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開始,小學生將陸續迎來愉快的寒假。放假前,總免不了接受老師布置的各項寒假作業。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一份好的寒假作業,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緩解壓力,又能幫助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能力;但如果寒假作業設計得不合理,缺少創新性,只採取題海戰術,讓學生每天重複單一的學習任務的話,那學生的寒假就沒有快樂可言了。那麼,給小學生布置寒假作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古曉彤 蔡曉素 溫倩茵
完全不做寒假作業容易掉隊
說到是否應該布置寒假作業,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都支持有寒假作業。家住番禺的劉媽媽很贊成老師給孩子布置寒假作業。「雖然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孩子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但寒假有一個月時間之長,如果沒有作業,很容易會養成鬆散的習慣,新學期開學時成績就會比別人落後了。」
越秀區楊箕小學家長李先生表示:寒假是「充電」的好時機,學生要好好利用,一方面能增強學習的持續性,以便開學以後能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另外一方面能有充分的時間查漏補缺,將薄弱的學習科目補上來。
李先生希望,如果布置書面作業,老師和家長最好能要求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就上交作業的完成情況,避免孩子把寒假作業全部放在開學前幾天來完成。「比如老師可以將寒假學習任務分成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完成讓學生或者家長微信或者QQ上傳給老師,給孩子一個持續學習的壓力,他們才有動力。」
濱江西第一小學主任陳健德認為假如寒假完全不做作業,而是瘋玩一個月,這對於孩子們銜接下學期的學習是很不利的,尤其對於一些水平一般的孩子,就更容易「掉隊」。
番禺區亞運城小學英語高級教師黃笑霞也覺得,就家長和老師而言,都會希望孩子能利用寒假作業,把落下的科目補一補,為新學期做好準備。「所以說,寒假作業是否應該存在,還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在不給小孩的假期生活帶來壓力,不影響小孩的放假心情的情況下,適當的寒假作業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補課性質的寒假作業不宜過多
那麼,寒假時間長達一個多月,多大的作業量較為合適呢?
黃笑霞認為,對需要在寒假裡補習文化科目的學生,老師最好事前與家長溝通,通過錯題練習,讓孩子在練習中感悟和提升。「作業量最好每天20-30分鐘左右,約兩周就足夠了。在孩子做這些寒假作業中,老師、家長可以利用微信、QQ溝通,使孩子能即時得到反饋,從而建立自信心,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黃老師觀點相同的,還有陳健德主任,他建議假期的一半的時間完全休息,一半時間每天做15-20分鐘的作業,而且是要有針對性的,語文科抄寫類可以省去,日記作文要堅持。「推崇分門別類地加強,針對字詞、造句、閱讀、作文等其中某些弱勢地方『度身定做』,有時我甚至會指定某幾隔題目的作文『私人訂製』給到某位同學。」
聚德西路小學的嘉銘媽媽跟黃老師的看法相近,「語數英各科每天一頁作業量比較合適。過年前每天適當的做一些作業,除夕到初五還是應該讓孩子放鬆一下,初六再開始收心準備下學期的預習。」 嘉銘媽媽認為語文英語的學習要靠平常積累,聽說讀寫都要多多練習,不能丟。
不過,海珠區某市重點小學教語文的陳老師表示,寒假作業要以鍛鍊孩子實踐能力為主,不要給太大的學習壓力為好。
現在的寒假作業彈性大
李媽媽是位80後,她的孩子剛上三年級,說到寒假作業,她想起了自己小學時代,厚厚的《寒假園地》和做不完的練習題是她對寒假作業的深刻回憶。「我們以前是兩本《寒假園地》,語文和數學各一本,勤快的話假期剛開始幾天就能寫完,寫不完的話,寒假結束前也就用幾天加班寫完。」李媽媽表示,相對來說,現在孩子的寒假作業「花樣百出」。
她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布置的寒暑假作業就很重視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環保實踐、公益實踐、傳統文化實踐……寒假作業從單一變豐富,從題海戰術到社會實踐,更注重生活趣味性,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是一種提高。
來自立基道小學的語文老師劉小姐也表示,目前學校的寒假作業彈性較大、體驗性強,老師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感受生活的點滴,最好能走出家門,擁抱社會。她介紹,以往寒假作業多是布置學生進行一些生活實踐,比如下廚房給爸爸媽媽做一頓飯之類的,很接地氣。
海珠區寶玉直小學學生家長陳小姐也表示,寒假作業可以是書面作業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形式,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孩子可以用閱讀、學習總結、實踐活動來充實寒假,比如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冬令營,帶孩子外出旅行,在旅行過程中讓孩子學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回來可以以圖文的形式寫一份旅行日誌,讓孩子在玩中學。」
布置寒假作業對老師來說是考驗
對於老師而言,如何布置假期作業也是一門學問。陳老師說:「現在老師布置寒假作業,既要考慮教育部門規定的減負,不要紙質作業,還有顧慮不知是否家長會代勞,又要根據孩子能力、興趣設計,對於老師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如今,低年級學生的書面作業相對較少,更多是閱讀和實踐作業,比如閱讀一些故事書,然後講給父母聽之類的。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學校會讓孩子有選擇的閱讀,並藉助網絡搜索、圖書館查閱等方式寫讀書體會,或做主題報告,一般是利用PPT以及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給同伴分享閱讀收穫,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黃笑霞認為,「老師安排寒假作業的原則是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私人訂製,量體裁衣」,老師分類來安排寒假作業,例如習字(練習書法)、文化科目充電、勞動體驗日記、旅遊日記、新年習俗手抄報、讀書筆記等,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老師的專業意見,選擇適合自己的寒假作業。「如果孩子的成績已很好了,建議老師們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作業和閱讀作業,例如勞動體驗日記、旅遊日記、新年習俗手抄報、讀書筆記等等。」黃笑霞進一步解釋,實踐性作業對生活的體驗遠遠比課本來得更充實,這些美好的記憶將會成為孩子日後記憶重要的一部分,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