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政務信息
第9期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息處
本 期 要 目
【部門工作】
>我市積極推進「中國白酒之都」建設
>我市出臺政策加快打造千億級食品飲料產業
>我市開展「精準脫貧衝刺年」活動
>我市以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縣區工作】
>沭陽縣推動快遞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泗陽縣首個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
>洋河新區「四區聯動」助推中國酒都建設
【部門工作】
我市積極推進「中國白酒之都」建設。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共同組織專家組,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方式,對「中國(宿遷)白酒之都」進行複評考核。經過考核,同意繼續授予宿遷市「中國(宿遷)白酒之都」的稱號。自2012年8月我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宿遷)白酒之都」以來,紮實推進酒都建設各項任務,產業發展能級、產城融合水平實現了明顯提升。目前我市共有白酒企業近150家,其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32家,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1.51億元,洋河股份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白酒行業前三位。全市共建有酒類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10餘家,建設國家白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宿遷市江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洋河、雙溝酒文化旅遊區先後創成國家
我市出臺政策加快打造千億級食品飲料產業。近日,市政府出臺《關於支持食品飲料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產業集群快速擴張、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效果明顯五大發展目標,目標到2021年,全市食品飲料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產值超500億元企業1戶,超50億元企業2戶,超10億元企業6戶,超億元企業50戶。意見提出,著力提升酒、糧油食品、肉製品、方便休閒食品、飲料和乳製品5個優勢產業,積極培育調味品和添加劑、營養和保健食品、寵物食品3個新興產業,相關政策向食品飲料產業傾斜,凡符合政策獎勵條件的企業,獎勵標準上浮不超過10%,同時鼓勵企業提升改造、做大做強、品牌創建、標準體系建設,鼓勵新建公共服務平臺,對食品飲料企業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跨檔升級、品牌打造、參與標準制訂、誠信體系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關鍵環節給予獎補,對完成產業培育年度目標的縣區給予獎勵。 (市工信局)
我市出臺政策支持機電裝備產業加快發展。近日,市政府出臺《關於支持機電裝備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1年,機電裝備產業實現產業規模穩步擴張、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品牌建設取得成效、綠色發展水平提升四大發展目標,全市機電裝備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利潤總額80億元,新增產值超10億元企業7戶,超50億元企業3戶,超100億元企業 1戶,機電裝備產業中特色裝備產值佔比提高至28%。意見提出,重點推進電子信息製造、特色裝備、汽車及零部件以及儲能產業四大領域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加大首創及新產品培育,鼓勵智能製造投入和關鍵環節攻關,鼓勵延伸產業鏈條,鼓勵建設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對企業培育、新品開發、研發投入、鏈條延伸、服務體系等關鍵環節給予獎補,對完成產業培育年度目標的縣區給予獎勵。(市工信局)
我市開展「精準脫貧衝刺年」活動。今年,我市以「四個聚焦」為導向,圍繞產業發展、政策落實、強村計劃、項目建設,開展「精準脫貧衝刺年」活動。2019年,將完成剩餘22.46萬低收入人口、3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脫貧達標任務,3個省重點幫扶縣全部摘帽,三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平均增長7%以上,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更加紮實。(市農業農村局)
我市以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一是強化政策引導。編制《宿遷市生產經濟示範鎮建設導則》,明確生產示範鎮基本原則、建設內容、建設要求、資金保障、土地保障、政策保障等內容,統一建設思想及建設目標。二是創新創優試點。把沭陽縣錢集鎮、泗陽縣盧集鎮、泗洪縣四河鄉、宿豫區新莊鎮、宿城區耿車鎮、市經濟開發區三棵樹鄉、市湖濱新區黃墩鎮、市洋河新區洋河鎮8個示範鎮作為鄉村振興試點。三是因地制宜建設。因地制宜打造鄉村風貌「特而美」、營造產業「特而專」、實現特色品牌「特而優」,避免千鎮一面。泗陽縣盧集鎮依託城子湖開展退圩還湖、退魚還湖等工程,打造城子湖十裡生態景觀長廊。(市住建局)
