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講家長有層次之分,有些家長感到窩火、有些家長深有同感……
「低層次家庭」「嚴重缺乏教養」……深圳福田區南華實驗學校的一紙通告,因含有這些歧視性字眼引發家長不滿……
家長是有層次之分的
我孩子小班在市區一所甲級園上幼兒園,中班搬到了城郊一所新辦園,之前也不覺得家長有差異,換了園才明白,家長差異太大了!之前,群裡家長經常說一些孩子學了什麼、孩子表現、假期結伴玩……新園的群裡除了兩個微商,拉人拼團、砍價……有關孩子的視頻就沒人發言……幼升小了,之前幼兒園家長互相諮詢消息,現在的家長能上家對口的公辦學校就很滿足了……根本不知道還有更優質的學校!
我老公收入不高,我們只有一個孩子,為了孩子教育,我把工作辭了(我收入比我老公還高),可是工作地點離家有點遠,每天花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沒時間、精力教育孩子!只有辭職!我閨蜜,她家兩個孩子,老公的收入至少是我老公的三倍,可她還上收入很低的班……閨蜜的觀念,小孩子有吃有喝就行,他們是這樣過來的!家長想法是不一樣的!一老師說:我們班七十八名同學,五十六位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中還有十七位父母離異的,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雖然責任很重,壓力巨大,難道我可以放棄他們嗎?
很多優質民辦學校,不是想進就進……很難考,考語數外,還要整體考察孩子……特長、思維能力、對話面試、市級以上獎……這些過了,才給你談高昂的學費!
市區重點學校、普通學校、城鄉結合部學校、農村學校……差異可不是一點半點兒!很多貧困落後地區孩子不學習,家長不重視,輟學率越高……班裡沒幾個人了!過去家長窮也好富也好都跟孩子在一起,現在,有的留守,有的一天見不到家長面(家長甚至一年不回家)。我孩子班裡期中考試,好幾個學生數學有考20多分,平時搗蛋,都是家長一天到晚忙於生計,哪有時間管教孩子?完全交給學校,家長還認為很正常……這樣的孩子,誰樂意跟他們繼續一起讀初中高中嗎?他們也考不上高中啊!
窮人家出好學生的比例如果為5%的話,條件優裕的家庭,好學生的比例能達到80%以上,原生家庭對娃兒的影響巨大,放眼全世界都如此,要不國外為何劃分社區居住……
低層次、高層次,為何就成了低層次?
那位校長說:「嚴重缺乏前期基本行為和教養與基礎積澱,存在嚴重行為與知識缺陷」……校長不加上「一低、二多、三無」,就沒有人提出異議了。對於缺乏良好家教的孩子,首先要矯正其不良的學習、生活、行為、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習慣,接下來才能進入學習知識、能力培養……買房有個詞叫:人文環境。也就是層次…城市均價3萬的話,住在6000一平的區域和30000一平區域,後期人文感受是不同的。
低層次,不單指錢。低層次未必專指窮人,很多時候窮人家的孩子管教更加嚴格一些的,雲南孫小果那是富人家孩子…… 關鍵是要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就是明知道他錯了,還放任不管,這樣的孩子素質能高?像我們家經濟條件也不寬裕,但是孩子錯了就是錯了,必須要教育,要改正。
為何成了低層次?低層次家庭主要是對孩子教育的投資不夠,教育投資由錢、時間、精力、陪伴等等很多無形的成本。錢只是一個方面,很多學生不上補習班班照樣取得好成績。家長要想辦法改變的環境、家庭思維模式……方能孩子教育不掉隊……家長忙於生計,對孩子管教太少,孩子極易受到外邊的誘惑;家長沒有教育經驗,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老師不敢管甚至不願管,管嚴了家長說不定找來了……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最終成了熊孩子……
家庭幸福,經濟獨立,工作順心,脾氣就好,假若吃點虧上點當,情緒波動不大,算高層次;家庭不和,工作不順,亞歷山大,極易著急上火,脾氣暴躁,沒耐性,算低層次。現實中,只有父母富裕了,才有精力、時間更好的教育孩子,才有財力支撐,給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環境……素質教育更需要足夠的錢來支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類學興趣班要到位!
校長說的是孩子前期沒好好教育,沒有素養沉澱就是低層次……家長們捫心自問:你前期給過自家孩子良好的文化教育、素質教育、諄諄教誨培養良好習慣沒有?還是吃飽送學校了之……這就是低層次找上你了!教育不能全靠老師,父母才是第一老師,父母天天圍著牌桌轉,抽菸喝酒帶髒話,我估摸著孩子……想想孩子情況吧!
家長確實是有區別,校長講了真話:
其實校長說的是大實話!人群、家庭當然是有層次的,要面子的人不願意直面現實而已!我們班級的孩子,學校在開展心理教育,很多家長積極主動,尋找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孩子的影響。城鄉結合部的幾個家長津津有味談賣保險……當老師點名要求時,幾個家長在老師面前信誓旦旦,一定好好陪孩子,一定言傳身教……回去還是抽菸喝酒侃大山,滿嘴跑火車……孩子自然是班裡最差的……
孟母三遷是為何?不就是因為家長原因嗎?居住環境問題嗎?古已有之!校長沒什麼錯,這才是現實,很多人不願接受。不了解生源情況就沒有針對性怎麼教育?
你讓窮人家孩子上幾天貴族學校試一試,讓考100分學生去600分班級試一試。真正高層次的人不會和低層次的人爭的,不在一個頻道上!我問你,假如你是城市戶口,你的孩子入學學校是外來務工家庭孩子聚集的學校,你願意自己孩子讀這學校嗎?小孩讀書就應當給小孩選一個家庭差不多的學校,檔次不太高但也不能太低!不可否認,階層是實實在在的,結婚還要要講究葛門當戶對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髮育,生活學習習慣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大意不得!
「一低二多三無」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跟高質量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人喊學英語沒用,孩子以後用不上!可很多一線城市很多家庭的孩子基本在10歲前已搞定英語的母語化學習,且開始學二外了。所以,每個家庭和孩子選擇自己認可的教育方式和知識要求的學校就是最佳選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位校長不是看不起「低層次家庭」,窮人也分好幾個層次的,經濟、文化、修養……有的經濟富裕,文化窮;有的經濟窮,文化富裕……
校長不能嫌貧愛富!
校長怎麼嫌貧愛富?誰說窮人的孩子沒教養?過去家家窮,孩子多,那時候的孩子比現在的孩子懂事理啊!不否認社會層次的差異,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努力去消除或者說減小差異。如果一個學校只接受教育基礎良好的學生,孩子什麼都會了幹嘛還要上學?
孩子開學就要填表,填寫家長職務,月收入,工作單位,家庭成員……校長並非因為錢多錢少而劃分家長階層,校長是希望家長重視孩子教育,家長多在孩子身上花費時間、精力……人和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別說這個校長說學校、家長三六九等,四線城市能和北上廣比嗎?生來就有差距……有人的地方都這樣,好日子終究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總之,家長們還要深思,校長講話還需要三思而後講……有時候還需要委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