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聆聽黑洞相互碰撞的引力波背景嗡嗡聲?

2020-12-25 博科園

第一次發現引力波(發生在2015年9月)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這一事件不僅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一個世紀之前所預言的理論,而且還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可以通過檢查其產生的波來研究遙遠的黑洞、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合併。此外科學家們推測,黑洞合併實際上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普遍得多。根據莫納什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合併每隔幾分鐘就會發生一次。

對兩個黑洞合併的印象概念圖,已經被理論化成為引力波的來源。由於他們對第一次探測的貢獻,引力波研究背後的物理學家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圖片:Bohn, Throwe, Hébert, Henriksson, Bunandar, Taylor, Scheel/SXS

通過傾聽宇宙的背景噪音,可以找到數以千計以前未被發現的事件的證據。研究標題為「對天體重力波背景的最優搜索」,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x》雜誌上,該研究由Rory Smith和Eric Thrane進行,他們分別是莫納什大學的高級講師和研究員。這兩名研究人員都是「重力波發現卓越中心」的成員。

Drs. Eric Thrane and Rory Smith. 圖片:Monash University

在他們的研究中,每2到10分鐘,一對恆星質量黑洞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合併。其中一小部分足夠大,由此產生的引力波事件可以通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室女座天文臺等先進儀器探測到。然而其餘的則是一種隨機背景噪聲。通過測量這種噪聲,科學家們也許能夠更深入地研究事件的方式,並能更多地了解引力波。

正如Thrane博士在莫納什大學的新聞聲明中所解釋的那樣:測量引力波的背景可以讓我們在很遠的地方研究黑洞的數量。有一天,這種技術可以讓我們看到來自大爆炸的引力波,隱藏在黑洞和中子星的引力波後面。當提到引力波的研究時,史密斯博士和Thrane都不是業餘愛好者。去年他們都參與了一個重大突破,來自LIGO科學合作(LSC)的研究人員和室女座合作測量了一對合併中子星的引力波。

這是第一次中子星合併(又稱「中子星」),在引力波和可見光中都能觀測到。這對搭檔也是高級LIGO團隊的成員,他們在2015年9月首次發現了引力波。到目前為止,6個證實的引力波事件已經被LIGO和處女座的合作證實。但根據Thrane和Smith博士的說法,每年發生的事件可能多達10萬件,而這些探測器根本無法處理。

雙黑洞合併概念圖,圖片:LIGO/A. Simonnet.

這些波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引力波背景,雖然個別事件難以察覺,但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開發一種方法來檢測多年的噪音。依靠計算機模擬微弱的黑洞信號和大量已知事件的數據,Drs.Thrane和Smith聲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從這一點上,可以在模擬數據中產生一個信號,這是微弱黑洞合併的證據。展望未來,Thrane博士和Smith希望將他們的新方法應用到真實數據中,並且樂觀地認為這將產生結果。

研究人員還將獲得新的OzSTAR超級計算機,該超級計算機上個月安裝在Swinburne大學,幫助科學家在LIGO數據中尋找引力波。這臺電腦與LIGO社區使用的電腦不同,LIGO社區包括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超級計算機。與傳統的中央處理器(cpu)相比,ozg使用的是圖形處理器單元——對於某些應用程式來說,它的速度可能要快數百倍。據ozridge超級計算機的負責人Matthew Bailes教授說:它比我1998年在該機構建造的第一臺超級計算機要強大125000倍……通過利用gpu的力量,OzStar有可能在引力波天文學上有重大發現。

關於引力波的研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如何如此迅速地發展的。從2015年的初步檢測來看,來自高級LIGO和室女座的科學家已經確認了6個不同的事件,並預測了更多的事件。最重要的是天體物理學家甚至提出了利用引力波來更多地了解導致它們的天文現象的方法。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儀器的改進和天文臺之間的合作。通過更複雜的方法,可以通過檔案數據來獲取額外的信號和背景噪音,將更多地了解這一神秘的宇宙力量。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Matt Williams|來自:Universe Today|參考:Monash, Physical Review X

