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類產品:用戶行為的影響因子是什麼?

2020-12-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運營類產品經理在做用戶研究時,經常會產生一些困擾,我們用動機理論、上癮模型分析我們的用戶沒什麼作用,也許運營類產品經理天然就用不上這些分析模型?我覺得不然。今天我們來聊聊運營類產品使用者的行為分析方法。

一、明確用戶角色

C端產品和運營類產品(後臺)的主要區別在於,是直接對話還是間接影響。

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喜歡做用戶直接接觸的產品設計,比如一款APP或者網站之類的。這是因為有真正用戶使用你做的產品讓你覺得工作成就感滿滿,覺得很多概念都能得到直接的應用。

產品經理的意義在於能夠讀懂服務對象心裡想什麼,通過產品解決服務對象的問題。那我們就要先分析運營類產品經理到底跟服務對象是什麼關係。

先插播一個概念:乙方視角。什麼是乙方視角?甲方付錢給你,你就是乙方,來做一套 IT 系統,甲方的老闆,並不是最經常使用這個產品的人,但他決定付錢,他是客戶;最經常使用這個產品的人,是公司的全體員工。這些員工,用網際網路的語言來說,就叫作「用戶」。客戶在付錢,但是不怎麼用產品;用戶在用產品,但是並不付錢。用戶和客戶常常不統一,是兩群人。那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聽誰的呢?大部分的乙方會選擇,誰付錢聽誰的!所以,大量的乙方公司,做出了很多用來取悅甲方老闆,但大部分員工很難使用的產品。這就是乙方視角。——出自劉潤5分鐘商學院

直接視角:用產品直接對話最終用戶乙方視角:通過客戶進一步服務最終用戶

乙方視角關係是運營類產品經理的常見關係結構,在這種關係下很多人就覺得用戶研究不適合運營類產品經理,我們不需要研究,我們的用戶不會離開。

其實我們也要研究,我們要研究的是用戶在流程下的行為,我們要研究用戶在考核指標下的行為,我們要研究客戶提出要求背後的因素,我們要研究客戶的決策依據。

C端產品經理可能更多的是直面個體用戶的心理和行為或群體的心理和行為,運營類產品經理研究的是個體在組織內或流程制約下的行為以及在指標引導下的心理活動。

所以我們要研究決策者的決策依據,我們要研究使用者的行為指導因素,最後會將研究結果反映在具體的產品設計上。

二、客戶的分析

首先說說我們直接面對的客戶,可能是甲方的商務採購角色,可能是公司內對口的業務規劃角色。嚴格意義上他們都是我們和最終用戶之間的中間人,針對這類客戶的分析是產品成功落地的關鍵因素之一。

1、商務決策

客戶的購買決策不僅受成本因素影響,還會考慮乙方公司品牌背書,售後增值服務保障,甚至跨公司間是否有戰略合作關係,各項因素都有可能對最終決策產生影響,為什麼BAT都有自己的地圖類產品,戰略布局很關鍵,這種情況下即使你的地圖再好,我也不會用。

2、流程規劃

業務運營是組織間垮業務單元協同的活動,首先涉及到各業務單元的職責定位,分工帶來局部效率的增強或運營成本的降低,但從全局看整體效率可能減弱或整體成本可能提升,所以平衡優化整體收益是業務運營的目標,過程中不會過分關注個體效率,單一環節的用戶(一線業務人員)感受可以通過KPI制定進行平衡。

三、用戶的分析

針對我們產品最終的使用者,也就是一線業務人員,我們把他叫做用戶。他們的行為會收到KPI引導和系統輔助兩方面的影響,運營過程中的參與用戶,行為受兩方面影響表達,KPI體現的是引導,系統提供的是輔助,一拉一推構成了用戶的實際行為方式。

1、KPI引導

沒有KPI指引,用戶降不知道何去何從,提高用戶滿意度,對一線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的KPI明確定義,及時響應用戶最重要,業務人員會把第一個反應動作作為首要目標。如果你的KPI定義是處理時長儘量短,業務人員會根據時長壓縮動作。指標起到對目標的拆解,以及業務用戶的行為指引作用。

2、辦公輔助

辦公輔助方面,就要從信息化建設說起,無紙化辦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紙制辦公的流程審批時效與信息化的對比,數據化運營替代之前的線下考核管理,可視化流程替換過去的進度問詢。這些都在流程管理上起到了輔助作用,針對單一個體大量的數據整合功能或智能類方案推薦功能,都在具體用戶做決策時提供了決策依據,幫助用戶如何快速的向前走,是系統的首要職責。

