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師。嬰幼兒溼疹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疾病,多發生在嬰幼兒期。患兒多會伴有瘙癢,故很容易影響患兒睡眠,導致哭鬧情緒,嚴重影響患兒皮膚及身心健康。而家長對此也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聯想起瘙癢等症狀,所以有不少家長認為這是皮膚過敏導致的,那嬰幼兒溼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又該如何正確的進行處理呢?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其實基於目前的研究來看,嬰幼兒溼疹的病因是比較複雜的,發病機制也還不明確,業內的看法多認為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在因素有嬰兒機體免疫功能失衡或免疫缺陷、營養障礙、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等。外在因素有飲食,如攝入牛奶、海鮮、雞蛋等致敏食物,口水、溢乳的經常刺激,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而清洗不淨 ,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等。
●個人認為,皮膚屏障發育不完善才是誘發溼疹的主要原因。打個比方,我們把皮膚表面的接口稱為「磚牆」,皮膚中的各個細胞與組織形成皮膚屏障,幫助人體對抗乾燥等惡劣的外界環境。嬰幼兒的皮膚結構發育不夠完善,皮膚角質層和表皮的厚度低於成人,致使皮膚屏障功能不全,皮膚中的水分容易丟失,使寶寶更容易發生各種皮膚問題,故而最常見的就是溼疹。
●經驗來看,溼疹初期在寶寶的頭、面、耳部可見如小米粒大小的紅疹,密集成群。隨著病情進展逐漸波及到額、頸、胸及全身,小紅疹發展成小水泡,抓撓破損後有黃色半透明狀粘稠液滲出,之後形成黃白色鱗屑及痂皮,且在頭皮、耳垂部黃痂較多。像營養不良及消瘦的患兒可僅表現為紅疹,表面出現一層像米糠一樣的脫屑。主要分布於臉部、大腿根及會陰部等處。注意了,像嬰幼兒的溼疹根據皮膚損害,可分為脂溢性、滲出型和乾燥型三種類型。
脂溢型:脂溢型溼疹又稱為脂溢性皮炎,多見於1~3個月的新生兒。其多發生在頭、面、胸背及會陰等部位,多表現為細小的紅斑性皮疹,表面附著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
滲出型:滲出型溼疹一般是急性期溼疹的表現,多見於3~6個月肥胖的嬰兒。表現為大片紅斑、對稱性小丘疹、丘皰疹,嚴重時皮膚出現糜爛,滲出。容易合併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而出現黃色漿液滲出或結痂且較厚,瘙癢會比較明顯,因搔抓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
乾燥型:乾燥型溼疹又稱為裂紋性溼疹。多發於6個月到1歲小兒,主要因皮膚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乾燥,表皮及角質層有細裂紋,皮膚呈淡紅色,裂紋處紅色更明顯,類似「碎瓷」,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側身。
●日常護理
①保溼是關鍵,寶寶出現溼疹,很多人誤以為要保持皮膚乾燥,其實不然,而是要保持皮膚溼潤。我們可以每天給寶寶塗抹純天然或低刺激性寶寶專用的潤膚霜或保溼乳液。溼疹嚴重的寶寶每天要塗抹5~6次,乾燥季節可以塗抹8~9次,洗澡後也要注意保溼,給寶寶塗抹非油性的潤膚霜或保溼乳,以免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如果是嚴重部位建議要塗抹藥膏。
②保持皮膚清潔乾爽,定期給寶寶洗澡,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每天洗一次。洗澡時建議用38度的溫水,5分鐘以內完成。因為過度洗浴(如水溫超過39°C,洗澡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或過度使用沐浴劑或長時間不洗澡)都是不正確的。可以給寶寶使用低敏、低刺激性、不含鹼性清洗劑。且洗澡後必須衝洗乾淨。特別要注意清洗寶寶皮膚褶皺部位。對於寶寶頭髮,建議每天清洗,若已患有脂溢性皮炎,仔細清洗便可去除瘡痂,若瘡痂已變硬粘住頭皮,可先在患處塗抹橄欖油或維生素E等,過一會兒再清洗掉痂皮,切勿硬性剝離,以免出血損傷嬌嫩的皮膚。
③給寶寶勤修剪指甲,像溼疹多瘙癢難耐,寶寶可能會用手去抓撓患處,若患有奇癢的異位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這點一定要注意,以減少抓傷的可能,並降低感染風險。像寶寶的衣物穿著方面,注意不要給寶寶穿的太多、太熱,不然會加重溼疹的發生。建議可以給寶寶選擇棉質、柔軟及寬鬆的衣物,要避免人造纖維等直接接觸皮膚,而且寶寶衣物最好要與大人分開清洗,且用選用純天然低刺激性的清洗劑,並清洗乾淨。在居住環境方面,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加重溼疹的瘙癢感,建議室溫控制在21~22℃左右,臥室要涼爽、勤通風及保持整潔衛生,冬季應使用加溼器,提高環境溼度,溼疹的寶寶外出還要避免太陽直曬。
●餵養方面
①雖說過敏可能是其中一小方面,但不要把過敏原因歸結到母乳和食物上,母乳是防止寶寶過敏的最好食物。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營養物質經過母親的消化系統吸收分泌成乳汁,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已經把寶寶最需要的營養物質通過乳汁提供給寶寶了,有害的物質已經經過母親的消化吸收過濾掉了。如果確實母乳過敏那可以暫停母乳1周左右,溼疹改善後可以再逐漸恢復母乳。
②為了保證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除有明確食物過敏的證明外,不必禁食奶類,不必盲目忌口,如果寶寶輕微溼疹或者大便次數多一點,但並沒有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也沒有出現哭鬧、腹痛等情況,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忌口(如牛奶、雞蛋)兩周左右,觀察寶寶的過敏情況是否有改善,但如果迴避了2周,觀察寶寶的過敏情況是否有改善。如果兩周寶寶的過敏情況依然沒有改善,說明該寶寶對媽媽攝入這類食物沒有反應,媽媽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③如果媽媽只吃的很普通常見的食物,但是寶寶溼疹還是很嚴重,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溼疹沒有得到正規的治療。寶寶的皮膚沒有得到正確的護理,使寶寶處於一種高敏狀態,對正常的非特異性的外界刺激都表現一個過度的反應,也就是過敏反應,這種情況需及時就醫。
●溼疹不是嚴重疾病,這是寶寶皮膚發育成熟的過程,溼疹的發生個人認為是寶寶皮膚屏障功能發育不完善,是皮膚對不特定的因素產生的過度反應所引起的。而且醫學上小兒溼疹並沒有所謂斷根的藥,而是通過用藥物、護理來幫助小兒度過生長發育的這個過程。溼疹好轉也不是一下就停止反應,而是在反覆的過程中逐漸減輕。
●像大多數寶寶隨著皮膚發育完善,溼疹也會明顯減輕或徹底好轉,故家長們不必過度緊張、焦慮甚至病急亂投醫。除部分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家族史的患兒),其溼疹病程可能較長,病情會漫長且反覆發作。大多數的寶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好轉,所以家長們只要給寶寶做好護理、得到正規的治療,寶寶都會健康成長。
作者寄語:本文章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綜合國內外文獻及個人經驗總結而成,不加入專欄,無償、免費的讓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學到了,不要吝嗇,點個讚,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