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用小組對抗賽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有一名男生說,「讓我和某某結組,他就沒怎麼看過語文書,考的分數都比我高」,發現他很缺乏自信。後來,我注意觀察了某某,他確實不怎麼看語文書。
為什麼有個別學生看起來沒怎麼看過語文書?可每次考試比有些認真聽課的學生成績還要好呢?
1、經過觀察發現,這樣的學生都比較聰明,理解力,記憶力比一般學生要好,悟性也好。
例如,我們班有幾個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都是平時上課喜歡睡覺,看起來是一點都不認真聽課。有時還會說點閒話,不遵守課堂紀律,可每次考試語文成績比其他學生的成績還要好。
只不過,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喜歡看課外書。有時候,老師在上面講課,他還在下面看小說。
我看了一下他們的卷子,他們都是閱讀理解題得分要高,作文也不低。雖然課內背誦得分很少,但由於閱讀和作文的分數高,所以總分也不錯。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他們為什麼不聽課,分數也不太低的原因了吧。
閱讀和寫作能力不是完全靠課堂能提高的。它需要平時的積累,或者說需要有讀書的習慣,當然更需要有悟性。這部分學生悟性自不必說,那都是相當聰明的,而且因為他們平時學習不認真,很少看課本,就有時間看課外書,甚至有個別學生上課時也看課外書,經常讓老師把書搜走。雖說違反紀律,卻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閱讀量,同時提高了閱讀能力,為寫作積累了素材。
2、和考試的內容有關。語文的考查越來越傾向於能力,現在考試的東西大都是靠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分的。也就是只靠背誦,沒有一定量的閱讀,語文是考不好的。班裡有個別學生語文書不看,課外書不瞧,也就是要求背誦不背誦,閱讀寫作能力也沒有,知識面又不廣,他們的語文成績是最差的。
相比較來說,雖然不認真聽課但喜歡看課外書,有悟性的學生,語文成績比他們要好多了。
所以說,不是語文不學也會,而是這門課的特點決定的。語文的學習有一半是不在課堂上的,但是偏偏有些學生沒有抓住課堂,卻抓住了課外,所以他們沒怎麼看語文書,成績也不錯。
3、和語文課堂講的內容有關。我們現在語文課堂上講的東西,有很多是考試時不考的。因為語文考查的是能力,而語文課堂又沒有起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作用,所以,學生就會覺得,不聽課語文成績影響不了什麼。還有個別學生請假一個月,回來考試成績竟然也不錯。
比如,語文課上的現代文閱讀課老師分析了很多,費勁不少,落到試卷上的考點卻極少,即便學生不聽這些課,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影響不了什麼。學生感到的是語文課的枯燥,還不如學生自己認真讀一篇文章管用。
閱讀感悟和寫作能力,必須由學生自己去看去寫,去領悟,不能靠老師講。有些學生,只要老師講得多一點,就發困,甚至有人說,老師講的話是催眠曲。當然這是部分現象,也有老師本身語言幽默有感染力,學生還是喜歡聽的。
總之,語文成績的提升主要看閱讀和寫作,學生要想有個好成績,還是要多讀多寫,不能只靠語文課堂。有些不怎麼認真聽課的學生,語文成績也不錯,大概就是喜歡看課外書再加上自己悟性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