Tips:業務用戶也有攀比心理

之前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小小的細節設計,最後也產生了對用戶的行為影響,他就是一個類似於一線光榮榜的線上實現方案,做了一個審批類崗位的審核單據量排名,在原有排名的基礎上增加了冠軍員工的頭像展示功能,最終的結果會在員工區的開闊地用顯示屏投放。

神奇的效果產生了,功能上線以後,很多一線人員積極審單,甚至有提早上班,延後下班的情況出現。

所以運營產品經理面對的是客戶和用戶的雙重標準,我們面對的體驗是整體效果的提升,單體感受的平衡,我們面對的成本是整體結構的優化,單體損耗的控制。單從一線用戶角度審視問題,你會失去大局觀,但從客戶角度看問題,你會丟失用戶滿意度。

本文由 @麒少爺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邏輯: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
    互金運營是離錢最近的一項工作,清晰的用戶行為定義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用戶行為 用戶行為由最簡單的五個元素構成,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交互(how)、交互的內容(what)。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要將其定義為各種事件。比如用戶搜索是一個事件,在什麼時間、什麼平臺上、哪一個ID、做了搜索、搜索的內容是什麼。
  • 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邏輯: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03
    比如用戶搜索是一個事件,在什麼時間、什麼平臺上、哪一個ID、做了搜索、搜索的內容是什麼。這是一個完整的事件,也是對用戶行為的一個定義。有了這樣的事件以後,就可以把用戶行為連起來觀察。對互金運營來說,必須深入到本公司產品的體系中,了解用戶操作的關鍵路徑和主線流程,根據用戶任務的重要程度,設計運營活動,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運營和產品慘烈撕X的情況出現。在往下看之前,你可以停下來想一想,對於投資用戶來說,TA的核心任務、擴展任務、外延任務分別是什麼?由於不同用戶在轉化漏鬥的階段各有不同,其在本平臺所處的生命周期發展階段也就有了群體差異。
  • 用戶運營: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4個方法完善用戶運營體系
    但是結合來看,如果產品沒有價值,新用戶就不能變為老用戶,拉新就變得比較乏力雞肋。很多數據都清晰的表明,留住一位老用戶的成本,會遠低於獲取一位新用戶的成本,而且運營活動又是高成本行為,真正做好產品本身的價值輸出,將會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如何「精準」分析「用戶行為」?
    數據分析結果反映的問題主要有兩類:營銷運營和產品。針對這兩類問題,用戶行為分析平臺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快速應用到業務中並指導業務發展。用戶行為分析平臺要為用戶提供實現運營自動化的能力。通過前面的功能設計,用戶行為分析可以實現精細化運營,但具體應用還需要人工進一步分析,然後制定運營策略,開發運營工具對產品進行運營,而且當運營策略改變時,需要重新進行功能的開發,整個過程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影響運營效率。
  • 產品規劃/初期/爆發階段,用戶運營分別需要做些什麼?
    接下來進入正題說一說用戶運營,到底什麼是用戶運營?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運轉經營用戶,以用戶行為數據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營銷舉措、內容、能力、體驗等等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延長用戶生命周期,並發揮出用戶的最大價值。
  • 用戶行為分析是什麼?怎麼做?
    用戶行為是用戶在產品上產生的行為,實際表現為相關的用戶數據。產品經理運用不同分析方法對不同數據進行分析,進而為產品迭代和發展提供方向。一、用戶行為是什麼?1. 用戶行為用戶行為是用戶在產品上產生的行為。
  • 影響因子「綁架」科學評價?
    信息公司湯森路透表示,自己在影響因子計算上將變得更加透明。近日,該公司發布了超過1.09萬本科技期刊的年度排名以及被該名單拒絕的39本期刊名稱。   同時,這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公司正在改進其商業分析產品——Incites資料庫,以增加基於單篇文章的評價指標,並允許用戶自行計算。不過,批評者認為當前需要更多的改變。
  • 什麼是用戶運營?用戶運營每天具體工作
    裂變的驅動有兩種,一種是利益,就是你幫我分享拉來更多的人使用產品,我給你一個對應的獎勵作為回饋,很多產品標配的用戶推薦計劃,以及各種刷屏的分銷,都是這種邏輯;還有一種就是好口碑帶來的自發推薦,這種就比較複雜,因為好口碑需要好產品,但同時需要讓用戶認可,但是這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產品,你滿足了一部分人,必然就會疏忽另一部分人,這裡就涉及到取捨,而取捨的對象是用戶,但取捨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 社交類產品如何用產品+運營手段,提高用戶活躍和留存、跑通付費模式?
