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做

2020-11-08 好父母育兒幫

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只是很多家長很迷惑,明明都是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甚至可能比別的父母,花費的時間更長,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和性格,都沒有別家孩子好呢?

一、姐妹倆的孩子,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搗蛋鬼

曉芹和曉彤是一對姐妹,兩人結婚時間差不多,曉彤生的是一個女兒,曉芹生的是一個兒子。兩人對待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曉彤總是限制女兒,給女兒定製了很多規則。

兩人帶著孩子會姥姥家的時候,小女孩在地上蹲一會,曉彤會讓女兒坐著。小女孩吃飯太慢了,曉彤會嚴厲地呵斥,讓女兒快一點吃!

可是看著姐姐家的兒子,活潑的在房裡到處走,幫姥姥姥爺洗菜,陪老人說說話,十分可愛。吃飯的時候雖然有點挑食,但是也能完成吃飯任務。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女孩總是比較強勢,什麼玩具都要搶著。男孩子反而讓著她,最後兩人在玩一個拼圖的時候,女孩子完成的速度沒有男孩子快,姥爺無意間誇獎了一下:我家外孫真聰明,拼得這麼快!

於是小女孩開始發脾氣了,一手將男孩子的拼圖掀了,並且用腳踩了好幾下。曉彤看著女兒又開始發脾氣了,氣得直接拽著孩子,大聲吼著要她道歉,不道歉就跪下!

男孩子哭了一會,看見妹妹被罵了,就不哭了,還說自己沒關係!讓姨媽不要打妹妹!

最後兩個孩子睡覺的時候,曉彤就問曉芹,是怎麼教育的孩子,為什麼他會這麼聽話呢?曉芹說,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其實是沒有用的!

二、李玫瑾說:低層次的父母,才會給孩子講道理!

李玫瑾作為育兒領域的專家,她曾經提出在孩子六歲以前,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根本就聽不懂!在孩子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父母,他不懂什麼是感同身受,也不知道為別人著想。

總是和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未必能理解,所以講了等於沒講。到了孩子六歲以後,能聽懂你的大道理,可是每天不停地在孩子的耳邊念叨,孩子會覺得很煩躁,只是迫於壓力臣服。

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可能會偷偷的反抗,而且家長越不讓做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可能越有吸引力。

最後到了青春期,愛嘮叨的父母在這個時期,簡直就是打火機遇到了炸藥包,每天都要點燃幾十次。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嚴重,父母不停地管教,不停地嘮叨,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是緊箍咒,他無時無刻都想拿下來。嚴重可能會有報復心理,父母不讓做的,一定要做,氣一氣父母。

三、聰明的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呢?

1. 和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成為朋友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就是告訴父母,需要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總是用規矩束縛著孩子,用家長的權威壓制著孩子,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霍思燕曾經參加節目的時候,她問嗯哼要不要把自己的玩具捐出去做公益。嗯哼想了一下,有點生氣不想捐,於是霍思燕要嗯哼去喝點水,冷靜一下。

冷靜下來的嗯哼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想法,說因為是自己喜歡的玩具,所以不想捐。媽媽也很平靜地和孩子商量,那我們去公益現場看看,你把玩具帶著,如果你不想捐我們再帶回來!

這樣平等的交流,讓嗯哼能慢慢地接受媽媽的提議,如果霍思燕直接給嗯哼擺出要做善事,要有善心這樣的大道理,沒有人生經歷的嗯哼根本就不可能理解。

2. 雙向溝通

和孩子溝通是一件難事,首先父母應該學會蹲下來,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和孩子溝通問題。孩子犯錯或者是表現優異,家長都應該重視,並且給予相應的懲罰或者是鼓勵,不要總是打罵孩子,情緒化地對待孩子。

3. 引導為主

孩子如果犯了錯誤,家長首先要嚴肅地告訴孩子,要承擔犯錯的後果。例如有一位小朋友在乘坐電梯回家的時候,將所有電梯按鍵都按了一遍,媽媽發現以後沒有說話。

而且在回家以後,準備好小禮物,帶著孩子一家一家的道歉。要求孩子承擔自己的錯誤,即使這個錯誤這麼小,父母還是不怕麻煩地讓孩子去道歉!

