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溼疹以牛奶等食物過敏引起最為常見,然而,寶寶在某階段會對哪些食物過敏通常是不可預測的,食物過敏可以引起速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30分鐘~2小時內發生過敏症狀),也可能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遇到過敏原12小時後發生過敏症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敏反應的常見表現。
速髮型過敏反應表現:
揉眼睛(過敏性結膜炎);
打噴嚏、流鼻涕(過敏性鼻炎);
突然咳嗽、氣喘(過敏性哮喘)等
遲髮型過敏反應表現:
消化系統表現:腹痛、腹瀉、便秘、腹部脹氣、口腔潰瘍等;
呼吸系統表現: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竇炎、打呼嚕等;
皮膚表現:溼疹、蕁麻疹、乾燥、過度角化、痤瘡等;
泌尿生殖系統表現:尿頻、尿急、陰道瘙癢等;
心血管系統表現:胸痛、血壓升高、心律不齊等;
神經系統表現:頭暈、偏頭痛、睡眠障礙等;
運動系統表現:關節疼痛等;
此外還可能有焦慮、憂鬱、多動、注意力渙散、暴躁易怒等症狀
寶寶發生過敏後,很多家長會帶寶寶到醫院做過敏原檢測,但是檢測結果常常會讓家長們感到更加困惑。其實,過敏原檢測只能大體給家長作為參考,因為:
1. 過敏原檢測只針對IgE介導的速髮型過敏反應,並不針對所有的過敏反應。
2. 過敏原檢測只能反映對已經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無法預測對未接受過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
3. 過敏原檢測必須是IgE濃度在體內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可被檢測得到。
所以,基於上述這些原因,1歲以內或過敏症狀發生較短(6個月內)的嬰幼兒,常常不能得到可靠的陽性結果。
診斷過敏並確定過敏原其實主要還是要通過觀察孩子的生活和飲食為依據。
如何確定過敏原?
以停止接觸或進食某種物品、食物作為迴避實驗,以再次接觸或進食某種物品、食物為激發實驗,如果迴避實驗中症狀有改善,激發實驗中症狀又出現,則可診斷為過敏,並確定過敏原。
文章摘自《蝦米媽咪育兒正典》
=====================
醫生介紹:
蝦米媽咪,本名餘高妍,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蝦米媽咪是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之一,長期熱心於公益科普,為寶寶代言心聲,為父母答疑解惑。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4年科普力作,最適合中國人的育兒方法首次集結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