我市精準發力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是開展「一線一岸」綜合整治。2018年市政府投入3億元,實施京杭運河城區段和駱馬湖東岸綜合整治,完成了碼頭堆場清理、通航秩序規範、堤岸環境提升、船舶服務區建設、駱馬湖東岸整治等5大類13項整治任務。二是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連續3年將黑臭水體整治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計劃,累計投入資金約35億元,完成21條河流黑臭水體整治,新建鄉鎮汙水處理設施16個,完成城鎮汙水收集管網建設
我市加快「三個轉型」提升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發展質效。我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成立於2014年10月,是全省首家推動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的實踐基地,目前已成功孵化出殼60餘家社會組織,承接各種政府購買服務項目200餘個,服務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各類社會群體上萬人次。一是通過開展「社會組織講壇」「千名拔尖人才雁陣計劃」等活動,邀請省內外專家、社會組織領軍人才進行培訓授課,提高孵化培育質量,加快普通社工機構向支持型社會組織轉型。二是推動入駐社會組織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參與政府購買服務,提升項目實施和服務能力,加快一般社會組織向示範性社會組織轉型。三是推動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向「組織、項目、人才、示範」四位一體複合孵化平臺、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雙孵化」平臺、「殼內+殼外」全覆蓋孵化平臺轉型升級,實現單一型孵化平臺向複合型孵化平臺轉型。 (市民政局)
我市2018年教育扶貧成效明顯。一是精準實施教育資助。準確掌握跨縣區就讀學生信息,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學生實行免申請政策,2018年,全市共發放2.8億元資助經費、涉及15.62萬名學生。二是紮實開展「扶智工程」。對市區範圍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進行文化學科、體藝特長等課外輔導,已完成普及輔導50課時、提高輔導20課時培訓任務,7700餘名貧困學生參訓。三是著力提升鄉村教育水平。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全市累計組建基礎教育集團75個,聯建農村學校152所,覆蓋率57.14%。推進鄉村定向師範生培養工作,在2017年首批招生140名的基礎上,2018年新招錄280名定向培養師範生。四是定製實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年開展「強農富民」培訓達6.5萬人,重點產業急需的技能人才培訓4620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0萬人次。(市教育局)
全市保險業三項舉措助力精準扶貧。一是創新「扶貧100」項目。通過企業捐贈、線上募集、財政兜底籌集資金,為泗洪縣13.4萬名低收群體每人每年購買100元商業保險,為子女就學、大病醫療、意外傷害、家庭財產等提供風險保障。二是實施大病補充保險項目。聯合人社部門為全市35.4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大病補充保險,將健康險系統與醫保系統對接,實現大病補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一站式」賠付。2018年以來,累計賠付7.6萬人次、金額4672萬元。三是啟動慈善扶貧保險項目。聯合市慈善總會為三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8.5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醫療救助保險,為218名貧困戶賠付醫療費用313萬元。2018年以來,全市保險機構累計為各類扶貧保險項目賠付金額7229萬元,惠及低收入群體7.8萬人次。(市銀保監分局)
我市60名「蘇北發展特聘專家」正式上崗。近期,60名高層次人才陸續收到聘書,成為我市第三批「蘇北發展特聘專家」。 此次選聘的專家來自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分布在新材料、紡織、醫療衛生、機械工程等21類專業領域,其中有29名來源於全國各大高校,佔總量48.3%,區域集中度較高,學術造詣深厚,專業或技能優勢明顯。專家們將與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宿遷高等師範學校、江蘇騰盛紡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宿遷宴王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46家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在科技諮詢、項目合作、人才培養、企業轉型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市發改委)