相關焦點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教
    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著孩子嘮叨,看見孩子出現問題後,就會孜孜不倦的跟在孩子後面,糾正孩子的問題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公開表示過:父母的嘮叨在孩子的小時候,就像是明珠一樣珍貴,孩子都會聽父母的話,一步一步向前走,但是等到了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像是垃圾一樣,如果孩子出現不聽話的的情況,多半是父母的教育沒有做到位。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李玫瑾: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但就算面對父母這樣「狂轟亂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為然,繼續自顧自地「為所欲為」。其實,出現這樣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敗。李玫瑾教授是研究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她的很多育兒心得都被父母們「奉為寶典」。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會叨叨不停、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難帶,不管自己怎麼跟孩子說大道理,孩子就是不聽,不聽就算了,還時不時頂嘴吵架。這讓很多父母苦惱不已,這孩子咋就不聽父母講的道理呢,以後吃虧了可要怎麼辦?
  • 李玫瑾教授直言:「低層次」的父母愛嘮叨,聰明的父母都各有招數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孩子,這件事情做得不對,那件事情做得不好,父母總是認為孩子不長記性總是讓人操心,而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遠,等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就會表現的叛逆。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總是嘮叨孩子,孩子卻記不住呢?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對嗎?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認可,即使他們不承認,但是他們對父母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有些脾氣暴躁的家長會直接進行「棍棒教育」,認為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聽話,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選擇跟他們不斷的講道理,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家長們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反而會令父母覺得,自己在這費心講話孩子卻越來越能鬧。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妙招!
  • 「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李玫瑾:一流父母都這樣教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朋友跟我訴苦說:自從當媽之後我從一個不愛說話的女人,變成了愛嘮叨的媽媽,但是每次跟孩子嘮叨過後,都發現自己是在做無用功,有些時候孩子還總是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真感覺自己正在對牛彈琴,你說我該怎麼辦。
  • 李玫瑾:有些家長「層次低」,只講道理,嘮叨是最不走心的關心
    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夾起尾巴當爹媽,蹲下來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有用嗎?李玫瑾:只會講道理的家長"層次低"育兒網紅、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節目裡說,孩子12歲之後,父母再講道理,他就聽不進去了,父母說的話變成了垃圾。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各位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和交流畫面,是不是每天在家都發生無數遍?家裡的「熊孩子」,即便經過嘮叨和講道理的輪番轟炸,也仿佛在對牛彈琴一樣,人家孩子壓根兒沒聽到一樣,自己該幹啥幹啥,下次也不吸取教訓。:「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都自有招數父母滔滔不絕地嘮叨,甚至有時候愛講大道理,這些對於大腦發育不健全的孩子來講,仿佛在聽「天書」一樣。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各位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和交流畫面,是不是每天在家都發生無數遍?家裡的「熊孩子」,即便經過嘮叨和講道理的輪番轟炸,也仿佛在對牛彈琴一樣,人家孩子壓根兒沒聽到一樣,自己該幹啥幹啥,下次也不吸取教訓。 面對此情此景,父母們總是無可奈何,甚至產生疑問「我怎麼生出這麼個不聽話的孩子?」
  • 李玫瑾:有些家長「層次低」,只講道理,嘮叨是最不走心的關心
    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夾起尾巴當爹媽,蹲下來好好跟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有用嗎?李玫瑾:只會講道理的家長&34;育兒網紅、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節目裡說,孩子12歲之後,父母再講道理,他就聽不進去了,父母說的話變成了垃圾。所以,只會講道理的家長,育兒層次太低。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只會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是做3件事
    為了照顧小朋友的心理健康,父母總是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克制著讓自己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卻完全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隨你講道理,不聽就是了。到最後,不僅孩子出現的問題沒有解決,父母的心情也會更差,怒火持續積壓,等到爆發那天就晚了。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這樣做
    看到這裡,很多父母肯定想:「代入感太強了,我感覺我已經在嘮叨孩子了。」那為什麼有時候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家長去和孩子講道理大人在生氣的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都哦不一定會接受,更何況幾乎沒有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
  • 李玫瑾:給孩子講的"道理"都成了"垃圾",高層次的父母這樣講
    孩子做得差了,我們就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只能說一句&34;而且孩子幾乎是不聽話的時候多,聽話的時候少,令我們很是頭疼。跟他們講道理,結果也沒見他們能聽進去,結果是離我們的正常軌道越來越遠。談:「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李玫瑾認為喜歡和孩子講大道理愛嘮叨的父母多半是低層次的父母。
  • 李玫瑾: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很「無能」,高層次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李玫瑾表示「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厭其煩地想要和孩子講道理,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做一些事情,「高層次父母」早已採用不同的方法與孩子建立溝通,並且會更受到孩子的歡迎。「無能」父母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這樣做李玫瑾教授在觀察一系列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之後發現,家長越是和孩子講道理,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導致孩子越發不想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而聰明的家長往往會通過其他方式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而高情商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需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引導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善良的心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很多父母卻忽略了方法,僅僅是給孩子講大道理。
  • 「低層次」父母只會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由於要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克制住自己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要把心頭的火壓抑著跟小孩講道理,但是,孩子不在乎大人是否生氣。最終,孩子的問題沒有改變,父母們還是高興不起來。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這麼一句話:「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李玫瑾:不同層次父母,教育方式不同,越低層的父母,越喜歡嘮叨
    導讀在教育孩子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採用嘮叨的方式,認為只要多去批評孩子,多去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才會理解,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寶寶聽父母嘮叨會覺得煩,父母又認為這麼說你,你都不聽話。那麼當父母面對孩子不聽話時,到底應不應該去跟孩子講道理呢?可是,跟孩子去講道理時,他們又聽不進去,到頭來錯誤孩子一樣犯。
  • 李玫瑾:總給娃講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都用3個辦法
    李玫瑾:總給娃講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都用3個辦法我國的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在孩子12歲以後,父母的嘮叨就成為了垃圾。低層次的父母才會不斷地對孩子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是用這三個方法去教育孩子的:大家還記得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去參加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有一期節目,霍思燕想讓嗯哼捐出自己的玩具,做一個學會分享有愛心的孩子,但是媽媽低估了孩子對玩具的執著,嗯哼不想這樣做,就拒絕了。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當孩子到了12歲以後,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