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過疫情之後,孩子們都已經要開學了,感覺早晨整個小區裡,又熱鬧了起來,對門的鄰居孩子剛上一年級,平時聊天的時候就能發現,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有出息。
往常的一天就是從對門鄰居的嗓門中開始的,&34;&34;,就這樣匆匆忙忙的出門。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個情況,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會那麼聽話的,面對著何種情況,家長都會開啟嘮叨的模式,嘮叨完之後,孩子沒改,自己也生了一肚子氣。
育兒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在3-6歲的時候,正好是性格和習慣養成的最佳的時機,這個時候家長的嘮叨,在孩子面前不停地說一件事情是有用的,在孩子的腦子裡會潛移默化的形成影響。但是孩子一旦過了12歲之後,家長的嘮叨可以說是無用功了,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1. 低層次的的家長:控制欲強
這樣的家長經常對孩子的事情,管束能力很強,控制欲一般都很強。曾經做過很多調查,在現在的小孩子眼裡,最受不了家長的就是嘮叨。
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愛聽家長的話,家長越嘮叨越孩子越不聽,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也許是家長的控制欲強,不相信孩子能夠自己做成,總是叮囑注意事項,來確保事情的萬無一失,不允許孩子有失誤的地方。
這樣的家長未免有些專制,用這樣的愛給孩子沉重的壓力,而且家長不懂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需要一個眼光變化的,看待的角度也是比較獨特的,正式因為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和角度,也暗示了孩子的獨特性,家長就不要著急嘮叨他了。
2. 高層次的家長:主動學習
孩子的很多技能和經驗的積累,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家長不能過多的幹涉,當孩子有了能力以後,就放心大膽的把這個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去獨立完成,如果在完成的情況中,出現了問題,家長可以提醒並給出自己的建議,這樣能夠給孩子留有更多的思考,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孩子能夠在實踐中找到更多的幫助和經驗。
這樣的家長因為給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可實現的可能,讓孩子充分去發揮孩子的潛能,鍛鍊了孩子的能力,這樣的家長才是明智的。
家長對孩子的嘮叨有很多危害: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而且還會產生很多不自信的情緒,慢慢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孩子開始在負面情緒的時候,性格的發展就開始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習慣了家長的嘮叨,有的孩子會開始反抗,出現逆反心理,有的孩子會開始出現自卑的情況,膽小、懦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這一點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格的養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影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一條漫長的路,家長要跟著一起潛心學習。孩子在家的時候,家長是啟蒙老師,如何讓孩子出眾,不是嘮叨,不是埋怨。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對於孩子的啟蒙作用就已經存在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觀察,家長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出正確的指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