相關焦點

  • 如何從所有黑洞相互碰撞中聆聽引力波的背景?
    如何從所有黑洞相互碰撞中聆聽引力波的背景?有史以來第一次探測引力波(發生在2015年9月)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他們聲稱,通過聆聽宇宙的背景噪音,我們可以找到數千個以前未被發現的事件的證據。他們的研究題為「 最佳搜索天體物理引力波背景 」,最近出現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該研究分別由莫裡什大學的高級講師和研究員Rory Smith和Eric Thrane進行。兩位研究人員也是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的成員。
  • 兩個神秘黑洞碰撞時震動聲音與貓王名曲首個音符一致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天文觀測顯示,兩個神秘黑洞在深空碰撞時發生的震動與貓王名曲《我無法不愛上你》的前兩個音符一致。研究人員發現一處神秘引力波源自迄今探測到最奇特的兩個黑洞合併,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另一個黑洞的3倍以上。當兩個黑洞合併時,質量不均衡產生了不同頻率,這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產生了共鳴。
  • 一對「跳舞」的黑洞相撞,釋放出的強烈引力波信號被人類捕捉到了
    天文學家周四表示,他們通過一對巨大黑洞的合併,感受到了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振動。此次距離地球大約 30 億光年的合併導致了一個無限深邃的黑洞,其重量相當於太陽的 49 倍。這是天文學家 2015 年 9 月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監視宇宙背景以來探測到的第三次。同之前被天文學家視作死星遺蹟的黑洞相比,這些黑洞具有更大的質量。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基本背景信息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它是由宇宙中的一些最為劇烈的事件產生的,如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碰撞或合併事件。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便已經由愛因斯坦預言,當時愛因斯坦證明了加速下的大質量物體將會扭曲時空,並產生從該源頭髮出的時空漣漪。這種「漣漪」將以光速穿過宇宙,攜帶著關於產生它們的那次災難性事件和引力本質的珍貴信息。
  • 如何聽到宇宙的聲音?兩個黑洞的合併,讓我們探測到了引力波
    黑洞是宇宙中最為緻密,也是引力場最強的天體,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逃出它的魔爪。 如何製造一個黑洞? 就是把腳下的地球努力的壓縮、壓縮、再壓縮,壓縮到桌球那麼大,就可以得到黑洞了,當然這是一個很小的黑洞。
  • 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被證實,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當大質量的天體發生碰撞,或者超新星爆發,亦或者兩個黑洞發生碰撞時,就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也就是說,只有較大的天體發生宇宙極端事件時,才會發出較為容易探測的引力波。因此,長久以來,引力波仍然是一個推測。直到2016年,LIGO科學組織和Virgo團隊才利用高級探測器,首次探測到了雙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也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預言的正確性。
  • 引力波源頭黑洞「生前」模樣被揭秘 GW150914波系兩顆恆星坍縮黑洞...
    科技日報訊(記者王小龍)藉助引力波信號,不但能知道發出引力波的黑洞的大小和特徵,還能描繪出這些黑洞「生前」的模樣。波蘭華沙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根據人類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揭示了一個雙黑洞系統從產生到合併的整個過程。該研究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引力波事件和宇宙演化的歷史。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由宇宙中一些最為劇烈的事件產生,如黑洞的合併。2015年9月,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檢測到兩個合併中的黑洞產生的引力波——GW150914。
  • 銀河系中發現:迄今最大質量的兩顆中子星碰撞,還產生了引力波!
    一個國際科學研究團隊探測到兩顆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但這一名為GW190425的事件令人費解:這兩顆中子星的質量總和比任何其他觀測到的雙星中子星系統都要大,總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4倍。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引力波——跨越百年的追尋1915年,愛因斯坦用那美妙的場方程道出了引力的奧秘——時空命令物質如何運動,而物質引導時空如何彎曲。愛因斯坦很自然地就聯想到,當物質在時空中運動時,時空會如何隨之改變呢?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他稱之為引力波的數學解。當一列引力波向你迎面走來時,你會忽而又高又瘦,忽而又矮又胖,並且循環往復——當然,這個變化實在是非常的微小,所以愛因斯坦很快就斷言,引力波無法被探測到。