我市舉辦2019淮海經濟區春季廣告產業博覽會。
我市亮相2019蘇州國際旅遊展。
市行政審批局五大舉措助力營商環境優化。一是簡流程。組織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與省內其他12個地級市進行對標找差,按照全省最優標準對所有事項進行流程優化。二是強制度。完善預審制、信用承諾制、聯審會辦制、審管聯動制等服務制度。深化「信用承諾簡化審批」制度。三是提效能。通過代辦幫辦、重點項目掛鈎服務等舉措,推進網上審批、「不見面審批」、「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等。四是嚴標準。根據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相關要求,對政務服務實行標準化精細化管理。五是重民生。會同市自然資源局、人行、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召開不動產登記「集成服務」推進會,深化「網上申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綜合系統平臺建設。(市行政審批局)
我市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力度。一是健全教師工資保障機制。2018年,我市出臺《宿遷市市直公辦學校績效考核專項管理辦法》,根據市直公務員與公辦學校教職工的年人均收入差額為基數,安排各學校的績效考核資金,並按年實行動態調整。二是加大教師培訓投入力度。各縣區按照不低於當地教師工資總額的1.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市財政每年從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200萬元專門用於教師培訓工作。2018年啟動「美麗園丁」教師培訓項目,3年全市籌集資金2000萬元,與北京師範大學開展合作,共同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 三是提高優質人才待遇水平。對被評為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省特級教師、正高級職稱教師以及市名校長等,與引進人才給予同等待遇,確保本地優質教育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市教育局 市衛生健康委)
我市採取三項措施加強農房資金管理。一是建立農房資金月報制度。按月反映農房資金收支全貌,定期測算資金需求,編制資金平衡方案。二是建立工作調度機制。每季度末,召集縣區財政局交流農房資金管理工作,分析研究問題。三是啟動農房建設資金監測工作。印發《宿遷市農房建設資金監測工作方案》,聘請第三方機構,按季監測縣區農房建設資金籌集使用、財務核算、內控建設等情況,督促縣區對農房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專帳核算、封閉運行」管理。(市財政局)
市應急管理局提前做好防汛工作。(一)重點查看了駱馬湖一、二線大堤、宿遷閘、嶂山閘、皂河閘、黃墩湖滯洪區爆破口門、黃墩湖滯洪閘、皂河站等重點水利工程,聽取了管理單位關於工程運行情況和險工隱患情況介紹,詢問了應急值守和險情應對措施準備情況。(二)落實防汛防旱各項責任,強化應急值班值守,加強險工隱患排查處置,提升應急能力,把防汛防旱工作抓早抓細抓實,確保任務落實落細,工作環環相扣,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應急管理局)
【縣區工作】
沭陽縣打造多維服務平臺呵護花木電商產業。近年來,沭陽縣依託52萬畝特色花木產業,通過網際網路推動花木產業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堅持多維度服務平臺的打造和建設,從政務服務平臺到電商誠信平臺,從人才培育平臺到智慧農業平臺,全方位呵護當地自然生長起來的花木電商產業。全縣擁有4.2萬餘家網店,電商產業帶動從業人員25萬人。該縣先後獲評首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登省級農村電子商務十強縣榜首,轄區內有5個淘寶鎮,56個淘寶村片。(沭陽縣府辦)
沭陽縣推動快遞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近年來,該縣突出問題導向,有效推動快遞業與電商產業、花木產業「三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縣份,也是全國唯一的「農產品淘寶村集群」。2018年,全縣快遞業務量達1.44億件,同比增長28.83%,佔全市業務總量70%以上,平均每秒就有5件快遞從沭陽發出。該縣花木產業榮獲2018年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國家郵政局充分肯定沭陽縣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相關做法,並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推廣。(沭陽縣府辦)
泗陽縣四措並舉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是成立督導小組。下發「大調解促和諧」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從政法、信訪、司法、公安等部門抽調專人,分成五個督查小組,每周一督查、兩周一通報,共組織開展12次集中督查。二是成立調解組織。成立16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選聘專兼職調解員32名。三是提升化解質量。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910件,化解矛盾糾紛2813件,預期任務完成率104.26%。縣聯席辦交辦未化解信訪事項261件,目前已化解187件,化解率71.65%。四是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引領作用。對全縣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調解的案件進行兌現補貼,共評選典型案例10個。(泗陽縣府辦)