    親愛的粉絲: 網際網路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用戶運營一直是運營裡很重要的一塊,今天這位粉絲的問題就是關於社交類產品的運營,也是類類擅長的領域。
  • 從「單品極致」到「產品矩陣」,這家深耕用戶行為分析的「準獨角獸...
    8月13日,神策數據正式推出四款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工具——神策客景、神策用戶畫像、神策智能運營、神策智能推薦。  桑文鋒稱,神策數據產品的使用場景主要有四個,營銷分析、產品迭代、用戶運營和產品智能。神策數據是需求驅動的,當服務客戶的時候發現客戶某以板塊的需求很強,神策就會在這一方面產品上繼續強化。目前,這四款新產品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已經驗證完成。
  • 運營:一個 「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產品」 的人
    不管在那個平臺做內容, 都需要考慮產品(或者個人IP)的調性, 產品是主體風格是什麼? 在這個平臺上發布是否符合平臺人群屬性的需求, 比如美妝類的產品在小紅書上面就會很好傳播, 美妝類的產品在皮皮蝦的搞笑類的平臺就嗝屁了!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一、為什麼要做用戶行為分析觀點一:有些功能整個平臺用戶都希望做,是沒有必要耗費人力評估的,只要做了就可以了。用戶行為分析是形式,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觀點二:我都在這個行業做了這麼多年了,用戶需要什麼難道我不知道嗎?
  • 用戶運營=客服?真正的運營工作應該是什麼樣的?
    親愛的粉絲們:真正的運營到底是什麼樣的?今天這位朋友的問題是關於用戶運營的,這也是類類非常擅長的一個領域,建議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啟發的。答:我剛入行的時候,運營工資大概是2000-3000元/月,客服是900/月,一直到後來,運營的工資也比客服要高,為什麼呢? 我從幾個維度上來闡述這個區別:1、運營是主動驅動用戶的行為,客服是被動解決用戶需求的行為。
  • 常見用戶行為分析模型解析(7)――用戶分群
    在用戶行為分析領域,數據分析方法的科學應用結合理論推導,能夠相對完整地揭示用戶行為的內在規律。間隔分析模型旨在通過事件發生間隔時間與分布態勢,輔助企業實現深度多維交叉分析,進一步提升用戶行為分析的精細化程度。本文將詳細介紹間隔分析模型的概念、特點與價值、應用場景。一、什麼是間隔分析?
  • 影響因子究竟是什麼?
    那麼影響因子到底是什麼呢 來源:輯文信息科技、搜狗百科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 什麼叫「影響因子」?
    如今的影響因子已經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從事學術或相關活動的人,以至於幾乎沒有人可以說它不重要,大多數學術人員或機構都已經無法忽視它的存在,甚至在國內影響因子已經成了學術評價、學生畢業、職稱評定、文獻研究、期刊評價等等的重要指標,那麼到底什麼是影響因子呢?
  • 產品設計策略: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
    增加用戶粘性與留存的維度很多,可以從戰略層、業務層,也可以從運營市場層面,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從產品本身的維度來理解粘性與留存。二、粘性、留存比運營拉新更重要很多人可能會說,增加產品活躍度,通過運營拉新即可,其實在我看來,「拉活留存」中「留存」比「拉活」要重要。
  • 學術期刊及影響因子
    一般期刊分類有如下幾類,學術期刊就是其中一種:(1)一般期刊,強調知識性與趣味性,讀者面廣,如我國的《人民畫報》、美國的《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等;(2)學術期刊,主要刊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評論等文章,以專業工作者為主要對象;(3)行業期刊,主要報導各行各業的產品、市場行情、經營管理進展與動態,如中國的《摩託車信息》、《家具》、日本的《辦公室設備與產品
  • 產品運營分析 | 拼多多,拼單類社交電商該如何運營?
    本文筆者將從內容運營、數據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等幾個產品運營角度來分析對拼多多進行分析,並對其運營中的一些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優化建議。其中包含內容的瀏覽者,值得是所有瀏覽內容的群體,這類比較廣泛,我們這裡僅僅討論在app站內的瀏覽者這個範疇。另一類就是看到信息內容後,轉化為成功購買,成為購買者,這是拼多多所期望的一種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購買者在完成購買行為後,會發表評論內容,這個時候,他們也成為了內容的生產者。
  • 車聯網數據駕駛行為因子與車險風險相關性研究報告(節選)
    總體上看,本次研究實現了預定的目的:(1)探索車聯網數據衍生出來的車險風險因子。本次研究將車聯網駕駛行為數據和車險承保理賠歷史數據進行了關聯,並採用單因子分析、多因子統計分析等技術手段,尋找與車險出險風險密切相關的車聯網風險因子,是此次研究的核心目的。(2)建立聯合研究機制,搭建跨行業研究平臺。