  • 人類終可聆聽浩瀚宇宙的呢喃
    兩個黑洞合併信號首被探測 在一片嘈雜的背景噪音中,一聲「噗」的清脆聲響,如水滴落水,持續時間短暫得不到1秒,這正是由引力波轉化成的宇宙之聲。當天在華盛頓召開的記者會上,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家現場播放了來自宇宙的「聲音」。這個聲音源自於13億年前一個雙黑洞系統的合併。
  • 電磁波和引力波
    圖1:電磁波和引力波探測設備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引力波的探測比電磁波的產生或接受困難多了。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兩者的強度相差非常大。世界上存在著4種基本相互作用。其中的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意味著它們只在微觀世界很短的範圍內起作用。4種相互作用中,引力是強度最弱的,它比電磁作用,至少要小10-35倍。
  • 引力波百年預言成真:傾聽宇宙的「聲音」
    在這位大科學家提出引力波的預言百年之後,科學家11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人類第一次能夠「聽」到宇宙的「聲音」。  傾聽宇宙的「聲音」  在一片嘈雜的背景噪音中,一聲「噗」的清脆聲響,如水滴落水,持續時間短暫得不到1秒,這正是由引力波轉化成的宇宙之聲。
  • 獲得諾貝爾獎的引力波到底是什麼?一篇文章帶你看懂
    三位科學家的獲獎理由是:他們對LIGO探測器和觀測引力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2月12日,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合作組宣布,他們於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了引力波
  • 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我們真的探測到了引力波!
    這些物體發出的X-射線是由黑洞的伴星放出的氣體在往黑洞下落的時候相互擠壓、摩擦、加熱發出的。第二類物體是存在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具有可以超過幾十、幾百萬倍的太陽質量,並且也有很小的尺寸,讓大家推測這些也必然是黑洞。比如,在銀河系的中心,就有一個四百萬太陽質量的黑洞。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在過去的六十年裡,有許多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為證明引力波的存在做出了無數努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引力波存在的間接實驗證據——脈衝雙星PSR1913+16。1974年,美國物理學家家泰勒(Joseph Taylor)和赫爾斯(Russell Hulse)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由兩顆質量大致與太陽相當的中子星組成的相互旋繞的雙星系統。
  • 理論物理所在原初黑洞暗物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儘管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的一個重要的候選者,但是大量的實驗觀測都沒有發現它們存在的證據。相反地,它們賴以存在的理論參數空間正在被迅速壓縮。原初黑洞最早由霍金以及卡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提出。原初黑洞產生於早期宇宙輻射為主時期大的密度漲落導致的引力塌縮。較大的原初黑洞的量子效應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幾乎是不發光的,是暗物質的一個天然候選者。
  • 引力波來自兔子洞 人人都可以是愛麗絲
    當地時間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偏振。引力波被直接探測到了。
  • 探秘引力波除了《三體》,還有哪些關於引力波的小說
    【3分鐘短片告訴你什麼是引力波】【探尋引力波的百年長路】引力波的發現無疑是一項劃時代的成就,在筆者看來,這或許是近五六十年來最為激動人心的一項天文學成就,上一次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發現可能還要追溯到1964年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利用高靈敏度天線接收到宇宙背景輻射。
  • 陳雁北、範錫龍:愛因斯坦都不敢想像,我們真的探測到引力波!
    因此,雖然雙黑洞的形成過程不太明確,但是還是有可能是最先被探測到的。想要研究雙黑洞的引力波,必須先計算出廣義相對論對雙黑洞碰撞的預言。物理學家通過「數值相對論」的方法,用大型計算機對愛因斯坦方程進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