泗陽縣首個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
泗洪縣全面取消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一是推行海量人臉識別系統,退休人員通過電腦登陸網站或手機下載APP,實現遠程自助認證,使退休人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認證;二是開展信息比對認證服務,運用人社部門建立的全民參保登記庫、持卡人員資料庫、就醫結算資料庫、業務監測資料庫等數據資源,按月開展數據比對,與公安、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業務協作,分析判斷參保人的領取待遇資格;三是對於信息比對不能確認待遇領取資格的人員,由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通過組織健康體檢、文體活動、走訪慰問等方式開展認證,對行動不便者提供上門服務,讓認證對象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泗洪縣府辦)
泗洪縣明確獎懲措施推動造林綠化工作成效明顯。2019年,泗洪縣計劃新增成片林5.34萬畝,新建農田林網6.35萬畝,建設省級綠化示範村42個,植樹222萬株。為保證完成此項目標任務,該縣明確獎懲措施,按照全縣造林綠化的不同階段和內容進行百分制量化考評,實行年終一次性以獎代補。綜合考評85分以上,成片造林驗收合格面積在3000畝以上的鄉鎮(街道),獎補40萬元,每增加1000畝增加獎勵5萬元;成片造林驗收合格面積在2000-2999畝的,獎補30萬元;成片造林驗收合格面積在1000-1999畝的,獎補20萬元;其他完成成片林任務的鄉鎮,獎補10萬元。未完成年度植樹任務的鄉鎮(街道)在全縣年度目標考核總分中給予適當扣分。同時該縣成立造林綠化工作督查小組,加強督查檢查,定期印發《督查通報》,分片評比第一次排名倒數第一由分管負責人進行電視表態發言,連續兩次排名倒數第一由鄉鎮長、街道辦主任進行電視表態發言,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問責。目前全縣已完成成片林營造1.6萬畝,新增農田林網3萬畝,完成綠化示範村及「三化」示範村建設15個,新植各類樹木100餘萬株。(泗洪縣府辦)
宿豫區開展點穴式精準幫扶。近年來,該區探索和實踐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建立區有電商產業園、鎮有電商孵化中心、村有電商服務站三級電商發展載體,全區電商及產業鏈從業人員約5.3萬人,帶動城鄉居民人均年增收1800元以上,其中低收入人口1萬餘人,人均年增收2300元以上,並為全國電商精準扶貧大會提供重要觀摩點。同時,對低收入戶的致貧原因進行精準分類,開展針對性幫扶。該區財政安排230萬專項資金,為2.3萬低收入農戶免費體檢,人均減支100元/人•年;財政投入100萬,為3945名低收入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用藥補助,人均減支1000元/年;財政投入300萬元,對3000多戶低收入家庭就讀幼兒園或小學且乘坐校車的學生,戶均減支1000元/年。(宿豫區府辦)
湖濱新區搭建「三大平臺」推進膜材料產業園建設。(一)搭建研發平臺。依託雙星新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揮功能性薄膜、碳纖維、聚合、太陽能基材等4個專業研發實驗室和1個光學薄膜研究院優勢,強化與國內知名院校、專業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搭建孵化平臺。高標準建設3.5萬平米的膜材料企業孵化中心,為入駐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創業企業提供研發樓、標準化車間、設備用房、配套管理用房等基礎條件以及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優化園區創業生態系統,力爭2019年完成首批創業項目和團隊入駐工作。(三)搭建開發平臺。加強聯盛公司運作,整合園區各類資產,提高企業融資和實體運作水平,逐步實現滾動發展。(湖濱新區)
市湖濱新區開展「九小」場所消防安全檢查集中行動。為3月份以來,市湖濱新區開展「九小」場所及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檢查集中行動,突出對小餐飲場所、小旅館、小歌舞娛樂場所、小網吧、小美容洗浴場所、小足浴店、小生產加工企業等「九小」場所及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單位場所消防手續、安全制度、防範措施、消防設施器材、消防控制、疏散通道、用火用電等情況手續是否辦理齊全和施設是否達到標準。通過為期4天的整治行動,共檢查各類場所131家,發現安全隱患57處、現場整改38處、限期整改16處、停業整改3家、新增消防設施22套。(湖濱公安)
