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和彎路,然而為人父母,總是希望為孩子計劃好每一步,儘量不要行差踏錯,庸俗一點說,就是希望孩子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在心靈方面的成長都能夠贏在起點。今天我就從贏在起點說起,來談談孩子學齡前教育的選擇。
何謂贏在起點
孩子認字比同齡人多、數學比同齡人好、英語比同齡人學得早……這些先發優勢並不等於贏在起點,所謂贏在起點,是指孩子人生啟航伊始,就著手為他成人之後所需要的素質進行方向正確的準備。
簡單說,我們目前所見所需的標準,並不一定適用於對孩子進行塑造和判斷,而是應該以未來社會和未來職業形態的發展趨勢作為標準。舉個簡單的例子,三四十年前的中國社會認為技術類工作是極佳的職業選擇,因此大學的會計和理工類專業頗受追捧,那時候的人們如何能想像,在三四十年後的今天,高校畢業生會趨之若鶩地湧入金融和諮詢行業中去呢?
那麼未來社會和職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趨勢專家Daniel H. Pink認為:「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序的計算機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如今,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器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他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書中總結了六個未來人才的關鍵能力: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不只有論點、還講故事;不只談專業、還會整合;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為什麼會這樣描述未來人才?因為我們所處的資訊時代的發展將會帶來諸多傳統行業及職業的消失,轉而被高科技與智能機器所取代。因此所謂的贏在起點意味著,我們要依照未來人才的標準培養孩子。而這個新的標準將不再是與技術或者計算相關的「技能」,而是有關感性、品位、情商以及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能力」。
從「美國高考」看教育趨勢的變化
考試、特別是大學入學考試是為了人才的選拔,通過考試內容的變化,我們往往能夠解讀出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趨勢變化,進而能夠看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2016年,「美國高考」SAT考試將產生較大的變化,看似減少了晦澀難懂的詞彙和文字,但是對中國孩子的挑戰卻增加了。除了題目數量、時間和計分方式等形式上的變化之外,新SAT的實質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
新SAT的英文閱讀量非常之大,而且貫穿考試始終,在閱讀、寫作、數學等部分都有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同時,文章題材十分寬泛,從小說類、當代社會經濟類,到科學類、政治歷史類和全球性話題都會涉及,這要求學生要關注社會和身邊事,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速度。
2.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
新SAT增設了舉證類題目,要求學生不僅給出答案,還要闡明理由,要在全方位透徹理解材料和作者觀點的同時,能夠總結提煉出自己的看法並有理有據地進行表達。不僅如此,寫作題目也在增加了選擇自由度的同時,在寫作方式上變成了要求學生去客觀論證材料。這其實要求了學生在閱讀、理解、知識儲備、思考力、總結與表達等多方位的整合能力。
由此可見,新SAT顯示出的教育趨勢與之前提到的未來職業發展趨勢不謀而合:降低了詰屈聱牙的詞彙記憶與數學運算的量,增加了對文學、現實的理解與思考。這說明未來社會關注與培養的將不再是「書呆子」與「理科狂人」,而是人文素養與科技理念兼備的整合型跨界人才。
可能被忽視的國際幼兒園問題
談到幼兒教育的選擇,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點而選擇了國際幼兒園,為的是讓孩子早一點學習英語,為孩子國際化人才的成長路鋪墊牢固的基礎。然而我們卻遺憾地發現,一些國際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後,卻普遍出現了認知能力低、思維能力弱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幼兒時期的孩子是通過母語建立其認知與思維的,而在進入國際幼兒園之後,必須用陌生的語言來認識世界,這對母語思維與認知體系尚未成熟的孩子是巨大的挑戰,在母語中文和第二外語英文之間的強行穿梭,導致了孩子對世界認知的表面化和碎片化。
其次,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的搭建都由基礎的語言詞彙開始,而語言詞彙可以分為抽象詞和具象詞兩大類。語言的抽象思維直接與語言能力,甚至是智力發展水平掛鈎。對於年紀小、認知能力較弱的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而言,具象詞較容易識記,但是抽象詞的學習則要困難得多,而在國際幼兒園,用第二語言英語教授抽象概念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很多國際幼兒園會選擇碎片化和具象的概念作為教學內容,根本無法用較高水平的英語提問去激發孩子們思考,最終導致孩子理解不了抽象概念、記不住抽象概念的單詞,更遑論用英語進行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了。
實際上,真正適合國際幼兒園的應該是生活環境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在家庭中,父母能夠用英語進行深入的話題探討,引導孩子思考;孩子的朋友都用地道的英語母語進行日常交流和學術問題討論;國際幼兒園的老師能幫助孩子建立英語思維模式,訓練孩子提升綜合實力。這樣的語言環境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對孩子語言、思維及認知能力的提升才有幫助。反之,語言環境的不和諧會產生種種問題,並始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結語
想讓孩子贏在起點、打好基礎,以便將來能夠飛得更高、見我們所未見的世界——父母之心切切,然而一定不要盲目選擇、胡亂消費。塑造未來社會的人才,其實並不在於讓孩子多做多少題目、多背幾個單詞,而是要從點滴細微處做好下面的事情:
1.注重孩子情感的引導和能力的培養;
2.語言學習要重視閱讀與思維能力的訓練;
3.培養的關鍵在於認知水平的建立與發展,絕非跟風式的學習形式。
教育實在是永恆的話題,為人父母一定要以長遠的眼光和縝密的思維為幼年的孩子做好選擇與準備。
蓋特唯留學教育創始人、校長夏雨峰先生
蓋特唯留學教育創始人、校長夏雨峰先生是中國少兒英語第一品牌——「瑞思學科英語」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學科英語教育」與「領導力培養教育」的第一位倡導者和成功實踐者,他遍訪百餘所美國公立、私立中小學,將美國 K12 教育課程體系引進中國。他對美國教學體系、課程標準的本土化運作及中外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不僅能精準的把握中國留學教育的趨勢和美國精英學校的錄取標準,更能看到孩子教育背後的深層問題,找準病因,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和成長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同時,夏校長也是一位有著成功教育經驗的家長典範,他的女兒先後就讀於美國麻省「小常青藤」——排名第一的私立初中 Fay School 與「大神級」私立高中 Deerfield Academy(每年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進入全球TOP20大學)。作為先鋒小留學生家長,夏校長在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中美雙文化國際人才及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等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與家長們分享的話題。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