量! 逃離黑洞,這並非僅屬科幻小說裡的橋段。在物理學家的眼裡,這一個新見解,至少在理論是存在合理的邏輯的,更並非不可現之事!他們認為訣竅在於如何巧妙、仔細地安排好一切,這樣粒子就不會永遠消失在貪得無厭的黑洞中。
  • 專用人工智慧計算機擊敗超級計算機「焦耳」,快200倍
    專用人工智慧計算機擊敗超級計算機「焦耳」,快200倍 馮衛東/科技日報 2020-11-30 08:13
  • 計算的極限——黑洞計算機
    文/心宿二計算機是很多科幻作品中少不了的元素,但是描寫計算機原理的卻不多。《黑客帝國》裡的電腦使用了人類作為能量來源。《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面提到地球是一臺用來計算的超級電腦。《三體》中的超級電腦是基於質子構造出的智子。那麼,假使未來真的有一臺達到理論計算極限的終極計算機,它到底會是什麼樣的?
  • 如何聆聽黑洞相互碰撞的引力波背景嗡嗡聲?
    這一事件不僅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一個世紀之前所預言的理論,而且還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可以通過檢查其產生的波來研究遙遠的黑洞、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合併。此外科學家們推測,黑洞合併實際上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普遍得多。根據莫納什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合併每隔幾分鐘就會發生一次。
  • 超級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大國超算,無人領航
    穿過時光隧道,把你手上的iPhoneX拿到1960年,以它的計算能力,也可以叫超級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系統金字塔的頂端。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是用最複雜的計算機,突破最難問題。仿真驅動研發,數值模擬技術瘋狂地縮短研製周期,簡化、減少甚至取消實物試驗。超級計算機是否只能用在大型工業產品研發中呢?一場美國學術會議上,樂事薯片公司出現在演講臺上。這並不是中場茶歇廣告贊助商的致辭,而是如何用超級計算機模擬薯片生產中的空氣動力學。
  • LIGO新發現最小黑洞?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證實
    目前,已知最重的中子星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而已知最輕的黑洞約為太陽質量的5倍。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為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質量間隙」感到困惑。那麼,是否有處於這個質量間隙的天體呢?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圖片來源:LIGO/Caltech/MIT/R.
  • 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確定了可以阻止冠狀病毒傳播的化學物質
    但這就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目標。配備有「人工智慧大腦」的IBM超級計算機Summit進行了數千次仿真,以分析哪些藥物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細胞。超級計算機識別出其中的77個。這是朝著生產最有效的疫苗邁出的有希望的一步。
  • Science封面:谷歌實現量子化學模擬,迄今為止全球首例!
    8月27日,谷歌量子計算研究團隊宣布其使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反應路徑進行建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迄今為止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化學量子計算。其發表的題為《超導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 Hartree-Fock 近似模擬》(Hartree-Fock on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Quantum Computer)的成果論文,當天便登上了《自然》雜誌封面。
  • 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開機一分鐘,地球人要算32年
    日下午,江蘇省科技廳和無錫市政府聯合宣布,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啟動運行。其中,峰值性能達到12.54億億次每秒,這是全球首個突破十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持續性能達到9.3億億次每秒,是「天河二號」的近3倍。簡單來說,其一分鐘的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所有人同時用計算器不間斷計算32年。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根據LIGO取得的數據估算,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一黑洞合併事件的最後時刻,其產生的最強烈引力波釋放的能量瞬間幾乎相當於整個可觀測宇宙中所有恆星釋放能量總和的10倍。這項重大發現標誌著天文學領域一個令人興奮的嶄新時代的開端,就在今夜,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引力波宇宙學觀測的大門。
  • 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LUMI將在芬蘭建成
    據《芬蘭創新商業資訊》2020年10月27日報導,世界領先的超級計算機LUMI(Large Unified Modern Infrastructure)將在芬蘭開始建造,預計將於2021年中期開始運營。
  • 2020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聚焦量子計算和語言智能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溫競華)2020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20)日前在北京啟動。今年的大賽賽題包括使用經典超級計算機完成量子計算模擬和訓練人工智慧模型完成英語考試試題,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300多支參賽高校隊伍參加預賽,將選拔20支隊伍進入到4月25日-29日舉行的總決賽。
  • 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打開APP 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萬南 發表於 2020-12-18 11:52:16 據外媒報導,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們打造出號稱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該原子鐘獨特地藉助量子糾纏現象製備,也就是設計核心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而是圍繞量子糾纏原子。具體來說,350個鐿原子(稀土元素)糾纏在一起,以和可見關相同的頻率振蕩,比其它原子鐘使用的銫原子,每秒振蕩頻率高出100000倍。
  • 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大問題: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快速增長的
    早期宇宙中的黑洞帶來了一點問題。根據地球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我們知道一些黑洞在大爆炸僅僅10億年後就增長到太陽質量的10億倍。然而,我們目前的黑洞增長模型無法解釋這種增長速度。那麼這些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是一個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
  • 研究團隊在Sycamore量子計算機上開展了迄今最複雜的化學模擬
    隨著系統規模的增長,通過量子化學方程進行建模的計算複雜度也在迅速增加,因為這會導致量子變量的數學和統計量呈指數級縮放。對於現代的經典計算機平臺而言,想要在量子化學方程式上得到讓人滿意的精確解,仍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情。
  •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  目前最新模擬實驗表明,製造一個 100 萬特斯拉的磁場應該是可以實現的,Masakatsu Murakami 和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建模實驗發現在直徑僅幾微米的空心管中射擊超強雷射脈衝可以激活管壁的電子,導致電子跳躍進入空心管中心的空腔,在空心管中產生向心爆聚。
  • 2019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啟動
    人工智慧應用單張圖像超解析度SR、地球氣候模擬CESM、超算基準測試HPL和HPCG等賽題成為今年的預賽賽題。2014年競賽與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合作,引入了當時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作為競賽平臺,2017年競賽與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合作,將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作為競賽平臺。讓本科生可以實際動手操作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並挑戰尖端科學應用問題,無疑能充分激發年青人超乎想像的科技創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