洋河新區穩步推改革釋放發展新活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用好「強鎮擴權」試點,將洋河、倉集、鄭樓合併,推行「三鎮合一、區鎮一體」運行體制,構建「一區一鎮四園三片」組織架構,實現扁平高效管理。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務雲服務「一張網」建設,完成區政務大廳智能化升級改造,將「一事一流程」整合為「多事一流程」,實現「一站式辦結」,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結時限縮減為3個工作日,157項審批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三是加快經濟領域改革力度。採取PPP、EPC等模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上市公司參與城市建設和產業投資。加快推進國有平臺公司實體化運作,完成國有公司 AA增信評級,融資渠道和融資環境不斷改善。持續推進耕地佔補平衡、增減掛鈎等項目建設,全省生態土地整治項目啟動建設,2018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809畝,有力保障了項目建設。(洋河新區)
洋河新區「四區聯動」助推中國酒都建設。一是加快建設優質白酒核心產能區。堅守純糧固態釀造技藝,推進中小酒企釀酒技改,發展釀酒窖池,為原酒品質提升提供保障,打造純糧固態釀造品牌、原酒品牌、名優企業品牌和特色產品系列品牌,建設知名的「中國白酒洋河產區」。二是加快建設白酒智能釀造示範區。助推洋河股份智能車間建設,推動白酒集聚區入駐企業實施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加大制曲、釀酒、儲存等與網際網路、物聯網、智能製造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能釀造示範企業和示範線。三是加快建設優質品牌集聚區。建立白酒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施「主品牌+系列產品」合作模式,加快中小酒類企業資源整合、品牌培育;順應白酒時尚化、個性化、健康化消費趨勢,加大預調酒、果酒、養生酒等新產品研發與推廣,努力形成多層次品牌體系。四是加快建設白酒產業創新創業服務區。重點推進1500畝白酒集聚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配套建設白酒行業孵化平臺,提供信息諮詢、金融服務、白酒研發、檢測服務、智慧財產權代理等服務。(洋河新區)
市經開區開展企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提升行動。為加強園區企業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自2月下旬以來,市經開區紮實推進園區企業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一是組織召開相關職能部門、街道及部分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專項整治動員大會,制定印發《經開區企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集中攻堅行動方案》,廣泛宣傳動員,保證整治有序開展。二是企業針對排查反饋的問題,籤訂《整改承諾書》,先期進行自行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企業,管委會組織城管、公安、國土、環保、消防等部門及屬地街道組成聯合執法組,開展集中整治;引入信用管理手段,對個別情節嚴重的企業實施信用聯合懲戒。三是企業籤訂《市容環衛責任書》,印發《經開區工業企業廠容廠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導則》,進一步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城管部門及街道加強日常巡查監管,逐步實現企業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市經開區)
【簡訊】
今年1-2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41.2億元、同比增長78.4%;其中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31.3億元、同比增長119.6%。(市商務局)
近日,省國資委公布全省開展企業國有資產交易業務的產權交易機構名單,我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名列其中。(市行政審批局)
近日,我市建市以來最大單項水利工程——宿遷市黃河故道後續工程在洋河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約7.8億元,計劃總工期18個月,預計2020年5月完工。(市工信局)
近日,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在我市泗陽縣召開。(團市委)
為滿足學校建設和大班額化解對教師總量的需求,我市今年進一步加大教師招聘力度,2019年全市春季學期計劃招聘在編教師1557人。(市教育局)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省第十五批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名單,我市共計41家企業進入名單。(市生態環境局)
近日,市供電公司聯合應急管理局、公安局、工信等部門開展「保護電力設施,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活動,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等法律。(市供電公司)
近期,我市審計機關在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投入和使用績效審計中,創新運用大數據分析、地圖數據處理等技術,極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質量。(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